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地区昆虫病原镰刀菌主要有:轮状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雪腐镰刀菌、茄病镰刀菌、腹状镰刀菌和本色镰刀菌等7种,其中以轮状镰刀菌致病力最强,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2.
<正>水仙茎线虫病的防治水仙经常遭遇茎线虫病的侵害。1.危害症状。地上部和花茎上产生黄褐色镶嵌条纹,后现水泡状隆起,表皮破裂而成褐色,叶片枯萎,花序扭曲。鳞茎受害,轻则无症状表现,重则上部变褐腐烂下陷。通过鳞茎横切面表现褐色轮状。此种鳞茎在夏季贮藏中,病情加重至腐烂。诊断时应注意与镰刀菌引起的腐烂区别,镰刀菌是从鳞茎底部侵入的,腐烂处有酸臭味。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从108块毛竹病斑组织中分离获得30株真菌,选择分离频率高的菌株为研究对象,结合ITS-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节菱孢属菌(Arthrinium sp.)、赤霉菌属(Gibberella zeae)和炭角菌属(Xylaria sp.)5个属.经过室内和田间有伤接种致病性测试证实,尖孢镰刀菌、链格孢菌、节菱孢属菌、赤霉病菌和炭角菌属皆具有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分离相对频率最高,初步推断其为井冈山毛竹主要致病菌类群.  相似文献   

4.
吴秋  续彦龙 《绿色科技》2012,(9):263-265
指出了小麦赤霉病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由镰刀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具较强毒性,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从DON毒性研究、安全性评价手段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双季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果实真菌性病害种类,并筛选出合适的杀菌剂,对广西隆安县境内双季板栗现有林分开展采前果实病害调查,实地采集病果,将病害部位进行培养、分离纯化、致病性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鉴定出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等研究。确认广西隆安县双季板栗采前果实病害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可可球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该病害是2种或3种病原菌同时危害果实,其中新发现尖孢镰刀菌可侵染双季板栗果实导致采前果实坏死。3种菌株菌丝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5~28℃,全黑暗(6 d)条件下均能生长,在pH值5~10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pH值为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株源于滨麦的内生镰刀菌对北美枫香幼苗生长和耐盐性的调控效应,为开发极端环境中内生菌资源应用于林木抗性育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鉴定内生镰刀菌并体外检测其毒素种类及含量,建立内生镰刀菌与无菌北美枫香实生幼苗共培养体系;利用台盼蓝染色观察菌株在根系组织中形成的侵染结构;在正常和盐胁迫条件下,研究内生镰刀菌对幼苗生长和耐盐性的影响。[结果]3个菌株分别为黄色镰刀菌(Class2-1B)、假禾谷镰刀菌(Class2-1C)和1株未鉴定到种的镰刀菌(Class2-3)。与2株强毒力农作物病原镰刀菌相比,Class2-1B、Class2-1C产毒素类型和含量极少,而Class2-3能产生大量恩镰孢菌素。Class2-1B、Class2-1C菌丝能顺利进入根部皮层细胞并形成串珠状的膨大细胞,Class2-3菌丝几乎只在根表定殖。接种试验表明:Class2-1B、Class2-1C接种幼苗的生物量、株高、根长和叶片数等多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而Class2-3对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和毒害作用。3个菌株孢子混合接种也对幼苗表现出一定的促生效应。在海盐溶液胁迫处理下,Class2-1B处理组幼苗盐害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但处理组幼苗叶绿素体色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结论]3株内生镰刀菌菌株对北美枫香幼苗生长和耐盐的调控存在显著差异,正负效应可能与镰刀菌产毒素类型及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找到一种灵敏度较高的定量检测沙棘枝干以及土壤中病原菌的方法,为沙棘枝枯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17份沙棘枝条样本、4份沙棘根际土壤样本为材料,提取拟枝孢镰刀菌DNA,基于翻译延伸因子(EF-1α)设计特异性扩增拟枝孢镰刀菌的引物,检测PCR引物的特异性,检测拟枝孢镰刀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8.
回枯病是辽东楤木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为蠕孢镰刀菌(Fusarium larvarum)。  相似文献   

9.
对西双版纳香荚兰种植园香荚兰根腐病组织和蔓、叶感病组织分离到的139个镰刀菌菌株进行系统观察鉴定,结果根部120个分离菌株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占82.5%,腐皮镰孢F.Solani占13.3%,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占3.3%,木贼镰刀菌紧密变种F.equisetiVarCompactum占0.8%。蔓、叶19个分离菌中F.oxysporum占89.4%,F.Solani占5.3%,F.equiseti占5.3%。尖孢镰刀菌是为害香荚兰的优势种;木贼镰刀菌、木贼镰刀菌紧密变种、串珠镰刀菌侵染香荚兰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1983年春,我们先后从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的越冬幼虫虫尸上分离出顶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Cord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ha(Balsamo)Vuill.)、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fsch.)SoroKin)、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elcht.)等5种致病真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专门报道。本文仅将对5种致病真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宋漳 《林业科学》2001,37(6):66-70
从福建省南平市桔蚜虫尸上分离的一株镰刀菌 ,病原鉴定为镰刀菌属 (FusariumLinkexFn)的砖红镰孢 (FusariumlateritiumNees .)。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 ,10~ 3 5℃均可生长 ,生长适宜温度为 2 0~2 6℃ ,2 5℃下培养 3d后可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2 0~ 2 5℃ ,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96%~ 10 0 %。对桔蚜若虫的毒力测定表明 ,砖红镰孢对桔蚜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其LC50 为 2 71× 10 7个孢子·L- 1 ,LT50 为2 2 1~ 6 3 4d(在 1 0× 10 1 1 ~ 1 0× 10 7个孢子·L- 1 浓度下 )。用砖红镰孢菌液田间防治桔蚜 ,死亡率达91 80 %。  相似文献   

12.
将采集获得的野生硬叶兜兰植株,采用新单菌丝团分离法,分离纯化后,获得6株菌根真菌。对6株内生菌的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形状、大小作了测量与观察及一些生物学特性初步鉴定,结果为5株菌根真菌分别属于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胶膜菌属(Tulasnella)和镰刀菌属(Fusariu),未鉴定1种。  相似文献   

13.
不同真菌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四川某地木材样品上分离得到松材线虫,并利用板栗疫病菌、枯斑盘多毛孢、绿色交链孢、腐皮镰刀菌这四种来源不同的真菌进行繁殖.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在板栗疫病菌中繁殖倍数最高可达406倍(一皿d=9cm);在枯斑盘多毛孢中,松材线虫最高可增殖322倍;而松材线虫在绿色交链孢中最高可增殖50.4倍;腐皮镰刀菌中松材线虫增殖倍数仅为11.2.实验同时表明,松材线虫对菌丝年龄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从西南桦幼苗猝倒病的病苗中分离获得频率最高的猝倒病病原菌,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的方法对引起西南桦幼苗猝倒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PCR技术扩增病菌rDNA-ITS基因,获得一长度为560~634 bp的DNA片段,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序列与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序列的同源性均达到了99%;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发病率高达100%。综合两种方法鉴定结果,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是该地区西南桦苗木猝倒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红松苗期立枯病生物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抗769”是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分离出来的放线菌。对土壤传染的苗期立枯病有拮抗作用。我们在舒兰苗圃连续两年进行应用“农抗769”的试验,现把结果整理如下: 吉林地区红松苗期立枯病发生历史较久,危害较重,发病率约占10—25%。红松苗木立枯病病原菌,为镰刀菌侵染。能引起立枯病的镰刀菌有四十多种,此类菌可产生大的和小的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  相似文献   

16.
为开展苏鲁两省杨木红变、绿变和黄变的变色病害研究,于2006~2011年分别对其6个县市木加工厂的杨木鲜变色进行了调查,并在实验室内对杨木的红变菌进行了接种变色实验。结果表明,杨木自然存放30天后,都会发生红变色、绿变色和黄变色,但是,红变色比绿变色和黄变色更常见,特别是其化学红变发生率可达10%以上。杨原木的红变色率占3.2%~6.6%,绿变色率占1.1%~3.3%,黄变色率占0%~2.2%。杨木单板的红变色率占4.0%~8.5%,绿变色率占0%~3.3%,黄变色率占0%~3.2%。由镰刀菌引起的新疆杨树溃疡病,其病斑下木质的红变色和黄变色的发生率分别为54.6%和11.3%,而在NL351杨树溃疡病病斑下木质的红变色和黄变色发生率分别为7.5%和3.3%。引起杨木红变色的砖红镰刀菌和接骨木镰刀菌的分离得率达45.5%。新疆杨树和NL351杨树溃疡病病斑的红变色木质部的镰刀菌分离得率为38.4%和31.5%。实验表明,接骨木镰刀菌是引起杨木变色的红变菌。本项研究首次提出了杨木鲜变色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在PDA含毒介质上的试验表明,苯莱特(50%WP)、多菌灵(50%WP)、甲基托布津(70%WP)抑菌效果最好,稀释30万倍的药液对尖孢镰刀菌抑菌率分别为100%、91.9%、67.9%,而粉锈灵(15%WP)3000倍液,抑菌率仅为70.1%;苯莱特、粉锈灵1500倍液对腐皮镰刀菌抑菌率仅为94.4%和14.0%。苯莱特和粉锈灵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腐皮镰刀菌。抑菌圈法试验,多菌灵、苯莱特500~1000倍液对腐皮菌的防效又优于尖孢镰刀菌,而粉锈灵对2种镰刀菌均不产生抑菌圈。香荚兰幼根接种药效试验,粉锈灵对尖孢镰刀菌防效最好(56.6%),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次之(51.6%、50.9%),而苯莱特较差(40.4%)。粉锈灵1000倍液浸泡1h和盆栽施药,均对香荚兰幼根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18.
红树林内生真菌1403的形态与分子鉴定(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树林内生真菌1403是从中国南海分离的一株镰刀菌,在液体发酵条件下能够产生灰黄霉素和葸醌类的抗生素。基于1403在形态学方面具有以下特征:产小型分生孢子的分生孢子梗较长,小型分生孢子呈椭圆形,大型分生孢子线形或略微弯曲,本文将它与有类似形态特征的镰刀菌进行了比较,发现1403与植物病原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有性态为Gibberella moniliforme)表面上很相似,气生菌丝均可产生大量假头状或链状的小型分生孢子,但深入的研究却发现1403与F.verticillioides具有不同的性状,如产生的多生分生孢子梗有时与单生分生孢子梗长度相当,产生环状菌丝,以及菌丝发生融合等现象,进一步以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分析法将1403与其它相似镰刀菌进行系统发育比较,综合18S、28S、ITS三水平上的分析结果可以将1403归于镰刀菌亚组Gibberella fujikuroi,并最终在EF—1α水平上将其定为Fusarium proliferatum.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利用"黄绿墨耳菌"、"镰刀菌"、"可可毛色二孢菌"、"黄绿墨耳菌、镰刀菌、可可毛色二孢菌混合液"及"乙烯利"5种方法开展土沉香结香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绿墨耳菌、镰刀菌、可可毛色二孢菌、三菌混合液、乙烯利5种药剂中,以混合液诱结香效果最好,颜色最深,色块面积大,其次是乙烯利,再其次是可可毛色二孢菌。与乙烯利化学植物生长剂相比,三菌混合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我国北方地区草坪草上的病害种类。并着重对危害草坪比较严重的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作了药剂筛选试验,室内平板药剂筛选试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敌克松对丝核菌抑制作用最强,多菌灵对腐酶菌抑制作用最好,抑制镰刀菌最好的药荆为多菌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