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紫色土电导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四川丘陵区暗紫泥、灰棕紫泥、棕紫泥和红棕紫泥4种主要紫色土电导率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主要紫色土的平均电导率为185.62±44.33μScm-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pH和容重与土壤电导率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容重与土壤电导率呈极显著相关,土壤有机质和pH与土壤电导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黄建国  袁玲 《土壤学报》1997,34(2):152-159
红紫泥、灰棕紫泥、红棕紫泥依次是四川盆地典型具有代表性的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它们的全硒含量为79.57-298.45μg/kg,平均212.32μg/kg。其中,红棕紫泥〉灰棕紫泥〉红紫泥;并且,红棕紫泥全硒量的变幅较小,后两者的变幅较大。在土壤剖面中,全硒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分布规律,即母质〉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石灰性紫色土含有较多的Ca-Se;酸性紫色土含有较多的Fe-Se。土壤水溶性硒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壤抗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资阳水土保持试验所布设的7种土壤试验小区,用模拟降雨装置进行了土壤抗蚀性能的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7种土壤的抗蚀能力大小依次为:冷沙黄泥>棕紫泥>红棕紫泥>灰色潮土>红紫泥>黄红紫泥>暗棕紫泥;(2)7种土壤的么径流过程累积量与降雨历时、产沙过程累积量与降雨历时,径流过程累积量与产沙过程累积量之间均有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以及6种土壤的土壤含水量与开始产流时间之间有非常  相似文献   

4.
磷影响下根际无机砷的形态分布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种有代表性的紫色土的水稻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磷的加入可减轻受砷污染的红紫泥中砷对水稻的毒害 ;但磷的加入会加剧受砷污染的红棕紫泥中砷对水稻的毒害。根际无机砷的形态分布研究表明 :试验土壤上 ,根际砷各形态都比非根际高 ,砷在根际呈富集状态 ;在根际环境的作用下 ,红紫泥中 ,磷的加入加剧了砷由有效态砷 (Al As、Fe As)向相对无效态砷 (O As)转化 ,砷对水稻的毒性减弱 ;红棕紫泥中 ,磷的加入加剧了砷由相对无效态砷Fe As和Al As向有效态砷Ca As和A As(表示水溶态砷及松结合态砷 )的转化 ,砷对水稻的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含岩屑紫色土水分扩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色土中存在的岩屑显著影响土壤水分扩散。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 2 mm岩屑上而忽视了<2 mm岩屑的作用。因此,探讨>2 mm岩屑对紫色土水分扩散的影响基础上,明确<2 mm岩屑的作用对完善含岩屑紫色土水分扩散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为土壤水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盆地紫色页岩发育的暗棕紫泥土和泥岩发育的红棕紫泥土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岩屑粒径(0.25~2,2~5,5~10 mm)和4种岩屑含量(0,30%,50%,70%),利用水平土柱吸渗法测定含岩屑土壤湿润锋变化特征、水分扩散率D(θ)和土壤含水率θ,并拟合D(θ)、Boltzmann参数λ与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暗棕紫泥土,岩屑粒径为2~5 mm时,土壤湿润锋前进速率和D(θ)随岩屑含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岩屑粒径为0.25~2,5~10 mm时,土壤湿润锋前进速率和D(θ)随岩屑含量增加逐渐增加。对于红棕紫泥土,岩屑粒径为2~5,5~10 mm,随岩屑含量增加,70%岩屑含量的土壤D(θ)明显大于其余3个岩屑含量的土壤,而30%岩屑含量和50%岩屑含量土壤之间的D(θ)无显著差异,且土壤湿润锋前进速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岩屑粒径为0.25~2 mm时,土壤湿润锋前进速率和D(θ)随岩屑含量增加逐渐增加。因此,随岩屑含量提高,土壤水分扩散速率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且泥岩发育的土壤水分扩散速率高于页岩发育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磷影响下根际无机砷的形态分布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两种有代表性的紫色土的水稻盆裁试验结果表明,磷的加入可减轻受砷污染的红紫泥中砷对水稻的毒害;但磷的加入会加剧受砷污染的红棕紫泥中砷对水稻的毒害。根际无机砷的形态分布研究表明:试验土壤上,根际砷各形态都比非根际高,砷在根际呈富集状态;在根际环境的作用下,红紫泥中,磷的加入加剧了砷由有效态砷(Al-As、Fe-As)向相对无效态砷(O-As)转化,砷对水稻的毒性减弱;红棕紫泥中,磷的加入加剧了砷由相对无效态砷Fe-As和Al-As向有效态砷Ca-As和A-As(表示水溶态砷及松结态砷)的转化,砷对水稻的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选择重庆市4种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灰棕紫泥两种、红棕紫泥和灰岩黄壤各一种),接种促生根瘤菌,研究了拉巴豆的结瘤性能、生长情况、光合速率、营养品质及矿质养分等。结果表明,在微酸性和酸性灰棕紫泥土壤上,拉巴豆的生长、生理、光合、产量和品质显著优于灰岩黄壤和红棕紫泥。在微酸性灰棕紫泥(pH 6.14)和灰岩黄壤(pH 6.45)上,接种根瘤菌能形成根瘤,但在酸性灰棕紫泥(pH 4.09)和碱性红棕紫泥(pH 7.50)上,形成根瘤极少或不形成根瘤,说明土壤酸碱度过高和过低均抑制根瘤形成。接种根瘤菌形成根瘤之后,不同程度地改善了拉巴豆氮、磷营养,提高了其净光合速率,促进了生长,增加了生物量,改善了品质。拉巴豆生物量,氮、磷吸收量,收获后土壤有效氮、磷含量与根瘤重量呈显著正相关,故根瘤重量可反映根瘤活性。此外,在微酸性灰棕紫泥土壤中,拉巴豆的根瘤数量虽然比灰岩黄壤少53.32%,但根瘤体积较大,根瘤重量为灰岩黄壤上的1.66倍,接种效应总体上优于灰岩黄壤。所以,在重庆市的拉巴豆栽培中,选择微酸性和酸性灰棕紫泥,并接种根瘤菌有益于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播前土壤储水条件下,应用抗旱指数法、隶属函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研究了14个不同生态类型旱地冬小麦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播前土壤储水的增加,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相同土壤储水条件下品种之间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不同生态型冬小麦对播前土壤储水的反应明显不同。抗旱指数法、隶属函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均能较好地评价旱地冬小麦的抗旱性,其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地区参试品种抗旱性表现为:甘肃陇东>山西地区>北京地区>渭北旱塬>黄淮地区。  相似文献   

9.
紫色水稻土硅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紫色水稻土有效硅含量的概况,影响因素及施硅效应。结果表明,紫色水稻土施硅肥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应,增产幅度〉10%的土壤占55%。土壤有效硅含量为红紫泥田〈灰棕紫泥田〈红棕紫泥田。  相似文献   

10.
砾石对丘陵紫色砾质土持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红棕紫泥、灰棕紫泥、棕紫泥原状土和扰动土的持水性实验,研究了砾石对丘陵紫色砾质土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虑砾石的情况下,原状土饱和含水量减少0.70%~10.70%,田间持水量减少2.07%~4.33%;砾石含量<10%,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与砾石含量关系不明显;砾石含量>10%,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砾石含量减少而增加;在0~30 kPa吸力段,原状土和扰动土的持水能力、幂函数拟合式的α值、原状土物理性黏粒含量、扰动土比水容量都随砾石含量减少而增大;原状土的比水容量随砾石含量减少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苯甲酸钠对土壤亚硝酸还原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α-荼胺-对氨基苯磺酸比色法研究了苯甲酸钠对紫色土亚硝酸还原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酸钠对灰棕紫泥土亚硝酸还原酶酶促反应的抑制能力随苯甲酸钠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苯甲酸钠的加入,降低了V0、Km和Vmax值,表明苯甲酸钠对土壤亚硝酸还原酶的作用类型表现为反竞争性抑制作用;苯甲酸钠是一种优良的反硝化抑制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稻旱育秧苗在四川盆地三种土壤(灰潮土、红棕紫泥、老冲积黄泥)上的生长适应性和营养状况。表明旱秧因受水分胁迫作用,较水秧植株矮小、分蘖弱、生长慢、根系少,但根细而分枝多、根毛多;从生长状况比较,旱秧在老冲积黄泥上适应性最好,灰潮土次之,红棕紫泥最差;施敌克松、硫磺、铁肥和锰肥对旱秧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作用大小因土而异。旱秧较水秧锰吸收显著减少,铁吸收也有减少但不如锰显著,严重缺  相似文献   

13.
重庆紫色母岩及土壤As、Hg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掌握紫色土类中As和Hg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中元素含量的理论值(基线值),在重庆市合川区系统采集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紫色母岩及其不同发育程度的各土种样品,利用土壤"钛值"法测定和验证土壤发育程度;通过对土壤全量As、Hg的测定,采用标准化方法,建立紫色土类中灰棕紫泥土属As、Hg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模型。结果表明: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紫色母岩发育的土壤As、Hg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均表现为随土壤发育加深而轻度累积,As基线值大小顺序为母岩石骨子土半沙半泥土大眼泥紫黄泥,而Hg的基线值大小顺序为母岩石骨子土半沙半泥土紫黄泥大眼泥;Hg在土壤发育过程中的富集程度约大于As;深度发育土中As和Hg的化学基线值分别为5.94 mg kg-1、29.0μg kg-1,可作为重庆地区中性紫色土亚类、灰棕紫泥土属土壤污染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连续10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灰棕紫泥田在麦稻稻三熟利用强度下,施用磷肥和钾肥均未表现出对作物的明显增产效应。这一方面说明,灰棕紫泥田具有较强的供磷,供钾能力;同时也说明,紫泥田是一个大的土类,因成土母质类型复杂,对肥料的反应是有很大判别的。  相似文献   

15.
严建民  杨琇 《核农学报》1989,3(2):112-118
应用32P、86Rb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聚乙二醇高渗液模拟土壤干旱及不同水分条件下,研究水稻品种抗旱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对磷、钾(以86Rb代K)的需求不同,在吸收和累积磷、钾的能力上,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经水分胁迫处理,水稻吸收磷、钾的数量明显减少,其减少程度与品种的抗旱能力有密切关系,抗旱性能愈强,吸收32P、86Rb的水旱差异愈小。利用不同品种植株叶片放射性活度的旱水比值差异,可以鉴定水稻品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宁夏六盘山10种木本植物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7—8月在宁夏六盘山南侧的香水河小流域(半湿润地区)和北侧的叠叠沟小流域(半干旱地区),应用PV技术测定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少脉椴(Tilia paucicostat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糙皮桦(Betula utilis)、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华山松(Pinus armandii)、山杨(Populus davidi-ana)、山桃(Prunus davidian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10种木本植物的多个水分参数,并对这10种木本植物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在测定期内,用不同的水分参数比较这10种木本植物的抗旱性大小排序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Fuzzy函数方法综合评定植物的抗旱性研究表明,香水河小流域内7种木本植物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为:少脉椴、华山松、辽东栎、华北落叶松、白桦、红桦、糙皮桦;叠叠沟小流域内4种木本植物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为:华北落叶松、山桃、沙棘、山杨,其与束缚水/自由水的单指标评价结果相近,说明树种的自身贮水调节能力对抗旱性评价具有重要作用。2种不同水分条件地域内华北落叶松的抗旱能力明显不同,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的抗旱能力比香水河小流域强,说明同一树种在干旱条件下通过长期适应会提高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有机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作用下淋出液及土壤(紫色潮土和灰棕紫泥)性质的变化,以期为三峡库区的环境管理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歇式土柱模拟试验进行研究。[结果]高浓度低分子量有机酸(≥50mmol/L)能够破坏灰棕紫泥的酸碱缓冲体系,当草酸、柠檬酸和酒石酸浓度≥50mmol/L时,灰棕紫泥土壤pH值均从8左右降到了4.11以下;而紫色潮土的缓冲性能较强,经淋溶后土壤pH值变化不大,仍然维持在6.84~8.71左右,与空白处理差异性不显著。另外,灰棕紫泥淋出液电导率变化较紫色潮土明显,高浓度低分子量有机酸处理下,灰棕紫泥淋出液电导率最高值达到了34.400mS;灰棕紫泥在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淋洗下淋溶出离子量的大小顺序为: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结论]低分子量有机酸的酸解作用和络合作用是影响淋出液pH值、淋出液电导率和土壤pH值变化的主要原因,并能够参与紫色潮土和灰棕紫泥的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存在对三峡库区水环境恶化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水稻抗旱性鉴定指标并科学鉴定水稻抗旱性,本研究以蒸馏水为对照,采用质量体积比为5%、10%、15%、20% 的PEG-6000溶液处理6份川香29B近等基因导入系进行芽期抗旱鉴定,研究模拟干旱对水稻育种材料芽期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探讨芽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及筛选抗旱材料。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对种子发芽抑制作用较小,部分材料表现出促进效应;重度水分胁迫对种子发芽抑制作用明显;对发芽势抑制作用强于发芽率,根长、根干重、剩余种子干重、根芽比在水分胁迫下表现出增长效应,水分胁迫对种子萌发过程中芽的抑制作用强于根,并阻碍了物质的转运利用。相关性分析表明,储藏物质转化率抗旱系数与发芽指数抗旱系数等8个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总体而言,芽长抗旱系数与其他指标抗旱系数相关性强于根长抗旱系数。应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5818(川香29B/ASOMINORI//29B///29B)、川香29B、5819(川香29B/ASOMINDRI//29B///29B)(分别记作C2、C6、C3)综合D值排前三名,综合评价抗旱性较强。在20% PEG-6000溶液处理下,将D值与各指标抗旱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活力指数抗旱系数、根长抗旱系数、储藏物质转化率抗旱系数与D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78、0.85。综上,储藏物质转化率抗旱系数、活力指数抗旱系数与多数指标抗旱系数显著相关,且与D值显著正相关,储藏物质转化率可作为芽期抗旱性鉴定一级指标,活力指数和D值可作为鉴定二级指标,应用于水稻材料、品种等于芽期进行快速、准确抗旱性鉴定。应用隶属函数法筛选得到抗旱性较强的材料为C2、C6、C3,可进一步应用于抗旱育种,以选育抗旱性品种,并进一步开展抗旱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铜梁县境内灰棕紫泥水稻土占全县稻田面积的60%,为弄清该类土壤理化性状、养分含量状况、化肥利用率、施肥种类、数量和搭配比例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3417”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灰棕紫泥水稻土中等肥力水平大眼泥田,在稿秆还田基础上,以每667m。施N9.2kg、P2054.8kg、K204.8kg为最佳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配肥方案;(2)合理施用氮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导因素,在施氮基础上,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明显效果;(3)在灰棕紫泥水稻土上施用撒可富复合肥比施用等量常规肥增产效果明显;(4)在灰棕紫泥水稻土上施用硼肥对水稻增产效果不明显:(5)在灰棕紫泥水稻土上加锌处理增产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清槐 《南方农业》2011,(Z1):46-51
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740个样本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7449个样本的土壤pH值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铜梁县耕地25年来pH≤6.5的酸性土由22.49%上升到52.20%,整体呈微酸性;pH最小值从5.0降到3.8,平均值从6.82降到6.42;以潮土土类,中性紫色土、潴育水稻土亚类,浅潮砂泥田、紫泥土、紫泥田、浅紫泥田土属,二泥田、紫色潮土、大泥田、灰棕潮田、紫色潮田、大眼泥土、半沙半泥田、粗油沙田、白鳝泥田、半沙半泥土、石骨子土、大眼泥田、冷烂田、红二泥田土种,新冲积、沙溪庙组母质,淮远河的东南部沙溪庙组发育的旱作土酸化程度大。铜梁耕地酸化是施肥不合理、地带性土壤发育、酸雨推波助澜的结果。应采取种植适应性较强的植物、施用碱性肥料和针对性强的复混肥、强化环境保护等措施来防控耕地酸化的速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