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宁夏同心县经济发展滞后,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就宁夏同心县农业如何发展进行了思考,认为同心县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县,而农业产业化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发展壮大县域农村经济是发展同心县农村经济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康县农业发展的态势,始终沿袭着中华民族传统农业向好运行.依据当地优越的生态条件,丰富地自然资源,针对目前农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应转化理念,开拓战略部署,深化振兴乡村,强力发展农业.为"农村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新三农"优势;为"产业、开发、生态、社会、经济"五大效益发挥作用,为拓展"三农"向好态势贡献力...  相似文献   

3.
王冉  陈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25-6626
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县域的建设与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较快,特别是发达地区,县域作为广大农村的载体,发展情况与城市地区有较大差距,因而只有县域经济得到发展,才能改变农村发展滞后的现状,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社会差别。以江苏为例,探讨发达地区相对落后的县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经济学视角,深入分析由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所构成的世界不同农业结构类型,从中选择与我国农业结构类型相近的国家作为标尺进行比较,阐明资源相对匮乏国家只能走内涵延伸扩大再生产道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核心目标,运用科技与管理手段加速结构与功能的变换,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GDP增长显著超过发达经济体,部分省份已接近或实现现代农业。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并凸显出技术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的比较优势。因此,我国在不断提高单位农地产出量、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不同地域的自然禀赋加速优势区域布局,依靠创新驱动加速专业生产格局形成,在依赖工业化、城镇化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适度保持农业劳动力充裕优势,拓宽农业效益型发展道路,不失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县域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关键节点,其发展对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现实使命。然而,现阶段县域发展还面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县域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等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构建和优化县域现代产业体系和结构;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以人才振兴为驱动力,引才聚才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等;有效发挥县域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以及扶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相对于发达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优势集中表现在其人力和物力资源方面,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劳动力,这些都是开发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围绕"加强农村资源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这一话题,以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作为研究对象,从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涵义及其特点、新时期我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内容及措施三个方面作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模式是人类按特定利用目的构建形成的,在某一时段内能够充分体现不同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特点,且相对稳定的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类型的组合。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模式的不断发展演化源于自然资源利用观念的嬗变、自然资源利用方式与手段的演进以及自然资源利用主导要素的更替,而主导要素的变迁则是由资源稀缺性、经济社会成本、制度观念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识农业经济的变化特征,对组织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甘肃省县域(包括县级市)为研究单元,以农业生产总值和农业人口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和象限图法对2000-2011年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农业经济差异不断减小,但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平均发展水平之上的县域数量远小于平均水平之下的县域数量;区间差异大于区内差异,且区间差异中又以河西地区差异最为显著,是农业经济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农业经济呈现出空间分异性,河西地区发展最好,民族地区发展最差;在划分的5种农业经济相对增长类型中,活跃型和滞后型县域数量均较少,大部分县域在未来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9.
刘春艳  衣保中  刘雁  钟凤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213-1216
自然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既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又可通过一些机制阻碍经济增长。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表现为自然资源短缺和自然资源过剩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阻碍。资源短缺和资源过剩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和表现迥异,解决途径也不同。耕地作为人类最基础的生存资源,其数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域,以耕地资源相对丰裕度和人均GDP为分析指标,定量分析了耕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吉林省相对丰富的耕地资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增长;吉林省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与经济快速增长基本同步;耕地资源相对过多或过少都不是好事。  相似文献   

10.
县域农业生态分析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县城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整理规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产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及GIS技术,构建了县城农业生态分析评价决策支持系统,阐明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构建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县域农业生产系统将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Ⅱ)——功能和效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分别属于我国东部、北部、西部的常熟、公主岭、昌吉这三个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和效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常熟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投入水平很高,但产投比较低,能量、物质和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公主岭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量和物质投入水平较高,产投比很高,能量、物质和资金的利用效率高;昌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物质流投入水平较低,但产出水平较高,因而产投比较高,能量、物质的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提出了江苏省吴江县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首先,指出影响吴江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其次,对几种主要类型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结构评价与功能评价;第三,提出通过调整农村部门与区域产业结构来优化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吴江县今后农业应注重发展商品经济,并重点发展蚕桑业、水产(畜、禽)养殖业和饲料、食品工业。文中还对县级范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优化方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胡皓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716-7718
分别选取县域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省徐州市下辖3县(市、区)以及较为落后的黑龙江省绥化市下辖的6县(市、区),研究了其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2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是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招商引资和领导观念的差异。从而提出了借鉴江苏省经验来加快发展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的对策,一是发挥资源优势,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民营经济;三是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挖掘人才潜力;四是解放思想,完善县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贫困山区经济,消除贫困,须协调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云阳县山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云阳县山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实现云阳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以化肥、农药、农膜为主要风险源的生态风险评价与防控模型,基于熵权-集对分析模型尝试评价新疆昌吉州不同县市空间区域耕地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异质性。结果表明,2004-2017年昌吉州化肥施用总量、农药使用总量和农膜使用总量逐年大幅增加,呈现未来增长态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数据的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土壤理化性质、质地、结构等多项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恶化。昌吉州耕地面源污染的生态风险强度区空间上主要分布于昌吉州西部的昌吉市、呼图壁县和玛纳斯县,生态风险中度区主要分布于昌吉州中部的阜康市、吉木萨尔县,生态风险轻度区主要分布于昌吉州最东部的奇台县和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研究表明,新疆昌吉州耕地面源污染存在空间格局的生态风险异质性,呈现东、中、西污染聚集且由西向东依次减轻的空间分布规律,耕地面源污染的生态风险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农民传统耕作方式、水文地质条件、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基础状况等因素相关。基于此,运用Bow-Tie模型构建了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的防控与差异化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皖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经济发展的至高点、利益创造的增长点,对其农业产业化展开了深入的SWOT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经济发展日益激烈的格局下,皖西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着区位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条件不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劣势,同时面临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安徽跨越式发展及皖西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给农业产业化带来的机遇以及竞争、自然风险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范亦新 《农学学报》2017,7(5):90-9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得益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支撑,但在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为全面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促进三明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型农业推广体系的构建,本研究在分析三明市清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清流县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灵活、方式方法不活等,为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针对这些问题从体制创新、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创新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利用效益是衡量农用地资源生产能力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地理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系统梳理了农用地利用效益的内涵分类、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评价分析等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得到以下结论:农用地利用效益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农用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自然界或者人类发展等各种有用成果的总称,由人类基于自身发展需求而开发利用农用地资源形成。当前农用地利用效益评价分析的综合性尚显不足,指标体系、数据来源和模型方法有待丰富,作用机理等理论探究仍需进一步深化。面向国家战略导向,本文构建了基于评价分析-相互关系-影响机理-提升管控的新时代农用地利用效益研究框架,提出未来应加强评价模型系统化、效益间关系定量判别、影响机理精准识别、差异化措施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校农业综合试验站作为高校服务地方的桥梁和纽带,在产业振兴、技术推广、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具体表现为:试验站是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助力人才振兴的重要阵地、是区域乡村治理的重要基地。综合试验站的建设不仅有效破解了区域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资源短缺、产业发展乏力、农业技术落后、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难题,并且进一步解决了新农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综合试验站的实践探索对于服务现代"三农"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起到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方面共18项指标.利用相应的数据对南京市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进行了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呈逐步提高的趋势,说明近年来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总体呈优化趋势;而各分项评价指数则表现为波动的变化态势,说明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还不稳定,甚至有局部恶化的情况.评价的结果也指出,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和农膜等产品的使用强度,并不断创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途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