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1986年7、8月,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和陕西省植保总站、四川省万县地区植保站分别在陕西渭南、四川万县召开了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水稻纹枯病、玉米纹枯病现场效果考察会。 在渭南地区,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面积8千多亩,防效达85—95%,远超过双效灵(4—10%),增产作用也明显,每亩多收1500斤以上。农抗120防治西瓜炭疽病效果达80%,高于多菌灵(17%)、甲基托布津(43%)等化学农药。 在万县地区,农抗120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玉米纹枯病示范面积3千多亩,效果相当显著,达90%以上,超过或相当于目前使用的主要化学农药。农抗120对防治水稻稻瘟病也显示出很好的苗头。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农科院生防室研究成功的农抗120,经过多年来在全国20多个省市示范推广应用,已取得了很大成绩。最近,全国植保总站和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在西安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农抗120示范推广应用交流会议。 会议总结出:农抗120是当前防治作物白粉病的最佳药剂之一,全国推广面积已达40万亩,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农抗120也是当前防治西瓜、蔬菜上炭疽病的良好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3.
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农抗120对西瓜枯萎病菌和西瓜幼苗的作用。结果表明,农抗120对西瓜枯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形态无明显影响,对孢子的形成和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够提高西瓜幼苗抗枯萎病菌毒素致萎的能力和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说明农抗120的防病机制是通过抑制病原菌和提高植株抗病性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近5年的大量田间试验和20万公顷作物上的防治实践,作者认为农抗120对枯萎病的主要抑菌机理是通过植物体的吸收,在体内产生尚未知的生理生化过程,显著提高植物的抗病和免疫能力。因此,在农抗120应用中应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作者对防治瓜、菜枯萎病提出了一套浸种,苗床处理,移栽浇穴,苗期灌根等技术措施,并对施药时机和用药量等因素与防治效果的关系做了详细讨论。文章对农抗120防治其它作物叶部病害及果树腐烂病试验、示范及技术要点也做了说明。还讨论了农抗120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1992年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已经揭晓。其中有关植保技术获奖共15项,具体项目如下:二等奖5项白僵菌工厂化生产新工艺、新剂型及应用技术;赤眼蜂的应用基础、工厂化中试生产新工艺及大面积防治示范区的建立;九种主要花卉的病毒病检疫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赤眼蜂繁育与大面积应用技术的改进;农产贮粮害虫防治技术研究及开发应用。三等奖10项橡胶树褐皮病病因及防治研究;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炭疽病的技术与应用;红麻根结线虫病及其防治技术;中国油菜芜菁花叶病毒株系、分布和两个代表株系特性;大棚和温室黄瓜粉尘法施药技术;甘蔗主要线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防治贮粮害虫的辛硫磷粒剂研究开发—2.5%辛硫磷微粒剂;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中长期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科院生防室于1985年10月6~9日召开了抗霉菌素“120”扩大应用经验交流会。 会上,代表们就农抗“120”对白粉病、水稻纹枯病、瓜菜类炭疽病及其它病害的防治作用,作了肯定,并开展了讨论。一致认为,农抗120的防治效果达到了常用化学农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浸种是“农抗120”的主要使用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有效、用药量少等优点。本试验明确了“农抗120”浸种对几种作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一、试验方法:使用“农抗120”(北京昌平中生厂生产)将原液稀释10、50、100、200倍,用清水作对照。浸种时间分别为4、10、24和48小时。重复8次。试验种子有花生(许昌684)、西瓜(郑杂5号)各30粒;白菜(鲁白一号)、番茄(早丰R-23)、黄瓜(夏丰)、水稻(花粳二号)各100粒左右。浸种后按时捞出,在25℃培养皿内催芽。统计发芽率,并进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测验。  相似文献   

8.
用农抗120防治花生网斑病,不同使用方法效果不一。用常规喷洒叶面方法控制再侵染源,防效为21.4%,相当于多菌灵(29.4%);用农抗120和杀菌剂(抗枯灵或多菌灵等)混合,在花生播种时喷洒地面一次,控制初侵染源,防效为48.6%,用农抗120同杀菌剂混合,播种时喷洒地面,以控制初侵染源,7月上旬再喷洒叶面,控制再侵染源,效果最佳,防效高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9.
农抗120是中国农科院生防室研制的一种新的农用抗生素。在全国植保总站制订的“北方片无公害蔬菜生产规范化措施”中,农抗120列为防治白粉病的首用药剂。 农抗120的产生菌系链霉菌属,刺孢吸水链霉菌的一个变种,定名为刺孢吸水链霉菌北京变种(ftreptomyces hygrospinosus var.beijingesis)。其作用机制是直接阻障病原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病原菌死亡。经多年室内及大面积防治试验表明:农抗12抗菌谱广,防治瓜、果、蔬菜、花卉、烟草、小麦等白粉病;瓜、果、菜发疽病;西瓜、蔬菜枯萎病;水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自1987年开始在孟县、卢氏等县265亩苹果园中进行生物药剂治疗苹果树腐烂病的试验示范。以刮皮法和划刻法用农抗120、S-921和843康复剂涂抹病疤,一年后在发病季节调查。以刮皮法用农抗120处理的病疤,治愈率达100%,无一复发。以划刻法用农抗120处理的病疤治愈率为78-90%,以S-921和843康复剂处理的治疗效果达100%。作者认为这些生物药剂可取代福美砷治疗苹果树腐烂病。  相似文献   

11.
试验表明:农抗120单用,和农抗120加助剂B,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250μg/ml和1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为2000μg/ml和1000μg/ml。其杀菌作用机理是使病菌体的原生质凝集,小分子物质外流,形成大量空泡,菌体重量剧减。病菌在该浓度中浸泡12小时后便失去致病力。涂药试验:先刮除病斑,再用农抗120 1000μg/ml或农抗120加助剂B500μg/ml涂抹处理,16天后复发率仍为零,不刮除病斑,只用刀划刻病枝再涂药液,4天后病斑又继续扩展。  相似文献   

12.
农用抗生素在防治农业病虫害和除草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效果。为了提高药效,防止过早的产生抗药性,应根据农抗的作用特点研制成不同剂型。粉剂适于拌种,消灭种子带菌;粉剂和颗粒剂适于施在土壤中,防治地下害虫或土传病害;水剂适于喷洒,防治叶面病害。以不同剂型适应不同用药方式的需要。农抗的混用或复配,包括杀菌素和杀菌素,杀菌素和杀虫素,杀虫素和除草剂,农药和肥料等,均能起到增效或加合作用,并有利于延长药效。  相似文献   

13.
1989—1990年在河南省8个县市对农抗120防治小麦白粉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4月上中旬,小麦白粉病发生的病株率达15~20%,病叶率10%左右时,应用100ppm农抗120喷雾防治2次,防效达70~85%。防病效果与防治时间、喷药次数和发病程度关系密切。施药越晚,效果越差。农抗120的防治效果优于多菌灵等常用化学药剂,在发病初期喷药2次,防治效果与施用粉锈宁相近,可作为粉锈宁紧缺情况下的首选替补药物。但在病害大流行时施用,作用缓慢,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农抗120中组份A’对水稻纹枯病菌、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农抗120A’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25μg/mL,24/小时抑菌率达50%的抑菌浓度分别为1.0μg/mL和2.5μg/mL,且抑菌强度与120A’浓度成正比。120A’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的影响在形态上表现不同,受抑制的棉花立枯病菌可见明显的菌丝顶端消解,原生质体溢出现象,而受抑制的水稻纹枯病菌则表现为菌丝长度的明显变短。农抗120A’对棉花枯萎病菌和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较弱,但20μg/mL亦可使抑菌率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示范试验,探索氨基酸叶面肥及农抗9510对烟草花叶病的效果及其对烟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药剂相比,氨基酸叶面肥和农抗9510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86%和85.35%,高于其他常规药剂的防治效果。在农艺性状方面,农抗9510处理的株高、叶面积分别为117.47 cm、1729.01 cm2,氨基酸处理的烟株叶数、茎围分别为19.33片、9.08 cm。  相似文献   

16.
以农抗120的主要组份A的不同浓度单位对其紫外吸收值作曲线,显示浓度与吸收值之间有显著回归关系。对4个厂家的农抗120产品进行分析,证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与生测法的结果差异不显著。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农抗120效价,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因此,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应用于测定农抗120效价。  相似文献   

17.
1987年11月初,中国农科院生防室与湖北、江苏的生物农药厂在成都市联合召开了“1987年农抗120全国示范推广总结会议”。经过与会代表的充分交流和讨论,进一步确认:农抗120是目前防治瓜果、蔬菜炭疽病的最有效药剂之一(相当于或优于常用化学农药的水平)。1987年在陕西、浙江等地的瓜、菜田,有30%的面积应用农抗120防治病害,效果稳定在60~85%,增产20~25%;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达72~98%,经济效益显著。1987年陕西省应用农抗120防治西瓜病害9.6万亩,生产“无公害”西瓜8亿多斤,增产1.44亿斤,增值1296万元,比化学农药节省防治投资17.28万元(亩按1.8元计),合计净增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杂交水稻制种田母本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室内药剂筛选和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供试17种药剂对稻粒黑粉病冬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双效灵抑制效果较好;井岗霉素、农抗120抑制效果较差;其它药剂介于这二者之间。田间供试6种药剂对杂交稻母本粒黑粉病都有显著防效,且均较石灰处理土壤的防效好。其中速保利、多菌灵防效最好,分别达85.86%和67.52%;双效灵、粉锈宁、甲基托布津次之,分别为53.02%、52.29%、44.79%;多效唑较差,仅为41.44%。  相似文献   

19.
应用农抗120防治小麦纹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县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普遍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小麦在不同发育阶段受到纹枯病菌侵染后,分别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杆烂茎、枯孕穗、枯白穗等症状,严重地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1991年我们在夏邑县应用农抗120防治小麦纹枯病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附表)。 于3月25日和4月5日在麦田各喷药液一次,结果喷施农抗120的100倍和200倍液,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9.55%和71.24%。此外,农抗120还可以兼防小麦白粉病。  相似文献   

20.
棉花枯萎病在渭南市不断扩展蔓延,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我们于1986~1987年在渭南市郊里仁村连作5年以上春播棉田,进行了农抗120灌根试验。1986年6月18日和28日分两次,对施药区病株灌100个单位的农抗120,每次每株1斤;以灌清水为对照。施药(灌根)后10天、20天的防效分别为52.58%和82.07%;1987年6月22日施药一次,灌根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