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河中游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水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紧缺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当前急需探寻影响水资源利用的关键因素,建立低水消费模式。生计方式作为影响家庭水资源消费的关键要素已得到关注。本文基于农户调查数据,利用水足迹估算模型,核算黑河流域中游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水足迹,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生计方式对水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黑河中游农户的人均水足迹为145.87 m3,随着非农化水平的提高,农户的人均水足迹下降,其中,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的人均水足迹分别为151.61 m3、148.08 m3和137.91 m3;②随着非农化水平的提高,黑河中游纯农户、兼业户、非农户的人均粮食消费占用水足迹比例依次降低,农户人均果蔬、清洁消费占用水足迹比例依次增高,兼业户的人均畜产品消费占用水足迹比例高于非农户和纯农户;③提高非农化水平和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可以减少水足迹,扩大家庭规模和农户人均纯收入会增加农户的水足迹,但水足迹的增加速度低于家庭规模和人均纯收入自身的增加速度。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对黑河中游地区农村建立低水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农地整治政策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为政府国土部门制定完善的农地整治政策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构建农地整治背景下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并运用统计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①农地整治后农户家庭人力资本没有变化,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略有变化,而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都有明显提高。②农地整治的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农户的生计策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生产制造业生计活动减少,服务业相关生计活动明显增加。[结论]农地整治政策的实施会改变农户选择现代农业、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的相关生计活动的影响因素;农地整治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依然是农户选择传统农业生计活动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3.
土地流转农户生计转型中生计资本整合特征及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土地流转下异质性农户的生计资本整合特征,该文基于267户流转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划分为稳定型纯农户、非农化纯农户、稳定型兼业户、非农化兼业户和稳定型弃农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异质性农户生计资本差异,并采用雷达图、生计资本扰动指数与生计资本增长指数,剖析了异质性农户生计资本整合的方向、强度及效益。结果表明:1)土地流转前,非农化纯农户和非农化兼业户在人力资本、生活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上占优势,稳定型纯农户和稳定型兼业户在自然资本和生产资本上占优势;2)土地流转后,非农化纯农户和非农化兼业户侧重整合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而稳定型纯农户和稳定型兼业户侧重整合生产资本,稳定型弃农户整合方向不明显。3)生计资本扰动指数非农化纯农户(0.169)非农化兼业户(0.144)稳定型纯农户(0.124)稳定型兼业户(0.105)稳定型弃农户(0.098),生计资本整合强度非农化农户高于稳定型农户;4)生计资本增长指数非农化兼业户(0.135)非农化纯农户(0.120)稳定型兼业户(0.094)稳定型弃农户(0.093)稳定型纯农户(0.088),生计资本整合效益非农化农户亦显著优于稳定型农户。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农户生计资本整合与土地流转互动机制的认识,以期为促进土地顺畅流转实现"失地/得地"农户的生计可持续化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甄别农户生计策略影响因子,为促进该地区农户生计策略最优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计算贵州省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综合示范区(简称花江示范区),农户生计资本,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农户生计策略进行分析,探究该地区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结果]①花江示范区农户人力资本指数最高,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指数较低。②示范区内农户以非农型生计策略为主,主要集中在查耳岩村和峡谷村。③人力资本是农户生计策略转化的最大影响因子,对于农兼型、兼农型和非农型农户的生计策略转换影响较大。④非农业收入和家庭劳动力人数的增多有助于促进农户选择更为多元的生计活动,耕地面积、退耕还林地面积及牲畜资本对于生计策略的转化为负向影响。[结论]花江示范区内各行政村受自然条件限制,生计资本存量和生计策略选择存在一定差异,提升人力资本可以有效促进示范区内农户生计策略转型。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贡献率测算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量化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贡献率,以三峡库区为例,采用当量因子法评估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把脆弱性生计资本纳入农户生计资本考察范围,从人力、自然、物质、金融、社会、脆弱性6个方面构建三峡库区农户生计评价体系,测算农户生计资本总量。对二者关系进行多项式线性拟合,剖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及农户生计资本量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再对比分析国内外有关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2019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 093.65亿元,其中调节服务提供的经济价值最高,文化服务价值最低,且各区县中巴东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2)三峡库区农户生计资本总量为13.117,其中农户金融资本量最多,自然资本量最少,且江津区的农户生计资本总量最多;(3)三峡库区农户资本与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显著相关性,随着生态系统提供的经济价值越高,农户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农户社会资本具有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不断引领农户关注和参与库区生态建设,实行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有助于提高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贡...  相似文献   

6.
论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与农户生计转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借鉴国际可持续集约化思想理念,从思想缘起、概念内涵、目标设定和理论推演等4个方面厘清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科学问题;基于农户微观视角,从生计环境、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结果演替等4个方面解构生计转型的客观规律;进而探究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与农户生计转型之间的互馈关系。研究发现:1)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具有经营集约化、产出高效化、资源节约化、生态环境不退化和社会可持续五方面内涵,彼此之间存在制衡与协同;通过追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之间的最优解,使耕地利用的复合效益达到最佳状态。2)农户生计转型是生计环境、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共同作用,渐次演变的结果,生计环境影响早期生计资本的积累,生计资本影响生计策略的选择,生计策略决定生计转型的方向。3)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与农户生计转型在耕地依存关系和土地意识、耕地利用水平和行为响应等方面存在互馈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农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该文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从人地系统角度出发,将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分别作为子系统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和耦合协调关系,并借鉴强化理论探究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生计策略的反馈机理。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农户在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的耦合关系和耦合协调关系方面存在差异:耦合关系方面,4种类型农户的耦合度集中在0.4~0.5范围内,处于拮抗阶段,其中,专业农业型农户最高,为0.480 7;耦合协调关系方面,专业农业型农户耦合协调度为0.545 9,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其余3种类型农户耦合协调度集中在0.4~0.5范围内,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2)专业农业型和农业兼业型农户的耦合协调度和土地利用效应较高,其保持原有生计策略的户数比例小于50%;非农兼业型和传统农业型农户的耦合协调度和土地利用效应较低,其保持原有生计策略的户数比例大于50%。3)专业农业型的生计策略有助于提高农户生计水平和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吸引力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农户生计要素结构、可持续性及其耦合协调关系,为优化农户生计策略,增加农户经济收入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区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从多种生计要素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农户调查数据和数理模型,对不同放牧强度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及其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①放牧强度增强了农户生计资本可持续性,但对生计环境、生计策略与生计结果可持续性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②中度放牧强度下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最高,生计资本、生计环境、生计策略与生计结果可持续性较不放牧农户分别增加了37.86%,3.83%,9.92%和30.45%。③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整体呈现出:中度放牧农户>轻度放牧农户>重度放牧农户>不放牧农户的特征,而农户生计耦合度高于协调度,说明黄土丘陵区放牧农户生计系统间作用强度大,且系统内部尚未形成良好的耦合协同发展态势,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农户生计转型升级,提高其生计可持续性。[结论] 适度放牧可增加黄土丘陵区农户生计资本,优化农户生计策略,提高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有利于农户经济增收。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性,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修复,以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夏河县为例,基于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户的生计资本及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度与对比分析,并对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及其配置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农户生计资本整体偏低。其中人力资本最高,且差异最小,但人力资本损失严重; 金融资本最低,且差异最大。(2)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比较而言,发展型农户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都优于基本型和缺失型农户。(3)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总体较低,以处于基本协调水平的农户为主体。比较而言,发展型农户的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最高,基本型农户的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较高,缺失型农户的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最低且全部为零。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生态保护与贫困治理政策等是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及其配置的重要因素。可见,挖掘农户人力资本潜力,提高其金融资本,转变自然资本利用方式是降低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有效揭示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因子的作用过程以及农户生计脆弱性的致脆机理,为石羊河流域乃至整个中国生态脆弱区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石羊河流域样带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法、脆弱性函数评估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分析石羊河流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空间格局,识别了流域易脆群体,继而揭示了流域农户生计脆弱性致脆机理。[结果](1)石羊河流域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为0.644,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并表现出在县城周边区域低值积聚分布的特征;(2)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大小为:传统农业主导型(0.99)>新型农业型(0.80)>传统非农型(0.64)>非农主导型(0.60)>畜牧主导型(0.49),表现出随着非农化程度增加而脆弱性减小的特征;(3)耕地缩减面积、生态治理、邻里冲突、农业市场波动和农业支出压力是影响农户暴露度-敏感性的前5位障碍因子;耕地面积、社会关系网络、经济收入、牲畜资本量和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户适应能力的前5位障碍因子。[结论]总的来说,农户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共同构成生计脆弱性动态循环,决定着脆弱性的演化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消费水平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为探讨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根据全国30个省市农村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给出了1996年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人均有效热、人均电力及商品能比例作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特征指标,进而分析了这些指标与人均收入和年均气温的相关关系。人均电力消费(Y,元)与人均收入(X,元)的回归方程为Y=22.964+3.956×10-2X。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及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状况及相互关系,阐明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一般特性,分析了小康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将人均有效热消费、商品能所占比重及人均电力消费作为家庭能源消费特征评价指标,进而给出了不同经济类型区家庭能源消费评价指标值。  相似文献   

13.
关注农村生活用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成本对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黄土台塬区农村生活能源利用相关数据,建立核算模型估算了不同能源消费结构情景下的经济成本、生态成本和废料量。结果显示,现状户均消费2 018.16kg标煤,人均731.41kg标煤,总体用能水平较低;农户能源消费选择的主要依据是能源的现金支出和可获得性,生态成本很少考虑;与现状相比,9种能源结构类型下的经济和生态成本以及废料量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利用沼气和太阳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综合成本较低,应是今后农村能源结构转换的发展方向。其中沼气可以成为替代薪柴的最有效资源,是该区农村实现能源利用与生态建设良性循环的主要用能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Tobit模型的农户层次农业土地用途变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理解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机制的基础上,利用329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探讨了农户层次的土地用途变更的影响因素。调查数据主要来自常熟市、如东县和铜山县,分别代表江苏省南部、中部和北部地区。研究表明,农户层次的土地用途变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地市场参与、劳动力市场参与、区位条件、农户土地资源禀赋等;土地市场的参与导致了更多的土地用途变更;不同类型的劳动力转移对于农业土地用途变更有不同影响;而非农收入的提高则会提高农户土地用途变更比重;农户层次的土地用途变更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吴起县退耕农户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以后农户的生活保障是影响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陕北吴起县59户退耕农户经济状况的调查发现,退耕还林工程在促进农户经济收入结构调整方面作用甚小,退耕还林补助在退耕农户的家庭收入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子女学费、家庭医疗费用是退耕农户重要的支出项目,并且使近2/3的农户背负上了债务.因此,当退耕还林补助停止发放以后,如何保障退耕农户的生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延迟退耕还林补助时间的同时,应根据农户目前家庭经济收入和支出的实际情况,重点拓宽渠道增加农户的非农业收入,并通过教育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减少农户的经济支出,从而缓解退耕农户面临的生计困境.此外,国家还应该尝试通过区域协调,对退耕还林地区实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剖析粮食生产核心区内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认知与行为差异,为制定相关差异化政策,引导农户加强对耕地的监督和保护提供支持。[方法]选择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周口市为样本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乡村参与性评估法(PRA)对各类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认知与行为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兼业程度的加深,各类农户对耕地重要性和多功能性的认识、时间投入偏好、对耕地保护前景的信心、对农业污染的防范都呈现出:缺失型(Ⅰ)基本型(Ⅱ)自然资产型(Ⅲ)人力资产型(Ⅳ),得到补偿后参与意愿、追加补偿到耕地的意愿、定期施用有机肥或采用过测土配方施肥、制止他人破坏耕地的比例都呈现出缺失型(Ⅰ)基本型(Ⅱ)自然资产型(Ⅲ)人力资产型(Ⅳ)。(2)影响各类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因素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各自差异。相同因素包括户主文化程度、投入偏好、补偿意愿。户均年龄高,家庭劳动力少的缺失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户主年龄、务农人数、补偿方式;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家庭毛收入、经营土地面积、耕地破碎度;从事短期兼业且非农收入较高的自然资产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非农收入比、粮食种植经济效益、农户兼业;长期居住城镇,较少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力资产型农户的影响因素还包括耕地经济区位、当期粮食价、政策性补偿方式。[结论]农户作为耕地保护的直接参与者,其认知与行为很大程度决定着耕地保护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农户是参与农地流转的主体之一,实现土地合理流转必须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区,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研究区278户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较低,流出土地的农户比例为17.99%,流入土地的农户比例为25.17%;(2)影响农户土地流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农地收入功能、外出务工劳动比例和耕地面积,农地收入功能越高,外出务工人数越少,耕地面积越多,农户的土地流出意愿越强;(3)影响农户土地流入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户主文化水平、农地政策了解程度、是否具备耕种能力、农地收入功能、耕地质量和村集体经济状况,户主文化水平越高,对农地政策越了解,耕种能力越强,农地收入越高,农户的农地流入意愿越强,而耕地质量越高,村集体经济状况越好,农户的农地流入意愿越弱。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生态退耕政策实施效果及对农民生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国家把退耕政策作为推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的关键举措,以宝塔区和安塞县为案例区域,采用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近年来的退耕状况以及退耕政策对农民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人均退耕坡地0.205 hm2,退耕指数达79.21%;2003年479农户因退耕导致的粮食减产量人均74 kg,得到政府补贴人均171元;退耕补贴对贫困农户的影响程度较大,停止退耕补贴后存在反垦可能性。2003年被调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1492元,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卖粮菜、退耕补贴、卖畜禽产品和做小生意等。未来几年,能获得稳定收入且报酬相对较高的行业是农民谋生的首选,有资金积累或一定技能的农户正在将生计转向高附加值农业或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差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农户的调查,从户主文化水平、年龄、非农率等方面对农户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和园地的投入差异。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农户问不管是在土地投入结构还是投入总量上都有较明显的差异,说明不同类型农户对土地的投入偏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