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68头50日龄大白猪仔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饲料,试验组另加1%的“益福”生物饲料,对照组不加,试验期为60d。结果:①两组猪增重没有明显差异(P>0.05);②试验组每增重1kg比对照组少耗料0.24kg,即饲料转化率提高4.5个百分点;③益福生物饲料可使断奶猪的发病率降低2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速大肥对生长肥育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础日粮相同 ,只是生长期试验组猪 1t日粮中添加速大肥 40g ;肥育期试验组猪 1t日粮中添加速大肥3 2g。结果表明 :生长期试验组猪只均增重比对照组高 12 .5 8个百分点 (P <0 .0 5 ) ,料肉比前者比后者低 14.71个百分点 (P <0 .0 5 ) ;肥育期试验组猪只均增重比对照组低 2 .89个百分点 (P >0 .0 5 ) ,料肉比前者比后者低 2 .79个百分点 (P >0 .0 5 ) ;全期试验组猪只均增重比对照组高 5 .0 9个百分点 (P >0 .0 5 ) ,料肉比前者比后者低 8.85个百分点 (P <0 .0 5 ) ,试验组猪 1kg增重饲料成本比对照组低 0 .2 5元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选用60头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试验组日粮中添加0.2%复合酶制剂,进行了30天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平均增重比对照组高18.28%(343g:290g,P〈0.05);试验组的饲料转化效率比对照组高12.55%(料肉比2.02:2.31,P〈0.05);试验组的腹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40%(30%:70%);试验组每kg增重的饲料成本比对照低0.45元(4.4元:4.85元)。从而认为,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提高增重、提高饲料转化效益、减少仔猪腹泻、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4.
麦饭石饲喂生长肥育猪,可以明显地提高肥猪的增重,降低饲料消耗,增加收入。在不同体重阶段,日喂量为35g,25g,15g等3个不同剂量条件下。各试验组日增重均高出对照组,其中小猪各试验组平均比对照组高出2.48%~17.78%,中猪各试验组平均比对照组高出6.01%~17.09%;其料肉比,小猪各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4.49%~8.99%,中猪各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o.82%~2.45叻;其纯增收入,小猪各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高24.21%,13.28%和5.13%,中猪各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高14.15%,22.26%和6.03%。其最佳饲喂量,小猪为35g,中大猪为25g。  相似文献   

5.
在夏、冬两季,分别将经过严格筛选体况相近的60头健康断奶三元杂交商品猪分成2组,每组30头,一组在微生物发酵床上饲养做试验组,饲养期60d;一组在传统水泥地面上饲养做对照,对两组的日增重、饲料报酬和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夏季试验中(初始重为7.0kg),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日增重为400g和390g,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2.6%;试验组和对照组每头耗料分别为27.03kg和32.44kg,试验组平均每头节省饲料5.41kg,节省20.0%;试验组和对照组增重纯收入225.92元和188.58元,试验组比对照组多收入37.34元;对照组中因腹泻死亡5只,试验组无死淘,差异显著。在冬季(初始重为50.0kg),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日增重为1151g和904g,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27.3%%,差异极显著;试验组和对照组头均耗料分别为78.73kg和97.57kg,耗料比分别为2.57:1和2.64: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增重纯收益分别为235.45元和161.82元,试验组比对照组多收益73.63元,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试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一定水平发酵构树饲料对于生长育肥猪各阶段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体重约30 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66头,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生长猪阶段(50 kg前)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10%发酵构树饲料,在育肥猪阶段(50 kg后)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15%发酵构树饲料,试验期127 d,分别测定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在30~50 kg阶段,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比对照组分别高5%和17.37%,而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低10%;在50~100 kg阶段,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84%和13.24%,料重比仅比试验组高0.01,几乎无差异;在100~130 kg阶段,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低1.53%,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高9.69%和11.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背膘厚有降低,眼肌面积有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pH、肉色、加压失水率、贮藏损失和剪切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27头20日龄PIC仔猪,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颈部肌肉注射法氏囊提取物注射液和灭菌生理盐水,试验至出栏为止。试验全期,试验组累计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20.20%(P<0.01)。PIC猪育肥前期,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22.05%(P<0.01),料重比降低了4.26%。屠宰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的胴体瘦肉率提高了近8.2个百分点(P<0.01),眼肌面积增加42.64%(P<0.01),6~7肋膘厚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系水力和肌内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法氏囊提取物不仅有助于促进PIC猪生长,提高饲料报酬,而且有助于改善胴体组成。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枯草芽孢杆菌对猪为在育肥期促长减排的作用。试验设计日龄相近,体重平均17~18kg的长大二元仔猪40头,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组,在低蛋白饲料条件下饲养120d。两组同时测定圈舍氨气、粪便粗蛋白质、苍蝇数量、生长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圈舍氨气比对照组少11.14mg/m3;粪便中粗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少0.98个百分点。苍蝇数少7761只,日增重比对照组高12.39%,肉料比提高12.98%,平均每千克增重用料金额试验组7.91元,对照组9.08元,试验组比对照组少1.17元,减少14.79%。  相似文献   

9.
杂交羔羊短期育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羔羊短期育肥结果表明 :育肥期平均日增重 ,试验组为 ( 151 66± 12 4 5)g ,对照组为 ( 12 0 66± 13 17)g ,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 2 5 69% ,差异极显著 (p <0 0 1)。经屠宰测定 :每只羊平均净肉量 ,试验组为 12 1kg ,对照组为 9 37kg ,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 2 9 13%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试验组屠宰率为 4 4 2 5% ,对照组为 39 87% ,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 4 38个百分点 ;试验组净肉率为 36 17% ,对照组为 31 2 9% ,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 4 88个百分点。结果说明 :用达克素肉羊和本地细毛羊杂交 ,生产的 1/ 4血达克索羊公羔产肉性能比本地细毛羊同龄公羔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检验一种猪用苗药添加剂对猪的生长效果,观察抗病能力,产生的经济效益;检测药品安全性和探索有效成分,确定安全用量;检测肉产品的安全性,确认为无公害产品。通过选择4个养殖试验点同胞仔猪40头,随机平均分成二个组(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用相同的饲料,其中试验组加喂该苗药剂0.3%,对照组加喂深圳英伟预混料4%,喂养120天;观察生长变化、用料量和抗病能力;随机抽取试验组出栏猪肉进行生态与理化检测;随机抽取苗药剂进行安全检测。试验结束时,试验组猪平均体重126.6kg/头,个体增重102.35kg,日增重0.853kg,平均喂饲料267.5kg/头,料肉比为2.61:1,饲料单价3.0元/kg。对照组猪平均体重122.13kg/头,个体增重97.75kg,日增重0.815kg,平均喂饲料293.15kg/头,料肉比为3:1,饲料单价3.12元/kg。试验组平均每头多长4.6kg、少喂饲料26.65kg。试验组平均每头比对照组多收入181.13元、试验组20头猪多增值3622.6元。对照组生病2头,患病率为10%,无死亡;试验组无生病和死亡,患病率降低10个百分点。其肉产品按无公害食品标准NY5029-2008检验,所检项目符合规定;其营养成分符合生态肉产品标准。该苗药剂根据农业部公告176号和193号判定,所检查项目合格。确定了该苗药剂最佳用量为饲料的0.3%。表明该苗药添加剂安全可靠,提高了抗病能力和肉产品质量,提高了肉产量增长点,降低了养殖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中西药复合添加剂快速育肥肉猪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草药、抗菌素、微量元素和猪多维配制成猪用中西药复合添加剂,在长白猪与本地黑猪杂交一代仔猪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日增重为755g,比对照组多81g,提高了12.02%;试验组料肉比为2.67,饲料消耗比对照组降低了9.5%;试验组净肉重为83.97kg,比对照组多8.71kg,提高了11.57%。  相似文献   

12.
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选用120头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试验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2%复合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0.2%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试验1组、2组、3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43 g、348 g、381 g,分别比对照组高18.28%、20.00%、31.38%,以试验3组效果最好,分别比试验1组高11.08%、比试验2组高9.48%,试验1组和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的料肉比分别为2.02、2.01、1.90,饲料转化效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2.55%、12.99%和17.75%,以试验3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高5.94%和5.47%,试验1组和2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的腹泻发生率分别为30%、30%和10%,以试验3组最好;3个试验组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分别为4.40元、4.40元、4.31元,分别比对照低0.45元、0.45元和0.54元。结果表明,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复合剂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日增重、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降低饲料成本,以添加0.2%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复合剂最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日粮中菊苣鲜草与配合饲料的比例对鹅生长发育以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养21日龄鹅6周后,对照组(菊苣∶饲料=0∶1)鹅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5),试验组1(菊苣∶饲料=4∶1)与试验组2(菊苣∶饲料=8∶1)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胸宽、龙骨长和胫围显著大于试验组2(P<0.05),各组之间其他体尺指标差异不显著;各组之间鹅的肌胃指数、总肠长、小肠长和盲肠长呈现显著差异(P<0.05),其他内脏指标差异不显著;试验组2的养殖经济效益最高。建议鹅日粮中菊苣与饲料的比例为(4~8)∶1。  相似文献   

14.
从改善“外环境”的角度,探讨在舍内喷洒中草药粉剂对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预防效果。选择64头28日龄断奶的仔猪,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饲养,试验组在舍内定期喷洒中草药制剂。结果表明,试验组断奶仔猪的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了4063个百分点;日增重和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35%(P<005)和35%(P<005);料肉比较对照组降低了85%(P<005)。试验表明,在猪舍中定期喷洒中草药制剂能够明显减少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糖蜜、尿素、谷物副产品、矿物盐微量元素添加剂以及维生素等研制成复合营养舔砖,进行饲喂18-20月龄水牛试验.结果表明:在80d试验期中,试验组平均日增重为484.6±126.6g,比对照组395.4±101.1g提高22.6%;饲料转化率提高22.5%;节约精料22.8%.以上各项指标经显著性测验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光照时间对肉鹅生长性能和血清内毒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3个组,每组随机不分性别选取32只4周龄马岗鹅.对照组接受正常光照(12L∶12D)(L∶光照light,D:黑暗dark),短日照组每天9h日照(9L∶15D);长日照组每天15h日照(15L∶9D),试验持续8周后,测定体质量增长速度、存活率、料重比、血 清内毒素等指标.结果表明,体质量从第7周开始对照组要显著高于短日照组和长日照组(P<0.05).鹅生长发育早期(4~8周)对照组的饲料转化率最高,而后期(9~12周)则是长光照组的饲料转化率最高.对照组和长光照组的存活率都达到80.0%以上,而短日照组只有66.7%.在整个试验期间对照组的血清内毒素含量均比其余两组小.试验表明,接受正常光照(12L∶12D)的鹅群有较好的生长性能,而长光照可提高鹅生长发育后期的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复合酶制剂的不同添加水平对肉鸡日增重、料重比和成活率的影响。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05%,0.10%和0.15%复合酶制剂。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的日增重分别提高5.96%,9.17%,4.30%,料重比分别降低7.08%,11.32%,4.25%,差异显著(P<0.05),成活率分别提高4.88%,6.07%,6.07%。各试验组鸡在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成活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以试验Ⅱ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山羊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为11.60±2.45 kg的乐至黑山羊断奶羔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体重大小,将其分为4个区组,每个区组24头,随机地分到3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羊;对照组精料为场里原有精料(基础精料),试验Ⅰ组精料为50%基础精料+50%微生物发酵饲料,试验Ⅱ组精料为100%发酵饲料,粗料为青贮玉米秸和油菜颖壳,各组相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提高日增重1265%(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日粮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和发病率(P<0.01);各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经济效益比对照组高4472%,而试验Ⅱ组的采食量、日增重和经济效益低于对照组。说明山羊精料中添加50%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可提高山羊日增重和养分消化率,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单栏系统测定个体的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瘤胃组织形态学指标,探讨绵羊饲料效率与瘤胃组织形态的关系,为解析绵羊饲料效率性状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选取出生日龄相近、系谱信息详细、健康状况良好的187湖羊公羔,56 d断奶后转入单栏饲养,过渡期14 d,预饲期10 d,正试期100 d。正试期内所有羊只仅饲喂颗粒饲料,自由采食及饮水,并在80 d和180 d晨饲前空腹测定其体重(body weight,BW)和80—180 d间的采食量(feed intake,FI),计算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中期代谢体重(metabolic body weight, MBW)、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和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等饲料效率相关性状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于180 d饲养结束后屠宰采集瘤胃腹囊组织1 cm2保存于4%甲醛溶液中,用于制作组织切片并观测其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最后将其与饲料效率相关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饲料效率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且剩余采食量最大与最小的个体每天的剩余采食量之差达0.57 kg。饲料效率相关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分析表明剩余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r= 0.68)和采食量(r= 0.48)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体重(r=0)、末期体重(r= -0.01)和平均日增重(r= -0.02)无显著相关(P>0.05)。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瘤胃组织形态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乳头长度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初始体重和末期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肌层厚度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末期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而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瘤胃组织形态无显著相关。不同RFI组羔羊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瘤胃肌层厚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瘤胃乳头长、宽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High-RFI组羔羊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极显著高于Low-RFI组(P<0.01),肌层厚度显著高于Medium-RFI组(P<0.05);不同FCR组羔羊的剩余采食量、采食量、ADG、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乳头长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肌层厚度和乳头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High-FCR组羔羊剩余采食量、采食量、ADG、初始体重和末期体重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FCR组(P<0.05或P<0.01),Medium-FCR组羔羊乳头长度显著长于Low-FCR组(P<0.05);除瘤胃乳头宽度外,不同FI组羔羊的上述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且High-FI组羔羊的剩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ADG、初始体重、末期体重、肌层厚度和乳头长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FI组(P<0.05或P<0.01);不同ADG组羔羊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肌层厚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乳头长度和乳头宽度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High-ADG组羔羊采食量、剩余采食量、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肌层厚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ADG组,饲料转化率则极显著低于Low-ADG组。【结论】剩余采食量与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饲料效率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可作为衡量饲料效率的潜在指标。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瘤胃组织形态学指标无显著相关,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与瘤胃乳头长度和肌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羔羊瘤胃组织形态对采食量和增重有显著影响,但其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荧光灯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光谱组合LED灯(A(21%蓝+30%绿+24%黄+25%红)、B(35%蓝+35%绿+18%黄+12%红)、C(27%蓝+30%绿+22%黄+21%红))对AA肉鸡的生长、屠宰性能和抗应激的影响。试验选取480只1日龄AA肉鸡,平均分配到4个光照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半),自由采食和饮水。第1周光照强度为20 lx,从第2周开始至试验结束为5 lx,间歇光照节律(14L:4D:2L:4D)。结果表明,B光源组1~2周平均日增重分别比A、C和荧光灯组显著降低了15.05%、14.40%和20.47%(P0.05);C光源组3~5周平均日增重分别比A光源和荧光灯组降低了8.62%和9.39%(P0.05);且B光源组1~6周平均日增重与其他组相比有减小的趋势(P=0.06)。B光源组1~2周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低于和高于其他3组(P0.05)且1~6周的料重比与其他组相比有增大的趋势(P=0.09)。C光源组3~5周料重比显著高于B光源(P0.05)。荧光灯组腹脂重和脂带宽显著低于B和C光源组(P0.05);C光源组腿肌率显著高于A和B光源组(P0.05);A光源组SOD值和荧光灯组T-AOC值显著提高(P0.05)。C光源组H:L显著高于A和D光源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A光源和荧光灯均有利于白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发挥,同时提高抗氧化能力,缓解肉鸡的应激反应。从节能的角度考虑,肉鸡实际生产中可采用均衡型光谱组合LED灯更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