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洋参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洋参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以子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随继代培养而增强,5%聚乙二醇可促进西洋参体细胞胚胎的发生。去除硝酸铵有助于西洋参再生小植株根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油茶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方式获得再生植株的技术体系,以湖北麻城油茶7月中旬幼胚为试验材料,消毒后切块接种于分别附加了2.0 mg/L 2,4-D+1.0 mg/L KT和5.0 mg/L NAA+1.0 mg/L KT的MS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1个月后统计出愈率,两种处理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83.23%...  相似文献   

3.
白花泡桐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为高等植物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及品种改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已对多种木本植物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进行过研究。泡桐为玄参科植物,是我国的重要速生用材树种,有关其器官发生和原生质体游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而目前有关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研究只有兰考泡桐的报道。为了顺利进行泡桐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操作及新品种的快速繁育,本文研究了2种基因型泡桐叶片和茎段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材料为用2001年9月…  相似文献   

4.
烟草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K326、红大、云85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在含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进行试验,研究其体细胞胚胎的发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体胚的发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激素配比诱导体胚发生的频率也不同,K326、红大、云85体胚最高的发生频率分别为8.3%、47.4%和61.1%;最佳激素配比分别为2.0mg·L-1NAA+0.5mg·L-1BA、2.0mg·L-1NAA+0.2mg·L-1BA和2.0mg·L-1NAA+0.5mg·L-1BA.试验中观察到烟草体胚发育的各阶段,并最终再生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疆雪莲进行胚性愈伤诱导培养(MS+2,4-D 0.5 mg/L+6-BA 0.05 mg/L),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培养(MS+2,4-D 0.1mg/L),体细胞胚胎分化培养(MS+PEG 25 g/L),体细胞胚胎萌发(MS+GA35 mg/L)和壮苗培养(MS+NAA 0.1 mg/L+6-BA 0.3 mg/L),首次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实现了新疆雪莲的植株再生,生根率100%,成活率达60%,为其大规模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枸杞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实验基地内“宁杞 2 号”枸杞为材料,幼果用 0.1 % HgCl2进行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未成熟胚进行诱导,在胚成苗后进行继代和生根培养。培养结果表明: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 6-BA1.0 mg/L和 IBA0.5 mg/L对体细胞胚胎诱导最有效;在 2,4-D为 1.0 mg/L和 1.5 mg/L时的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分别为 51.0 %和 56.7 %;黑暗低温(10℃)处理 5d 不但可以促进细胞胚胎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其发生的频率(60.0%)。  相似文献   

7.
小麦组织培养体细胞胚胎的次生胚状体发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首次通过幼胚和成熟胚培养,对小麦体细胞胚胎的次生胚状体发生潜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幼胚培养效益显著优于成熟胚,主要体现为成熟胚外植体存在严重的难以克服的微生物污染难题,其平均污染率达50%以上,而幼胚仅为0.97%。同时.叶状体化愈伤组织发生率和植株再生率.幼胚极显著高于成熟胚(P〈0.001)。对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物的组织学切片观察发现,成熟胚愈伤组织的细胞大、多呈长形或不规则形、胞质稀薄或空囊状、胞间排列松散,没有明显的分生组织区;而幼胚愈伤组织的细胞小、多圆形、胞质浓密、染色深、胞间排列紧密、具有明显的分生组织区,能分化形成体细胞胚胎,并且还发现材料“Fan-33”具有体细胞胚胎的次生体细胞胚胎发生潜力。这种优异的体细胞无性克隆特性,对优化小麦遗传转化系统,提高转基因工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不同槟榔品种的幼嫩叶片及花序为外植体成功实现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及外植体均以毒莠定为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剂.诱导所获愈伤组织需连续用生长素浓度由高到低的一系列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才能不断生长并诱导体细胞胚胎.当愈伤组织最终转移入无激素MS配养基后可观察到体细胞胚胎发生.胚胎萌发以附加20 ...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杨属树种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概况,共有13个树种进行了体细胞胚诱导。对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如外植体、激素、氮源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同步性和畸形问题进行了讨论。该文对今后杨树体细胞胚研究及其意义亦提出一些看法,认为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是体细胞胚胎成功发生的关键,应逐步开展体细胞胚发生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水平机理研究;加强杨树体细胞胚发生及机理研究,不仅在其遗传改良、离体繁殖等实际应用中有重要意义,而且作为林木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树种,对林木发育生物学及激素调节等理论的研究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薇甘菊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薇甘菊,学名为假泽兰Mikaniacordata(Burm.f)B.L.Robinson;EupatoriumcordatumBurm.f;俗称粪箕藤,属菊科假泽兰属(Mikania.Willd),该属共有60余个种,目前我国仅发现假泽兰一种。一、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薇甘菊是一种攀爬型藤本多年生菊科恶性杂草,繁殖力极强,繁殖方式多种多样,既能产生大量的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又可以通过根茎进行无性繁殖。细小的种子上附有絮毛,可通过气流和风向远距离扩散传播;薇甘菊的生命力极强,根茎即使被切断仅保留1~2个…  相似文献   

11.
薇甘菊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蕾  吴林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52-15355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现今全球最为关注的恶性杂草之一。其因入侵性极强、生态幅宽和化感作用明显等特征,能够迅速占据生态位,使入侵地的植物无法生存。综述了薇甘菊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征、入侵假说和防治现状。  相似文献   

12.
薇甘菊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解去壁法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计数,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薇甘菊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属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基数为19,核型公式为2n=38=26m+10sm+2st, 属于不对称核型(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As.K% =61.4%.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综述薇甘菊在国内的命名情况,总结薇甘菊在国内的主要入侵地段,分析了薇甘菊入侵生境的生态限制因子,以此来探讨和预测薇甘菊在国内的研究方向,并提出有效控制薇甘菊的生态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对薇甘菊经济价值的认识,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较大关注。文章综述了薇甘菊在农业、医药、环保等方面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综合开发和利用这种外来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郝彩琴  冷晓红  郭鸿雁  李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62-15364,15367
综述了近年来小花假泽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主要从其在精油化学成分、非精油化学成分、医用及农用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云南省德宏州薇甘菊不断蔓延,危害逐年加重及防效差的情况,从薇甘菊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利用前景和风险管理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概述,并提出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5种植物对薇甘菊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作为溶剂对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地伴生的常见本地物种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以及农粮作物红薯(Ipomoea batatas)地上部分进行提取,后将各提取液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培养薇甘菊幼苗,12 d后测其对薇甘菊幼苗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表明,5种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均能抑制薇甘菊幼苗的生长,且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5种植物化感作用的综合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三叶鬼针草,水蓼和红薯对薇甘菊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相似,但强度明显弱于前3种植物;不同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对薇甘菊幼苗新增质量的受抑制程度均大于茎长和根长的受抑制程度.说明入侵地许多与薇甘菊伴生的物种具有抑制薇甘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其中外来种群的抑制作用总体强于本地种群.  相似文献   

18.
以盘架子、尾叶桉新鲜叶片的水提液(0.05 g/ml)处理薇苷菊水培插条12、36、48、72、84 h,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观察薇苷菊分生区细胞的形态,统计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及相对有丝分裂指数。结果表明,2种水提液处理的插条根尖细胞的分裂指数均低于对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分裂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处理48 h时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最低;2处理对细胞形态的影响表现为多核和染色体凝聚。  相似文献   

19.
4 种吡啶类除草剂对不同生长期薇甘菊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对不同生长期薇甘菊具有高效安全的除草剂,以常用除草剂41%草甘膦水剂(2250~9 000g/hm2)为对照,利用24%氨氯吡啶酸水剂(1125~3 375mL/hm2)、48%三氯吡氧乙酸EC(350~6255 mL/hm2)、75豫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134~240 g/hm2)和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1050 mL/hm2)4种吡啶类除草剂对苗期、生长中期、成株期薇甘菊进行防除试验。防除试验完成后,将豆角、菜心、青瓜3种作物种植在喷施过4种药剂的土壤上观察其生长发育状况,以确定有无残留药害发生。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除草剂中氨氯吡啶酸、三氯吡氧乙酸和氯氟吡氧乙酸对薇甘菊均具有良好的防效,对薇甘菊的株(盖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可达到90%以上。其中氨氯吡啶酸和三氯吡氧乙酸对薇甘菊苗期、生长中期的防效与草甘膦相近,对成株期薇甘菊防效稍优于草甘膦。在喷施过氨氯吡啶酸的土壤上,豆角、菜心、青瓜均出现畸形,其他处理无异常变化。氨氯吡啶酸、三氯吡氧乙酸对薇甘菊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在一定的生境中可代替草甘膦。由于氨氯吡啶酸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因而其应在农区慎用。  相似文献   

20.
邓雄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9):196-198
对华南地区外来农业杂草薇甘菊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其生物学特征、分布范围、防治措施以及主要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以后的研究方向,包括薇甘菊表型可塑性、坐待对策、叶N在光合组分中的分配模式的优化策略、植物入侵潜力的指示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