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石灰岩地区侧柏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侧柏容器育苗技术进行实地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材料、不同规格的容器对苗木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而以直径3cm、高10cm的塑料薄膜无底筒状容器为好,成本低、重量轻,可满足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大面积造林试验表明,侧柏容器苗比裸根苗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在石灰岩地区的干旱阳坡应大力推广侧柏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
土壤改良保水剂在造林和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松、侧柏、中槐等西北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作研究对象,采用蘸根和土壤施入等几种不同的使用方法,将旱露植保土壤改良保水剂应用于植苗造林和播种育苗,观察在干旱条件下的使用效果和对苗木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水剂不同的使用方法对造林成活率、幼苗生长和育苗质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在播种育苗中的使用效果比植苗造林好。保水剂的使用效果因使用方法和使用对象的不同有所变化,油松、侧柏容器苗和裸根苗10~20 g/株的使用量,造林效果较好。在使用量比较小(10 g/株)的情况下,保水剂对油松容器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槐移栽、造林时使用保水剂,对其成活率影响不大,但在育苗时作用明显。蘸根有助于促进油松、侧柏和中槐幼林的生长和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是造林时用保水剂处理苗木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中槐育苗时,保水剂的使用效果十分明显,拌种后播种最为有效,可以在育苗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华北山区油松侧柏降雨前后水分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山区处于季节性干旱的生态脆弱地带,研究其典型树种在降雨前后的水分来源对干旱区水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氢氧同位素技术,以北京山区典型乔木树种油松和侧柏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树木枝条、土壤、地下水和降雨等氢氧同位素组成,探明2种乔木树种在降雨前后主要水分来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在同一时期的水分来源不同,同一树种在降雨前后水分来源不同.油松表层根系分布虽少,但在雨前仍能吸收利用含水量较高的表层土壤水,利用率为36.0%;为获得稳定水源,油松在降雨前后都利用发达的主根系吸收利用地下深层水分,利用率分别为38.0%和58.2%.侧柏在雨前干旱缺水时能利用深层水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利用率为71.2%,但分布在土壤表层0~ 20 cm的侧根系对降雨反应较为敏感,雨后的侧柏主要利用表层土壤水分,利用率为71.6%.试验结果将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造林、树种配置和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模拟降雨操纵试验(对照、降雨增加45%和减少50%),研究第2年沙柳和柠条灌丛不同径级分枝生长对模拟降雨改变的响应.结果表明:1)沙柳10~15 mm径级的分枝基径、枝长和生物量对降雨改变有一定响应,15 ~ 20 mm径级分枝枝长和生物量对降雨改变有响应;干旱显著降低了10 ~ 15 mm径级枝长和生物量的增加量,而增水增加了15~20 mm径级枝长和生物量的增加量,其他径级对降雨改变无显著响应.2)柠条<20 mm径级的基径生长对降雨改变均有显著的响应,但只有< 10 mm径级枝长对降雨改变有显著响应,小径级分枝对降雨改变的响应更敏感.增水增加了< 10 mm径级生物量,而干旱并未导致该径级生物量显著降低;增水对10~20 mm径级生长季生物量并未产生影响,但干旱导致该径级生物量显著降低.3)增水导致沙柳和柠条每丛生物量增加量分别为11.3%和35.5%,而干旱导致每丛生物量增加量分别下降14.2%和36.8%,降水改变对柠条生长的影响要大于沙柳.该研究可为未来降雨格局改变下,2种灌木的生长动态和生产力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渭北主要造林树种根系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赵忠  李鹏  王乃江 《水土保持研究》2000,7(1):92-94,108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渭北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根系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土壤干旱范围内,苗木可以通过提高根系活力来适应逆境。当土壤干旱超过一定的阈值后,树木根系将逐步丧失其活力和功能,最终导致地上部分的枯死。各树种中,山杏根系的抗旱性最强,其次是侧柏、刺槐和油松。苗木根系活力除了受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干旱持续时间的影响。当土壤含水量降至40%的田间持水量时,土壤干旱已经对油松的生长构成了威胁,但对山杏、侧柏及刺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渭北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根系分布特征及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35  
采用土钻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渭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垂直根系分布特征及其抗旱性。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刺槐根系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影响 ,林地土壤水分状况的差异是造成这种影响的关键所在 ;土壤种类、结构等对刺槐根系的分布特征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树种在根系垂直分布特征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其中刺槐的根系分布最深 ;在一定的土壤干旱范围内 ,苗木可以通过提高根系活力来适应逆境 ,当土壤干旱超过一定的阈值后 ,树木根系将逐步丧失其活力和功能 ,最终导致地上部分的枯死 ;在供试的 4个树种中 ,山杏根系的抗旱性最强 ,其次是侧柏、刺槐和油松。苗木根系活力除了受土壤干旱协迫程度的影响之外 ,还受到干旱持续时间的影响。当土壤含水量降至 4 0 %的田间持水量时 ,土壤干旱已经对油松的生长构成了威胁 ,但对山杏、侧柏及刺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兰州北山侧柏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维伟  王辉  连树清 《土壤》2009,41(1):102-106
对兰州北山区4个不同造林年限(4、7、10、13年)侧柏人工林地表层土壤水分性质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年限的侧柏人工林地涵养水源量存在较大差异,13、10、7、4年生侧柏林地水源涵养量比无造林荒山地分别增加201、268、251和208 t/hm2;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最佳含水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其大小均是13年生侧柏林地最大,无造林荒山地最小;0~30 cm层土壤水分有效性在4年生林地表现为中效水,其他林地大致都为难效水;与无造林荒山地相比,不同造林年限的侧柏人工林地土壤持水量均有一定程度增加.说明侧柏人工林能够改善土壤表层水分状况.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区不同人工林林冠截留降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冠截留降水是林地水分循环中重要的水文过程。通过穿透降雨和树干径流自动采集系统对太行山区油松和侧柏两种典型人工林在天然降雨条件下林冠截留降水的生态水文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林分林冠截留和树干径流的过程都与林外降雨呈正相关关系。油松林冠截留降水的能力明显强于侧柏,而截留降水转化为树干径流流量则小于侧柏。油松林冠次降雨截留降水率约为18.9%,其中大约3.5%的截留降水转化为树干径流,大约81.7%的降水到达地面;侧柏林冠次降雨截留降水率约为13.3%,其中大约8.9%的截留降水转化为树干径流,大约88.9%的降水达地面。从林冠截留功能的角度分析,在太行山区进行人工造林时,坡度较缓山丘地区适宜种植侧柏,坡度较陡的山岭地区适宜种植油松。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降水资源环境容量下侧柏合理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张永涛  杨吉华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156-158,162
利用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理论和水量平衡理论对黄土高原10年生侧柏的水量平衡和合理造林密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黄土高原10年生侧柏的造林密度不合理,大多存在着水分盈余或水分亏缺,应进行适当调整。在该地区降水资源环境容量条件下,10年生侧柏的最大造林密度为2004株/hm2,最合理的密度应为1856株/hm2,相应集水面积为3.89m2。  相似文献   

10.
鲁中南山地6个造林树种根系形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树种选择是制约这一特殊生境植被修复的关键问题。为明确不同树种对干旱瘠薄生境的生态适应策略,为困难地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依据,采用挖掘法获取树木整体根系,用根系扫描仪测定细根形态参数,对比分析鲁中南干旱瘠薄山地黑松、侧柏、黄连木、麻栎、黄栌、扶芳藤6个造林树种根系构型及细根形态特征,阐明干旱瘠薄生境中不同树种根系形态的差异性及其对特殊生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相同立地条件下6树种根系构型差异较大,黑松、侧柏、扶芳藤根系表现为浅根性,依靠水平空间的拓展获得水分和养分是它们对干旱瘠薄生境的适应策略;而黄栌、黄连木、麻栎根系则为深根性。2)各树种细根形态存在较大差异,扶芳藤各级细根数量最多,且长度、表面积和体积显著高于其他树种(P<0.05),表明其具有极强的生根能力及水分和养分利用能力。3)麻栎和扶芳藤低级细根(1~2级)的比根长在所有树种中最大,表明它们的细根具有良好的吸收功能。根据各树种的根系形态特征,在干旱瘠薄山地造林实践中,可利用其根系生长策略的不同考虑树种混交,营建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等多种林型,充分发挥森林固水保土等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黄河源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现阶段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现状和防止土壤侵蚀的主要措施,通过建立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防治系统模型,立足系统防治和聚落生存,提出了有关建议。主要包括现阶段土壤侵蚀防治措施的不足之处;自然侵蚀因子防治的概念模型;以及人为侵蚀因子防治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重点研究领域与问题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进入新世纪,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分析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研究的社会需求、科学需求及其特殊性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前沿科学问题,如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其适用性,流域生态过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大尺度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土壤侵蚀研究新技术与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PAM防治水土流失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国内外使用聚丙烯酰胺 (PAM )防治水土流失的研究过程、机理、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的概括 ,认为PAM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允许土壤流失量与合理土壤流失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防治农田土壤侵蚀的标准,20世纪中叶美国土壤学家首先提出了“允许土壤流失量”的概念,之后这一概念又延伸应用到流域和区域土壤侵蚀评价。“允许土壤流失量”的概念在全球,包括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土壤侵蚀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可持续发展及健康河流理念的提出及水土保持实践中遇到的新挑战,“允许土壤流失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存在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在简要介绍“允许土壤流失量”由来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允许土壤流失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土壤流失量”的概念及其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新疆沙漠地带进行公路建设,极易引起水土流失,为防止水土流失,对公路沿线的自然状况及水土流失情况作了调查,在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后,结合公路项目本身的特点,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宣威市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云南省水土保持先进典型——宣威市的水土流失特点、现状及成因 ,以及重点治理以来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经验。认为在沟蚀严重地区实施生物谷坊 ,能够弥补砌石谷坊的缺点 ,降低成本 ;重点治理的水土保持区的正确划分能够使治理工作重点突出 ,预防和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西藏地区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受降水、大风、温度、地形地貌、地质、植被等自然因素及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掠取资源、破坏环境等人为因素影响.为防治西藏地区复杂多样的水土流失,结合西藏地区的自然属性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将西藏地区分为藏东南水力侵蚀为主区、藏西风力侵蚀为主区、藏北冻融侵蚀为主区及藏中复合侵蚀区,并针对各区的自然属性及影响因素,提出在不同时期以防治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复合侵蚀为主的防治措施和发展方向,并提出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宣传、研究水土流失机制和防治对策、落实水土保持措施等举措,以达到防治西藏地区水土流失、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接种根瘤菌和腐殖酸肥处理下的土壤风蚀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风蚀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微生物和腐殖酸都能够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可作为抗风蚀的材料有效利用,其抗风蚀效果和经济效果与其他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在此基础上通过风洞实验探讨微生物(接种根留菌)处理下和施用腐殖酸肥处理下抗风蚀效应,以及不同处理下的风蚀量对比。从结果分析得出,一方面,通过接种根瘤菌和施用腐殖酸肥料,改良土壤结构来抗风蚀,效果明显。技术易于推广.且成本较低(相对于PAM),另一方面它们能增加土壤肥力.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湘西自治州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规模的毁林垦荒,不合理的油桐、油茶垦复,是湘西自治州土壤加速侵蚀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已经丧失森林土壤抗冲、入渗性能的垦荒、垦复地。提出了制止陡坡垦荒,建设梯土,改顺坡耕作为等高耕作;以宽带轮垦、条带作埂、穴垦及免耕等方式,取代老的油桐、油茶挖山全垦整地方式;大力营造水保林、薪炭林,以及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地方“拳头”产品,建设小水电、沼气池和购买煤炭等建议,以兹达到全面恢复森林植被,从根本上防治土壤侵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滑坡与泥石流联系密切.滑坡、泥石流灾害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是与经常性水土流失相对应的暴发性水土流失类型,其造成的损失巨大,对它的防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彻底防治必须按照综合防治策略进行,最终效果要用综合效益进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