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立考马斯亮蓝显色法(Bradford法)测定梅花鹿茸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方法,研究鹿茸不同规格和部位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比较干燥和超微粉碎加工法对梅花鹿茸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采用建立的Bradford检测法,以水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对梅花鹿茸的浸提方法,超声波次数,超声波方式进行比较选择,确定最佳浸提条件为0.1 g的鹿茸粉,加入pH 7.4的PBS(0.01 mol/L)4 mL,37℃浸提30 min,4℃冷浸24 h,超声波130 W 4 min处理3次,4℃,6 800 r/min离心8 min。结果表明:梅花鹿茸二杠茸水溶性蛋白为59.275~648.225μg/mL,梅花鹿三杈茸水溶性蛋白为55.878~683.721μg/mL。二杠茸高于三杈茸;烘干二杠茸不同部位的含量变化为粉片高于蜡片,腊片高于纱片和骨片,纱片和骨片相近;冻干茸高于烘干茸;3种超微粉碎鹿茸间水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梅花鹿三杈茸、二杠茸、角盘中钙、磷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梅花鹿茸内在指标性成分 ,于 2 0 0 0~ 2 0 0 1年对吉林省 11个国营鹿场人工饲养的梅花鹿三杈茸、二杠茸及其角盘中钙、磷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二杠茸钙、磷含量及钙磷之和均略高于三杈茸 ,分别为 7 32 % (Ca)、6 0 9% (P)及 13 4 1% (Ca +P) ;7 0 6 % (Ca)、5 76 % (P)及 12 82 % (Ca +P) ,二杠茸钙、磷以及钙磷之和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 ,而鹿角盘中的钙、磷及钙磷之和分别为 7 71% (Ca)、7 4 7%(P)及 15 18% ,明显高于二杠茸和三杈茸 (P <0 0 5 )。  相似文献   

3.
东北梅花鹿茸不同部位牛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 10支东北梅花鹿茸作了不同部位牛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东北梅花鹿茸腊片、粉片、血片和骨片各部位之间牛磺酸含量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4.
1 鹿茸的种类 鹿茸的种类因茸鹿的种类、收茸方式、加工方式或茸形的差异,可分成多种类型与规格.按鹿的种类可分成梅花鹿茸、马鹿茸、白唇鹿茸、水鹿茸等;按茸形,梅花鹿可分三权茸和二杠茸,马鹿茸可分为莲花茸、三权茸和四权茸;按收茸方式可分为锯茸和砍头茸;按加工方式可分为排血茸和带血茸;另外还分头茬茸、再生茸、初角茸等.  相似文献   

5.
运用SAS和SPSS11.5软件对127只梅花鹿500个产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年龄、鹿茸形态对南方梅花鹿产茸量的影响以及各年龄段产茸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龄对梅花鹿鹿茸产量的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鹿茸产量会随年龄(锯次)的递增而上升,峰值出现在第8锯,以后产量逐渐下降。不同年龄鹿茸产量之间也呈现极显著相关性,特别是第1锯对以后各年龄的产量影响十分显著。此外,三种形态的鹿茸与鹿茸产量间呈现极显著相关,表现为三杈茸二杠茸毛桃。  相似文献   

6.
《北方牧业》2009,(17):13-13
<正>1鹿茸交易量和价格保持稳定【市场概述】近日,国内鹿产品市场热度稍有回温,但是交易量和交易价格保持不变。较上期,梅花鹿茸二杠一等鲜茸交易价格和梅花鹿茸二杠二等鲜茸价格基本稳定。马鹿茸一等鲜茸和马鹿茸二等鲜茸价格波动也  相似文献   

7.
鹿茸是养鹿生产的主要产品,每年脱换一次,头茬茸主要收获二杈茸(梅花鹿,每年6月下旬)和四杈茸(马鹿,每年5月底6月初),收获头茬茸后,于8月25日前可收获再生茸。如果头茬茸收获过晚或技术不得当,就不能生长再生茸。提高头茬茸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养殖场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提高再生茸的产量也可为鹿场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影响鹿茸生长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营养、环境、管理等方面,其中营养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成年茸鹿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公鹿1.1生茸期 公鹿在生茸期不仅要提供自身生存的营养,而且还得满足鹿茸生长所需的营养。梅花鹿三锯公鹿茸平均每天增长鲜重30.0克,东北马鹿1—11锯鹿茸日增鲜重55.3克。因此,生茸期必须有较高的营养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头、二锯梅花公鹿生茸期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应在23%,三锯鹿应在21%时对体增重和生茸最佳。同时还应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在生茸之前(梅花鹿于2月末、马鹿于1月初)精饲料量应逐渐增加,促进公鹿增膘复壮,  相似文献   

9.
一、收茸前的准备工作1.人员准备专业养鹿场一般由负责生产的副场长、茸加工队队长、鹿队队长、技术员、有经验加工人员共同组成收茸验茸小组,每天对场内鹿茸生长情况进行观察,以便适时收茸。2.设备、物品准备采用机械保定法收茸的场(户)要对场内的半自动夹板式保定器(吊圈)进行全面检修。备好锯茸锯、麻醉药、止血药、鹿茸加工人员技术培训工作及加工鹿茸所需设备。3.掌握收茸准确时机收茸规格要根据市场需求信息决定,同时又要考虑茸产量,二杠茸价格贵,但产量低;三杈茸虽价格低于二杠茸、但产量高,故收茸时在考虑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钙、磷含量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的Ca、P水平,选择45只健康和生茸正常的梅花鹿,采用3个日粮处理水平组(Ⅰ:0.60%Ca、0.32%P;Ⅱ:0.89%Ca、0.52%P;Ⅲ:1.17%Ca、0.71%P)进行对比饲养试验和茸血化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鹿茸产量和鹿茸于鲜比为主要依据,三岁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适宜的Ca、P水平分别为0.89%和0.52%;日粮Ca、P水平对锯茸时鹿茸血清中的Ca含量有影响,而对P的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两种梅花鹿茸片内在质量存在的差异 ,对 6对样品氨基酸、总磷脂、钙和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水解氨基酸总量、总磷脂、钙和磷的含量在带血梅花鹿茸片中分别为 4 4 4 7%、1 0 4 8%、6 6 2 5 %和 6 6 6 1% ;在排血梅花鹿茸片中分别为 4 2 6 7%、1 0 2 7%、7 394 %和 7 347% ,两种梅花鹿茸骨片的总氨基酸、总磷脂、Ca和P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2.
选用 10支东北梅花鹿茸作了不同部位总磷脂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东北梅花鹿茸由主杠顶端往下依次分为腊片、粉片、血片和骨片 4个部位 ,各部位之间总磷脂含量差异极显著 (P <0 0 1)。本结论可作为梅花鹿茸片分等的内在指标性成分 ,同时也为梅花鹿茸的分段利用提供了内在质量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不同年龄段塔里木马鹿鹿茸的最佳收茸时间,保证鹿茸的药用价值,试验选取老、中、青3个年龄段的塔里木马鹿各6头,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生茸时期鹿茸中Ca2+的含量。结果表明:青年组至6月17日鹿茸上段Ca2+含量增加显著,确定其最佳收茸时间以6月17日为宜;中年、老年组的最佳收茸时期在6月3日左右,三者存在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东北梅花鹿茸不同部位水解氨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 10支东北梅花鹿茸作了不同部位水解氨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水解氨基酸含量在东北梅花鹿茸腊片、粉片、血片和骨片各部位之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15.
饲粮蛋白质水平与鹿茸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5岁以上生茸期梅花鹿和马鹿各120只,采用无添加剂和单一能量、蛋白质饲料精料补充料,以及劣质粗饲料饲粮,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鹿茸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鹿茸产量和质量随饲粮蛋白质水平或生茸期蛋白质食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极显著logistic生长曲线型,并提出鹿茸产量和质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梅花鹿茸血中胆固醇的含量与梅花鹿血、猪血和鸡血进行了比较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 ,梅花鹿茸血含胆固醇 0 0 9mg/mL ,明显低于其他 3种对照品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TMEM219基因3种剪切体在不同重量鹿茸尖端的表达规律及TMEM219基因表达对鹿茸重量的影响,以期探究TMEM219基因对鹿茸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TMEM219基因及其3种剪切体在同一重量组鹿茸的不同组织及不同重量组鹿茸的同一组织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并比较不同产茸量梅花鹿的血清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浓度。结果表明,TMEM219基因的3种剪接体在梅花鹿鹿茸的间充质及前成软骨组织(RP)、过渡组织(TZ)及软骨组织(C)中均有表达,TMEM219-918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TMEM219-1005与TMEM219-1960基因(P<0.01),TMEM219-1005与TMEM219-1960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高重量组TMEM219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低重量组(P<0.05);同时,高重量组个体血清中IGF-1浓度显著高于低重量组个体(P<0.05),而IGFBP-3浓度显著低于低重量组个体(P<0.05)。结果提示,TMEM219基因高表达可能会促进鹿茸的生长,增加鹿茸重量;推测其可能的机理是TMEM219竞争性结合IGFBP-3,减少与其结合的IGF-1,加强IGF-1与IGF-1R的亲和力,进而提高IGF-1对鹿茸生长的促进作用。TMEM219基因可能成为影响鹿茸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为提高鹿茸生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鹿生茸期配合饲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鹿生茸期营养需要,设计一种适合梅花鹿和马鹿的配合饲料。该配合饲料由玉米、小麦麸、大豆粕、玉米DDGS、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饼、常量元素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和维生素添加剂组成。对30只梅花鹿和30只马鹿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该配合饲料能显著提高梅花鹿和马鹿鹿茸产量和质量,降低饲料成本,提高个体产值、鹿茸售价、饲粮转化率和报酬率,直接经济效益提高1~2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了解鹿源DCN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揭示该基因在鹿茸尖端不同组织层的表达规律,本研究从梅花鹿鹿茸尖端组织cDNA文库中首次克隆具有完整编码区的DCN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和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DCN基因cDNA全长为1 831 bp,编码360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具有N端信号肽,相对分子质量为39.9 ku,理论等电点为8.8,其一级结构中亮氨酸所占比例最高(12.5%);梅花鹿与绵羊DCN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98%).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DCN在间充质层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层组织,提示DCN的抗纤维化活性可能是维持鹿茸间充质层快速生长的重要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