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采用植株受害率作为小麦受害水平的指标,然后计算产量和受害水平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阶段为齐穗期时,俄国麦蚜的经济受害水平为14%,根据从园杆到齐穗期上植株受害率增长的倍数,即可计算俄国麦蚜在冬小麦上的经济阈值。  相似文献   

2.
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3a系统资料,以麦蚜复合种群发生期为预报对象,单因子相关法选取3月下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和4月上旬温湿系数为预报因子,用最大频数列联比组建Fuzzy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再用因素加权型运算作出预报。经回测检验,历史符合率为84.6%。1995年试报,与实况吻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麦蚜与天敌相互关系研究及麦蚜防治指标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损失率与麦长管蚜、七星瓢虫幼虫关系极显著,与禾缢管蚜关系显著。经对田间麦蚜防治指标初步试验探讨,揭示了在麦蚜、天敌共存的农田系统内,由于天敌捕食控制作用,原来仅以麦蚜为害单因素所制定的防治指标可有较大幅度的放宽。  相似文献   

4.
麦蚜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平均密度(X)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标(m*/X)进行模糊聚类,对麦蚜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揭示出麦蚜种群动态的一般规律,整个种群动态有6个状态集。防治重点要放在初盛期(A4),以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麦蚜为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10%吡虫啉防治麦蚜效果及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1996-1997年试验研究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麦蚜防治显著,且速效性强,用药量少,用量5g/mu(商品用量)药后1d,防效即达91.2%,药效与40%氧经乐果50ml/mu相当。当天敌安全。  相似文献   

6.
甘肃甘谷县麦蚜种群动态及防治指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1991~1994年甘谷县麦蚜田间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明确了麦蚜的种群结构和消长动态及天敌与麦蚜的跟随关系。并建立了麦蚜混合种群数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模型即Y=0.3591+0.001897x,依次确定了小麦穗期混合麦蚜种群的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1000头。  相似文献   

7.
作者等以江苏地区60—70年代的小麦当家品种苏麦3号和80年代崛起的优质—91为材料,选择江苏的麦蚜优势种——禾缢管蚜为对象,研究了麦蚜为害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从而为制定防治指标提供依据。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氮肥对麦蚜种群密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耕作制度的变更和小麦施用氮肥量的增加,麦蚜发生日趋严重,各地对该虫的种群动态及防治方面研究较多,但麦田追施氮肥对麦蚜生长发育的影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对该项目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星豹蛛捕食麦蚜的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涪平  丁强 《昆虫天敌》1995,17(1):33-36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黑豹蛛雌、雄个体对不同密度麦蚜的捕食功能;以及在密度(x<64)时和密度(x≥64)时雌、雄个体寻找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淮北地区小麦上蚜虫发生危害调查明确,麦株上的蚜量()与小麦千粒重()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38.5911-009398=-0.9244)。目前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50%粉多威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对麦蚜均表现高效。根据麦蚜危害和药剂防治的投入产出比提出了淮北地区小麦穗期麦蚜的防治策略,应用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G—P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麦蚜和菜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G-P杀虫剂——灰绿拟青霉发酵液与两种植物提取物配制的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麦蚜和菜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G-P杀虫剂400倍液48小时对3种麦蚜的毒效为98.4%~98.9%,对3种菜蚜的毒效为92.7%~98.3%;G-P杀虫剂对6种供试蚜虫的致死中浓度为稀释1536~2075倍。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G-P200和400倍液对麦蚜与菜蚜2天防效均达95%。  相似文献   

12.
利用GIS技术和分子遗传标记对不同地理种群麦蚜的遗传结构、空间分布和发生动态等进行研究,以VC 为开发平台,以MapX控件作为图形平台,开发研制麦蚜基因流地理信息系统。本研究将微观的分子生态学和宏观的空间生态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为研究麦蚜的迁飞与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这对于从理论上进一步揭示麦蚜的暴发机理和迁飞规律,从实践中有效地开展综合防治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麦穗期,利用田间自然虫源加以人工控制培养,使形成虫量梯度以研究麦蚜混合种群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表明4种蚜虫中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对产量有明显影响。两者对产量无明显交互作用。得到了复合蚜量动态防治指标的二元一次式1.75(0.43639x1+0.04939x2)=3。37661;并由此推算出扬花初期麦长管蚜单独存在时的防治指标为4.4头/茎,禾谷缢管蚜单独存在时的防治指标为38.9头/茎。  相似文献   

14.
药液浓度、雾滴密度与氧乐果防治麦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氧乐果药液浓度、雾滴密度与小麦蚜虫防治效果关系紧密,室内定量喷雾试验表明:雾滴体积中径(VMD)为85μm,氧乐果药液浓度 1.0、1.5、2 .0、3.0 g·L-1条件下 ,蚜虫致死90%时雾滴覆盖密度LN90分别为336.1、237.6、2 0 8.8和115.3cm-2;氧乐果雾滴覆盖密度为26、50、102cm-2条件下,蚜虫致死90%药液浓度LC90分别为29.5、7.2和 4.0g· L-1。田间采用泰山-18BC机动喷雾机水平顺风喷雾,雾滴中径(VMD)为173μm,施药液量75L·hm-2和150L·hm-2条件下,麦穗上平均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32cm-2和280cm-2;药液浓度分别为1.2、1.6、2.0和2.4、3.2、4 .0 g·L-1时,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生产中用泰山-18BC机动喷雾机防治麦蚜时,建议采用75L·hm-2施药液量和2.4g·L-1氧乐果药液。  相似文献   

15.
麦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及吡虫啉有效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 ,禾谷缢管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比麦长管蚜高 ,其LC50之比为1∶3左右。田间试验结果明确 ,吡虫啉持效性好 ,其持效期与吡虫啉用量和麦蚜种类有关。小麦穗蚜发生始盛期是吡虫啉防治麦蚜的最佳时期 ,防治禾谷缢管蚜最佳有效用药量为1g/667m2,麦长管蚜为2g/667m2。  相似文献   

16.
麦蚜天敌利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麦蚜及其天敌种群数量的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两者在数量上和时间上具有明显的紧密追随现象。应用Lotka-Volterra数学模型,组建了麦蚜与天敌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模拟式,求得两者田间平衡点:N=r2/β=508.1579;P=r1/α=1.5791。制定了淮北地区麦田总体天敌单位与麦蚜的比例为1∶322的化学药剂防治指标和不同条件下的化学药剂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麦蚜发生期预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更准确、稳定的病虫害预测预报模型,减少农作物病虫害损失、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42个基础气象因子中整合形成8个新的自变量输入模型,采用试凑法对网络关键参数进行筛选,用2002-2011年数据进行网络训练,建立了以Morlet小波函数为传递函数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并与以Sigmoid函数为传递函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比较.在小波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有6年拟合精度在90%以上,平均拟合精度为89%,预测结果MAPE值为4.1939,MSE值为5.9764;在BP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有4年拟合精度超过90%,平均拟合精度仅为81.07%,预测结果中MAPE值为6.4694,MSE值为8.2457.从训练结果看,小波神经网络更能准确描述麦蚜发生期的变化规律,其拟合能力较BP神经网络好;从预测精度和模型的稳定性来看,小波神经网络好于BP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8.
19.
根据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结果,通过对天敌与麦蚜在数量、时间、空间上的追随关系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淮北麦区七星瓢虫是麦田主要优势天敌,龟纹瓢虫和蚜茧蜂是次要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20.
麦蚜茧蜂搜索寄主利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芽茧蜂Ephedrus plagiator 是桃芽Myzus persicae 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研究麦芽茧蜂搜索寄主的利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