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郑军 《山东农机》2004,(7):23-24
人力资源管理,简言之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企业目标。  相似文献   

2.
1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简言之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企业目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人力资源为中心,研究如何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吸引人、培养人、用好人、留住人,挖掘潜力,激发活力的目的,满足企业经济发展和竞争对人才的需要,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为此目的,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立起使用、培训、考核和待遇相结合的激…  相似文献   

3.
褚晓红  郑学 《农村电工》2006,14(4):17-17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安徽省芜湖县供电公司通过打破历史遗留的用工身份限制,改革用工制度,建立科学的用工机制,只重能力不重身份,通过竞争把包括农电工在内的优秀职工选拔充实到管理岗位中去,形成将优秀人才向关键岗位倾斜的岗位激励机制,较好地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优化,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现代管理学者普遍认为,要搞好一个企业需要四大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四大资源中,人力资源最为重要,而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佼佼者,技术和管理是企业迅速起飞的两个飞轮,人才是飞轮的主轴。没有主轴轮子也不可能转动。所以,人才是企业科学化管理的核心。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变革,民营企业的崛起,使有些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如何用好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是现代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电力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是最根本的要素。如何将有限的人力资源充分的开发好、利用好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多年来,四川省蓬溪县供电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发展战略。通过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员工队伍素质提升,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人才当量密度、高技能人才比三项指标得到稳步提升,为  相似文献   

6.
贾聚光  王清 《农电管理》2012,(11):27-29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如何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山东省高密市供电公司在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创新推出了“三全一多”立体培训模式,真正实现了想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受尊重、干成事的人有荣誉  相似文献   

7.
1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市场经济调整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依靠各种资源、根据社会需要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其中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中最有活力,投资效益最见成效的资源,它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1社会性人力资源核心的部分是人,由于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群体中,也就构成了人力资源社会性的基础。从宏观上看,人力资源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相联系,它的形成、配置、开发和利用都是一种社会活动。从本质上看,人力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会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本身是社会企业,其人力资源来源于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二是企…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它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文化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以尊重人在企业的主体地位为中心原则,激发员工的内在活力,开发员工的动力源泉,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激情与智慧,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为基本任务。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质在于明确表达了一种企业管理的“人文”力量,把  相似文献   

9.
闫琳琳 《农电管理》2007,(11):40-41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温县供电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庆祥在企业管理中始终强调人的第一性,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供电企业要从战略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从长远发展着眼于管理体制的变革和人力资源工作的推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信任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才可能迅速走上正轨。1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供电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人本管理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它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文化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以尊重人在企业的主体地位为中心原则,以激发员工的内在活力,开发员工的动力源泉,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激情与智慧,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为基本任务。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质在于明确地表达了一种企业管理的“人文”力量,把一种深厚的人文精神融汇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从而创造了企业的活力与合力。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人事管理把精力放在员工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等事务性的工作上,被定位为后勤服务部门。到了近几年,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管理中,人作为一项资源,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所强调的“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无疑有了重大的飞跃。而今,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其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固本强企的根基。对企业来说,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将有助于企业留住、吸引和激励人才,从而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全面实现。笔者现就人力资源规划、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招聘与选拔等方面谈点意见。1人力资源规划从战略适应性的角度来看,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活的因素。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前进,现代生产力理论的表述更为精辟,内容更加丰富,但仍遵循这一基本原理,将科学技术、人力资源列为生产力的两大因素。供电企业如何科学管理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挖掘人力资源潜能,调动员工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行人与科学技术、生产设备、劳动工具的最佳结合,不仅关系到电力生产力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但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与管理,自觉不自觉地存在一些有形或无形,成文或不成文的误区,影响、制约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绩效考核在供电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其最终作用应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能。近年来,绩效考核成为供电企业充分利用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企业实现制度性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1绩效考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于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方面来说,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微观方面来说,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队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总之,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来说是立足的根本,是长远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正>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进行优化和重组,积极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出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为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简单地说,人力资源管理即为"人与事配合,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如今,在新经济条件下,市场中企业的竞争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竞争力向人力资源核心价值领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步入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源的价值实际就是衡量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的标志,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主要支柱。人力资源的能力是体现在企业能否合理的利用人才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而企业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科学规范地设计人力资源与管理机制,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19.
刘强 《农机化研究》2001,1(1):30-32
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过程中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阐述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及系统,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与“工作 ”的相互适应,由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的性质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经不再依附于政府,而是成为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主体,这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动的资源一劳动力,其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更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顾文权 《农电管理》2004,(12):24-25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农电企业如何进行人才的培养、配置、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要创建一流的县供电企业,就必须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智能密集、信息密集、善于学习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队伍,因此,加强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