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过去的几年里,拖网渔具在那些已落后的远洋和中程捕捞的渔船上,已作了大量成功的改进。可以这样说:本文所叙说的绞纲机除了不能用作捕捞金枪鱼以外,可以用作捕捞大多数鱼类。然而,由于在传统的渔场捕捞受到限制,以及过份集中的捕捞,拖网船队被迫向深水区发展,寻找新的渔场和鱼类栖生地。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技情报》1976,(4):26-27
日本《渔船》杂志1975年4月号刊登文章,介绍北欧渔业,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3.
变位底拖网     
变位底拖网是在不改变现有机帆船双船底拖网网身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吊纲绳,侧空纲以及“G”型脱卸钩等装置。使拖网能在一定幅度内有效地调整网位,满足捕捞选择性要求,提高捕捞效果,在拖网捕捞技木方面为国内初次。生产实践证明,变位底拖网在捕捞带鱼,起到了保护资源的作用,既能提高渔获物质量,降低幼鱼的比例,又能减少网具消耗,减轻劳动强度,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杨吝 《海洋渔业》1988,10(2):60-63
<正> 近十多年来.由于世界油价的上涨,所有海洋渔业发达的国家都在开展渔船渔具节能技术研究,并取得成功。对此,我国也在开展拖网渔船综合节能技术研究,但节能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拖网捕捞是世界海洋捕捞中的主要作业方式,我国机动拖网渔业也有8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拖网渔业的比重也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国营海洋渔业中,拖网渔船占86%,产量占95%。再说,底拖网渔具消耗能源为一切渔具之最。因此,改进现有拖网,设计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开发利用云鳚(Enedrias nebulosus)资源,设计了云鳚单拖网。2年的生产试验证明,云鳚单拖网生产效果良好,主机功率58.8—73.5kW渔船在云鳚汛期(2个月)的捕捞产量达到250t以上,产值18万元以上,且比双拖网生产节油20%以上。专家鉴定认为,该项试验成果填补了国内云鳚资源开发利用的空白,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6.
《水产科技情报》1976,(7):56-57
近年来,日本采用了39.6米级的艉滑道拖网船进行作业。在这之前,是用弦拖网船;但由于网具庞大,舷侧操作有些困难。随着艉滑道拖网船的出现以及网具操作技术的改进,克服了上述困难,使对拖网渔法得到了发展。目前,生产上用的拖网船都是专为对拖作业而建造的。  相似文献   

7.
《水利渔业》1986,(6):19-23
水库29.4千瓦(40马力)疏目对拖网是大连水产学院等单位,根据海洋441.3千瓦(600马力)疏目拖网研制而成的。它属主动性渔具。网衣前部分目大400毫米,向后逐渐缩小,囊网有目大120、150毫米两种规格,网目大不但可以减少网具在水中的阻力,提高拖曳速度,还可以捕大留小保护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海洋机动渔船大量发展,捕捞强度空前加夫,特别是以拖网为主的单一作业方式,使传统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故提倡围网、流网轮作,扶植恢复传统的流网和钓渔业。钓渔业包括延绳钓、手钓或曳绳钓,竿钓。钓渔业的渔船、渔具和捕捞机械装备的投资比同等规模的网渔业少,并可到网具不能进行捕捞的渔场进行作业。加之钓鱼很少损害幼鱼,对非集群的另散鱼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开发利用地方性、区域性和养殖区内的小型鱼虾贝类资源,对8.8kW渔船单拖网具结构进行了设计。在乳山和海阳沿海进行了单、双拖网捕捞对比试验,并扩大推广。结果:单拖比双拖作业增产增值35 ̄70%,经济效益显著,且对传统经济鱼虾类资源有一定保护作用。专家鉴定认为,本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相似文献   

10.
台湾省的海洋渔业发展很快,六十年代以来,产量增加了一倍(93万吨)。目前,它的远洋拖网和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作业渔场已遍及全球,近海拖网和围网渔业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由于它的作业渔场和大陆的近海渔业同样是在东海、黄海、南海的大陆沿岸和台湾海峡,捕捞对象亦属于同一资源系统。因此,我们在制定近海渔业调整方针时,必须对台湾省近海拖网和围网渔业的发展动向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科技情报》1975,(1):26-28
一、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的现状 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1920年前后,岛根县的渔船开始在长崎县五岛列岛近海进行对拖作业,这就是以西底拖渔业的开端。之后,渔场逐步向外海扩展,发展到东海和黄海。现在日本所称的以西底拖网渔业,系指东经128度30分以西、以东黄海为渔场的机轮底拖网渔业。最大的基地是九州西部的长崎。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网型设计工作中,没有适合我国双拖网设计的依据,所以在网型的设计上产生时大时小的情况,对生产是很不利的。例如,辽宁省集体渔业的拖网船,在六十年代以前以60马力为主,其拖网网型的大小,经历过许多变化。一九七三年以后开始建造了135马力船(包括增压185马力船),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技情报》1976,(9):26-27
中层拖网可分为二大类;(1)单船拖网,(2)双船拖网。双船拖网(对拖)于1948年第一次以丹麦式中层拖网在生产上应用。这种拖网经过几次改动后,已在几个国家应用;目前,英国已广泛应用于苏格兰鲱渔业。  相似文献   

14.
底拖网渔具是海洋捕捞的主要渔具之一,其作业历史悠久。我国的捕捞业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捕捞产量在水产品总量中占主导地位。80年代末,捕捞强度过大,资源遭到破坏,捕捞产量逐年下降,近海鱼类种群的相对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正> 苏联新设计一种由二条船拖曳的双联拖网(见图)。该网避免了目前对拖操作中的缺点,网衣使用量约为现在使用的网口面积相同的拖网网衣数量的一半。因阻力降低,滤水性好,既省功率又省燃料。双联拖网拖曳期间,内袖网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利用我国北方海区对虾资源,每年秋季在渤海使用机动渔船双拖网捕捞生产。由于渤海既是主要的对虾渔场,又是多种经济鱼类产卵繁殖和幼鱼生长的良好场所。在拖网捕虾的同时,大量捕到当年的幼鱼,损害渔业资源。因此,在1974—1977年研究一种能够多捕对虾、大量释放幼鱼的新型双拖网。新型网的主要特点如下:它的天井网比原型网长一倍左右,并增加侧网使网口的覆盖面积和网高相应扩大,防止对虾接触网具后弹跳逃逸;将囊网网目放大到50毫米,以释放网内的幼鱼。试验效果较为满意。在模型网水槽试验中,新型网的主要优点是阻力较小、网口较高和网口前方覆盖面积较大。捕捞生产试验证明可以增产对虾40%以上,少捕幼鱼不少于60%。  相似文献   

18.
用无结底拖网进行捕捞鱼、虾试验。其中,鱼增产19%,虾增产10%。每艘渔船年增值12万元以上;每艘虾船年增值6万元以上。无结网具有滤水性能好,拖速快、节省材料、节能、耐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前言 电子计算机应用到渔业资源调查船上还是六十年代末期以后的事。但在这以前,苏联、西德、英国等国家的学者先后都提出过在渔业调查船上应用电子计算机的报告。一九六七年日本建造的“开洋丸”,七十年代初期各国陆续建造的一些调查船,如:西德的WALTHER HERWIG号;波兰建造的PROFESOR SIEDLECKI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