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薹肥施用时期和施氮量对毯苗移栽油菜株高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薹肥施用时期和施氮量对毯苗移栽油菜株高和产量的影响,2012—2013年以‘宁杂1818’和‘苏油4号’为材料,在水稻标准硬质育秧盘内培育油菜毯状苗并进行移栽。通过设置不同的薹肥施用时期和施氮量,研究施薹肥施用时期和施氮量对毯苗移栽油菜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薹肥施用时期和增加施氮量均可以增加植株高度,但主茎高度变化不大,增加主要在主序轴长度上。增加薹肥施用量可以增加籽粒产量,高氮处理比低氮处理增产8.16%;全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分别增加13.44%和8.65%,千粒重下降4.59%。适当推迟薹肥施用时期籽粒产量增加。薹高50 cm时施肥比0、30 cm时施肥分别增产13.54%、5.01%,全株角果数分别增加11.98%、2.74%,每角粒数分别增加9.76%、6.66%,千粒重下降2.5%、0.89%。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微生物菌肥在有机水稻上不同用时期的作用,指导全县有机稻米生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用"富靠奇"微生物菌肥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富靠奇"微生物菌肥有良好的效果,施用时期以移栽前土壤喷施、分蘖前期及抽穗期较好,增产幅度可达14.7%~15.6%,如施用二次可增产16.4%~24.9%。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增产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以增加小麦穗长和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8.42%~22.75%,以60 kg/hm2和45 kg/hm2处理较好;灌一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10.86%~19.86%,以45 kg/hm2处理最好;灌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10.79%~18.42%。水分利用率在不同处理间也有很大差异,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降水利用率分别提高1.11~2.99kg/(mm.hm2),以60 kg/hm2处理提高最多;灌一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时灌水利用率分别增加0.063~0.206 kg/m3,以30kg/hm2处理最高;灌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灌水利用率分别增加0.029~0.192 kg/m3,以90 kg/hm2处理提高最多。说明保水剂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效果,并表现为水分匮乏时显著,充分时减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提高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及增产机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施用不同材料包膜尿素和施用普通尿素对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及玉米增产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包膜尿素在玉米生长发育前期可抑制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处理3、处理4、处理5对土壤脲酶抑制率分别达到27.06%、28.36%和39.50%;施用包膜尿素还可以延缓氮肥在土壤中的释放进程,保证在玉米生长后期,有充足的氮素释放。在玉米抽穗期,处理3、处理4、处理5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比对照(施用普通尿素)高出40.33%、66.64%和53.89%,同时施用缓释包膜尿素还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处理4(2#包膜尿素)效果最佳,比普通尿素处理增产26.87%,氮素偏生产力、氮农学效率和氮素利用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3.13 kg grain/kgN、6.76 kg grain/kgN和10.33%。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稳定氮肥在油菜生产上科学施用问题,2014-2015年于安徽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稳定氮肥用量及施用方式对油菜产量、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相比,10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100%稳定氮肥分次施用、85%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7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分别增产225.6%、232.5%、206.8%和181.2%,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309.2%、327.6%、254.0%和202.1%,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87.9%、273.9%、266.1%和234.0%。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10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分别增产8.2%和10.5%,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15.2%和20.3%,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6.8%和12.6%。等氮施用稳定氮肥较农民习惯施肥显著促进油菜对氮素的吸收累积。氮肥表观利用率施用稳定氮肥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氮,等氮显著高于减氮处理,以100%稳定氮肥分次施用最高。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施用稳定氮肥高于农民习惯施肥。稳定氮肥施氮量在180 kg/hm2且基肥与薹肥6:4分次施用时,能较好地协调水稻高产与稳定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对小麦不同时期追肥研究结果表明:一次追肥以返青期产量最高,增产达20.38%;二次追肥以越冬+孕穗期各112.5kg/hm2产量最高,增产14.95%;一次追肥加一次叶面喷施叶肥(磷酸二氢钾)的处理,以返青期追加叶肥的产量最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越冬+返青、越冬+拔节及孕穗+叶面肥3个处理与空白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处理比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本年度气候条件下,不同时期施肥对产量的影响不大,但也表明有些时期施肥没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红壤稻田施用磷矿粉和硫肥对油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壤稻田施用磷矿粉和硫肥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红壤稻田施用突尼斯磷矿粉、中国磷矿粉和普钙分别比对照增产2.71,2.21和2.25倍,在施用突尼斯磷矿粉的基础上,施用硫肥能增加油菜籽粒产量3.9%;(2)早稻施用磷肥增产作用不明显,对晚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3)红壤稻田施用磷肥使油菜籽的磷吸收量:突尼斯磷矿粉>普钙>中国磷矿粉;(4)油菜和水稻收获时土壤速效磷含量:普钙>突尼斯磷矿粉>中国磷矿粉。  相似文献   

8.
缓释氮肥减少菜田土壤硝酸盐淋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提高化学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淋溶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在菜田土壤条件下,施用树脂包衣尿素、硫包衣尿素、添加DCD氮肥3种措施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圆白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树脂包衣尿素能明显提高圆白菜的经济产量,较常规增产15.0%,硫包衣增产7.3%,添加DCD氮肥与常规持平;施用添加DCD氮肥圆白菜硝酸盐含量比常规N降低20.3%,而树脂包衣与硫包衣分别增加了11.3%、20.3%;3种缓释氮素在一定时期能够将土壤硝酸盐保持在圆白菜的主要根系层,树脂包衣在圆白菜莲座期、结球期和收获期效果比较稳定,硫包衣和添加DCD氮肥前期效果好,后期淋溶加强.  相似文献   

9.
不同处理方法对朝天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处理方法对朝天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贵州地方朝天椒品种遵辣6号、遵辣9号和遵辣10号为试验材料,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超声波处理,于辣椒定植期在根部施用草根8号生物有机肥,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辣椒营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的辣椒株高、基茎、根重等农艺性状比ck高,但低于既经过超声波处理,又施用草根8号的辣椒;超声波处理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与ck相比,遵辣6号、9号、10号分别增产32.32%,30.29%,5.68%,既经过超声波处理,又施用草根8号的遵辣6号、9号、10号分别增产57.07%,36.00%,16.81%;此外,超声波处理和施用草根8号均具有一定的提质效果,特别是辣椒的维Vc含量和辣椒素含量。研究表明,超声波处理和施用草根8号均对辣椒的生长发育、增产和提质具有促进作用,以既经过超声波处理,又施用草根8号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在洞庭湖区3种主要类型土壤上进行连续4年的微区试验,研究水稻控释氮肥在双季水稻种植体系下的连续施用效应。试验设不施肥(CK)、尿素、等N量控释氮肥及70%N量控释氮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等N量控释氮肥处理产量最高,在河沙泥、紫潮泥和红黄泥上平均比尿素处理分别增产10.3%、8.0%和2.4%,70%N量控释氮肥处理分别增产6.1%、2.6%和-0.8%;在3种土壤上早、晚稻及全年平均吸N量均表现为等N量控释氮肥>70%N量控释氮肥>尿素>对照。等N量控释氮肥处理在上述3种土壤上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60.7%、59.6%和56.3%,比尿素处理分别高23.8%、19.4%和16.3%,早稻随施用年份的延长其利用率呈增加趋势,且高于70%N量控释氮肥处理,晚稻连施3年时利用率由上升转呈下降。连续施用控释氮肥可缓解土壤氮素肥力和有机碳含量的下降,特别是在河沙泥稻田中。施用控释氮肥有利于水稻增产、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及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11.
覆盖补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覆盖补水条件下 ,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不同补水时期、不同追肥时期和不同施肥量等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均衡协调 ,产量较高 ,较对照增产 4 1 3% ,比膜侧条播增产 2 1 1%。在覆盖基础上 ,底墒较差时 ,越冬前补水较对照增产 30 5% ;底墒较好时 ,拔节期补水较对照增产 15%以上。覆盖补水后 ,改为拔节、越冬和孕穗 3个时期追肥 ,以拔节期追肥的产量最高 ,比对照增产 14 3% ;越冬追肥增产 9 0 %。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不同施氮和钾水平中 ,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旱地麦田应采用底施 拔节期追肥技术 ,且应增加肥料投入 ,特别是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12.
生态活性有机肥在蔬菜及果树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蔬菜及果树上进行了施用活性有机肥的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活性有机肥对大白菜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株高、叶片数、叶宽、开展度3次测量均高于常规施肥,产量比常规施肥每公顷增产5010kg,增产率达10.96%,投入产出比也较高,效益比为1:6;植株的抗病能力也较常规施肥(5.6%)强,降低了2.9%。(2)活性有机肥较传统施肥明显提高番茄的品质。座果总数增加14,小果数量降低4%,大果和中等果数分别增加2%和1.9%;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传统施肥高3.1 %。(3)施用活性有机肥处理能提高李果百果重、单株平均产量,分别比施等量普通复合肥的高11.1%和22.7%;施用活性有机肥可显著降低李果果实的总酸度,降低了0.1%,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0.2 mg/100g和2.1%,果实硬度指标未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中高海拔山区有机肥不同用量与配比对食粒豌豆常见病害的防控效果,采用多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分别研究播种时施用有机肥、苗期浇施氮钾全水溶性有机肥或(和)磷酸二氢铵对食粒豌豆枯萎病、白粉病和褐斑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施用4500 kg/hm2有机肥作底肥与氮钾全水溶性有机肥组配在中、高海拔点对食粒豌豆枯萎病、褐斑病有很好的防控效果,枯萎病最高防效为100%,褐斑病最高防效为48.23%,但有机肥不同用量与配比对白粉病没有防控效果;施用4500~9000 kg/hm2有机肥作底肥与苗期追施2次氮钾全水溶性有机肥组配对食粒豌豆有增产效果,高海拔点最高增幅为25.55%,中海拔点最高增幅为19.71%。综合两地试验结果,施用4500 kg/hm2有机肥作底肥+2次全水溶性有机肥作追肥处理具有控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氮磷钾施用水平相同及磷钾肥全部基施有情况下 ,研究了氮肥的不同施用时期和方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氮肥 6 0 %基施 ,苗肥和腊肥各占 2 0 %的处理能较好地满足小麦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 ,明显改善了小麦的经济性状 ,产量达 2 6 7kg/ 6 6 7m2 .比氮肥 70 %基施 ,2 0 %作苗肥及后期喷施 %的处理增产 9.4% ;比氮肥 80 %基施 ,2 0 %作苗肥的处理增产 15 .6 % ;比氮肥全部基施的处理增产 2 7.1% .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期施用锌硅肥对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优良食味粳稻代表品种南粳2704和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在移栽期、有效分蘖期、倒四叶期、倒二叶期分别单施锌肥、单施硅肥、锌硅肥配施处理,比较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锌硅肥相比,不同时期施用锌硅肥均能提高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倒四叶期施用锌肥产量最高,2015年与2016年南粳2704增产4.70%、7.82%,南粳9108增产5.50%、5.39%。各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呈单施锌肥单施硅肥锌硅肥配施。在倒四叶期单施锌肥和锌硅肥配施产量最高,而在有效分蘖期单施硅肥产量最高。在不同时期施用锌硅肥,均能使稻米的糙米率降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增加,同时还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其中以倒二叶期施用锌硅肥显著增加粳稻外观品质。不同时期施用锌硅肥对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因处理而异,但均能增加稻米的胶稠度、口感、食味值、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其中以倒二叶期施用锌硅肥效果最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最高黏度、崩解值和消减值与蒸煮食味品质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口感和食味值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在倒四叶期施用锌肥能提高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倒二叶期施用锌硅肥能提高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硫磺粉、硫酸亚铁和糠醛渣 3种物质对石灰性褐土上小麦产量及其地上部吸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酸性物质或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均可提高小麦产量及其地上部吸磷量 ,增产幅度可达 6 2 %~ 12 0 % ,吸磷量可增加 3 7%~ 2 7 7% ,其中硫酸亚铁与氮磷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最好 ,单施硫酸亚铁的处理次之。施用酸性物质代替部分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料投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氨基酸多元叶面肥在甘蔗上的最佳施用方法及应用效果,采用氨基酸甘蔗浸种加喷施、氨基酸拌种加喷施等不同方法,在甘蔗上进行氨基酸多元叶面肥应用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氨基酸多元叶面肥能够促进甘蔗生长,具有增产增糖增效的作用;各处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以氨基酸浸种6h加苗期喷施3次(处理3)效果最显著,增产达到112.79t/hm2,比对照增加16.62%,增加收入4096元/hm2。综合分析,建议施用氨基酸多元叶面肥采用浸种与叶片喷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保水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不施用保水剂(CK)与施用保水剂(SAP) 2种处理,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玉米出苗率、土壤含水量、地上地下干物质质量、产量性状、光合性状和籽粒品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半干旱地区抗旱增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SAP处理可使玉米提前出苗2 d,提高玉米出苗率4. 6%; SAP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含水量,其中抽雄期提高效果最为显著,不同土层增幅为9. 67%~16. 06%;抽雄期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相较于CK分别提高了13. 68%,19. 53%,22. 56%,12. 94%。灌浆期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相较于CK分别提高了11. 09%,33. 31%,15. 27%,23. 65%; SAP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不同生育期地上和地下干物质质量,其中对玉米拔节期增幅最为明显,地上和地下干物质质量增幅分别为32. 52%,30. 14%; SAP处理能够改善产量构成因素,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其中玉米株高、单穗质量、千粒质量和产量相较于CK分别提高了29. 72 cm、16. 04 g、7. 52 g和8. 14%;蛋白、脂肪和淀粉干基分别提高了10. 65%,3. 97%,0. 99%。说明施用保水剂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和增产,其可以作为半干旱地区盐渍化土壤抗旱增产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和性状的关系,以杂交水稻品种宜香优2886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移栽、直播)和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量对产量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比不施的处理增产4.0%~9.64%。移栽方式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3kg/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606.97kg/667m2,比移栽方式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增产2.25%~4.6%,比移栽方式不施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增产9.64%。移栽方式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3kg/667m2处理的性状较好,每穗总粒数162.27粒、每穗实粒数143.31粒、结实率88.32%,分别比移栽方式不施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增加2.56粒、8.49粒和3.9个百分点。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株高、穗长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在高粱关键生育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Na2SeO3,研究外源硒对高粱产量、品质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施用外源硒的最佳剂量和最适宜时期,同时为研究硒对高粱生理方面的影响及富硒高粱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糯高粱品种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0(CK)、40(T1)、80(T2)、120(T3)和160mg/kg Na2SeO3(T4)5个供硒水平,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挑旗期进行叶面外源硒喷施,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剂量供硒条件下高粱产量、品质及籽粒硒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外源硒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不同时期喷施外源硒对高粱籽粒硒含量的影响为挑旗期>拔节期>苗期。在人体吸收硒的安全摄入范围内,挑旗期T2施硒剂量下,晋糯3号籽粒硒含量2年平均为0.295mg/kg,比CK平均提高83.5%。叶面喷施硒对提高高粱籽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有促进作用,喷施时期对高粱品质的影响为挑旗期>拔节期>苗期>CK。挑旗期T2处理的籽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11.25%和1.40%。叶面喷施合适剂量的Na2SeO3能够明显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改善高粱籽粒营养品质,对高粱增产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所述,挑旗期是高粱富硒的最佳喷施时期,最适宜的叶面施硒(Na2SeO3)剂量为8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