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实现优质油菜生产机械化是必然的趋势。本试验根据优质油菜机械化发展趋势,通过氮肥运筹对直播优质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初步明确直播优质双低油菜氮肥运筹方式以满足油菜机械化收割的要求,适应优质油菜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菜机械化生产的不断发展,选择优质、高产、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品种非常重要。为此,在前几年试验的基础上,于2010年在进行了不同品种的品比试验,以筛选出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菜新品种,为大面积推广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为进一步稳定四川油菜种植面积和优化油菜生产区域布局提供科学参考。对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利用区域重心分析法和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区域布局和优势差异进行量化计算。结果表明,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播种面积与总产量呈正相关的波动增长趋势,且油菜产量较油菜播种面积增长更快,油菜生产在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分布不均。油菜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对油菜总产量有直接影响。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重心基本稳定,油菜的主要生产区域由成都平原向川东北迁移,同时向川南地区扩展。结合分析结果,四川省应重视油菜生产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油菜种植规模化,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推广双低、高产、多抗、广适应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油菜生产机械化是一项省工节本、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的农业新技术。筛选适合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品种是该技术推广的前提条件。对15个油菜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抗性等因素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较强,可在勉县推广种植的油菜直播机收品种,供来年推广油菜生产机械化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油菜生产实行全程机械化的重点是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两个主要环节。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既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籽粒清洁度,有利于秸秆粉碎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从而加快油菜的区域化、规范化种植的步伐。现将油菜生产实行全程机械化的种植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油菜机械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罗平县是全国最大的旱地油菜种植县,油菜生产与烤烟生产存在一定的茬口矛盾,收获期还存在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及时完成油菜收获是油菜增收的重要保障。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来,面对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需求,针对制约油菜机械化收获的规模、连片程度、田(地)块大小及平整度、茬口衔接、品种特性、收获时机、机械性能等因素,开展了油菜品种筛选、配套栽培技术、机械播种收获等方面试验研究,在罗平县连续开展了3年油菜机械化播种、收获  相似文献   

8.
油料作物是我国油脂供应的主要提取原料,我国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大致有油菜、花生以及大豆等脂肪含量丰富的农作物。从目前的种植情况来看,油菜的种植面积是最大的,且分布地区也非常广泛。但是我国油菜种植现状并不乐观,产量也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油菜种植过程中没有普及机械化配套农业技术。对油菜生产中机械化配套农业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油菜机械化生产配套农业技术的对策,希望能对提高我国油菜的产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种业导刊》2013,(6):37
通过集成品种、栽培、肥料、植保、农机装备等多项技术创新,长期受机械化难限制的油菜生产模式获得新突破。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南京农机化所等多家科研单位,共同实施的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湖北云梦的示范基地(千亩)获得成功。专家表示,这标志着我国油菜实现了全程  相似文献   

10.
宜油17是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宜6A作母本,优质恢复系03-1320作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5年参加四川省地市州农科所油菜联合多点试验,同时参加陕西省汉中市农科所引种试验;2006、2007年参加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6年参加四川省油菜预备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蜜蜂授粉在油菜生产中作用和经济重要性,采用蜜蜂授粉依赖度模型,从蜜蜂对油菜授粉服务价值、油菜生产对授粉蜂群需求量2个方面评价蜜蜂授粉在油菜生产中作用。结果表明,2018年蜜蜂对国内油菜的授粉服务价值约104.19亿元,相当于油菜年产值661.41亿元的15.75%。蜜蜂对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油菜生产的授粉价值均在10亿元以上。国内油菜生产对授粉蜂群的需求量较大,约需1637.65万群以上蜜蜂授粉,该数量已超国内目前蜂群总量908.84万群,其中,湖南省和四川省油菜生产对授粉蜂群的需求量最大,约占国内现有蜂群总量的1/3以上。由此可见,蜜蜂授粉是油菜生产重要的生产投入,应当逐步提高民众对蜜蜂授粉经济价值的认识,大力推广油菜蜜蜂授粉技术。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生产上对优质高产宜机收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以川油系列新细胞质不育材料为基础,协同改良优质高产宜机收性状,创制双低优质不育系、恢复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宜机收新品种川油71,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10009。该品种具有综合农艺性状好、双低品质、抗病、抗倒、抗裂角、宜机收等优点,适宜在四川省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川油71的育成及其推广应用对提升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密度与播期对直播优质双低油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根据优质油菜机械化发展趋势,通过密度与播期对直播优质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初步明确直播优质双低油菜播期与密度最佳组合以满足油菜机械化收割要求,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优化直播优质双低油菜播期与密度,以适应优质油莱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油菜生产不断向轻简化栽培方向发展,直播栽培在长江流域油菜产区面积不断增加,直播集约化、机械化将成为油菜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1直播油菜特点1.1根系发达直播油菜主根粗长,根系入土深,不易倒伏。直播油菜和移栽油菜相比,其根颈粗度、根系数目和根系总长  相似文献   

15.
安徽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系统阐述了安徽省油菜生产的面积与产量、优质化程度、生产收益等现状,找出了安徽省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分析了安徽省油菜生产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生产成本、产品品质、政府补贴、食品安全与综合利用开发等方面的差距,提出了提高安徽省油菜生产竞争力的途径:必须首先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免农业税等方面来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同时针对油菜籽芥酸与硫甙含量偏高、含油量偏低、含水量较大以及插花种植现象普遍等问题,促进育种单位和种子生产企业加快优质油菜新品种的良种繁育速度和推广步伐,实行统一供种,区域化种植,提高油菜品质;并且要加大对油菜生产的补贴力度,发挥食品安全优势和加速优质油菜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6.
刘秀清  夏凊  王瑞 《作物杂志》2001,17(6):44-44
发展双低 (低芥酸、低硫甙 )油菜已成为世界各油菜主产国科研和生产发展的主攻方向。我所多年参加全国和四川省优质油菜育种攻关,1999年又选育出一个产量较高、品质优良、熟期适宜、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双低油菜新品种SC9504,该品种200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川油20,并获2000年四川省育种攻关后补助。选育经过 1993年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从中油所引进品系中油220,经测试、试种,其产量、品质及综合农艺性状均未达到双低油菜品种标准,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因此,从1993年起,在对中油220进行试验的同时,又从中选……  相似文献   

17.
川西高原是四川省春油菜主产区,不同油菜生产区域的海拔差异较大,比较和筛选适合不同海拔区域的油菜新品种,对于进一步稳定和发展春油菜产业、提高单产及增加种植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油菜机械化播种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我国油菜机械化播种技术的研究现状,系统地分析和阐述了油菜机械化播种技术具有的优势和它在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展望了油菜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油菜生产上全程机械化作业过程中的瓶颈,提出了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相关概念。这个全新的油菜育种目标要求这类品种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要求具有以下主要性状:株高适中、株型紧凑、抗倒伏,耐迟播,花期集中、成熟期相对一致、籽粒大、耐裂角,主轴结角多,较好的耐病能力等。还对相关育种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油菜育种新概念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针对中国油菜生产上全程机械化作业过程中的瓶颈.提出了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相关概念。这个全新的油菜育种目标要求这类品种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要求具有以下主要性状:株高适中、株型紧凑、抗倒伏,耐迟播,花期集中、成熟期相对一致、籽粒大、耐裂角,主轴结角多,较好的耐病能力等。还对相关育种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