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8年2月,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秘书处致信中方,确认中方提出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正式被纳入GIAHS,至此,中国GIAHS项目点共计15个,居全球之首。此次新纳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包括4处,分别是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湖南新化紫鹊梯田和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相似文献   

2.
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云南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探索农业景观的赋存状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真实记录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箐口村这个田野点的农业景观赋存状况,梳理出云南人关于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传承和发展的脉络,并根据对脉络的清晰把握提炼出关于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承、保护和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旨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及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有效对策。[方法]对从种养一体化布局、减施化肥、控施化学农药等方面开展的区域性面源污染防治研究与示范技术、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提出了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三大对策。一是实施绿色种养的生态农业模式,创建和完善了基于农牧、林牧、农(林)牧渔、以及“四水”( 水稻、水产、水禽和水生蔬菜)绿色种养的4类18种生态农业模式, 研究集成了配套技术体系,制定了16项地方标准,形成了里下河地区绿色养技术标准体系并示范推广;二是构建了基于绿色种养的绿色施肥技术体系;三是构建了基于绿色种养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结论]对推动本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防治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于2014年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2018年作为"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主要是由客家梯田这一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及其所承载的丰富多样的文化体系共同构成。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具有悠久性、立体性、多样性、季节性、活态性、动态性、有序性、独特性、濒危性和珍贵性等10个明显特征。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具有10个方面的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技术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科普价值、科研价值、旅游价值和示范价值。当前,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存在着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组分衰减、劳力减少、耕地撂荒、农田退化、投入不足和效益下降等诸多问题与挑战。为实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保护措施,如:提高认识、搞好规划、环境整治、生态建设、用养结合、加深研究、开展合作、增加投入、完善法规和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苏省滨海县农业部门经过多年稻鸭共生栽培实践,证明稻鸭共生栽培模式是生产绿色优质稻米及肉鸭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有效生物防控途径,效益显著,可谓稻丰鸭肥,一举多得。稻鸭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充分利用共生互利、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以稻作水田为条件,以种稻为中心,进行肉鸭田间网养的种养生态系统,是对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该系统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  相似文献   

6.
尤溪联合梯田稻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地与文献调查表明,联合梯田的发展与历史上人口迁徙密切相关;稻作制度随时间推移由早期的一熟制向多熟制发展,随海拔高度增加由低海拔的三熟制向高海拔的一至二熟制转变;稻作模式由单季稻向丰富多样的复种轮作、间作以及立体种养转变。联合梯田目前保留了稻薯复种轮作、瓜稻复种轮作、烟稻复种轮作、稻草复种轮作、稻菜复种轮作、稻豆间作、再生稻栽培、稻鱼共作、稻鸭共作等9种典型稻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孙海艳  李凤博  方福平  徐春春  周锡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189-17191,17194
在系统梳理梯田水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针对梯田生态补偿的补偿类型、补偿标准、补偿模式、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构建粮食生产型、种养结合型和旅游开发型梯田等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梯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7,(23)
<正>11月2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我国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甘肃迭部扎尕农林牧复合系统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批准,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申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含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山东夏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SAS环境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陕西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进行预测。[方法]以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估算2005—2015年陕西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以农村就业人口、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作为影响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的4个主要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在SAS环境下,利用GM(1,1)灰色模型和基于GM(1,1)的多元回归模型对2016—2020年的陕西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进行预测,并对模型精度与误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基于GM(1,1)的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精度高于GM(1,1)模型的精度,较准确预测了2016—2020年陕西农作物秸秆的可收集量。[结论]准确预测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可为政府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2月,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秘书处致信中方,确认中方提出的"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正式被纳入GIAHS,至此,中国GIAHS项目点共计15个,居全球之首。此次中国新纳入GIAHS的4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别为: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和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  相似文献   

11.
奶牛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牧场产生大量粪污污染源,对农牧业生态环境污染及奶牛健康问题影响日益严重,因此全面探索经济适用于本地的粪污处理技术,对奶牛养殖业科技创新与养殖业生态环保有重要意义。[方法]探索以种养结合、机械化处理奶牛粪污,从生产实际与科学技术结合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提出养殖业粪污处理的有效途径与建议。[结果]奶牛粪污经科学的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及机械化处理实现了"粪污"向"粪肥"转化。[结论]养殖业粪污处理应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多途径多方式解决,创建养殖业以污染治理向资源利用、以种养分离向种养结合转型升级的农业牧场。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4月19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主办的第五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际论坛在意大利罗马召开,FAO为中国"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由崇义客家梯田、尤溪联合梯田、新化紫鹊界梯田、龙胜龙脊梯田组成)"4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科技部发布的我国优先发展的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有:(1)主要农林作物种子与苗木规模化生产;(2)主要农副产品贮藏、加工流通先进技术与设备;(3)高效安全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技术;(4)农业动植物基因工程产品;(5)集约化设施农业技术与设备;(6)节水灌溉技术及成套设备;(7)高效无公害集约化养殖及草原畜牧业成套设备;(8)家畜良种胚胎生物工程;(9)高效有机肥商品化生产工艺与成套设备;(10)牧草种子产业化;(11)秸秆养畜及秸秆微生物制剂;(12)饲料添加剂;(13)动物用生物制品;(14)海水养殖多倍体育苗技术及应用;(15)高效、低毒、安全新农药;(16)可降解农膜母料和农业新材料;(17)农业信息化系统.  相似文献   

14.
将农业废弃物分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两大类。在参考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梯次利用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安徽阜阳和上海崇明城桥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绘制出区域农业废弃物沼气工程全产业链物质流梯次循环利用和农作物秸秆还田资源化循环利用2个低碳模式图。前者以农业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技术为核心,形成生物天然气能源产业系统,系统内碳、氮、磷营养梯次回收利用、种养结合能肥联产物质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后者综合考虑了秸秆还田的优势和不足,形成了以稻麦轮作秸秆适当还田资源化梯次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哈尼稻作梯田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南山地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为核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为载体的包括稻田耕作技术、森林与生态维护、民俗文化、水利设施建设等在内的哈尼生态系统。本文重点分析了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空间循环与物质能量流动,指出哈尼梯田作为农业生态文明的新模式,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技术集成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间和空间开展黑斑蛙和泥鳅生态健康养殖的新型种养模式.阐述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绿色种养、绿色营养、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比较稻-蛙鳅共作与常规稻作的经济效益以及投入的物质与服务费成本项(苗种投入、物料投入、租赁服务以及设施防护).结果表明,稻-蛙鳅共作模式与常规稻作种植产投比分别为1.98、1.12,前者经济效益较高;物质与服务费成本项中,虽然稻-蛙鳅共作投入较高,但化学农药及化肥实现零投入,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推广该绿色种养模式,对提高稻田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1月23~2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我国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批准认定,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申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含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也获得原则批准认定。本次会议通过或原则通过的还有:日本的德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稻作生产主要依赖于化肥、农药等大量化学性物质的投入来获得高产稳产,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使稻米品质受到危害。而稻鸭共栖生态种植模式是以稻作水田为条件,以种稻为中心,家鸭田间放养的自然与人工相配合的生态工程系统,是有效控制常规稻作生态污染的重要技术途径。今年上栗县鼎盛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稻鸭共栖生产绿色大米,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达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1合作社基本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我国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甘肃迭部扎尕农林牧复合系统,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含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通过了专家评审,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截至目前,全球共有48个项目获得认定,分布在19个国家,而我国则占了15个项目,居各国第一。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种养生产体系特征,综述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草食动物养殖业相结合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及稻田种养循环模式,系统阐述了“猪-沼/肥-农田种植系统”、“猪-沼/肥-园地种植系统”、“猪-沼/肥-草”、“猪-沼/肥-藻”与“牧草(秸秆)-草食动物养殖(牛、羊)-沼/肥-种植系统”循环模式及“稻-鱼”种养、稻鸭共生、稻虾共作等循环模式应用现状。指出了饲料转化及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是调控种养复合循环模式养分流动的关键环节,参考种植系统作物种类与养分需求、养殖系统对饲料质量需求特点及种植系统对养殖废弃物养分的消纳能力等,合理配置种养复合系统生物结构及时空结构,提高种养复合系统养分循环利用效率是实现种养平衡的关键。提出了在传统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环境保育型种养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并构建种养复合循环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是实现国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