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猕猴在形态、解剖、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等方面与人类最为相似,是替代人体最理想的实验动物。为了适应社会对实验猕猴在数量上和品质上不断提高的要求,各地陆续建立猕猴人工饲养繁殖场,而对人工饲养前的野生猕猴的检疫是提高人工饲养猴群健康  相似文献   

2.
1986年11月13日—15日,林业部林政保护司、国家科委实验动物科技开发中心组织的全国猕猴饲养管理交流会在广东顺德县召开。会上,林业主管部门就野生动物管理和利用作了说明。当前,考虑到称猴在我国的生态习性及人工繁育的潜力,根据目前科技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坚持必要的保护与限制措施的同时,应放开思想,积极发展人工饲养繁殖生产,扩大仔二代猕猴的可用资源。国内科学试验,生物制品生产需要的称猴,要在  相似文献   

3.
昆明动物所1981年饲养猕猴550只,于2—12月间发生以四肢瘫痪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4只,死亡1只。1982年1—12月在226只猕猴中发病11只,死亡2只。1983年1—  相似文献   

4.
在太行山及中条山南端繁衍的野生猕猴(Macacamulattatcheliensis)种群是世界上最北部的猕猴种群[1],该猕猴种群在生理代谢、行为生态与其它种群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自1988年以来.先后三次捕获野生太行山猕猴130余只用于人工饲养繁殖研究,同时对每批猕猴进行了严格的人场检验检疫.并建立了完整的个体档案。1检查方法1.1给核菌素试验猕猴对结核例‘苗非常敏感·结核病是猕猴常见的而且是可怕的传染病。我们将旧结核菌素《)*原液)分别稀释*UW、1皿0和1加倍,先用I000O倍稀释液注入猕猴右眼脸皮内O…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份,我市某休闲度假山庄饲养的20余只猕猴发生以呕吐、腹泻、可视黏膜黄染为特征的传染病,初诊为沙门氏菌感染,用药后效果显著,但康复期的猕猴出现贫血、渐进性消瘦等营养不良症状,后结合实验室检查,经综合诊治,  相似文献   

6.
猕猴(Macaca mulatta)腹泻是指临床上以腹泻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这类病在人工饲养的猴群中广泛发生,发病率较高。由于它的致病因素复杂,往往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有些病猴一旦出现水泻,处理稍一延误,短时间内即会发生死亡。因此,此病常常给猕猴的人工驯养工作带来巨大的威胁。近年来,我所养猴场先后引进猕猴240只,其中117只先后发生急性腹泻。病猕中有11只死亡,经应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平均治愈率达88%。现将有关材料整理介绍如下: 一、病因猕猴的腹泻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在117只病猴中,由于长途运输引起的有13只,占11%;对饲料不适应,而导致消化不良的有96只,占82%,体内寄生虫(根据排  相似文献   

7.
一盐城丹顶鹤人工种群现状 盐城保护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要求,一直利用人工饲养繁殖方式延续丹顶鹤种群,逐步攻克了南方温度高、蚊虫多和梅雨期长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2018年以来丹顶鹤繁殖数量连续3年刷新历史记录,2020年育成丹顶鹤25只,初步建立了129只丹顶鹤人工种群,并制定了越冬地丹顶鹤人工繁育地...  相似文献   

8.
自繁猕猴肠道寄生虫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自繁猕猴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对自繁猕猴的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并建立一套实验猕猴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应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143笼猕猴和猴园的15个粪样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结果:查出肠道寄生虫虫卵6种,其中肠道蠕虫:蛔虫、绦虫、鞭虫、吸虫、线虫;肠道原虫:结肠小袋纤毛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单笼饲养猴42.9%(幼猴,1只/笼);50.0%(幼猴,2只/笼);育种猴群84.0%;繁殖猴群90.0%;猴园猴100.0%。感染2种寄生虫的猕猴:单笼饲养猴14.3%(幼猴,1只/笼);20.0%(幼猴,2只/笼);育种猴28.0%;繁殖猴43.3%;猴园猴40.0%。感染3种寄生虫以上的猕猴:单笼饲养猴0(幼猴,1只/笼);0(幼猴,2只/笼);育种猴群12.0%;繁殖猴群8.4%;猴园猴33.3%。表明幼猴感染率较低,猴园猴感染率较高,其中线虫感染最严重,其次为结肠小袋纤毛虫。  相似文献   

9.
对7只瘫痪实验猕猴进行治疗观察,为实验猕猴的饲养管理及治疗提供参考。对不同时间段瘫痪的7只实验猕猴使用氢化可的松治疗,同时给予维生素、ATP、辅酶A、黄芪注射液,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营养的供给。7只瘫痪猴中5只完全恢复,2只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野县猕猴的人工养殖已初具规模,但因人工饲养环境和条件的影响,猕猴难产时有发生.临床上猕猴难产常采用的方法是剖腹产手术,笔者采用与犬剖腹产术类似的方法,效果良好.现将猕猴剖腹产手术介绍如下,供参考.1 难产病因1.1 因猕猴饲养的场地小和设备的问题,母猴缺乏运动是难产的主要原因.1.2在集体群养的过程中,猴群中具有优先权的母猴因抢食过多食物导致发胖,也是难产的主要原因.1.3因母猴的体型较小而胎儿过大,不能通过产道导致难产.分类号:S858.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474(2013)05-0049-02  相似文献   

11.
李德森  刘小林 《野生动物》1990,(3):20-20,19
太行猕猴生活在黄河以北的太行山中,营群居生活。大群120余只,小群40只左右。交配行为全年进行,交配盛期10—12月份。河南省济源猕猴自然保护区人工半饲养三群。88年10月至89年元月,随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猕猴》科教片的过程中,对太行猕猴的交配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资料整理如下。观察地点和环境观察地点在济源猕猴自然保护区蟒河管理站的沙沟和寨沟半饲养场及周围,海拔550米和700米。两处均为山凹,背靠悬崖,饲养场地较平缓,视野开阔,周围是天然次生林,植被盖度为90%,以栓皮栎为主,混  相似文献   

12.
<正>熊蜂属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属的一类多食性半社会性昆虫。在自然界,熊蜂大多1年1代,夏秋季节,它是许多野生植物,特别是豆科和茄科植物的重要传粉昆虫。目前,人工饲养繁育的熊蜂已成为现代化设施农业最为理想的授粉昆虫之一,我国熊蜂的人工饲养繁育尚处于发展阶段,国外进口熊蜂价格昂贵且存在潜在的物种侵害,因此,开发利用本地熊蜂资源势在必行。诱捕野生熊蜂蜂王是人工饲养繁育熊蜂的第一步,现将近几年野外诱捕熊蜂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人工饲养繁育明亮熊蜂,试验采用低温保鲜柜存储人工繁育熊蜂蜂王,以适时开始熊蜂的周年人工饲养繁育。结果表明:蜂王配对交尾后20天左右,必须加强饲喂以增加其体脂储备,蜂王低温存储体重以0.6 g以上为宜;温度4~8℃,相对湿度60%~90%;蜂王采用同位素瓶单个封装,再用保鲜盒密闭封装,可有效提高蜂王的低温存储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数量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人工驯养繁育丹顶鹤的数量统计,研究了近30 a(1981~2010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的变动。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数量维持在300只左右,是我国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种群,占世界迁徙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5%,而这些主要得益于扎龙保护区再建区30 a来,通过严格管护、科学研究、社区共建、环境教育及实施有效补水等一系列举措,使保护区核心区生态完整性和原始性得以保持,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7%,为丹顶鹤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保护区在人工饲养繁育丹顶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丹顶鹤人工驯养种群达到300多只,已成为中国丹顶鹤人工驯养繁育科学研究基地,保护区探索出的人工繁育丹顶鹤的野化途径和方法,对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的补充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猕猴作为高级的医学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多,全世界每年用于疫苗生产、检定和医学生物学研究的猕猴数多达十几万只〔1〕。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种群数量正逐年下降,为了更有力地保护这一宝贵资源,使其有效地繁殖后代,维持生态平衡,猕猴的人工驯养、繁殖是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从芬兰引回近千只优质北极狐原种狐的绥化市经济动物养殖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纯种狐繁育示范场,现存栏种狐2000多只。阿尔及玛希等芬兰专家在该场观察北极狐的长势后十分高兴,他们认为其生长发育完全可以和芬兰同龄优质狐媲美。这些专家曾在世界许多国家考察人工养狐,认为绥化市经济动物养殖场无论是规模、环境还是饲养水平,都数亚洲一流水平;特别是人工授精和科学饲养,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猕猴的发育规律研究中正常新生仔猴发育指标的建立有一定难度。因为目前猕猴的饲养方式在我国仍以大笼饲养和群养为主,猕猴的交配随机性大,很难准确判断孕期,仔猴出生后又被母猴紧紧抱在怀中,因此仔猴出生时的发育指标较难观察记录下来,目前国内未见报告。鉴于上述情况,实验中心经过多年努力观察,记录了人工单笼饲养、定时交配、孕期B超检查正常、孕期在153~182d正常范围内的28只雌猴所产初生仔猴的多项身体发育指  相似文献   

18.
1发病情况青海海东地区某保种鸡场饲养地方品种海东鸡582只,其中母鸡550只,公鸡22只,同群地面散养,准备自然繁育扩群,在饲养过程中该鸡群按常规程序接种了鸡新城疫疫苗、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等,一直未发生疫病。  相似文献   

19.
以40头斑海豹(雌兽21头,雄兽19头)为研究对象,从2006年开始进行斑海豹的人工繁育试验。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成功繁育了2头、7头和8头斑海豹,成活率分别为33.3%,70.0%和66.6%。同时,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斑海豹的繁殖条件、孕期管理、产前饲养和生产过程管理及幼海豹人工填食、驯化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描述了斑海豹的不同时期的形态和行为变化,并介绍了斑海豹人工繁殖的优化条件。为提高斑海豹人工繁育成活率、建立合理的饲养管理标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熊蜂是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属的一类多食性半社会性昆虫。在自然界,熊蜂大多1年1代,夏秋季节,它是许多野生植物,特别是豆科、茄科植物的重要传粉昆虫。周年人工饲养繁育熊蜂可以实现熊蜂为冬季和早春设施农作物授粉。目前,国外进口熊蜂价格昂贵且存在潜在的物种侵害,开发利用本地熊蜂资源势在必行;诱捕野生熊蜂蜂王是人工饲养繁育熊蜂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