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疆阿勒泰地区从 1999年开始试种哈密瓜。但连续两年所种约 70 0hm2 瓜 ,在多年从未种过瓜的田块里从苗期开始就发生细菌性叶斑病 ,病株率10 0 % ,病叶率高达 95%。后期病叶成片枯焦 ,病蔓、病瓜腐烂 ,病产 50 %~ 80 %。1 症状 哈密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幼苗子叶受害 ,初在边缘出现水渍状斑 ,后不断扩展 ,使子叶干枯或局部干枯 ,严重的造成死苗。成株期受害叶片初呈不规则淡黄色斑点 ,后渐渐变成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 ,早、晚天气凉爽时从病斑处渗出白色菌脓 ,中午气温高时干燥呈白色膜状物 ,易被误为是白粉病。茎蔓上斑点为水渍…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锈病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诱病可于6月上旬始见发生,病害高峰期一般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后。通过对1992 ̄1994年病害发生发展的调查与当地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病害高峰出现的早晚,以及病害程度的轻或重,主要与当年4 ̄8月的降水量及其分布有密切关系。降水量较多又分布较均匀的年份,病害高峰期出现较早,发病程度较重,反之病害高峰期较晚,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3.
据笔者多年多点试验观察及大面积调查,发现杨梅炭疽病发生较普遍,为害也较严重,由于果农忽视,加上不懂防治技术,致使该病发生有逐年加剧趋势。杨梅炭疽病发病初期,叶片两面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小病斑,扩大后产生黑色小粒点(分生拖子梗)。晴天病斑破裂穿孔,遇雨湿则病部腐烂脱落。嫩梢被害时布满点点病斑,后变光秃枝条。本病自5月上旬开始发生,8月上旬达高峰期,时值杨梅中后成熟期,所以会造成大量烂果、落果。本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3℃,最高温为对一34℃,最低温为6-7℃,50℃时10分钟即死亡。病菌以抱子和菌丝块在被害植…  相似文献   

4.
桑树花叶卷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松  陶成 《中国蚕业》2003,24(1):35-35
2002年人夏以后,大丰、东台蚕区部分桑树田块发生花叶卷叶病害,桑树花叶卷叶病俗称癃桑、癞头皮桑、卷桑、惊桑,是全株性病害。在发病轻的田块有少数植株发病,重的田块里全园发病。其病状表现为:桑树生长缓慢,逐渐萎缩,叶片向内卷缩且出现黄绿相间的病斑,表现出花叶现象。严重时病叶缩小向上卷曲.枝条细短,腋芽萌发侧枝增多,病树极易遭受冻害.这种病害传染迅速且不易控制和根治.严重影响了桑树秋叶的产质量。根据凋查和试验了解了其发病的原因,并找到了控制防治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在生产应用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和褐麻斑病 ,是猕猴桃生长期最严重的几种叶部病害 ,全国人工栽培区几乎均有发生。危害后常导致叶片大量枯焦或提早脱落 ,影响果实产量与品质。1 褐斑病1 1 症状 :发病部位多从叶缘开始 ,初期在叶边缘出现水渍状污绿色小斑 ,后病斑顺叶缘或向内扩展 ,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在多雨高湿条件下 ,病情扩展迅速 ,病斑由褐变黑 ,引起霉烂。正常气候条件下 ,病斑四周深褐色 ,中央褐色至浅褐色 ,其上散生或密生许多黑色小粒点 (即病原分生孢子器 )。高温下被害叶片向叶面卷曲 ,易破裂 ,后期干枯脱落。叶面中部的病…  相似文献   

6.
一、核桃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1.核桃腐烂病 以春秋两季为发病高峰,尤以4月中旬至5月下旬危害严重,幼树受害后,病部深达木质部,表皮呈水浸状,指压时出现液体,有酒糟味,后期病斑下陷,产生许多黑点,继而病斑纵向开裂,流出大量黑水(又称核桃黑水病).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树势强弱关系密切,新疆品种到内地发病较重,栽培管理粗放,树体营养不良或遭受冻伤和日灼伤之后,将引起此病发生,轻者树体病斑累累,重者枝干残缺不全,甚至整株枯死.病菌属于弱寄生菌且潜伏性强,在防治上应加强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2年至2013年在甘肃省各当归主产区发现的一种疑似当归炭疽病的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植株茎秆。发病初期先在植株外部茎秆上出现浅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深褐色长条形病斑,叶片变黄枯死,茎秆从外向内逐渐干枯死亡,后期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颗粒(分生孢子盘),最后整株枯死。通过病菌形态学鉴定、ITS 基因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已确定该病害是由束状炭疽菌危害引起的当归炭疽病。本研究系首次报道。经过室内盆栽接种试验表明,针刺、灌根和喷雾接种均能发病,以针刺发病最重,其次为灌根处理,喷雾接种最轻,表明病菌通过伤口、根部以及地上部分均可侵入;此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下旬到9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田间发病率、病情指数与气温和相对湿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即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且湿度的影响大于温度影响。本研究为当归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2年至2013年在甘肃省各当归主产区发现的一种疑似当归炭疽病的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植株茎秆。发病初期先在植株外部茎秆上出现浅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深褐色长条形病斑,叶片变黄枯死,茎秆从外向内逐渐干枯死亡,后期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颗粒(分生孢子盘),最后整株枯死。通过病菌形态学鉴定、ITS基因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已确定该病害是由束状炭疽菌危害引起的当归炭疽病。本研究系首次报道。经过室内盆栽接种试验表明,针刺、灌根和喷雾接种均能发病,以针刺发病最重,其次为灌根处理,喷雾接种最轻,表明病菌通过伤口、根部以及地上部分均可侵入;此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下旬到9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田间发病率、病情指数与气温和相对湿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即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且湿度的影响大于温度影响。本研究为当归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甜柿虫害比较多 ,种植头 1~ 2年病害较轻 ,但随着树龄增加 ,病害也从轻到重 ,要注意强防治。柿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 ,也为害柿蒂。叶片发病初期 ,病斑正面黄绿色 ,斑内叶脉黑色 ,病斑边缘较模糊 ,形状不规则。 8月初前后发病 ,9月份病斑颜色逐渐加深 ,呈黑褐或黑色病斑 ;病斑发展受叶脉限制 ,定形病斑呈多角形。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绒球状小点 ,引起叶片大量脱落。柿蒂病斑发生在四角上 ,淡褐至深褐色 ,有时有黑色边缘 ,形状不定 ,两面均可产生小黑点 ,背面小黑点较多。防治方法 :加强肥水管理 ,提高抗病能力 ;搞好树冠修剪 ,降低树冠湿…  相似文献   

10.
<正>1989年12月8日至11日,中国蚕学会生理病理专业委员会在山东泰安召开了“蚕病发生及流行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计36名,来自全国23个科研、教学、生产单位.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8篇.在学术交流中,代表们分析了各地蚕病发生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发病轻,内地重;养蚕技术条件好的老区发病轻,技术条件差的新区重;养蚕规模适当的蚕区发病轻,零星分散的发病重.蚕病发生的种类,有脓病、僵  相似文献   

11.
镇平柳泉铺山为东西走向,山势平坦,无大石,多碎石及沙土。北坡为蚁场,南坡放养大蚕。多年来发生柞蚕多角体病,危害严重。发病重的年份高达50%,甚至有些年份绝收。2000年受聘作技术指导,发现该蚕区柞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措施,获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经过近5年的实  相似文献   

12.
果梗炭疽病是造成桂北柑、南丰蜜桔和甜橙后期严重落果的主要病害。为害轻的果园落果率在5 %左右 ,为害重的果园落果率达 10 %以上。果梗炭疽病 8月中下旬已开始发生 ,感病始期 ,有叶果在叶片基部叶痕处发生 ,无叶果枝在近果蒂部果柄处发生。起初呈淡黄色病斑 ,后变褐色的枯柄或枯蒂 ,导致采前落果。发病条件是高温多湿 ,土壤板结和果园郁闭。病菌潜伏在树体内 ,条件适合时即发病。防治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剪去郁闭枝 ,增施有机肥 ,覆盖树盘 ,以保持土壤疏松 ,果园通风 ;二是及早喷药 ,当发现初期病斑即喷药 ,连喷 2~ 3次 ,每次间隔 10…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枯病是银杏产区的主要病害。于每年 6~ 9月发生 ,严重影响银杏树的生长、产量和果品质量。染病严重的果树叶片提早脱落 ,种核小粒 ,浮水果多。次年产量低 ,或出现隔年结果现象。银杏叶枯病的症状 :春季叶片薄 ,之后略显黄色 ,叶片先端由黄色变褐色 ,由叶尖扩展到整个叶缘 ,呈现褐色或红褐色的叶缘病斑 ,病斑呈波状 ,病健交界部分较明显 ,外缘还有宽窄不等的鲜黄色线带。以后病斑逐渐向叶基延伸 ,使整张叶片变为褐色或灰褐色并提早脱落。据报道 ,引起叶枯病有三种真菌。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孢子在染病落叶等处越冬 ,次年 6月上旬开始发病…  相似文献   

14.
梨叶枯病是甘肃省梨树上近几年发生的一种新病害 ,仅分布在甘肃临夏、兰州、定西和天水等地。发病梨园病叶率多为 6 0 %~ 10 0 % ,病情指数 4 0~90 ,病叶上布满病斑 ,引起叶枯早落 ,树势早衰 ,严重影响梨树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产生直径 0 5~ 1mm的紫褐色小斑 ,后扩大为 2~ 4mm近圆形病斑 ,病斑周围有宽窄不等的紫色边缘。病斑中部初为黑色后变灰褐色 ,微下陷 ,并有大量黑色小颗粒 ,即病菌子座。叶片背面病部多呈不规则形灰褐色病斑 ,病部产生灰白色霉层 ,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一片叶上有病斑 30 …  相似文献   

15.
我省于80年代末开始大面积发展柿,随后病虫为害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连片种植的新区更为严重。1病害在我县为害柿树的主要病害有十几种,但以炭疽病、圆斑病和细菌性根癌病发生较普遍,为害最严重。前两种病害病原均为真菌,以菌丝体在病枝、病蒂和病叶上越冬。炭疽病病原菌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生分生孢子,借昆虫和风雨传播,直接侵入新梢和幼果,新梢从5月下旬、幼果从6月中旬开始发病,导致枝梢干枯,果实脱落。圆斑病翌年6月上中旬形成子囊孢子,由气孔侵入,8月为发病盛期,9月开始大量落叶落果。细菌性根癌病是一种野杆菌…  相似文献   

16.
1 病害1 1 炭疽病 主要为害当年新梢和果实。新梢一般在 6月上旬开始发病 ,持续时间长达 60天以上 ,果实在 6月下旬至 7月上中旬发病。发病初期新梢和果面出现小黑点 ,逐渐扩大呈圆形和椭圆形 ,被害枝条表皮呈黑褐色 ,病斑凹陷开裂 ,根部营养和果实发育受阻 ,造成病斑上部枝条枯死 ,被害果实容易硬化脱落。1 2 黑星病 主要为害柿树幼叶、幼枝及幼果。一般 4~ 5月份开始 ,5~ 6月份停止。发病时在叶片上形成深黑色星点病斑 ,四周有黄色晕圈 ,后期病斑硬化成疮痂状 ,感病植株生长不良 ,树势变弱 ,容易落叶 ,病果提前脱落 ,苗木发病较成…  相似文献   

17.
发病症状 初发病时,有的根颈部近地面处的韧皮部褐变,以后逐渐扩大至根颈四周造成全株死亡;多数蔓延到树干主枝,病部易寄生腐生菌,在主干主枝上发病树皮开裂翘起,严重时剥落,在主干上病斑较大,在主枝大枝上病斑小而分散,一些1~2年生枝亦有发病.病斑环绕枝干一周,部分大枝或小枝枯死,造成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结果.  相似文献   

18.
陈其金 《中国蚕业》2003,24(1):36-36
桑褐斑病又称烂叶病、烂斑病,桑树褐班病属真菌类病害,其主要为害桑树叶部。该病在四川省蚕区均有发生.尤以凉山州的为害最为严重。褐斑病发病初期.病斑少而小,在正面和背面都可见到芝麻粒大小的水渍状暗色病斑,这种病叶尚可用以喂蚕。受害严重的桑叶,叶部病斑多而大.常形成不规则的大枯斑.病斑中部淡褐色至灰褐色.病叶枯黄而提早脱落或整叶腐烂,严重地影响了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为了便于有效防治病害。准确地计划养蚕数量和预测产茧量而提供依据进行了为害损失测验。  相似文献   

19.
联合使用药物对澳洲龙纹斑鱼种感染小瓜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multiifliis)引发的一种重要原虫病,其对澳洲龙纹斑(M.peelii peelii)苗种阶段鱼体有强致病力,可导致澳洲龙纹斑苗种全部死亡。为合理用药防控澳洲龙纹斑苗种培育阶段小瓜虫感染,本实验选取平均体重为14.94±3.28 g,平均体长为11.57±2.20 cm的澳洲龙纹斑鱼种,自然感染小瓜虫后,采取具有抗小瓜虫、抗继发感染和促进上皮组织收敛愈合的3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小瓜虫感染率、感染强度和鱼种死亡率等指标,观察和评估联合使用药物对澳洲龙纹斑鱼种小瓜虫病防控效果。结果显示,药物实验组澳洲龙纹斑鱼种60 d内发生零星死亡,总死亡率为5.6%;对照组感染小瓜虫后陆续死亡,感染后第11 d感染率上升为100%,死亡率达50%,第16 d时澳洲龙纹斑鱼种全部死亡。实验组澳洲龙纹斑鱼种鳃部、背鳍和体表皮肤小瓜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参照本研究联合使用药物可有效控制澳洲龙纹斑苗种感染小瓜虫,使澳洲龙纹斑苗种小瓜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本研究结果对澳洲龙纹斑苗种小瓜虫病防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稻稻瘟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症状 水稻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以节瘟、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苗瘟是指水稻苗期发病,由于黑龙江省水稻苗期气温偏低,不易发生稻瘟病。叶瘟一般在7月上、中旬发生。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急性型病斑近圆形,绿色,病斑正面和背面有大量的灰绿色霉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