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施肥对金佛山方竹竹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施肥量对金佛山方竹竹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施肥量的复合肥对金佛山方竹发笋株数和产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发笋地径的促进作用较小,但是相对于未施肥,其发笋的地径也有一定的增加;不同留竹密度对其发笋株数、地径和发笋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留竹密度在2.3~2.5万株·hm-2,复合肥使施用量1~1.5 t·hm-2(0.1~0.15 kg·m-2)能有效促进方竹的发笋株数,增大发笋地径,从而提高发笋产量;留竹密度太多或者太少,施肥量太高都对提高方竹笋产量无益.  相似文献   

2.
金佛山方竹不同密度人工林笋产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其它经营措施相同条件下,分析了10年生金佛山方竹低产人工林中l500~2500株/0.07hm2(D1)和2500~3500株/0.07hm2(D2)2个密度等级的笋产量变化。4年改造期内,金佛山方竹人工林毛笋和净笋产量逐年增加,D1密度等级比D2密度级的毛笋和净产量高,部分不同密度等级间和同密度等级不同年度间的毛笋和净笋产量差异显著。毛笋和净笋产量的线性模型和幂函数模型相关性显著。毛笋产量和净笋产量同竹林平均地径和高度以及整齐度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同密度和均匀度呈负相关,其中密度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多元回归模型的相关性显著。毛笋和净笋产量同0.0~2.5cm间的径级株数呈负相关,同2.6~5.0cm间的径级株数呈正相关,同部分径级株数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竹林中大径级株数越多,毛笋和净笋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3.
对粗放经营的苦竹林林分结构与竹笋产出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利用SPSS软件构建了竹笋产量与立竹年龄结构的关系模型:Y=9192.375+0.02027N+0.12607D-0.11412X1+0.24912X2+0.33746X3-0.09919X4(R=0.94),提出了在粗放经营初期的优化年龄结构,立竹度7200~8100株/hm^2时竹笋产出高,1—4年生立竹比例为3:3:3:1。  相似文献   

4.
雷竹笋产量形成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雷竹笋的产量由立竹株数、平均每株母竹发笋数和平均单株笋重三个因子构成。立竹株数在800~1000株/亩;平均每株母竹发笋8.33~12.52株;平均单株笋重138.5~173.9g;雷竹笋产量就可达1338.0~1590.6kg/亩。  相似文献   

5.
毛竹林丰产年龄结构模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郑郁善  洪伟 《林业科学》1998,34(3):32-39
从南岭山脉以南的各毛竹产区中收集1330块高产林标准地,分别调查各度竹株数、胸径等测树因子与林分、环境因子,以用材林的竹秆产量,笋用林的笋产量为因变量,建立了产量模型:材用林Y1=-62695.245+6.5413N+7012.5195D+8.4548X1+11.0870X2+14.1520X3+8.9969X4+14.5156X5笋用林Y2=697.5569+0.2052N+1.8514D-0.6414X1+1.2493X2+0.7636X3+0.3790X4-0.8833X5(R1=0.98,R2=0.96)并结合生产要求,提出约束条件八组。应用该模型研究毛竹林最优化年龄结构,可以得到不同竹林质量、立竹量、立地条件、经营水平下最适宜年龄结构。能显著地提高林分的竹材和笋产量。  相似文献   

6.
丘陵地中小径竹园营建技术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995年春从浙江安吉、江西九江、南昌市郊及本县境内引进栽培竹种 3 7个 ,引种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 80 %~ 1 0 0 % ,次年发笋成竹率多数达 80 %以上。经 3年培育 ,1 997年竹园立竹密度达 60 0 0~ 1 2 0 0 0株 /hm2 以上 ,散生竹立竹最高密度达2 3 0 46株 /hm2 ,建园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金佛山方竹中心分布区内,选择低质低效的天然次生林,建立密度等级试验区。经过5年的研究,乔木层密度1623株/hm^2~2587株/hm^2、方竹林层片密度87632株/hm^2、平均胸径0.86cm的林分,适宜的经营密度为4.5万株/hm^2。在由保留林分、1年生竹、笋产量径级结构,林分和间伐物特征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中,间伐和产笋是方竹异龄林系统的输出部分,1年生竹的径级结构通过影响保留林分的径级结构进而影响林分的特征指数。分析表明,采笋直接影响蓄竹质量、林分质量,适度间伐可优化方竹林分的年龄结构、径级结构。因此,蓄竹、间伐和采笋措施是提高金佛山方竹林分质量的3种主要手段,三者互为关联、其中蓄竹较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金佛山方竹笋用林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竹林年龄结构、密度、护笋养竹、竹木抚育、间伐物归林等方面实现对现有竹林的改造。示范基地连续4年固定样方的监测表明 ,小年亩笋均产量由改造前的9kg 增至改造后的43kg;改造后大年笋均产量为80kg;林分平均胸径增长率达28 6 % ;蓄留母竹平均胸径增长率达34 86 % ;竹林均高增长率为21 42 % ;大径级竹株数呈稳定增长 ;林分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林分年亩均生物量增加了11 % ,其林分最大截持水量也相应增加11 %以上 ;林地年亩均间伐物增加640kg,可增加地表层蓄水量2 5t左右。  相似文献   

9.
金佛山方竹出笋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别立地条件与林分结构设置固定样地逐日观测了金佛山方竹的出笋规律,出笋始于9月上中旬,结束于10月中旬,日最大发笋量为1.30枚/m^2,年发笋株数变动在3.50-17.0枚/m^2,发笋规律受出笋竹径级,立竹度的影响明显,海拔高度对出笋规律的主导作用明显。为金佛山方竹的年度经营措施制订和采笋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各毛竹丰产区调查的 1 31个标准地的资料 ,进行卡方检验、剩余分析及log-线性模型的拟合 ,结果表明 :新竹产量与大年竹株数的连带关系明显 ,并随着大年竹株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不同覆盖模式对毛竹林出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毛竹林开展传统促笋覆盖(糠壳+鸡粪+稻草,记作F1),两种新型覆盖(糠壳+鸡粪+高粱秆、竹酒糟+鸡粪+高粱秆,分别记作F2和F3),以及不覆盖(对照,F0)的对比试验,分析了相应的发笋历程、笋体大小及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结果表明:1)3种覆盖模式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毛竹笋早出,F2和F3模式效果好于F1,3者在3月20日前出笋的比例分别较对照多出约20%、18%和4.5%;2)就同期笋高而言,仅F2、F3显著大于对照,F1的影响不明显,但3种模式均显著地增加了毛竹笋基径;3)尽管F1对笋早出和个体大小的促进作用不突出,单位面积出笋数量却远较其他模式大。毛竹林采用F1、F2和F3模式后,笋产量分别可达对照的2.5倍、1.9倍和1.6倍,收益则分别为对照的2.5倍、2.2倍和1.8倍。建议在山区毛竹林笋用经营中,就地取用农林废料实施覆盖是可行的,既节约成本和增加收益,又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2.
云岭水果笋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试验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措施对高氏甜龙竹发笋及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云南勐海县、普洱市海拔1 300~1 700 m,重庆市武隆区、四川宜宾市等地海拔600 m以下的地区适合栽种笋用高氏甜龙竹;高氏甜龙竹栽植适宜的株行距为2 m×4 m,栽种时,以每丛留3~4株母竹、米径控制在4~8 cm为宜;在母竹高2.5 m处封顶可促进枝叶生长和笋芽萌发,增加笋产量;施肥、浇水、竹丛覆盖和剥土晒蔸等措施均能提高笋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在闽北开展雷竹施肥试验,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处理1),施用氮磷钾复合肥(375kg/667m2,处理2),施用有机肥(腐熟的鸡粪5t/667m2,处理3),施用有机肥与氮磷钾复合肥(腐熟的鸡粪3t/667m2和氮磷钾复合肥150kg/667m2,处理4),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竹林生长、笋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筛选出适合闽北雷竹经营的优化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对竹林的光合特性、生长量、笋产量和笋营养物质含量均产生显著性差异影响;光合特性指标表现最优的是处理3和处理4,竹林生长效果最好的为处理2和处理4,竹笋产量和笋品质表现最优的是处理4和处理3。综合分析认为,最优施肥方案为处理4,即施用有机肥(腐熟的鸡粪)3t/667m2+氮磷钾复合肥150kg/667m2,该施肥处理可有效提升雷竹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及提高竹笋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毛竹冬笋生长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0株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和30条毛竹鞭跳鞭上的冬笋生长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母竹胸径大小与冬笋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方程为y=63.815x-80.805,R~=0.0802,相关性不显著;②母竹年龄2a的冬笋产量显著高于6a的冬笋产量,t=2.409>t_((29)0.05)2.045,母竹年龄4a的冬笋产量也高于6a的冬笋产量t=2.508 3>t_((29)0.05)2.045,母竹年龄大小对笋产量有显著的影响;③毛竹竹鞭跳鞭上的冬笋数量,来鞭大于去鞭,来鞭上的冬笋占冬笋总产量的71.4%,冬笋生长的范围多数在距母竹100cm以内,占冬笋总产量的68%;④通过母竹找到竹鞭的冬笋,去鞭上的冬笋产量显著高于来鞭上的冬笋产量,来鞭冬笋产量仅占2.62%;⑤随着母竹年龄的增加,冬笋的着生点距离母竹越远,2年生的母竹其冬笋产量、冬笋根数长在100cm以内的达41%,长在200cm以上的只有24%,而6年生的母竹,其冬笋产量、冬笋根数长在100cm以内的仅有14%和18%,长在200cm以上的达46%和42%。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龙游县是"中国竹子之乡",竹笋产业是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是竹林增效、竹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以龙游县具有代表性的竹笋收购与销售企业"龙游竹海鲜笋专业合作社"为案例,调查分析了龙游县2010-2016年竹笋收购期限、收购价格、竹笋产量的年度变化以及竹笋的销售渠道,以期为竹笋的生产、销售以及竹林的定向培育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龙游县竹笋产量大小年比例失衡,大年产量为小年产量的11倍;冬笋价格主要受季节、气候、产量、市场的影响,春笋价格则与笋加工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竹笋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方式原始;竹笋产品销售渠道较为狭窄。因此,建议龙游县应加强竹林经营,逐步调整竹林的大小年结构,进一步拓宽笋产品销售渠道,加强竹笋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四季竹地下鞭根系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四季竹地下鞭根系统的调查表明:四季竹地下鞭根系统主要集中在0—20cm深的土层中,为浅鞭系竹种;1-2年生休眠芽中活芽的比例最多,2”4年生竹鞭萌发芽最多,5年生及以上竹鞭几乎没有发笋能力。因此在竹林培育管理中主要是搞好0-20cm土层工作,使其多发鞭,多出笋,对于5年以上的竹林要及时挖掉老鞭和竹蔸。  相似文献   

17.
高效培育麻竹笋用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麻竹笋用林立竹密度、施肥量、截梢、灌溉等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措施对竹笋产量有显著影响,前三者与竹笋产量呈抛物线型关系,竹笋产量随立竹密度、施肥量、截梢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竹笋产量与灌溉次数呈直线相关,竹笋产量随灌水间隔时间增长而减少。4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施肥量、立竹密度、灌溉、截梢。提出高效培育麻竹笋用林的优化模式为:施肥量为1800kg/hm^2,立竹密度为3600株/hm^2,灌溉为发笋期连晴10d浇水1次,截梢是保留竹秆高4m为宜。  相似文献   

18.
勃氏甜龙竹笋苗兼用林林分结构优化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勃氏甜龙竹是一种优良的多用途竹种,近年来在许多适生区得到推广,其资源扩繁主要依赖于母竹移植。研究应用竹子生理整合性等生态学原理,以竹林林分结构调控为核心技术,采用不同林分结构组合,旨在探求笋苗兼用竹林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新造竹林有一明显的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增长期,时间区段不同,前3a均快速增长,然后笋个体质量相对稳定,出笋数量仍较快增长。(2)竹笋产量主要影响因子是丛立竹数和立竹胸径,决定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出笋数量与丛立竹数正相关,与笋个体质量负相关。胸径与笋个体质量正相关,与出笋数量无相关。(3)合理的林分结构在450丛·hm-2时,丛立竹数为10株左右,胸径4~6cm。(4)经营类型经济效益明显,新造竹林第2年即有产出,第4年进入丰产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