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生产环节讲科学生产是果品的第一关口,果园管理是否科学,决定果品的品质,也影响到果品的价格。因此,这个环节一定要讲科学,诸如不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果品生产大国,果树栽培面积及果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据统计,全国果树栽培面积达9000万公顷,约占世界果树种植面积的1/5;果品产量7000多万吨,约占世界果品总产量的1/6。但是,我国并非果品生产强国,由于我国生产的果品在外观、品质及包装、贮运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很少,且价格较低,竞  相似文献   

3.
绿色生态果品生产是指在不存在污染的土地环境下,对果树作物展开培育,在管理以及运作过程当中不使用激素类物质,少量使用农药与化肥等,制造的果品并无农药等任何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以冀北山地为例,介绍了绿色生态果品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静宁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自然环境特别适宜苹果树生长,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之一。2008年,为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绿色果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静宁县积极推进有机果品生产。目前,全县有机苹果园面积已达1万亩以上,年产有机苹  相似文献   

5.
在果品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因农事操作造成的人为污染,就须对整地、施肥、灌溉、套袋、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采果、选果等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从严管理,不得因人力措施处理不当而造成新的污染。为此,要按照无公害果品的生产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在果品生产的诸多农事生产中,最易造成污染的就是农药和肥料。在无公害果品生产中,应严格控制农药和肥料的投入。一旦果品发生污染,只要有一项达不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就会被取消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的认证证书,就不能继续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市果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门峡市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苹果优势生产区域,也是河南省果品主要产地.近年来,伴随着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按照省委要求三门峡"建成林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倾力打造"果品-果汁-软包装饮料"产业链指导思想,以苹果浓缩汁(AJC)为主导的一批果品加工企业迅速崛起,延伸了果品产业链条,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三门峡市果品加工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面对全球“绿色、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面临入世后对我国农业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的果树生产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生产出无公害、无污染、高质量的绿色果品,实行品牌经营,实施名牌战略,以实现果品生产产业化,果品品质标准化,果品贸易全球化。那么,如何才能减少果品污染,提高果品质量呢?关键要把好以下几个环节。1选择良好的生态环境建园绿色果品的生产基地应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的环境,尽量避免在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建园。要求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无污染,周围没有金属、非金属矿山,…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需求提升和自然资源禀赋有限的大环境下,果品产业面临发展空间不足、经济效益徘徊不前、产品卖难等一系列问题。依靠科技对产业进行延伸和改造是果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平谷区果品产业的实地调研,总结了果品在生产、贮藏加工、销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果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需求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面对全球"绿色、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面临入世后对我国农业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的果树生产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生产出无公害、无污染、高质量的绿色果品,实行品牌经营,实施名牌战略,以实现果品生产产业化,果品品质标准化,果品贸易全球化.  相似文献   

10.
北京产果品供应链整合运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农产品经营实践中的应用已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以北京出产的果品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果品供应链所涉及生产、经营和消费等环节的相关节点主体进行的实地调研资料,结合对果业发展间接资料的系统分析,探讨了北京出产果品在市场供求对接实践中,业已存在和未来可供选择的供应链整合运作模式,其中包括“产地主导的都市农业模式”、“核心主体拉动模式”和“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节点协同模式”。同时,针对不同模式又简要讨论了各自特点及其在实践中应用的适应条件。目的是为参与北京产果品供应链管理的各方面相关主体提供管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种养结合梨园土壤有机质、酶活性及果实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丰水’梨为试材,研究分析了梨园“草-鹅-果”种养结合模式和传统栽培模式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土壤脱氢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种养结合模式能提高梨果实单果重,增加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变土壤脱氢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各个采样时期的土壤酶活性各有不同。种养结合梨园果实单果重比清耕梨园增加9.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分别增加4.1%和14.7%,果实可溶性酸和硬度分别下降7.1%和3.7%。  相似文献   

12.
控释肥对盛果期果园根域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苹果根域环境对控释肥的响应机制,从而为控释肥在果树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苹果专用控释肥和普通复合肥为试材,设计不同控释肥养分含量处理的方法,研究了控释肥对盛果期果园土壤有机质、pH和N、P、K、Ca、Mg、Cu、Fe、Zn、Mn等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降低了果园土壤的pH和有机质含量,施用控释肥果园的pH要高于普通复合肥;施用控释肥明显增加了土壤碱解氮、Fe和Zn的含量,降低了速效磷、速效钾、土壤中交换性Ca、交换性Mg、Mn和Cu的含量。控释肥提高了土壤N的利用率,减轻了肥料流失对土壤的污染,有效改善了果树根域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针对重庆山地果园普遍存在的土壤肥力障碍、农业生产和加工废弃物资安全处置与利用等问题,以生物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质焦、有机质(秸秆、菌渣)碳汇途径,研究不同碳汇处理对柑橘园土壤理化指标及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降低了柑橘土壤的pH和容重,提高了柑橘土壤的有机质和全钾含量,提高了柑橘叶片全钾含量,但对柑橘土壤和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影响不存在规律性变化。其中,柑橘树每株施用6 kg菌渣,土壤容重降低至1.48 g/cm3,达到显著水平;每株施用3 kg秸秆,土壤有机质升高至36.47 g/kg,全钾含量达到9.68 g/kg,均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可提高柑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降低果实总酸含量,提高果实固酸比,促进柑橘果实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14.
探讨施用蚯蚓粪肥配缓释肥对‘玉露香梨’果实品质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为‘玉露香梨’果园推广施用蚯蚓粪肥提供数据支撑。连续3年对‘玉露香梨’果园设置不施肥、施牛粪堆制肥和施蚯蚓粪肥配缓释肥3种施肥处理,对比不同处理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并对果实品质和土壤综合肥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施用牛粪堆制肥相比,梨园施用蚯蚓粪肥和缓释肥,果糖含量提高1.93%,维生素C提高10.90%,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20.99%;土壤有机质提高19.59%,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6.087 μmol/g),脲酶活性显著提高(1.249 mg/g)。土壤综合肥力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中果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玉露香梨’果园连续施用蚯蚓粪配施缓释肥4 kg/株,较施用牛粪堆肥组,提高了土壤的综合肥力,在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的同时,亦提高了‘玉露香梨’的果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改善了‘玉露香梨’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5.
南疆地区苹果园土壤肥力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南疆地区不同土壤质地、不同树龄‘红富士’苹果园土壤养分及矿质元素的特性,分别以壤土、沙土、粘土质地幼龄和盛果期果园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0~20 cm、20~60 cm土样有机质、N、P、K、Ca、B、Mg等矿质元素含量,研究不同果园土壤养分和矿质元素的特性。结果表明:(1)盛果期果园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的含量高于幼龄期果园。(2)不同土壤质地果园土壤中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壤土和粘土质地果园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分布规律相似。(3)0~20 cm和20~60 cm土层中矿质元素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有机质与有效硼的差异较大,达到差异显著性。(4)阿克苏地区苹果园土肥管理过程中应增施有机肥、速效氮和有效硼,同时对沙土果园的管理还应该增加钙肥和镁肥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上海地区高龄‘宫川’橘园栽培密度过高、树势衰退、坐果不良等现状,探索合理间伐对柑橘园改造的效果。2009—2012年间,我们对上海崇明绿华镇一个树龄20年、株行距为3m×3m的‘宫川’果园进行间伐,并持续监测了树体冠层结构变化、叶片叶绿素含量、树脂病发生情况、坐果率、产量和果实品质等。结果表明:合理间伐不仅能有效改善树体冠层内部通风透光条件,更能提高对树脂病的抗性,明显提升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能明显提高单株产量。进一步检测发现,间伐后果实中蔗糖和葡萄糖含量提升显著,其中2011年10月测得果实中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比同期对照高出50.9%和24.8%,但果实中几种主要有机酸含量与同期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故认为合理间伐能在促进增产的同时有效提升果实糖酸比,改善果实风味,是一项有效的密植园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15年生的‘辽宁1号’核桃树为试材,探究秸秆覆盖对北方旱地核桃园土壤水温变化、有机质含量、果树根系生长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在气温较低时提高土壤温度,而在气温较高时降低土壤温度。此外,秸秆覆盖可有效提高土壤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并显著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秸秆覆盖增加了0~60 cm土层细根的长度和表面积,同时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含油量及产量。可见,核桃园经秸秆覆盖可以起到蓄水保墒,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并最终达到果树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生草栽培对柑橘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生草栽培对柑橘矿质营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清耕为对照,测定分析了生草栽培条件下椪柑(Citrus reticulata)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生草栽培的椪柑叶片钾、磷及硼含量均显著高于清耕,钙含量却显著低于清耕,而生草与清耕两者的镁、硫、铁、锌、铜、锰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生草栽培的椪柑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清耕,糖酸比显著高于清耕。可见,生草栽培可提高柑橘叶片钾、磷和硼含量及果实糖酸比。  相似文献   

19.
生草对新疆南部干旱区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园生草作为重要的果园土壤管理措施之一,对果树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都有重要影响。以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成林苹果园为对象,研究生草和清耕2种果园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生草能提高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且以表层土壤增加更为显著。生草试验后各处理0~30 cm土层土壤速效养分值均较试验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土层中全氮含量降低。生草后土壤全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0~10 cm土层全磷量为清耕>人工生草>自然生草,0~10 cm土层的全钾含量依次为人工生草>自然生草>清耕。各处理土壤全钾含量变化差异不明显。应重视对果园草的追肥,采取及时施肥措施来补充果园草生长消耗的养分。  相似文献   

20.
The propensity for physiological disorders to arise during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of kiwifruit is a significant commercial risk. The potential to use fruit characteristics (flesh colour, soluble solids content (SSC), dry matter and firmness) estimated non-destructively at harvest as markers for the susceptibility of ‘Hort16A’ kiwifruit to chilling injury (CI)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individual fruit. While the fruit that developed CI during storage were some of the least advanced fruit on each orchard, the flesh colour, SSC, firmness and dry matter of the susceptible fruit differed considerably among orchards, such that there was not a clear minimum or maximum threshold for which fruit did or did not develop CI across all orchards. There was a large ‘orchard factor’ in the susceptibility of fruit to CI that was as important, if not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flesh colour, SSC, firmness and dry matter values. The ‘orchard factor’ may derive from a comb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or orchar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conjunction with frui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Hence it is concluded that a generally applicable at-harvest prediction of ‘Hort16A’ fruit susceptibility to CI is not possible from an at-harvest non-destructive estimation of flesh colour, SSC, firmness and dry m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