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菰(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在中国植物志上记录的别名有茭笋、茭包、茭菜儿,除此之外根据古书文记载,菰又名"苽""雕胡""茭""雁膳""菰首""菰手"等[1],其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稻亚科(Oryzoideae)、稻族(Oryzeae)、菰亚族(Zizaniinae)下的菰属(Zizania L.),一般认为的菰植物约有4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野生菰的价值进行说明,并对梁子湖流域野生菰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对全面掌握梁子湖流域野生菰种质资源的生长情况,建立该地区野生菰种质资源库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南四湖湖区浅水域、废弃池塘、塌陷地水域和入湖河口水域4个生态区种植菰茭草、芦苇、蒲草、湖菱、莲藕和芡实6种水生经济植物,分别测定了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和化学耗氧量(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6种水生经济植物均可显著降低水体中TN、TP、NH3-N和COD含量,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同一生态区域条件下,菰茭草处理对这4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大于湖菱处理。同一水生经济植物(菰茭草、湖菱)相比,随着生态区域污染物含量降低,其对这4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则呈下降趋势,且菰茭草处理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湖菱处理。从对废弃池塘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来看,对TN的去除率表现为菰茭草>湖菱>芦苇>莲藕>蒲草>芡实,对TP的去除率表现为菰茭草>莲藕>芡实>蒲草>芦苇>湖菱,对NH3-N的去除率表现为菰茭草>芦苇>莲藕、湖菱>蒲草>芡实,对COD的去除率表现为蒲草>菰茭草>芦苇>莲藕、湖菱>芡实。菰茭草对这4种污染物均表现出较高的去除率,净水效果最优,芦苇、莲藕、湖菱和蒲草次之,芡实最差。因此,菰茭草可作为南四湖流域及类似湖泊、水域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净化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几年水污染愈发严重,以水生植物为主进行水体污染修复成为现阶段工作的热门研究重点。本文经过研究和分析,以洞庭湖为探讨对象,对菰的水体污染修复功能进行探讨和研究,对洞庭湖地区污染水体的净化能力和重金属富集能力进行探讨,研究野生菰修复水体的效率和可能性,进一步实现洞庭湖水质净化的目标,保证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湖区经济和环境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两种日本稻鸭共作的最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作技术,起源于中国,完善于日本,推广在亚洲,开辟了水稻、水禽有机生产的新途径,已经在亚洲的多个产稻国应用推广.日本在稻鸭共作上研究最多的当属日本福岗县桂川町的古野隆雄先生、日本鹿儿岛大学的万田正治教授、日本岗山大学的岸田芳朗博士.近年来,日本在稻鸭共作研究上的最新重要进展有二:一是古野隆雄先生的直播稻鸭共作,二是岸田芳朗博士的稻鸭萍共作.本文依据日本稻鸭共作的最新文献,着重介绍古野先生的直播稻鸭共作技术、岸田芳朗博士的稻鸭萍共作技术,以供国内开展稻鸭共作时借鉴利用.  相似文献   

6.
杂草稻是禾本科稻属(OryzaLinnaeus)植物,学名OryzaSativaL,英文名(Weedyrice)。其既具有栽培稻的某些特性、又具有野生稻特性,能够在稻田自然繁殖和延续后代,与栽培稻竞争光、水分和养分,其危害性如同杂草,故被称为杂草稻。杂草稻分布较广,在大部分种植水稻的地区如北美洲、南美洲、南欧、非洲和亚洲都有发生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虫科。2003年原平市在疫情普查中发现稻水象甲危害。近几年,稻水象甲已成为原平市水稻生产上发生普遍的重要害虫。原平市植保站通过几年的研究探讨,基本掌握了其发生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并研究总结了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秦钟  章家恩  骆世明  张锦 《农业工程》2010,(11):283-289
为研究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害虫种群的优化管理和预测等研究中的应用,以稻纵卷叶螟第二代种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稻鸭共作系统中捕食性天敌蜘蛛及鸭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的影响,构建了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框架模型,并利用STELLA软件对稻纵卷叶螟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当第二代稻纵卷叶螟初始的百穴卵量为100粒,稻田蜘蛛密度为每百穴12.623头,如果同时考虑鸭对3龄幼虫期稻纵卷叶螟卷苞60%的捕食率,稻纵卷叶螟成虫的密度可降至每百穴9.129头,鸭的捕食可使稻纵卷叶螟第三代卵期末的百穴卵量减少约6.7%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是双季稻区,稗草是稻田主要恶性杂草,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双草醚和氰氟草酯是防治稗草的特效药剂。经平皿法和喷雾法测定4种除草剂抗性:五氟磺草胺抗药性严重,北洞庭湖稻区抗药性属敏感区外,西、南和东洞庭湖稻区均属中抗以上水平,其他除草剂按抗性大小:双草醚、二氯喹啉酸和氰氟草酯;洞庭湖稻区地域抗性大小:西南东北。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8月15日上午,五华县在河东镇联岭村召开稻水象甲统防统治现场会,首次采用先进高效的无人机喷洒药物,参与稻水象甲疫情防控工作。据了解,稻水象甲是严重危害水稻的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今年4月在五华县安流镇、河东镇发生稻水象甲疫情,属广东省首次发现。目前,全县普查稻水象甲发生面积近5 000亩。确认疫情后,省、市、县各级农业植  相似文献   

11.
怀远县自2003年开始应用水稻旱直播技术,目前应用面积已达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90%左右.但是,近几年田间自生稻、稆稻乃至杂草稻逐年增多,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对水稻品质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对此,笔者于2020年开展了"不同耕翻深度对直播稻田间自生稻等出苗的抑制作用"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象甲净     
20%象甲净乳油是辽宁省丹东市天祥农药厂(邮编:118011)最新研制开发的主要用于防治稻水象甲及多种地下害虫等的高效杀虫剂。对稻水象甲等害虫击倒速度快,药效高,持效期长,用药成本低,使用方便,属弱毒性农用药品,综合效果优于其它同类产品。象甲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自流灌溉水稻产区的低压管道灌节水试点,测试了工程实际运行能力特性指标,调查了工程经济效益,同时综合分析了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稻区发展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先进可行,节水增产效果显著,综合效益突出。研究成果为稻区及旱作区的低压管灌技术应用推广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江苏省稻茬麦种植机械化水平严重退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2014年睢宁县稻茬麦撒播达77%,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睢宁县稻茬麦并且重点在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机械化种植模式、配套机具应用情况以及技术发展方向进行调研,摸清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可以为提高小麦机械化种植作业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我们以睢宁县农户、农机手和种粮大户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目前小麦机械化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稻鸭共作模式在辽中地区的应用效果及效益,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稻鸭体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稻鸭共作区的千粒质量高1.59 g,稻穗实粒数多49.5粒,有效穗数多18穗,产量也相对提高62 kg/667 m2;稻鸭在3周龄体重增加明显,超过理论值的最高值,且7周龄和9周龄的体重均在理论值的上限水平。  相似文献   

16.
镇江市从1999年起,通过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在国内率先引进了生态农业的新技术一稻鸭共作技术.10年来,科技人员奋力攻关,在稻鸭共作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推动了稻鸭共作在中国乃至亚洲产稻国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近年来,湖州市大力推广应用稻渔综合种养(稻渔共生)新模式,2019年提出了完成5333hm^2的目标。但据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反映,在实施稻渔综合种养过程中,由于缺乏水稻育秧与机插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出现了重养鱼、轻水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袁虹  刘萍 《农业工程》2020,10(6):41-45
稻渔共作模式是一种继承传统农业中遵循自然协调、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理念并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指导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具有稳粮、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但缺乏稻田生态理论研究及新的生态管理技术,且基础设施不足,与种养技术匹配设施缺乏。工程设施技术属于稻渔共作模式配套技术,决定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潜力。目前工程设备设施在稻渔共作模式中的应用普及程度低,尚未开发出与稻渔共作模式特点相匹配的专用设备。结合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历史和水平,对配套工程设施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肥东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形属丘陵,农作物种植模式主要为"稻油轮作",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6万hm<'2>左右,是安徽省粮油生产大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油菜种植与收获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机械化种收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已经迫在眉睫,农民急需适用的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及新颖技术,适时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型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技术是农机部门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械旱直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旱直播稻生育期明显缩短,在品种应用上一般要求选择中粳类型,产量不高;镇稻10号是早熟晚粳品种,在我地旱育稀植和机插秧栽培中表现好,产量高;在直播稻如何应用,通过试验研究取得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