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线虫和异小杆线虫都是昆虫病原线虫。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类很有希望的害虫生物防治因子。Khan et al(1976),Thomas and Poinar(1977,1979)先后从异小杆线虫分离出一种产色素的具生物发光的细菌,这些细菌栖息于线虫的咽、肠腔与线虫共生。当异小杆线虫侵入昆虫寄主时,把细菌从肛门排出释放到昆虫的血腔,由于细菌的增殖,在24~48小时内,致使昆虫因败血症而死亡。因此,在应用线虫防治昆虫中,共生菌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证明,共生菌对线虫的繁殖和发育也是必需的,它能转化昆虫的物质为线虫所需要的营养。因此分离和培养共生菌对大量繁殖线虫,尤其以人工饲料工厂化生产线虫以用于大田时更有着重要的实践和经济意义。本文报导了首次从我国广东阳江(8204,8401菌株)、海南岛琼中(8405菌株)发现的异小杆线虫的共生菌的分离和鉴定,并对其致病性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嗜线虫致病杆菌CB6菌株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及近缘的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是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共生菌。共生菌被线虫释放到寄主血腔中后,能导致昆虫迅速死亡,且产生抗菌成分防止虫尸腐烂[1]。由于从土壤或水源中未能分离到自由存活的共生细菌,因此早期认为这类细菌只有在与线虫共生状态下才对昆虫有致死作用[2]。1990年以来,Ensign等[3]和潘映红等[4]研究发现这类细菌的胞外蛋白和脂多糖注射到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体内后均有杀虫活性。1998年,Science报道了发光杆菌(P.luminescens)菌株W 14分泌的高分子量复合体蛋白对烟草天蛾(Manducasexta…  相似文献   

3.
昆虫病原线虫泰山Ⅰ号是小杆目异杆线虫科异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线虫。1984年5月,自山东泰安苹果园土壤及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圆茧分离获得。在长江以北地区分离到这种昆虫寄生性线虫还未见有报道。其生活史包括两个世代,即卵生世代(短世代)和卵胎生世代。25℃温度下完成整个生活史需9天时间。它与一种无色杆菌(Xencrhabdus)互惠共生,线虫进入昆虫体腔便释放出其共生菌,引起昆虫败血病,48小时内导致寄主死亡。尸体变红并发出较强的生物光。本文主要报道其生活史、形态、共生菌、人工繁殖方法及对桃小的致死效果。  相似文献   

4.
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近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杨平 《昆虫天敌》1995,17(3):140-143
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是害虫的天敌,是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它的研究应用从30年代发现距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中携带共生细菌的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 Travassos和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 Poinar是在害虫生物防治中最有潜力的类群。各国科学家已发表了不少线虫的生物学、生态学、大量繁殖方法和防治效果的研究报告。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害虫有以下优点:①线虫的寄主范围广,可以利用线虫防治多种害虫;②可以人工培养基大量繁殖线虫;③线虫可以主动地寻找寄主,对土栖和隐蔽的钻蛀害虫效果高;④线虫体内带有共生细菌,具高的杀虫能力,能在16至48小时内杀死寄主昆虫;⑤线虫对环境安全,有一定的抵抗力,可与一些杀虫剂混用。本文拟就日前线虫的生产、应用,影响线虫效用的因素和线虫应用的前景浅淡。  相似文献   

5.
昆虫病原线虫与体内细菌共生,专性寄生在昆虫体内,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昆虫病原线虫致病性研究是其高效应用的基础,涉及线虫及其共生细菌对昆虫的交互作用。本文针对斯氏属和异小杆属线虫的致病因子及这类线虫与寄主昆虫互作机制进行了综述,为昆虫病原线虫的致病机制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连续传代培养对病原斯氏线虫的带菌率和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p.是近年来发现的颇具希望的一种昆虫致病线虫,它与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互惠共生。当斯氏线虫进入昆虫体腔后,排出的共生菌引起寄主败血症而使昆虫致死(poinar 1966)。因此,线虫对害虫的致病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感染期线虫所携带的共生菌。由于不同种的斯氏线虫携带不同亚种的共生菌,同种线虫中每条线虫所携带的共生菌的数量不同,所以对害虫显示了不同的致病力。在一般情况下,病原线虫的带菌率和每条线虫的带菌数目均与其致病力(毒力)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昆虫共生体对不利温度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昆虫及其体内所包含的共生菌组成了昆虫共生体。温度是影响昆虫及其体内共生菌最为明显的一个环境因子,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昆虫,还通过其体内的共生菌间接影响寄主昆虫。昆虫共生菌种类多样,功能不一,其对不利温度的响应具有复杂性。有些共生菌能够协助寄主昆虫抵抗不利温度,增强寄主对环境的适应性;但也有共生菌在不利温度胁迫下含量会降低甚至消失,进而导致寄主昆虫对不利温度的抵抗力下降。本文综述了蚜虫、粉虱等昆虫体内各种共生菌对不利温度的不同响应,重点探讨了共生菌在高温下对寄主昆虫的保护作用与机理,以及某些共生菌对高温敏感并削弱寄主昆虫适应性的内在原因。昆虫与其体内共生菌共同应对环境的变化,今后应当将其作为一个多生物组成的整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媛  王芳  赵紫华 《植物保护学报》2023,50(5):1227-1236
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类专性侵染和寄生昆虫的病原线虫,是非常重要的生防资源。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和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通过形成共生体在侵染昆虫过程中共同完成生活史,其中致病杆菌释放效应物质引发昆虫败血症是其重要机制。该文对斯氏线虫-致病杆菌共生体的侵染策略和在侵染过程中产生的免疫调节因子、释放的毒素蛋白和活性代谢物进行概述,其中,苯乙酰胺作为免疫抑制因子促进自身定殖,脂多糖作为内毒素引起寄主血细胞裂解,Tc毒素蛋白作为外毒素导致寄主中肠上皮细胞溶解,活性代谢产物如xenematides、fabclavine和PAX肽等具有抑菌、诱导细胞凋亡等活性。而斯氏线虫本身也能够产生表皮/分泌蛋白来抑制寄主免疫,与共生菌协同致死寄主。因此,通过对斯氏线虫-致病杆菌共生体产生的致病物质进行汇总分析,为研究昆虫病原线虫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新型绿色杀虫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线虫DD—136(Neoaplectana carpocapsae Weiser)是一种昆虫寄生性线虫。其第三龄幼虫通过寄主昆虫的口器侵入到消化道后,穿过肠壁进入血腔,引起昆虫败血症,一般经24~36小时寄主便大量死亡。在害虫生物防治工作中,自Dutky和Hough指出利用寄生性线虫对害虫防治的可能性后,美国、捷克、澳大利亚、苏联、法国等开始研究其在害虫防治上的实用价值。据报导,被应用于防治害虫的实验有100多项,包括  相似文献   

10.
致病杆菌和发光杆菌抗菌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杆菌Xenorhabdus和发光杆菌Photorhabdus是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共生细菌,具有对宿主昆虫致病和对寄主线虫共生的双重特性,是一类特殊的生防细菌资源,其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杀虫和抑菌功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产生的抗菌物质、编码抗菌代谢产物的基因及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在农业及医药领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资源。本研究通过致死的昆虫血腔和侵染期线虫直接分离线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的共生细菌,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初步鉴定为Photorhabdus luminescens,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为发光杆菌属新亚种菌株。采用共生菌细菌体稀释液注射接种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每头大蜡螟幼虫接种菌量为600 cfu/mL,72 h时死亡率达到100%;24 h时LC50为213.13 cfu/mL,48 h时LC50为46.87 cfu/mL。这为研究该线虫H.beicherriana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以期发掘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活性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一、绪言Bovien(1937)首次报道了感染期的斯氏线虫Steinernema bibionis与细菌有共生的关系。以后,Weiser(1955)和Dutky(1959)分别发现昆虫病原线虫S.feltiae(=Neoaplectana carpocapsae)的捷克品系及DD—136品系与细菌亦有类似的关系。现已证明:至少有二个属的昆虫病原线虫可携带并将细菌释放到活昆虫寄主的血淋巴中。这些线虫为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和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  相似文献   

13.
前言三个属的昆虫病原线虫已知与细菌有特殊的共生关系:线虫Neoaplectana spp.和Heterorhabditis spp.与细菌Xenorhabdus spp.共生(Thomas和Poinar,1979),线虫Steinernema kraussei与细菌Flavobacterium sp.共生(Mracek,1977)。每一种线虫都与单一种的细菌共生。经检查,所有Heterorhabditis spp.都有共生菌Xenorha-  相似文献   

14.
1982~1984年我们从广东省阳江县土壤中分离到一种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sp.(8204)。昆虫经此线虫感染后48小时内死亡、尸体初为桔红色、后红褐色。经用大蜡螟活体幼虫作寄主保种繁殖,并初步研究了其形态、生活史、寄主范围、共生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韩日畴 《昆虫天敌》1991,13(4):198-201,193
Steinernema和Heierorhabditis属昆虫病原线虫作为生物防治因子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这类线虫感染期幼虫肠腔中专化性地携带Xenorhabdus属共生细菌。近年来,明确了Xenorhabdus共生细菌对线虫大量培养的作用,筛选了廉价、方便的线虫人工培养基,从而导致了线虫的商业化生产。自五十年代,特别是七十年代末,我国从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引进了大批Steinernema与Heterorhabditis线虫,同时也从土壤或自然寄主中分离出许多本国线虫种或品系(李丽英 1979;戴冠群 1984;王国汉 1984;刘杰,李丽英和王国汉  相似文献   

16.
昆虫病原线虫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概述了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细菌对寄主昆虫致病机理的研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用4种斯氏线虫的12个品系和1种异小杆线虫的2个品系的共生菌,在10℃中营养琼酯斜面上作保种历期测定,其活力和抑菌作用在6个月内可以不变。为此,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可以由原有保种方法改进为10℃、营养琼脂斜面,每半年转管一次。  相似文献   

18.
昆虫病原新线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虫动物门Nemata斯氏线虫科Steinernematidae中的新线虫属Neoaplectana、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和异小杆科Heterorhabditidae的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都可使昆虫致病,是病原线虫中最有希望的生物防治因子之一。这类线虫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仅DD—136这个品系,寄主昆虫就超过一千种(Nickle 1980);它们有较高的毒性,能在24~48小时内使昆虫致死;它们在土壤内有较好的生存和扩散能力,尤其近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8年向全球发布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重要的预警害虫。据报道,2019年我国已有26个省(区、市)的作物受到草地贪夜蛾为害。目前已经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对某些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现象,为缓解其抗药性产生,具有主动寻找寄主害虫的昆虫病原线虫为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应用潜能。该文从昆虫病原线虫高效侵染种(品系)及其浓度、共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易感龄期、田间致死力及影响防控效果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田间有效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高寒地区分离、筛选出的高致病力昆虫病原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HBN)为研究对象, 对其冷冻储存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 介质中不同含水量对线虫HBN的冷冻存活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其中含水量为50%的蛭石中线虫回收率最高, 为87.4%; 冷冻储存后的线虫经4 ℃ 24 h+室温1 h解冻利于线虫冷冻休眠后复苏; 线虫经阶段性降温较直接降温至-4 ℃的冷冻存活率提高31.6百分点; 储存介质蛭石中采用灭菌自来水较适于HBN线虫在-4 ℃冷冻存活; 7 d内冷冻储存增强了HBN线虫对寄主昆虫的侵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