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某万头猪场1998年11月15~26日,连续发生几窝l~3日龄初生仔猪死亡.其特征是排血色稀粪,胃膨气;肠壁呈深红色坏死.各窝仔猪死亡率有所不同,最高达66.7%,最低为22.2%.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梭菌性肠炎.现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猪梭菌性肠炎是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程短、发病快、致死率高,常造成仔猪整窝死亡,一旦发生损失巨大,所以应该严加防控。本文从流行病学、主要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等几个方面对猪梭菌性肠炎进行了经验总结,并提出了预防与应对措施,希望能为行业内相关养殖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梭菌性肠炎是由B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犊牛的急性传染病,该菌在粪便、土壤和污水等处广泛存在,常通过污染的乳头、饲料和饮水进入消化道,并在小肠内大量增殖,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导致本病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4.
仔猪梭菌性肠炎也叫仔猪红痢,有的也叫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药物对本病基本不起作用或作用较小,一但患病造成新生仔猪的整窝死亡,给饲养户造成较多损失.本病的病原是C型魏氏梭菌,该病菌能形成芽胞,通常存在于土壤、饲料、污水、肠道和粪便中.梭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强,但在形成芽胞以后,对外界如干燥、热、消毒药等的抵抗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回肠炎或增生性出血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所引致的以回肠黏膜呈现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肠道疾病。回肠炎广泛的发生于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大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我国,从6周龄的保育猪到接近上市的育肥猪均存在感  相似文献   

6.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回肠炎或增生性出血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所引致的以回肠黏膜呈现腺瘤样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肠道疾病。回肠炎广泛的发生于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大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我国,从6周龄的保育猪到接近上市的育肥猪均存在感染。12-15周龄为感染高峰。  相似文献   

7.
正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PE),又称猪回肠炎(Porcine Ileitis,PI),是由胞内劳森氏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引起的猪的接触性传染病~([1])。它主要发生在后备猪及6~20周龄的生长肥育猪,临床表现为间歇性下痢、食欲下降和生长缓慢等~([2])。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型。急性型又称增生性出血性肠病(PHE),可引起后备母猪及肥育晚期的猪只出血性下痢,甚至突然死亡~([3])。慢性型和亚临床型主要包括猪肠腺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某规模化养猪场生猪发生间歇性腹泻,粪便变软、变稀而呈糊状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病猪生长迟缓。随机采集新鲜的猪粪样100份,通过猪增生性肠炎FIRSTtest检测确诊为猪增生性肠炎。其中保育猪粪样25份,阳性率32%;育肥猪粪样25份,阳性率60%;后备母猪粪样25份,阳性率40%;妊娠母猪粪样25份,阳性率44%。在加强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的同时,用阿莫西林、泰妙菌素和泰乐菌素分别拌料防治本病做对比试验,发现泰妙菌素和泰乐菌素对猪增生性肠炎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998年,本实验室先后收到6个规模化猪场送来病死猪,经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均诊断为猪瘟及猪瘟与其他细菌的混合感染,见表1。表1 各规模化猪场猪瘟发生情况猪场发生时间饲养规模(头)死亡情况诊断结果11998.71000仔猪的20%猪瘟21998.9100020%猪瘟31998.105000仔猪的80%猪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41998.101000仔猪的20%猪瘟51998.115000仔猪的20%猪瘟、大肠杆菌混合感染61998.12800(母猪)15%猪瘟、大…  相似文献   

11.
自2000年以来,猪繁殖障碍类疫病在新疆部分规模化猪场普遍发生,以母猪的短期(约1周)—过性厌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弱仔和30日龄内的仔猪大量死亡为特征。通过对南北疆部分规模化猪场的调查研究,并经临诊检查、病理剖检、细菌学检验、血清学检测、动物接种试验和疫苗预防试验,查明了目前危害新疆养猪生产的主要疫病为猪伪狂犬病。现将该病的发病特征和检测、防制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3月,宝应县某规模化猪场发生一起以15日龄仔猪发生大批死亡的疫病。发病仔猪体温升高至41℃以上,运动失调,痉挛、间歇性抽搐,呕吐或腹泻,有的仔猪作转圈运动,最后四肢麻痹而死。经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伪狂犬病。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后,疫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猪场非典型猪瘟的诊断和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兔体交叉试验,对采自山东、安徽、苏北等不同地区的疑似猪瘟病料进行检测,显示出RT-PCR诊断技术快速、便捷、准确的特点,提示一些猪场非典型猪瘟感染率比较高,并就此提出加强免疫监测,加大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剂量,果断淘汰感染母猪等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周龄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仔猪多发,且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以血性下痢、小肠后段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主要特征。2003年8月上旬,本市郊区某养猪场仔猪发生了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来  相似文献   

15.
仔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肠毒血症.其特征是腹泻(出血性下痢)、肠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1998年4月,某猪场突然发生一种初生仔猪以排红色稀便、很快死亡、解剖可见肠粘膜及肠粘膜下层广泛性出血、肠内容物呈暗红色液状、肠系膜淋巴结呈深红色为特征的疾病,经发病情况调查、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等综合诊断为猪梭菌性肠炎.  相似文献   

16.
<正>犊牛梭菌性肠炎病是B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犊牛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和急性死亡为特征。多发生于1~2周龄幼犊,肥胖牛犊易发生,而且症状严重,发病急剧,有时犊牛见不到症状,即于数小时内死亡,病程稍长者可出现腹泻,粪便中混有气泡,带血,由黄白色迅速转化  相似文献   

17.
正犊牛梭菌性肠炎,又称犊牛出血性肠炎,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犊牛急性传染病。以腹泻、出血和坏死性肠炎及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B型魏氏梭菌,又称B型产气荚膜菌,为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呈直杆状,单个或成双,很少出现短链,无鞭毛,不运动,芽胞大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使菌体膨胀,但在一般条件下难于形成芽胞。但多数菌株可形成芽胞。  相似文献   

18.
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同猪群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病死率一般为20%~ 70%,最高可达100%.本菌常随母猪粪便排出,污染哺乳母猪的乳头及垫料,当初生仔猪吮吸或吞入污染物时而感染发病.2 临床症状本病的病程差别很大,症状不尽相同,一般根据病程经过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  相似文献   

19.
仔猪梭菌性肠炎,也称为仔猪红利、仔猪坏死性肠炎,是一种仔猪的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C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的一型。1周龄以内的仔猪易感,1~3日龄仔猪感染死亡率高。该病发病快,传播速度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其临床特征为红袍下痢,小肠肠炎性变  相似文献   

20.
猪口蹄疫病(FMD)是世界兽医卫生组织列为一类烈性的传染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所有易感动物中,猪对该病很敏感,规模猪场对该病的防制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1现阶段规模猪场中口蹄疫病的流行特点以零星多呈点散发出现,多以育肥大猪先发生,产房仔猪发病很少,经产母猪不表现症状,后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