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蚕业》2014,(3):13-14
研究了川桑Morus notabilis的地理分布。川桑主要分布在四川洪雅、马边、峨眉、古蔺、筠连、峨边、雷波、木里、荥经、珙县、屏山,云南贡山、泸水、福贡、德钦、大理、思茅、景东、绥江、镇雄、文山,湖南沅陵、永顺,重庆石柱、南川(金佛山)。分布区狭窄,对高山湿度有特别要求。从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分析,川桑与鸡桑亲缘关系最近。但根据最新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川桑与华桑分在一个分支。因此,川桑的亲缘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桑树的枝条是传统的中药材,以我国特有野生桑种质资源川桑(Morus notabilis)的枝条为材料,提取分离药用化学成分。桑枝粉首先采用95%乙醇粗提、减压浓缩,然后分别用硅胶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反相C_(18)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以及制备型HPLC色谱仪等,对提取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富集和分离、纯化,共得到13种单体化合物。经波谱分析以及与已有研究文献的相关信息对比分析,鉴定13种化合物分别为川桑素A(1)、桑辛素I(2)、桑呋喃B(3)、桑酮T(4)、桑酮C(5)、桑酮U(6)、5,5'-双丁氧基-2,2'-双呋喃(7)、异香草醛(8)、丁香醛(9)、东莨菪素(10)、反式-3,5-二甲氧基-4-羟基肉桂醛(11)、对羟基-苯甲醛(12)、川桑素L(13)。编号为2~13的12种化合物系首次从川桑中分离的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川桑素L)为一种新的天然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并且调节基因的活动和有性后代中基因重组的频率,控制能育性。因此生物染色体的研究,对遗传育种、亲缘关系的确定、分类学以及起源进化的研究,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桑属中的许多种是家蚕的唯一饲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桑树多倍体育种现在受到广泛的重视。如四倍体桑品种上桑401号和上桑402号的产叶量,分别比原来二倍体母本改良鼠返和鼠返增加30%和40%;饲蚕全茧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核型分析对于研究物种的起源和进化有着重要意义。自上世纪末确立了用固定切片法进行染色体研究以来,随着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完善,包括人类在内的核型分析。取得了突出进展。由于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染色体大多较小,研究难度较大,故报导较少,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带技术,使核型分析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然单倍体川桑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川桑(M.notabilisS.)作体细胞染色体倍数性鉴定,发现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4条,是通常二倍体桑的一半,初步认为是自然单倍体桑。对川桑的组织构造、同工酶谱等作了调查,并与二倍体纳溪桑、小官桑作了比较,经对川桑和多个其它桑种初步作RAPD研究,川桑与其它桑种亲缘关系都很远,推测它可能是桑属中分化最早的种。  相似文献   

6.
前言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常用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作为调整血容量,了解心脏功能和血管舒缩状况的重要标志。所谓中心静脉压(C.V.P)是指右心房或靠近右心房的腔静脉压力而言。测定 C.V.P.探明其变化规律,在理论上对血液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上对抢救各种休克、急性肠炎等危  相似文献   

7.
<正>随桑树育种工作的深入开展,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成了当今研究的热点。目前,各地都在开展桑树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至今,浙江省的大中华、杭临桑,广东省的粤诱×苗33等人工三倍体桑,已进入中试、推广阶段。近几年,笔者在诱导四倍体、培育三倍体的研究中,也成功地获得了两个三倍体单株。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桑螟越冬老熟幼虫控温试验和第6代桑螟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发育状况的观察得知:桑螟越冬是休眼性越冬,在20℃、25℃和30℃下,越冬老熟幼虫可迅速恢复正常发育,化蛹和羽化,而且以25℃为最适发育温度;在条件适宜时第6代桑螟老熟幼虫可不越冬,继续发育,完成世代;在自然条件下,当气温下降至16℃以下,未越冬的幼虫均停止生长发育而逐渐死亡,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到16℃以上,越冬老熟幼虫结束休眠而化蛹。  相似文献   

9.
采用BSG法对新一之濑和育2号优质种质资源的Giemsa-C带的诱导及带型分析表明,新一之濑的带型公式为2n=28=2CIT+2CT+1T++1CIT+T++1IT+3CT++T+2CI+2C+I,育2号为2n=28=2CIT+1CT+1T++2CIT+IT+4CT++I+2CI+2C+I,2品种特征以着丝拉带(C)为主,其次为端带(T)和中间带(I),2个桑品种未发现无带现象。新一之濑第4、8、10、14带效呈杂合态,异染色质含量占48.340%,育2号第1、3、5、9、13带纹呈杂合态,异染色质含量占57.471%。研究结果再次表明桑树品种基因具高度杂合性,2个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40年,山羊霉形体就被 Longleg 氏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胸水时发现,并用鸡胚进行培养。在国外,对山羊霉形体的形态曾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过初步观察。但只偏重于形态大小的一般描述。我们用阴性反差染色和超薄切片技术方法,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我们自己分离的山羊霉形体(M.mycoides var.Capri)的形态与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1.
标准苗木产量整个抚育幼苗的综合农业技术措施,及时实施的结果,苗圃工作的全体人员,获得了播种区内,每单位面积(公顷)标准实生苗的高产量。标准实生苗的平均产量一年年地增长着。例如:1946年每公顷出产600,000株,1947年是677,000株,1948年是770,000株,1949年是730,000株,1950年是1,000,000株,而到1953年每公顷达1,350,000株。  相似文献   

12.
由日本东北农业试验场(原日本蚕丝试验场东北分场)育成的桑树新品种一密茂,经十多年的个体选拔、系统选拔、抗性鉴定以及系统适应性(密植)试验和养蚕试验,均达到了预定的育种目标(高产、优质、抗病、抗寒和适合密植),1988年5月31日正式向日本农林产省登录,并命名为“桑农林10号”。密茂是以同质四倍体(2n=56)的剑持(用秋水仙碱处理2倍体的剑持冬芽后获得)为母本。改良鼠返(2倍体)为父本杂交后选出的新品种(3倍体)。它的主要品种特性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植物中能够利用现有基因库资料推测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种类迄今还不到总数的 1 /3,因此未知蛋白质的分离及其结构分析已成为“蛋白组计划 (Proteome)”的重要研究内容[1 ] 。我国的桑树种质资源极为丰富 ,已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达 2 60 0多份[2 ] ,目前在分子水平上开发和利用桑树基因资源的研究报道甚少。本试验在分离桑树液蛋白质组分的基础上 ,应用快速电印迹及气相测序技术 ,对其中 1 2个组分的N 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 ,以期从桑属植物中克隆有用基因。yh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供试桑品种为新一之濑。首先在叶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桑螟白僵菌及其对家蚕致病性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桑螟体上的分离物是桑螟的病原物,并对桑螟有较强的致病力;(2)该菌对家蚕有一定的感染作用,虽不宜用于桑螟的生物防治,但应加强桑螟的防治,以保证蚕作安全。(3)该病原物的学名为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其生物学、生理生化特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用MahalanobisD2统计分析测定法,研究了58个桑基因型的遗传趋异性。把所有这些基因型分成23个组群,在第一组群有22个基因型,第二组群中11个,第四和第九组群中各有3个,其余组群各有1个。其组群的形式表明,什么样的基因型分属于哪个组群,取决于这些基因型的地理原产地。各组群不同性状的平均值显示,所有性状的变异范围极大。为估计表达遗传趋异性的各性状所起作用的大小,经分析表明,在这些材料中,枝条总长度.100片桑叶重,叶面积,扦插发根性,植株高度,米条着叶数,株发条数对遗传趋异性所起的作用最大,因此在育种选择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杂交亲本,对基因型选择标准的观察显示出遗传性异散的基因型包含在组群四与十七和组群十七与十九中。因此,在今后的杂交程序中,将像这样的基因型结合起来是符合逻辑的。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采用扦插育苗加快栽桑步伐,已成趋势。为探索和扩大扦插桑品种,1989年、1990年我们运用杂交桑枝进行扦插育苗试验,获得成功。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桑拟萎缩病1989年春首次发现于我省石泉县前池乡龙口村坡地桑园。其主要表现为:枝条上部桑芽不发或发芽迟缓,发芽后多在燕口期枯萎,中下部桑芽多能生长,但生长异常,叶小而厚,叶面粗糙,叶缘上卷,叶色暗绿,幼叶萎缩难于展开,形似萎缩病,故名桑拟萎缩病。1990年,  相似文献   

18.
采用BSG法对新一之濑和育2号优质种质资源的Giemsa-C带的诱导及带型分析表明,新一之濑的带型公式为2n=28=2CIT+1T^++1CIT+T^-+1IT+3CT^+T+2CI+2C+I,育2号为2n=28=2CIT+1CT+1T+2CIT+1T+4CT^+-+i+2ci+2c+I,2品种特征以着丝粒带(C)为主,其次为端带和中间带,2个桑品种未发现无带现象。断一之濑第4、8、10、14带纹  相似文献   

19.
关于湖桑扦插繁殖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前言 桑苗的大量繁殖,在江苏、浙江地区至今都沿用袋接法。近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各地对桑苗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而快速繁殖大量桑苗已成为当务之急。 桑苗的扦插繁殖,是一种快速培苗方法。但是,湖桑扦插一般不易生根,成活率低,虽然过去进行了许多研究探讨工作,但在生产上还没有进入实用阶段。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我们学习了南京林学院林木扦插繁殖的成功经验——间歇喷雾扦插育苗法,应用到湖桑扦插试验中,初步获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以高产优质、耐干旱和栽培适应性广作为桑树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四川蚕区保存的抗逆能力较强的桑品种北一号为母本,以丰产性能较好的川桑6031为父本进行杂交,对F1代单株连续12年进行定向选择及无性繁殖,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桑树新品种川桑48-3。新品种在四川省进行了多年多点的田间栽培试验及养蚕试验鉴定,全年桑叶产量比对照品种高19.06%,桑叶饲养5龄期家蚕的50 kg桑产茧量、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高3.97%、3.60%、2.93%,而且还具有比对照品种更强的耐干旱能力。2013年,该品种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晚生壮蚕用桑的桑树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蚕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