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海洋生物技术为我国渔业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本文综述了近期来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重点对转基因技术,染色体操作,水产动物性别控制,藻类育种工程,鱼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以及海洋自然产物与药物的开发进行了评述,并对海洋生物技术在不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赵荣兴 《海洋渔业》1992,14(1):43-45,35
<正> 1990年10月,由亚洲开发银行和亚太地区水产养殖中心联络网(以下简称 NACA)在南朝鲜釜山市联合主持召开了“亚太地区鱼病及其对策”研讨会。现就各国和地区代表发表的论文,按1.养殖现状,2.鱼病受害状况及对策,3.今后的课题和政策顺序归纳概述如下。盂加拉国1.渔业以淡水鱼类为主,占外汇收入的10%,国民对80%的动物蛋白需求依靠于鱼类。养殖产量正在增加,但与捕捞渔业相比,其产量仍然很低。2.1988年首次发生溃疡综合症,受害损失达8亿日元。此外,也有关于鲤鱼及虾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病的报告,而软体动物和紫菜因养殖有限,则无病情发生的报告。药物使用于预防和治疗,但总使用  相似文献   

3.
《科学养鱼》2004,(1):73-73
微生态制剂又称“有益微生物”﹑“益生素”等,常见产品主要由硝化和反硝化菌﹑乳酸杆菌﹑枯草杆菌﹑双岐杆菌﹑假单胞菌﹑酵母菌﹑粪链球菌﹑噬菌蛭弧菌等菌株组成,从广泛意义上说,还应包括真菌﹑藻类及其代谢产物等。一、微生态制剂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鱼病是水产养殖工作关注的焦点问题。以现阶段水产养殖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常见鱼病涌现出的问题,明确新时代发展对水产养殖工作提出的要求,深层探索水产养殖对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以此保障水产养殖业可以更快适应日益革新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鱼病防治水平更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存在密切关联。针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类鱼病、非寄生虫类鱼病与细菌类鱼病进行了大体分析,围绕常见鱼病的治疗方法与日常养殖中的预防举措两个层面,探讨了水产养殖中鱼病的具体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养殖水体净化、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和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生长三个方面论述了益生菌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探索水产养殖动物新的疾病防治途径及养殖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藻类固定化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藻类固定化技术起始于80年代,它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工程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犤仵小南等,1992犦。与游离藻类相比,固定化藻类具有藻细胞密度高、反应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藻细胞流失少等优点。利用固定化藻类的生物富集作用净化污水,包括对N、P等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的去除的研究,以及藻类固定化后生理特征的变化等犤严国安,1995犦都有报道。本文在综述藻类固定化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固定化藻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固定化藻类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前景作了展望。1藻类固定化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集约化和规模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其它化学药物防治水产养殖病害,容易引发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人们已经尝试在养殖水体和饲料中施用中草药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养殖效益,控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中草药制剂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并已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望成为未来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青霉素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近几年来,随着水产业的发展,青霉素已逐步应用于水产养殖及鱼病防治中。现将青霉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微生物饲喂水产动物,微生物用于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和微生物改良水质,简单介绍了微生物溶藻,微生物诱贝类附着和工程菌应用于水产养殖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生长性状是水产养殖鱼类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以不同的养殖鱼类为对象,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生长主要受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具体为:(1)环境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外因,其对生长的影响一般呈现出剂量效应的规律。温度、光照、营养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过量和不足均可能对鱼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寻求最优条件是制定最佳养殖环境的终极目标,人为调控多种环境因子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2)基因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内因,其对生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因果效应的关系。某些基因的单碱基核苷酸多样性、基因结构变异、染色体倍性变化,以及转基因等都表现出对鱼类生长产生统计显著性的影响。鉴于生长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寻找主效基因并在选育中加以利用是改良生长性状的重要基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长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以及辅助分子育种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优势。(3)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来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目前对其量化研究非常有限。但在制定大规模商业育种计划之前,考虑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充分理解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水产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能更好地对其生长性状加以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养殖成本和发挥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刘冉  崔龙波 《水产养殖》2014,35(10):11-15
本文从水质、底质、养殖动物等方面对藻类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综述,旨在为水生动物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 this case study, we describe the evolution of Finnish salmon trout aquaculture; how salmon trout farming grew as a vital industry, how Finland became the world's leading producer of salmon trout, and how the opening of markets t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led to a decline of the industry. The focus is on the continuou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anging market situation and production decisions. The study reveals the impact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At the moment, the industry is undergoing major structural changes; production has moved to neighbouring countries, and the value chain is concentrated. In future, closer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actors along the entire fish value chain will be the key factors for success.  相似文献   

14.
中国鱼类远缘杂交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45,自引:8,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和归纳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鱼类远缘杂交研究的概况及其有关问题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述:(1)鱼类远缘杂交的等级,包括目间、科间、亚科间、属间和种间杂交;(2)鱼类远缘杂交的相容性,涉及鱼类远缘杂交的可交配性、鱼类远缘杂种的可育性以及鱼类远缘杂交不相容的原因分析等;(3)鱼类远缘杂交在水产养殖上的各方面应用,如杂种优势利用,鱼类性别控制以及诱导多倍体、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等。本文旨在为对今后进一步开展鱼类远缘杂交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象山港三种不同养殖方式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营养类型养殖方式对半封闭海湾浮游生态系统的影响,于2015年在象山港的鱼类网箱养殖、牡蛎筏式养殖和海带筏式养殖3种养殖区内外分别进行大、中型和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四季研究。结果显示,牡蛎养殖区内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夏、秋季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的优势度下降,冬季优势种腹针胸刺水蚤的优势度上升;网箱养殖区内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不明显,变化主要为大、中型浮游动物优势种,春、冬季腹针胸刺水蚤的优势度下降,秋季优势种种类组成变化明显;海带养殖区内浮游动物群落和优势种变化均不明显。此外,3种养殖方式对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丰度和α多样性均未产生明显影响。结合象山港的水文特征和养殖区内外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牡蛎养殖区浮游动物群落变化是牡蛎滤食行为和铁港水交换能力差的综合结果,而浮游动物优势种变化可能与水体总磷含量较高有关;因目前网箱养殖规模小且西沪港水动力条件较好,网箱区内局部环境和浮游动物的变化较小;海带养殖因面积小且仅春、冬季养殖,不足以对水质和浮游动物产生影响。此外,本研究显示不同环境中,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异较中、小型浮游动物明显,这可能与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的稳定性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鱼类近缘杂交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楼允东 《水产学报》2007,31(4):532-538
基因型不同的动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称为杂交(hybridization)。杂交是被广泛采用的育种手段。杂交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杂种优势,并通过杂交选育新品种或新品系。根据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杂交可分为远缘杂交(remote hybridization,distant hybridization)和近缘杂交(closehybrid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监测池塘水体藻类群落组成、多项水质指标、底泥总有机碳(TOC)和底泥异养细菌数等指标值,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对凡纳滨对虾生产性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和污染底泥的修复能力,微生物固定所用载体为改良沸石和生物活性炭(相应的固定化微生物分别记为ZE-M组和BE-M组)。试验结果显示,处理组(ZE-M组和BE-M组)池塘水体中藻类组成呈多元化,隐藻、蓝藻和绿藻数量比较接近,而对照组则是蓝藻占绝对优势。试验过程中,对照池的氨氮浓度和COD呈直线上升,而处理组氨氮浓度和COD的增长幅度缓慢,ZE-M、BC-M载体微生物的使用是产生差异的直接原因。对照组和处理组的其它水质指标变化规律及差异性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池塘水体由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所致。固定化微生物对池塘底泥TOC含量和异养细菌数的影响显著(P<0.05),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池塘底泥TOC含量随着养殖时间均有增加的趋势,但对照组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试验初期,各组表层底泥中的异养细菌数量在3.367×105~8.60×105CFU/g范围内,试验结束时增长到85×105~393.7×105CFU/g。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异养细菌差异显著(P<0.05),其中ZE-M处理组...  相似文献   

19.
吴金石 《福建水产》2016,(6):510-518
水产养殖病害是水产养殖生产发展和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准确的病害测报对疫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文章从我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的开展历程、测报依据、测报工作内容、测报体系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综述,对病害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作了病害测报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0.
A prebiotic is a non‐digestible food ingredient that beneficially affects the host by selectively stimulating the growth and/or the activity of one or a limited number of bacteria in the colon. Despit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to health and performance as noted in various terrestrial animals, the use of prebiotics in the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has been less investigated. The studies of prebiotics in fish and shellfish have investigated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effect on growth, feed conversion, gut microbiota, cell damage/morphology, resistance against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innate immune parameters such as alternative complement activity (ACH50), lysozyme activity, natural haemagglutination activity, respiratory burst,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and phagocytic activity.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results from these studies and the methods used. If the use of prebiotics leads to health responses becoming more clearly manifested in fish and shellfish, then prebiotics might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of aquaculture production. However, large gaps of knowledge exist. To fully conclude on the effects of adding prebiotics in fish diets, more research efforts are needed to provide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 regulatory bodie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with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and t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