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培养基对茶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求硒元素与As-1菌丝的生长能力变化的关系,力求为食用菌种植业的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营养成分、不同硒含量的培养基培养茶树菇(As-1)菌丝,研究不同类型培养基菌丝生长能力。[结果]加富、加硒有利于As-1菌丝平板生长。无硒培养基中振荡、加富有利于As-1菌丝液体的生长。硒浓度为5μg/ml时的As-1菌丝生物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甘蔗渣栽培的茶树菇优良菌株,以菌丝长速和生物转化率为主要指标,对以甘蔗渣作为主要栽培料的茶树菇栽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茶-3为甘蔗渣栽培茶树菇的优良菌株,配方B即甘蔗渣60%,杂木屑20%,麸皮15%,豆粕3%,石灰2%是栽培茶树菇较为适宜的栽培配方。  相似文献   

3.
为了摸索菌渣再利用新途径,在栽培料中分别添加5种配比的杏鲍菇菌渣进行茶树菇栽培,结果表明:随着菌渣用量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随之减慢,吨菇投料成本随之降低;采用不同菌渣配比的栽培料在杂菌污染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烟秆屑栽培茶树菇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秆屑为培养基配方进行栽培茶树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处理中不同烟秆屑培养基配方均适合茶树菇菌丝生长;从总产量、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指标分析,烟秆屑在培养基配方加入比例以30%~45%为合理水平,生产烟区烟秆屑可以成为茶树菇生产中理想的代用材料。  相似文献   

5.
茶树菇,又名茶薪菇、茶菇等,学名为柱状田头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集营养、保健、食疗于一身的名贵食用菌,对胃冷、肾炎、水肿等有一定疗效,具有良好开发前景.为此,对不同基质配方与出菇管理方式进行了研究,为规模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肖兰  宁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944-8945
[目的]为茶树菇(Agrocybeaegerita)的栽培和科研提供母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从新鲜茶树菇子实体的3个不同部位挑取组织,用相同的培养基进行组织分离培养,选择出其中生长最旺盛部位的组织;再用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筛选出最宜培养基;最后用选择出的生长最旺盛部位组织和最宜培养基进行世代转接培养。[结果]茵盖与菌柄连接处的组织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长势最好,PDA培养基较其他培养基最适合茶树菇的生长,经过筛选培养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非常纯化的茶树菇茵丝体。[结论]该研究可作为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实验项目;基于该研究还可通过液态深层发酵培养法来生产茶树菇茵丝及其代谢产物,进一步制备一些新型的功能性复合调味品,顺应调味品市场的发展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5种莲子壳粉不同配比配方栽培茶树菇,筛选出了莲子壳粉适合袋栽茶树菇的较优配方:莲子壳粉52%、棉籽壳26%、麦麸20%、石灰2%。采用该配方袋栽茶树菇,菌包菌丝生长较快,34 d菌丝长满菌包,出菇周期短,产量高,4批茶树菇每个菌包平均产量达到341.5 g干菇,生物转化率达68.30%,优于棉子壳袋栽茶树菇的产量。为莲子壳废弃物的利用开辟了新用途。  相似文献   

8.
以5种莲子壳粉不同配比配方栽培茶树菇,筛选出了莲子壳粉适合袋栽茶树菇的较优配方:莲子壳粉52%、棉籽壳26%、麦麸20%、石灰2%。采用该配方袋栽茶树菇,菌包菌丝生长较快,34 d菌丝长满菌包,出菇周期短,产量高,4批茶树菇每个菌包平均产量达到341.5 g干菇,生物转化率达68.30%,优于棉子壳袋栽茶树菇的产量。为莲子壳废弃物的利用开辟了新用途。  相似文献   

9.
茶新菇又名茶树菇,该菇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咀嚼感好,可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在药用价值方面,由于菇体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抗癌多糖。其药用保健疗效明显高于其它食用菌,具有降低胆固醇、利尿、小儿低热、健脾、防癌抗癌等独特疗效。因此被誉为“中华神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茶树菇生长后期(3潮菇后)用蘑菇下脚料进行覆土栽培,处理后3潮菇的平均产量为每袋202.2 g,较常规栽培增加55.9%,且其子实体的经济性状也优于对照。建议在茶树菇的生长后期使用蘑菇下脚料作覆土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付文杰  张莎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68-5669
[目的]为了获得培养茶新菇的最优碳源、氮源、无机盐配比和最适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对茶新菇菌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组分中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的种类进行选择性试验分析,寻找茶新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结果]单因子试验证明最优碳源为蔗糖、最优氮源为蛋白胨、最优无机盐为KH2PO4;其中碳源浓度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源,最小是无机盐,组分配方的最佳组合是:蔗糖3%、蛋白胨1%、KH2PO40.10%,最适培养条件为25℃、转速150 r/min、接种量5%、摇床振荡培养4 d。[结论]在最优组分配比和最适培养条件下,茶薪菇菌丝体生物量最高,该研究为其高效生产提供了定量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2.
对引进的杨树菇菌种做了15种母种培养基的筛选试验,表现最好的为PDA 麸皮煮汁培养基;其次是PDA 豆粉煮汁和综合PDA;再次为豆粉煮汁、PDA 玉米粉煮汁、麸皮煮汁、PDA 高梁粉煮汁、麦芽汁培养基;松针煮汁、玉米粉煮汁、PDA也可选用,但效果不如上述培养基;蛋白胨、高梁粉煮汁、粪草煮汁、麦芽汁 淀粉四种培养基不太适合杨树菇菌丝生长,应淘汰。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培养基对苜蓿花药愈伤组织继代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7种苜蓿品种(品系)(MT-2、MT-146、MT-328、MT-335、新牧1号、新疆大叶和KS220-97)的混合花药接种于N6大量元素+MS微量元素+MS铁盐+B5有机物+2,4-D 2mg/L+6-BA 0.5 mg/L的固液双层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再转接到不同成分及添加物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培养效果.结果表明:①在含MS、SH、N6的大量元素的培养基上的初代培养, MS或SH的效果好于N6,愈伤组织第5~9次继代培养中,N6大量元素培养基的继代培养效果最好.②花药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添加AC、LH、PVP-40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和防止褐变有明显作用.③继代培养中期,添加NAA超过0.5 mg/L时易褐化.④在N6大量元素培养基上的愈伤分化、生长表现好于其它培养基,1/2MS大量元素次之.⑤在分化培养的后期不加激素,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的个体发育、器官再生和生理代谢等理论研究中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最佳培养基的寻找,是组培成败的关键。从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入手,植物组织培养最佳培养基的研究方法由传统的定性研究转向现代的定量研究,加快寻求最佳培养基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茶树菇液体培养碳氮源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菇的液体培养可在短时期内获得大量的菌丝体以及发酵产物。选取珍稀食用菌茶树菇为研究材料,对茶树菇液体培养碳、氮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葡萄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比较分析了以棉籽壳、木屑、玉米芯为主料栽培萘薪菇的产量、生物学效率。其结果表明:以棉籽壳为主料栽培的茶薪菇,生物学效率最高,最优生产配方为:棉籽壳52%,木屑26%,麸皮18%,石膏1.5%,磷肥2%,糖0.5%。  相似文献   

17.
以5种辣椒为试材,研究不同培养基、采花期和基因型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花药培养中,MS 培养基中花药褐化率、污染率均最低,膨大率最高,分别为33·2%、17·5%和39·4%;花药在3种培养基中反应不同,愈伤组织诱导率大小表现为 B5=CP>MS,胚状体诱导率大小为 MS>CP>B5。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诱导5种辣椒材料的单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国塔106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1·18%,单身如意最低,仅为0·24%,杂6、8024和辛香8号诱导率为0·52%~1·03%。其中,只有杂6、8024和辛香8号3种材料诱导出胚状体,胚状体诱导率分别为0·06%、1·25%和0·05%,单身如意和国塔106均未诱导出胚状体。说明在相同的诱导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辣椒的单倍体诱导率存在很大差异。在盛花期采样,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和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分别为1·482%和1·840%。  相似文献   

18.
茶薪菇不同栽培菌株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豫南地区生产较理想的菌株,对引进的7个茶树菇菌株进行栽培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茶薪菇2号、茶薪菇ASL、茶薪菇4号3个菌株农艺形状好,尤其是茶薪菇2号表现最为突出,适合豫南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山西地区工农业生产上的无害废弃物作为基础材料,组配成6种复合基质进行地毯式草皮卷的无土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材料炉渣、醋渣、秸秆经组配后,生产的草坪卷无杂草、生长周期短、重量轻、且易于铺装,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地毯式草皮卷效果良好,是目前草皮生产值得推广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