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的羌族文化相关研究进行初步收集,希望能够从一神崇拜和多神崇拜、建筑服饰和法器的符号意义、民间信仰和文化构建、原始崇拜四个方面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初步的归纳,希望从这几个方面了解羌族文化的学术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辽宁民间信仰问题是区域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当代辽宁地区民间信奉的神灵为切入点,分析辽宁民间信仰的基本类型,可以为目前存在的民间信仰管理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民间信仰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已经被我国旅游业广泛地认可,并加以开发和利用。同时,民间信仰仪式也以其多样性和神秘性成为了各地争夺的旅游资源,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众的文化心理及思想观念,文章通过对扎麻隆凤凰山"九天玄女万寿诞"的观察,尝试对其自我建构过程及象征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城隍信仰的起源
  城隍神是中国民众普遍奉祀的神祈之一。原为民间信仰中担任保护城池的职能,后来发展为守护一方平安。关于城隍祭祀最早的起源,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来自于《礼记》天子八蜡中的水庸神。  相似文献   

5.
道德信仰建设的目的在于使主体个体的道德人格永恒、引领整个社会的道德追求、弘扬善的真谛。一个社会道德信仰建设中的责任主体有三种:政府、文化工作者、社会成员。道德信仰建设中的三种责任主体之间有着紧密、内在的逻辑关系,共同促进一个社会的道德信仰建设。  相似文献   

6.
五显财神信仰是一种历史悠久、传播地域广泛、影响范围较大的民间俗神灵崇拜。近几年,五显财神信仰又重新兴起,成为民俗庙会祭祀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考究五显财神信仰的起源形成、兴衰更迭以及回归再现,从历史条件背景、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文精神状态等方面分析了五显财神信仰的形成实质、兴衰转变的缘由以及再次兴起的本质,全面规律地阐述了五显财神信仰的发展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7.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方式及发展的方向几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蒙古族文献资料,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源自:东胡→鲜卑(乌桓)→室韦(鞑靼)→蒙古。1206年春,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经过多次征战终于完成了蒙古地区诸部的统一大业,建立了"伊克.蒙高勒.兀鲁思",即大蒙古国。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文有胡都木文和托忒文。胡都木蒙古文应用广泛。古代的蒙古族信仰萨满教。13世纪初叶,藏传佛教开始传入蒙古地区,蒙古上层改信红派喇嘛教,从16世纪后始接受格鲁派喇嘛教,而入主中亚、西亚的蒙古族大部改信伊斯兰教,东欧的蒙古族改信东正教。但从事牧业的民间还保留有萨满教。历史上蒙古族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为副。寺院教育培养出了不少精通藏文和医术的知识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教育应运而生。从蒙古包小学建立和蒙汉"双语"教学体系日渐完善、高标准寄宿制学校的建成,1997年"普九"通过验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蒙古族从小就通过格言、谚语来进行家庭道德、社会公德、人际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它是对原始渔猎、原始农耕牧畜等劳动的反映以及将动植物作为图腾崇拜的原始观念的反映。蒙古民族豪爽乐观、能歌善舞,表现在萨满文化中的蒙古舞蹈更加富有特色,形成了蒙古族自己的萨满舞蹈——“博”舞。蒙古族称男萨满为“博”,女萨满为“渥都干”。蒙古族舞蹈是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的基础上,伴随着蒙古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内容。  相似文献   

10.
涪陵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方面:一是大量文献散落民间,二是相关人员短缺,三是政府及人们保护意识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三条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三是加强传承人保护,加大收集整理力度。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兰溪市蚕业文化历史、文化名人,古迹文物保护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政府参与,加强对蚕业文化的保护;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促进蚕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引进推广蚕桑生产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蚕业文化保护性开发效益;开发利用现有蚕业资源,发展休闲观光蚕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黎  张茂林 《草业科学》2010,27(3):62-66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草原的利用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是传统的游牧区域。居住在这里的土著民族蒙古族牧民,在千百年的草原利用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护草原的传统生态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传统生态文化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制定的各项草原生态政策。通过比较阿拉善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和近年草原生态政策后发现,草原生态政策存在内容涵盖层面少、连续性差、具强制性等缺点。结合比较结果提出了3点建议:1)提高牧民生态保护意识,努力重建生态价值观;2)发挥阿拉善传统法制制度,重新建立相应的赏罚制度;3)制定生态政策时应采取"由下至上"的方法,以期达到保护草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尚氏锔艺充分体现了历史悠久、世代相承的特征和民间手工口传手授的授艺特征。尚氏传人从工具制作到锔合的全过程,凸显了其民间手工技艺的原始特征和精巧细致、奇妙灵性与和谐圆满的内涵文化特征。在保护文物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各种器具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其文化品位,留存了古人的聪明才智。用之完好如初,观之赏心悦目,达到了人与物的自然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14.
去年国家出台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及其他一系列涉及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发展的政策被称为"草原新政",其主要标志可以概括为"四个重大". 一、草原的战略地位得到重大提升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年中,草原一直被视为牧区发展畜牧业的生产资料和场所,草原的生态价值基本无人提及.同时,受中原农耕文化和"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草原被视为"荒地",随意被开垦成农田,造成草原面积锐减.草原保护长期处于被忽视、被边缘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王倩 《饲料广角》2013,(24):28-30
1双重收购政策出台.政府有意保护玉米价格1.12013年国储玉米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前公布为有效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国家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国家从2004年开始在粮食主产区实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2008年以来.针对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及卖难现象.国家适时出台了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拍卖机制.解决了部分农产品销售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潍坊市乡村特色文化产品建设的资源禀赋较强,特色文化产品建设能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丰富当地文化市场,利于乡土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因此要加强文化创意能力,注重文化产品设计和发展,需要持续的人才集聚、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走特色大项目引领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面积辽阔,生态群落丰富,而近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草原退化较严重。自2011年起,国家和自治区政府不断的加大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行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政策。本文从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方面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评价草原补奖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简要介绍草原生态保护与效益获取模式的基础上,论述了影响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获取平衡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的影响、草原地表获取商品状况的影响、天然草原外部因素的影响、管理制度的影响、资本投入的影响和文化、信仰与人口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方式及发展的方向几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趋严峻,社会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凸显。传统的机构养老的养老模式,正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推广,养老的观念逐渐转变,近年来我国民间资本增长迅速,在市场需求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中。然而,民间资本投入参与中国养老机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和风险,再加上相关政策不明朗,阻碍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本文通过介绍我国目前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分析了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机构的必要性,并阐述了民间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强民间养老机构管理同时有效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