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春季栽植的2年生油松为对照,开展了雨季栽植2年生和1年生油松试验. 通过测定春季、雨季栽植油松后45 d的气候、土壤水分,调查栽后4年内啮齿类动物的危害状况和油松的存活率、生长状况后得知:雨季的降水量比春季大,空气相对湿度高,风速低,气温与地温高,土壤含水量高,蒸发量在栽植后26 d内较低,利于油松缓苗和生长;雨季栽植躲过了栽植当年啮齿类动物的春季危害高峰,苗木存活率高. 从栽植当年到栽植后第4年,雨季栽植的油松存活率一直比春季栽植的高,雨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树体生长量比春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生长量大,雨季栽植的1年生苗木树体生长量与春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基本相同. 雨季栽植油松能够显著提高苗木的存活率,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2.
马俊德 《北京农业》2013,(24):83-84
青海东部农业区造林大部分以春季造林为主,通过循化地区秋季扦插造林的调查表明,秋季扦插造林无论在成活率、苗木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等方面均优于春季扦插造林,十分适宜于干旱浅山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青海东部农业区柽柳造林以春季扦插为主,近年来通过秋季扦插造林试验表明,柽柳秋季扦插造林无论在成活率、苗木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等方面均优于春季扦插造林,十分适宜于干旱浅山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宝”对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根宝 2号”对提高樟子松成活率的研究结果。为探索在黄土丘陵、干旱阳坡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的新途径 ,1 991年春用“根宝 2号”对樟子松苗木进行浸根造林 ,并以我区推广多年的常规适用抗旱造林技术为对照 ,同年 6月 1 5日和 1 0月 2 2日对造林效果分别进行了两次调查 ,结果表明 ,用“根宝 2号”浸根比常规抗旱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 1 0 % ,初期生长量提高5 5 1 6%。  相似文献   

5.
通过互助多士代苗圃樟子松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生长量与当地油松接近,保存率明显低于油松,如果在当地培育樟子松苗木,樟子松造林保存率还会提高,樟子松树冠狭小,更适合作为防护林带树种.  相似文献   

6.
以春季播种、2年生南方红豆杉苗(S2-0),春季播种、3年生南方红豆杉苗(S3-0),春季播种、1 a后移栽、再培育2 a的3年生南方红豆杉苗(S1-2)为对象,在福建明溪研究分析不同苗龄型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效的差异。结果表明:与S2-0对比,S3-0苗高、地径、质量指数、单株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85.51%、50.00%、132.26%、210.88%。S3-0较S2-0造林成活率提高19.81%,造林后幼树树高、树高生长量、地径、地径生长量分别提高82.86%、61.86%、75.16%、104.76%。与S3-0相比,S1-2质量指数、根生物量、造林成活率、幼树地径、地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分别显著提高49.54%、16.53%、5.37%、6.37%、16.28%、13.78%。苗木根生物量、质量指数分别与造林成活率、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建议采用S1-2苗木进行南方红豆杉造林。  相似文献   

7.
1997年在平安镇白浓沟进行了沙棘秋季造林和春季造林对比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秋季造林成活率为835,而春季造林成活率仅为72%,秋季造林的苗木生长量也优于春季造林。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春季降水量对青海云杉苗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连续3年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春季降水量对苗木成活率和当年高生长量有直接影响。为了保证造林成功,应选择降水后,土壤含水量高于10%时造林,如果天气确实干旱,应于栽植后浇足第1水,或推迟造林时间。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沙地杨树深松插干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深松插干造林技术、钻孔深栽造林和传统造林技术的研究表明 ,深栽比传统造林成活率高 ,生长量大 ,差异显著 ,而且深松插干更适宜科尔沁沙地大面积机械化造林。通过对造林时间、苗木类型及苗木处理研究得出 ,深松插干对造林季节无严格要求 ,二干苗更适宜科尔沁沙地的立地条件 ,但春季造林宜贮苗。对插干露出地面不同高度 ( 0 - 1 0 cm、1 0 - 2 0 cm、2 0 - 3 0 cm、3 0 cm以上 )的研究表明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比例不宜超过 0 .4 ,且幼树在一定的插干小头直径范围内 ,初期生长量随小头直径的增加而增加 ,超过一定范围则二者无多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保水剂在抗旱造林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一般可吸收自身100~700倍的水,在2~3个月内缓慢释放。它能反复吸水、保水,释放30~40次,可延长灌溉周期并储存灌溉或降雨的水分,在植物根部形成一个“水库”。施用保水剂后,经一个雨季的充分吸水,便可使当年的雨季或秋季造林成活率甚至第二年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提高15%~20%,生长量提高25%左右。  相似文献   

11.
郭玉琴  张霞  刘王锁  刘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22-16223
通过对2007~2011年灰叶铁线莲造林成活率、中幼龄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灰叶铁线莲在荒山造林生长较快,病虫害少,适宜作为城市缺水地区园林绿化和荒山造林树种。同时指出,影响栽植成活率和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是水分,栽植时可以利用雨季,生长季节无需补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搞好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本文简要介绍其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选择坡改梯经济林、冲沟内生态林和沟头坡面生态林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分别设置标准观测小区,在雨季观测这3种模式与其对照的水土流失、土壤入渗率和0~100cm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结果表明,生态林和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较其对照(未种植任何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分别在30%和60%以上,显示出极显著的控制水土流失的效应。植被恢复还极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入渗率(可增加100%~200%)。在雨季,生态林和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较其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30%和100%以上,说明植被恢复在雨季不会导致土壤旱化,因为植被恢复减少了地表水和土壤细颗粒的流失,同时还增加了降水的入渗,这2个作用都使土壤整个剖面水分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非适宜季节造林苗木成活率和造林成效。[方法]应用轻基质环保可降解无纺布容器苗在夏季高温季节造林,在造林6个月后测定苗木成活率、苗木生长量、苗木展根量3项指标。[结果]应用轻基质环保可降解无纺布容器苗造林,苗木成活率和造林成效提高。[结论]该技术可延长造林季节并解决在非适宜季节造林成效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在干热河谷地区造林试验,分别研究根际土壤水分动态、植物在雨季和旱季时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以探讨印楝对干热气候适应性的机制。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吸力成幂函数关系。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5.9%,土壤吸力上升到1.5MPa达3个月的条件下,印楝仍然能维持生存,表明该植物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在旱季时,印楝受到土壤和大气干旱胁迫,生长基本停止,顶芽枯死,大部分叶片脱落,以减少水分蒸腾,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在雨季时,印楝能迅速生长,整个生长周期呈现曲折性生长规律。印楝在旱季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为雨季的23.8%,47.1%和64.9%。在旱季时,水分利用率明显下降。在旱季时,印楝的光合生理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叶片的光合系统受到明显的破坏。通过生长和生理上的适应,在经过6个月旱季后,印楝的保存率达90%以上,表明印楝适应于干热河谷地区生长。图7表1参16  相似文献   

16.
收集8个种源地7个栎属树种(蒙古栎、栓皮栎、短柄抱栎、槲栎、锐齿槲栎、辽东栎、橿子栎)在保定市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栎属不同树种在出苗时间、出苗率及高生长过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出苗最早的雾灵山蒙古栎与出苗最晚的武安栓皮栎相差15 d,帽儿山蒙古栎出苗时间比原产地提前37 d;不同种源地栎属树种出苗持续时间存在较大差异,雾灵山蒙古栎出苗持续时间最长,为65 d,而宝天曼短柄抱栎的持续时间只有30 d;不同种源地栎属树种的高生长过程基本一致,都经历一个慢-快-慢的生长节律,多数都在40 d以内完成高生长,但高生长持续时间有较大差异。出苗率及苗期高生长量与种子千粒重相关关系显著,千粒重越大,高生长量越大,千粒重中等的种子出苗率最高,千粒重较小和较大的种子出苗率都比较低。综合幼苗期各方面的特征来看,雾灵山蒙古栎在保定地区表现较好,适用于该地区造林。  相似文献   

17.
不同光照条件下蒙古栎物候期及树高生长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不同光照(全光、半荫、全荫)条件下,对实生和萌生蒙古栎幼树进行了物候期及全生长季树高生长的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光照条件通过对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及土壤温度的控制而明显地影响蒙古栎的物候期和树高生长节律。观测的同时还发现,全光照下萌生蒙古栎幼树具有次生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沙地樟子松冬季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直抗回填整地”和“塑料护苗筒坑整地”2种方法,在高寒地区干旱沙地进行樟子松冬季造林试验,不但可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延长造林季节,还使造林成活率较穴状整地高,春,秋造林成活率提高40%以上,保存苗成本降低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厉月桥  吴志庄  李刚  王守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27-12930
[目的]研究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方法]通过对同一环境条件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2树种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结果]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年生长规律十分相似,幼苗苗高年生长规律总体上呈"S"型曲线生长,而地径的年生长过程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生长规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均以春末夏初生长最快,但前者速生期略晚于后者。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生长量分别为12.23和12.29cm,主根长分别为35.71和34.20cm;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均以侧根数目在"0~5根"组别的幼苗比例最大,分别占总苗数的45.45%和58.97%;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在苗高、主根长、苗高/主根长、侧根数、根径粗5个性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蒙古栎幼苗单株生物量均值是辽东栎幼苗的1.47倍;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各器官中生物量均为根部〉叶部〉茎部,2者种间幼苗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蒙古栎与辽东栎种间遗传分化、苗期抚育管理及过渡区造林树种选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