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乳腺炎作为一种乳腺炎症反应,给奶牛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乳腺炎奶牛的乳腺组织在细菌因子和宿主免疫等作用下其上皮组织受到损伤,其相关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从细胞凋亡或坏死、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血浆蛋白等方面总结了奶牛乳腺炎乳腺组织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控奶牛乳腺炎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香汝  李寸欣  张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76-7178
[目的]探索奶牛乳腺炎病因及其防制措施。[方法]分析奶牛乳腺的免疫学机制,总结乳腺炎发病的原因,并提出奶牛乳腺炎的综合防制措施。[结果]奶牛乳腺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学机制。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可采取加强卫生管理、实行干奶期治疗、疫苗免疫、选育高抗乳腺炎病的奶牛品种等方法进行防治。[结论]该研究为预防奶牛乳腺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腺炎作为奶牛泌乳期乳腺炎症,导致牛奶产量下降、质量降低,延长产后发情与妊娠时间,影响养殖户养殖效益提高。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流行性快、损失大的特点,调查显示,乳腺炎占据奶牛总发病约25%,发病率达到50%。因此,做好奶牛乳腺炎病因调查与控制尤为重要,成为养殖场、养殖户主要关注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6,(2):236-238
为了研究乳腺炎对奶牛生理代谢的影响,为奶牛乳腺炎的防治提供血液学依据,应用动物血液细胞分析仪对临床型乳腺炎、隐性乳腺炎和健康奶牛的血液常规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临床型乳腺炎组和健康奶牛组相比,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嗜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白细胞计数(WBC)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而隐性乳腺炎组和健康奶牛组相比,只有白细胞计数(WBC)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表明奶牛乳腺炎是一个全身性的病理过程,不仅乳腺组织遭到破坏,血液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组患牛的感染严重。  相似文献   

5.
乳腺炎是奶牛常见多发病,多见于高产奶牛泌乳初期或产乳量高的时期,根据乳腺和乳汁有无肉眼可见变化,将乳腺炎分为隐形乳腺炎、临诊型乳腺炎和慢性乳腺炎。  相似文献   

6.
乳腺炎是影响奶牛生产者经济效益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壳聚糖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发挥类抗生素的作用,在维护奶牛乳腺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综述了壳聚糖在奶牛乳腺健康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壳聚糖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效控制奶牛乳腺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乳腺炎作为一种乳腺炎症反应,是奶牛场“最昂贵”的疾病。乳腺炎奶牛的乳腺组织在细菌因子和宿主免疫等作用下其上皮组织受到损伤,其相关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拟从细胞凋亡或坏死、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血浆蛋白等方面总结奶牛乳腺炎乳腺组织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控奶牛乳腺炎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腺炎一直是兽医产科学的一大难题,其乳腺防御机理、发病机理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深层次的一些问题仍然未能弄清楚,在这方面还需继续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就国内外奶牛乳腺自我防御方面的一些机理进行讨论.从乳汁血液当中的免疫活性细胞、体液因子、细胞因子等对乳腺防御方面的功能作详尽的叙述.尤其对泌乳周期中各种白细胞群的分布、功能以及影响奶牛围产期阶段免疫机能下降的一些因素作了分析.对了解和预防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SMT法对南京市江宁区3个奶牛场980头奶牛3 872个乳区进行隐性乳腺炎调查与检测。结果显示,隐性乳腺炎阳性率与月份有关。7月份与3月、5月隐性乳腺炎阳性率差异均显著;不同牛场之间的阳性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左侧和右侧乳区隐性乳腺炎发生率分别为41.58%和42.70%,经2χ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前、后乳区隐性乳腺炎发生率分别为40.05%和44.23%,差异显著(P<0.05);2~5岁奶牛隐性乳腺炎感染率明显低于5岁以上奶牛(P<0.05);隐性乳腺炎发生率3~8胎牛显著高于1~2胎牛(P<0.05);奶牛在不同泌乳月之间隐性乳腺炎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处于第5、6泌乳月及第9泌乳月以上的奶牛发生率较高;泌乳前期隐性乳腺炎发生率高于泌乳后期,最低发生率为泌乳盛期。  相似文献   

10.
《当代农业》2014,(21):42-43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也是花费最大的奶牛疾病之一,分为隐性乳腺炎和临床乳腺炎。乳腺炎能够导致奶牛的产奶量大大下降。由于隐性乳腺炎不表现临床症状,难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所以往往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国内,许多奶牛场的奶牛乳腺炎患病率高达50%以上。一、引起乳腺炎的原因引起乳腺炎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病原菌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另外环境因素(如牛床潮湿)、饲养管理不当(如机械损伤、不规范的挤奶方法等)和奶牛体质较差等都可能引起奶牛乳腺炎。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讨蛋白酶体激活亚基3(proteasome activator subunit 3,PSME3)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在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采用qPCR法检测PSME3基因在健康奶牛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诱导的乳腺炎奶牛的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通过基因克隆与测序方法获得奶牛PSME3基因的编码区(CDS)全长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SME3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与健康奶牛相比,PSME3基因在E.coli诱导的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SME3基因的CDS区全长为765 bp,编码1条由254个氨基酸组成的较稳定且无跨膜结构域的非分泌型蛋白质,含有PA28α和PA28β结构域,主要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PSME3可通过核转位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参与调节乳腺细胞的质膜合成、细胞周期、增殖凋亡以及奶牛乳腺组织的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乳腺疾病是奶牛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乳腺炎使乳的品质和产量下降.治疗和管理成本增加。同时,还造成乳中兽药和抗生素残留,危及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下面就奶牛乳腺炎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并结合本人的实际T作对该病的诊治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将蛭弧菌BDS01、BDS02游泳体以1∶1的比例制备成控制和消除奶牛乳腺炎的微生物制剂,并将其作用于奶牛乳腺及喷洒于奶牛的养殖环境中.结果表明,使用微生物制剂后4~6 h即出现良好的除菌效果,并可以长时间(24 h以上)有效地对致病菌的数量进行控制.该种微生物制剂对奶牛乳腺炎致病菌的消除率高达72%~77%.  相似文献   

14.
【目的】奶牛乳腺炎一直是奶牛养殖业和奶制品行业最大的挑战之一,制约着奶业的健康发展。有效进行奶牛乳腺炎的防治,可以为奶牛的健康、生产优质乳制品提供良好保障。探究茶树油对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作用效果,探索茶树油替代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的可行性,为茶树油治疗奶牛乳腺炎提供参考。【方法】在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中分别添加50、100、200、500、1 000μg·mL-1的LPS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细胞因子表达量以及ELISA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等方法检测乳腺上皮细胞的相关指标。研究构建了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模型。在200μg·mL-1 LPS诱导12h的奶牛乳腺炎细胞模型中分别添加0.0002%、0.0004%、0.0006%、0.0008%、0.001%、0.002%、0.004%、0.006%、0.008%、0.01%的茶树油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100μg·mL-1的LPS攻毒情况下,细胞已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活性下降情况。进一步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在诱导12h的情况下,100μg·mL-1的LPS并未出现大量的细胞凋亡,而200μg·mL-1的LPS诱导情况下约有46%左右的细胞出现了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以上结果表明:试验中,200μg·mL-1 LPS诱导12h为构建奶牛乳腺炎模型的最佳条件。添加茶树油浓度为0.0004%、0.0006%、0.0008%时细胞的凋亡比例会有所下降,其中添加茶树油浓度为0.0006%的这一组保护效果最为明显,其活细胞比例71.95%,早期凋亡细胞比例22.15%,晚期凋亡细胞比例5.11%,与未添加茶树油的乳腺炎模型组活细胞相比提高了约22%。之后对有保护效果的3组进行qPCR检测细胞因子与凋亡因子表达量,结果显示随着加入茶树油的浓度上升,TNF-α表达量下调的较多,IL-6的表达量下调的较少(P<0.01),STAT1的表达量在加入0.0004%浓度茶树油时有轻微的上调,在0.0006%和0.0008%浓度时表达量略微下调,其中添加0.0006%浓度茶树油表达量最低(P<0.05)。进一步使用ELISA法检测炎症蛋白和凋亡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3组浓度的茶树油添加组均极显著降低了NF-κB、MAPK和Caspase-3的表达量,其中,0.0006%浓度茶树油组较其余浓度组的炎症反应蛋白的表达量最低,约为空白对照组的50%(P<0.05),而这3组的凋亡反应相关蛋白表达量则几乎持平,约为空白对照组的55%(P<0.05)。【结论】茶树油对于奶牛乳腺炎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以降低细胞凋亡比例,提高正常细胞的存活比例,并下调炎症因子与凋亡因子以及相应蛋白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年来奶牛乳腺先天防御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奶牛的固有防御机理、诱导型防御机理和细胞征募防御机理,对了解和预防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是由病原微生物侵袭导致奶牛乳腺和乳头发炎的一种病症,同时会导致乳汁品质下降。临床型乳腺炎主要体现在泌乳量明显下降,隐形乳腺炎的患病奶牛乳房和乳汁没有明显变化,容易被忽视。本文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乳腺炎是奶牛饲养中的常见病。是由于乳腺感染病原菌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乳腺炎严重地影响着奶牛的生产成绩,降低产奶量与奶价格,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奶牛健康,增加饲养成本。对于乳腺炎的预防,十多年来,人们主要着重于改善挤奶卫生,改进挤奶方法,并淘汰久治不愈的牛...  相似文献   

18.
乳腺炎是奶牛最常见、多发的一种乳腺疾病,常见于高产母牛泌乳初期或产乳量较高的时期。乳腺炎不仅影响乳汁品质,而且降低产奶量,给奶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根据有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把奶牛乳腺炎分为隐性乳腺炎和临床型乳腺炎。  相似文献   

19.
【背景】奶牛乳腺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奶牛疾病,不仅危害奶牛健康,同时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传统治疗奶牛乳腺炎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极易造成抗生素耐药与滥用。开发替代抗生素的方法用于奶牛乳腺炎的防治具有现实意义。蜂胶是西方蜜蜂采集植物树脂,混合自身上颚腺、蜡腺的分泌物形成的具有良好抗炎、抗菌活性的天然产物,对防治奶牛乳腺炎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尽管近年来国内外有一些有关蜂胶防治乳腺炎方面的报道,但蜂胶如何影响乳血屏障功能,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利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乳腺炎模型,评估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乳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乳腺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后续利用蜂胶防治奶牛乳腺炎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HPLC-QqQ-MS/MS)对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中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进行种类和含量测定。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中国蜂胶提取物试验组以及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ICR雌性小鼠连续灌胃中国蜂胶提取物或阳性对照药物7d后,模型组、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经第四、五对乳头管注射1 mg·kg-1体重 LPS,建立小鼠急性乳腺炎模型,24 h后处死,收集乳腺组织样本。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天狼星红染色法评估小鼠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炎症因子释放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乳腺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uadin-1ZO-1) mRNA的表达情况;最后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小鼠乳腺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和分布情况,利用以上指标综合评判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的抗乳腺炎活性及其对乳腺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结果】基于UHPLC-QqQ-MS/MS,建立了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中主要的17种多酚类化合物的精确定量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含量最高的5种化合物及其含量分别为:高良姜素(12.88±0.57 μg·mg-1)、短叶松素3-乙酸酯(12.93±0.59 μg·mg-1)、松属素(8.56±0.27 μg·mg-1)和短叶松素(8.52±0.25 μg·mg-1)。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灌胃中国蜂胶提取物能够显著缓解LPS注射导致的乳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缓解乳腺腺泡结构损伤;同LPS组相比,中国蜂胶提取物灌胃处理可有效抑制LPS导致的小鼠乳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IL-10)的释放,并可提高小鼠乳腺中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缓解LPS注射所导致的乳腺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结论】中国蜂胶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小鼠乳腺炎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并可有效促进乳腺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维持乳腺中紧密连接结构完整性,保护血乳屏障,但蜂胶对紧密连接影响调控的分子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生产性疾病。它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如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以乳腺炎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发病时,乳腺肿胀、硬固、温热、疼痛;泌乳量减少,乳汁稀薄并含有血丝、絮状物或脓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