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林苑短波     
杨瑞 《河北林业》2014,(10):39-39
张家口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9月25日,2014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在山东淄博举行,我省张家口市等17个城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目前,全国已有75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张家口市是全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市,率先在全省填补"创森"空白。  相似文献   

2.
数字     
17个城市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这17个城市是:山东省淄博市和枣庄市、河北省张家口市、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温州市、安徽省合肥市和安庆市、江西省吉安市和抚州市、河南省郑州市和鹤壁市、湖北省襄阳市和随州市、湖南省郴州市和株洲市、广东省惠州市、四川省德阳市。  相似文献   

3.
数字     
中国"国家森林城市"增至30个 在6月18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珲春市、江苏省扬州市、浙江省龙泉市、河南省洛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四川省泸州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至此,全国共有30个城市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4.
《广西林业》2012,(8):I0002-I0003
2012年7月9日至10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召开的第九届森林城市论坛会上,我区柳州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广西第三个"国家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5.
2004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以来,始终秉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在实践和探索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森林建设之路。目前,全国有25个省(区、市)的140多个城市开展了"创森"活动,有58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实践证明,创建森林城市、发展城市森林成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成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成为了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6.
《湖南林业》2006,(11):37-37
10月22日,在第三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长沙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继贵阳、沈阳后全国第3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张琦  海洋  马聪文 《中国林业》2014,(13):12-17
2009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正式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0年,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张家口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申请。5年来,生态与绿色成为张家口市的“生命线”,因为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张家口以建设首都新型生念屏障为目标,绿色也成了它别样的荣耀。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前不久,在沈阳市闭幕的“第二届城市森林论坛”上,辽宁省沈阳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宣读了《国家林业局关于授予沈阳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决定》,市长陈政高从全国政协副主席强思卿手中接过写有“国家森林城市”字样的牌匾,沈阳市是继贵阳市之后第二个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国家林业局同时公布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长沙是驰名中外的"历史古城"、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英雄辈出的"革命圣城"和得天独厚的"山水洲城"。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快城乡绿化、发展城市森林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列入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林业用地61.6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52.11%,森林覆盖率为53.3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21%,绿地率提高到40.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至18.8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67平方米,城乡绿化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呈现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0.
阿克苏市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会上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阿克苏市市委书记牛学兴在会上介绍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经验。他们的经验对我国西部地区城市森林建设很有指导性,现全文刊登如下,希望能对我区其他城市的创建工作有所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扬州市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扬州环境优势和生态城市建设需求,扬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以"林网化-水网相结合"的中国城市森林规划理念为指导,进行以扬州市区为核心,面向市域开放统一的林业发展规划。在市域,围绕沿运河和沿江的城市发展,突出区域协调、生态一体的考虑,提出了"两带、两片、三网"的林业建设框架;在市区,以古运河为文脉,突出"水乡生态"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主线,提出"一环、四楔、两廊、多核"的城市森林建设布局。在扬州地区形成体现"绿色屏障、绿色产业、绿色文化"三位一体、功能健全的现代林业发展格局,在市区达到"绿带环绕、四楔穿插、两廊相连、多核点缀"的森林城市建设效果,为扬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奠定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林业》2011,9(5):49-49
<正>日前,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决定授予南宁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据悉,目前全国仅有8个省会城市获此殊荣。南宁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是南宁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市"执政理念,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创建森林城市中,南宁市大力实施5大森林工程,即城市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农村森林工程、水系森林工程、生物多样性森林工程,在全市建立了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的森林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在全国政协和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的指导和推动下,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10年来,我们始终秉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在实践和探索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森林建设之路。始终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贯穿于城市森林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张家口市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0年获得国家林业局同意"创森"批复。这一举措是推进绿色张家口、美丽张家口建设的具体行动。"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森林城市将成为张家口的绿色名片,将大力提升张家口的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有力推动张家口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森林城市是国家对一个城市在生态方面的最高评价,也是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荣誉称号。目  相似文献   

15.
《新疆林业》2008,(6):F0002-F0002
阿克苏市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会上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获得此荣誉的城市,开创了我国西部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新模式,走在了全疆的前面,为其他城市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森林城市建设综合评价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6,(3):122-127
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适合浙江省的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计算模型与等级标准对森林城市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4杭州市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数为0.868,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处于很好的水平,下一步的建设重点应该放在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提高森林产值比重、加大森林科技投入、加强森林管理监测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河北林业》2014,(6):F0002-F0002
张家口市自2009年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按照“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以建设首都新型生态屏障为目标,依托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家口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申冬奥两大契机,以发挥森林多功能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经营森林和工业林业理念,以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为主线,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促进林业产业升级,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在原有林地面积1930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全市计划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30.2万亩,计划新建林业产业基地20万亩,  相似文献   

19.
《绿色天府》2020,(2):42-43
泸州地处四川省东南部,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3区4县,人口509万。泸州森林资源丰富,是四川省林业重点市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要核心区,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全市森林面积900万余亩,林木总蓄积30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0.6%。有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中国森林康养(养生、体验)基地3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2019年,为切实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安全,泸州在森林防灭火工作中突出“三个强化”,夯实基层基础,实现了森林火灾“零”发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舸昊 《湖南林业》2006,(12):8-9
2006年10月21日至22日,是三湘务林人难忘的日子。第三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美丽的星城隆重举行,标志着共和国城市森林建设掀起了新的发展高潮。特别是长沙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第三个,也是中部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更使全省人民兴奋不已。当我们采访省林业厅宣传中心主任高伯发时,他依然沉浸在“满城绿色放眼亮”的喜悦之中,兴致勃勃地与我们交流起“森林与城市”这个诗意般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