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1992年的密度试验表明,奎冬4号高产田的合理群体结构及产量构成为:基本苗319.2×10~4株/hm~2,冬前茎数966.3×10~4茎/hm~2,春后高峰茎数1554.6×10~4茎/hm~2,收获穗数768.2×10~4穗/hm~2,穗粒数33.8粒,千粒重38.6g。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12.00 t·hm-2超高产群体结构,以提高超高产的重演率,本试验采用不同密度和肥料处理,使小区产量产生9.00~12.00 t·hm-2的变异,研究了单季晚粳稻武运粳7号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结构.结果表明,颖花量大、高效叶面积大、高粒叶比以及高生物产量,尤其是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的明显优势是超高产群体的最显著特征.与高、中产群体相比,12.00 t·hm-2超高产群体的指标主要为:穗数300~315万穗·hm-2,成穗率大于65%,颖花量47 625万朵·hm-2左右,每穗实粒数131粒左右,最大适宜叶面积指数7.2左右,灌浆结实期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平均每天小于等于0.062,高效叶面积占有效叶面积比大于等于61.9%,粒叶比值大于等于0.66粒·cm-2,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大于9.00 t·hm-2,占产量的75%以上.  相似文献   

3.
杂交大豆高产种植方式及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杂交大豆品种1号和2号为试材,分别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种植方式下,设置3~5个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其产量、叶面积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的研究,探讨杂交大豆高产种植方式和合理的群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部平原区,杂交大豆比较理想的高产种植方式是小垄双行种植。在中部中晚熟生态区的小垄双行种植方式下,杂交豆1号最适宜的群体结构为20.0~22.4株/m2,并且结荚期最大叶面积系数为6.0左右,光合生产率达到5.0g/m2·d以上,鼓粒期叶面积仍维持在5.8以上,平均光合生产率3.5g/m2·d以上,此群体结构下的产量达到3015.4kg/hm2。在东部中熟生态区等距点播单行扎眼种植方式下,杂交豆2号最适宜的群体结构为10~15株/m2,并且结荚期叶面积系数达到8.0左右,鼓粒期仍然维持在6.0左右,平均光合生产率为3.5g/m2·d左右,此群体结构下的产量达到3900.0~4120.0kg/hm2。  相似文献   

4.
以两系杂交稻新组合“65396”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纯N 0 kg·hm-2、120kg·hm-2、240kg·hm-2、360 kg·hm-2)和栽插密度(21×104穴·hm-2、27 ×104穴·hm-2、33×104穴·hm-2)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对65396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对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且在(21~33)×104穴·hm-2的密度范围内,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氮肥用量对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纯N水平在360 kg·hm-2时,增穗作用不显著,反而显著降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土壤中,施纯N240kg·hm-2,栽插密度在27×104穴·hm-2左右均有利于该组合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发展,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小麦品种浚2016的增产作用,采用小区试验、高产攻关和总结群众高产典型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总结了一套浚2016产量9 750 kg/hm2栽培技术路线,即:适期播种(10月10~20日)、足墒播种、适当增加播种量(180~225 kg/hm2),增加基本苗,增加冬前大分蘖;早春促控结合,以控为主;拔节后主攻大穗;后期保障灌浆,增加粒重,建立高质量群体。浚2016产量9 750 kg/hm2产量结构是:有效穗数600万~675万穗/hm2,穗粒数37.5~38.5粒,千粒重46.5~50.0 g。  相似文献   

6.
对宁夏春小麦三种不同产量结构类型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分别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对各品种的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多穗型(96H98)、中间型(宁春4号)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关联度排序为667m2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并且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高,籽粒饱满,产量高.大穗型(宁作19号)品系产量构成因素的关联度为穗粒数>千粒重>667m2穗数,并且穗粒数多,穗数少,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以高产优质广适新品种济麦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济麦4号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小麦籽粒千粒重受群体大小影响较大。播量对济麦4号穗数、千粒重的影响大,对穗粒数的影响小。济麦4号适宜播期以10月10—15日为最佳,播量以115 kg/hm2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26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通过齐穗期剪叶及本田密肥、疏株处理,研究了杂交中稻齐穗期下部叶片对结实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齐穗期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程度在杂交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与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杂交组合群体的着粒数≥185粒/穗时,倒4以下叶片对结实率才有显著作用.原因在于组合间着粒数与单位颖花的绿叶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着粒数越多的大穗型组合,其"库"" 源"矛盾越大,则越需要充分利用倒4以下叶片的光合物质,才能保证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反之,着粒数较少的中小穗型组合,其光合源相对较充分,顶部3片叶的光合产物基本能满足籽粒的正常灌浆结实,对下部叶片光合物质量的需求量相对较小.此外,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还与本田移栽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植株基部光照强度的改善有利于倒4以下叶片提高结实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超级小麦郑麦7698生长发育特性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配合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系郑麦7698的推广,采用大田攻关和小区试验相结合,探讨郑麦7698生长发育特点和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郑麦7698自动调节能力强,分蘖成穗中等;籽粒灌浆期长,粒质量增加快,每1000粒日增重平均达2.1 g;在大于10 500 kg/hm2产量水平下,郑麦7698产量结构为穗数648万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郑麦 90 2 3栽培试验和生产调查的统计分析 :增穗、增粒重是高产的重要因素 ,调节播期和播量是保证安全越冬和群体合理的基本措施 ;播期陕西扶风地区以 1 0月 1 0日左右、播量 1 0~ 1 4kg、667m2基本苗 1 5~ 2 0万、667m2成穗 3 8万株以上为宜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 ,每穗 3 0粒 ,千粒重 45 g以上 ,667m2 产量可达到 45 0 kg以上。  相似文献   

11.
豫粳 6号品种具有叶短、直立、色淡 ,分蘖力极强 ,植株紧凑 ,茎基粗壮 ,节间短 ,穗大粒多 ,熟相佳 ,灌浆速度快等突出优点。每 6 6 6 7m2 6 5 0kg以上水平的产量结构应为 :有效穗数 2 3万左右 ,每穗总粒数 130粒左右 ,结实率 95 %左右 ,千粒重 2 6 5g以上。主要技术措施有 :旱育长龄健根多蘖壮秧 ;扩行缩墩减苗 ;适时适度搁田 ;均衡施氮 ,前后期施氮比例为 6∶4,增施促花复合肥。氮、磷、钾配比以 1∶0 5∶0 6为宜  相似文献   

12.
<正>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仅100—200mm,而蒸发量为2000—3000mm,干旱指数达20—50,个别地区在50以上.可以说,在新疆,没有灌溉,便没有农业.据有关部门统计,新疆可耕地面积约1.1×10~8亩,现有耕地5204×10~4亩,可利用草地7.2×10~8亩,而新疆可利用水资源为625.52×10~8m~3,亩均只有34.08m~3,居全国末位.另外,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相似文献   

13.
中籼898产量构成及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对中籼 898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 9.0t/hm2 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2 85±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16 0± 10 )粒 ,结实率 (86± 2 ) % ,千粒重 2 9.5g。并提出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审超高产新品种新麦29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国审超高产新品种新麦29灌浆特性。[方法]以新麦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籽粒形成和灌浆规律,叶片组成、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在超高产条件下,新麦29籽粒灌浆期长,粒重增加快,每日每千粒增重平均达2.3 g;新麦29叶片上挺,透光性好,上三叶功能期长,特别是旗叶功能期更长。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叶面积系数达7.75,上三叶叶面积系数为5.06,旗叶叶面积系数1.72;小麦籽粒灌浆所需要的干物质主要来自开花后的光合水平产物。[结论]新麦29在7 200~9 115 kg/hm2产量水平下表现最稳定;其产量构成最佳模式为:有效穗数611.5万/hm2以上,穗粒数32.3粒左右,千粒重50.5 g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在旱肥地条件下,以烟农19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及三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播期间、播量间及播期播量的相互作用间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对产量构成三因素有一定影响。对于中、多穗型品种在青岛地区适播期内(10月2~15日)播种,基本苗应控制在8万~23万为宜;在最佳播期内(10月5~12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3万~18万比较稳妥。一般情况下,2日到8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8万~13万,8日到15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3万~23万,15日至22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8万~28万。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为在适期适量播种时最高。不同播期、播量对亩穗数影响较小,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影响,穗粒数随播量的增加而减少,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皖稻101产量构成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皖稻 10 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产量 9.0t/hm2 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3 0 0±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 15 5± 5 )粒 ,结实率 ( 85± 5 ) % ,千粒重 2 6.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 ,协调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7.
以多穗型小麦品种济麦20、豫麦49和郑麦004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实现高产的产量结构特征及其灌浆期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在群体穗数均大于700×104·hm-2的基础上,3个品种实现高产各具优势,济麦20具有穗数优势、豫麦49具有粒重优势、郑麦004具有粒数优势且产量表现最高(P<0.01).3个品种灌浆期的光合性能表现为,郑麦004旗叶中叶绿素a,b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后期叶片保绿性好,尤其花后20d以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平均分别较其它品种高出18.0%,12.4%和18.4%,且具有较高的子粒灌浆速率.由此可见,在满足较多穗教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并维持灌浆后期的光合性能,是进一步高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吨田宝施用时期、施用量对杂交水稻品种科优21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吨田宝不同时期(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不同施用量(50 mL/667m~2、100mL/667m~2)对科优21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用吨田宝对照相比,叶面喷施吨田宝能促进科优21增产增效,每穗粒数增加1.2~23.6粒,每穗实粒数增加0.1~6.4粒,群体有效穗增加616~1 548穗/667m~2。其中,以科优21分蘖期叶面喷施吨田宝100mL/667m~2的产量最高,达684.68kg/667m~2,极显著高于对照,增加纯收入71.3元/667m~2。株高与施用量呈负相关,每穗实粒数、群体有效穗、群体产量与施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用对比分析法得出影响2014年峄城区夏玉米产量构成的有利气象是播种期底墒水充足,播种有利;抽雄—开花期,气温适宜、日照充足,降水虽然偏少,但降水时段与夏玉米需水期基本吻合,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未出现高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出苗—抽雄前遭遇干旱,造成出现缺苗断垅、穗子变小、粒数减少;灌浆期~成熟期,低温多雨光照不足造成玉米籽粒灌浆缓慢、每667m~2穗数和穗粒数不同程度的降低、成熟晚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不同小麦品种播期试验,研究播期对里下河地区小麦穗粒结构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选择里下河地区的当家品种扬麦158、苏麦6号、宁麦9号进行种植试验。[结果]有效穗数,苏麦6号和宁麦9号接近,扬麦158较低。实粒数,苏麦6号和扬麦158接近,宁麦9号较多。千粒重,苏麦6号>扬麦158>宁麦9号。[结论]在10月25日~30日播种,播期对有效穗数和实粒数的影响较小;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小麦穗粒结构与播期的关系,尤其要达到高产优质的栽培目标,当地小麦的播期安排在10月25日~11月4日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