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诱集带上二代棉铃虫着卵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棉花同期播种的玉米诱集带可有效诱集一代棉铃虫成虫产卵,百株着卵量高于棉田62倍。在玉米上二代卵多集中于植株上部,且幼虫存活率相对低于棉田,便于集中防治,种植玉米诱集带是南疆棉花集中产区综合防治棉铃虫极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物理诱杀是充分利用棉铃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诱杀成虫,治源清本,把害虫消灭在危害之前。一、玉米诱集带诱杀棉田四周种植玉米诱集带可以减少棉铃虫在棉田产卵及幼虫的发生量。据调查,玉米诱集带上棉铃虫的卵量是棉田棉苗上卵量的10~20倍。为达到有效诱集棉铃虫第2、3代产卵,棉田四周种植诱集带,选早熟、中晚熟两个品种,调节播种期,以保证玉米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的非药物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间作灭虫 生产实践反复证明,棉田间种或插花种植适量的玉米、高粱、芝麻、芹菜、胡萝卜等,能有效地诱杀棉铃虫,控制棉铃虫的大发生.每亩棉田四周及行间种植200株玉米,能诱集大量棉田天敌在玉米上栖息和繁殖,并能诱集棉铃虫在其上产卵,便于天敌捕食.  相似文献   

4.
立体种植对主要棉花害虫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1993年在河南省内黄县纯麦套春棉田、种植玉米诱集带麦套春棉田和插花种植玉米麦套春棉田对棉铃早、红蜘蛛、棉蚜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玉要带麦套春棉田和插花种植玉米麦套春棉田2代棉铃虫百株棉花累计落卵量比纯麦套春棉田分别中11.34%和44.83%。种植玉米诱集带麦套春棉田第3代和第4代棉铃虫百株棉花累计落卵量比纯麦套春棉分别减少33.01%和21.86%。插花种植玉米麦套春棉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苘麻诱集带设置,总结苘麻诱集棉铃虫的高效方法.[方法]在北疆的石河子垦区棉田边缘设置苘麻诱集带,研究苘麻的田间布置、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特点与诱集棉铃虫效果的关系.[结果]植株越高诱集效果越好,其百株苘麻落卵量大小为:40 cm以上>31 ~40 cm >21 ~30 cm> 11 ~20 cm> 10 cm以下.在棉铃虫产卵不同时期,翠绿色苘麻植株谤集效果都明显好于深绿色植株.苘麻叶老化后棉铃虫产卵更偏向嫩果实.不同行宽的诱集带百株苘麻诱集的产卵量大小为:3行>5行>1行,总诱集量大小为:5行>3行>1行,诱集带越宽诱集量越大,但就其诱集带的利用效率来看以3行宽最佳.苘麻把诱集棉铃虫效果较差,表明苘麻是利用棉铃虫的视觉定向行为进行诱集棉铃虫产卵的.[结论]生产中可利用苘麻诱集棉铃虫产卵,结合化学防治来达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棉铃虫的寄主植物之一,对棉铃虫具有很好的诱集效果。在棉田四周种植玉米诱集带,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棉田幼虫及卵量,而且可以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棉田棉铃虫的基本情况,方便棉农及时防治。笔者结合兵团植保工程研究计划,持续对该地区棉铃虫在玉米诱集带上发生情况进行了多方面调查、监测,将该地区近10年诱集带棉铃虫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和总结,试图建立和完善南疆地区棉铃虫的预测预报体系。一、棉铃虫卵量、幼虫数及蛾量调查方法1.棉铃虫幼虫及卵量调查①棉田中棉铃虫幼虫及卵量调查选择可以代  相似文献   

7.
利用苘麻防治棉铃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垦区棉花面积不断扩大,加上气候因素及滥用农药,农业生态系统恶化,天敌种群相对缩小,加剧了棉铃虫危害.防治棉铃虫,已成为垦区棉花生产的关键问题.防治棉铃虫,我们主要采取种植玉米诱集带,诱使棉铃虫到田外产卵,集中消灭的方法来控制棉铃虫的种群数量.由于棉花面积过大,诱集作物单一,效果不很理想.据我们调查发现,棉铃虫卵90%以上产在棉田周围的苘麻上.1999年,博乐垦区大量种植苘麻做为诱集作物,起到了非常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 1992年棉铃虫在河北暴发成灾,棉花受害严重。原因主要是农业生态环境变动引起的生态效应。防治对策要从农业生态结构考虑,注重农业防治和生态调控,以化学防治为重点,提倡科学用药、采用多种手段,互相配合,综合防治才能提高防治效果,控制危害。 一、农业防治 1.种植诱集带。利用棉铃虫有趋玉米心叶的习性,在棉田种玉米诱集带。高产田亩种300株,中产田亩种100株,可使棉田卵量下降30%左右。一般玉米比棉苗早见卵3~5天,  相似文献   

9.
棉田周围种植玉米诱集带是棉铃虫综合防治中的一项技术措施.通过对棉铃虫成虫、卵的诱集和对天敌的保护增殖等方面的作用,达到预防和控制棉铃虫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药剂防治是控制棉铃虫为害的主要措施,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把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以及人工的措施与药剂防治配合运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降低治虫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1.合理间作套种。棉花与某些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可以控制或减轻棉铃虫的发生。据报道,在棉田每隔10米穴播1行玉米,每667平方米有50~60墩,每墩2~3株,可以改善棉田生态结构,诱集棉铃虫、玉米螟产卵,从而减少棉苗上的落卵量。在棉花畦沟旁栽植少量高粱,可诱集蜘蛛、蚜茧蜂、食蚜蝇、瓢虫、小花蝽等天敌来抑制棉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转基因棉田棉铃虫庇护所的植物进行选择.[方法]通过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方式在转基因抗虫棉田种植庇护所植物,种植植物为:鹰嘴豆、木豆、玉米、胡麻、高粱、棉花等6种植物,并进行定期、定点、定株调查,比较分析不同植物种类棉铃虫卵和幼虫的数量差异.[结果]鹰嘴豆作为庇护所植物最好,其次是木豆、玉米、胡麻、高粱效果较差.鹰嘴豆的引诱效果与其他5种植物有极显著差异.几种诱集植物能够蓄养大量的草岭、瓢虫、蜘蛛等天敌昆虫.[结论]鹰嘴豆、木豆、玉米作为转基因棉田棉铃虫庇护所植物较好.  相似文献   

12.
药剂防治是控制棉铃虫为害的主要措施,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把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以及人工的措施与药剂防治配合运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降低治虫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1.合理间作套种。棉花与某些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可以控制或减轻棉铃虫的发生。据报道,在棉田每隔10米穴播1行玉米,每667平方米有50~60墩,每墩2~3株,可以改善棉田生态结构,诱集棉铃虫、玉米螟产卵,从而减少棉苗上的落卵量。在棉花畦沟旁栽植少量高粱,可诱集蜘蛛、蚜茧蜂、食蚜蝇、瓢虫、小花蝽等天敌来抑制棉蚜、棉铃虫等害虫的发生和为害。棉花或油菜间种大蒜,大蒜挥发出来的大蒜素具有辛辣气味,可使为害棉花或油菜的蚜虫"退避三舍",棉花二代棉铃虫的发生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拌种以后,棉田的苗蚜百株蚜量远远低于对照,种植诱集作物以后可以使棉田的天敌量麦收后比麦收前高31倍。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防治经验的基础上 ,整理出防治棉铃虫的四个最佳办法。一是多种中早熟品种 ,早收早翻地 ,即秋耕冬灌。结果表明 ,秋耕冬灌和带茬冬灌棉田比未秋耕冬灌成虫减少 3~ 4倍 ,幼虫减少 3.4~ 3.8倍 ,无埂棉田比有埂棉田百株幼虫减少 80倍。二是加大诱蛾力度 ,即用杨树枝把、性诱剂及高压汞灯诱蛾 ,经统计 ,1997年杨枝把诱蛾 148× 10 4头 ,性诱剂及高压汞灯分别为 34× 10 4头及 70× 10 4头 ;1998年杨枝把诱蛾 435× 10 4头 ,性诱剂及高压汞灯分别为10 0 0 0头及 90 0 0 0头。杨枝把诱蛾量大 ,成本低。三是冬春季铲埂除蛹 ,代代挖蛹 ,彻底消灭虫源 ,在上冻之前或在春季化冻后 ,对棉田、玉米、麦子、菜地、果园、苜蓿地的直埂、毛渠、斗渠进行挖蛹。根据调查 ,一代幼虫在菜地、苜蓿地化蛹。进行一次群众性挖蛹活动 ,以降低二代虫口数。根据二代棉铃虫幼虫期长达 18~ 2 0天 ,世代重叠 ,进行二次挖蛹 ,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 8~ 10天 ,在棉田、玉米田埂坡面的水位线上 10 cm左右挖蛹 ,以降低三代虫口数。挖三代蛹 ,降低越冬基数。四是化学防治一代虫 ,消灭虫源。在一代棉铃虫百株幼虫达 3~ 5头棉田进行化防 ,这时天敌少 ,且兼治棉蚜。  相似文献   

15.
不同烟草品种对烟实夜蛾和棉铃虫产卵引诱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田间调查表明,烟实夜蛾和棉铃虫混合种群在黄花烟草上的落卵量显著高于红花烟草,其百株卵量是红花烟草上的6~20倍.室内分析了烟草叶片挥发物和叶片浸洗物对2种夜蛾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烟草叶片粗提物对烟实夜蛾产卵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烟实夜蛾在涂有黄花烟草叶片挥发物或叶片浸洗物纱布上的落卵量是红花烟草上的2~10倍;而棉铃虫则更喜欢趋向于红花烟草,在涂有红花烟草叶片挥发物或叶片浸洗物纱布上的落卵量是黄花烟草上的2~6倍.  相似文献   

16.
灯光和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成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灯光和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成虫是我国监测和防治棉田棉铃虫两种最普遍的方法,比较两者诱集效率.[方法]2008~2009年,在新疆奎屯垦区124团4 084 hm2棉田的景观尺度上,监测了灯光和杨树枝把两种诱集方法诱蛾数量.[结果]比较平均单诱集源5~8月诱蛾总数,两种方法诱蛾数量呈正线性相关;在长时间跨度和大景观尺度上两种方法诱蛾效果均较稳定,均能较准确反映棉铃虫发生动态;但灯光诱蛾效率显著高于杨树枝把,平均诱蛾数量为杨树枝把的8.6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综合考虑实际使用及经济成本.使用灯光诱集棉铃虫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更为标准和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 1 种植诱集带 在棉田内每隔10行棉花种1行玉米,可使瓢虫、草蛉、蜘蛛等天敌数量增加47%左右;每隔8~10行棉花种1行甘蓝型油菜(生长快,枝叶繁茂,菜蚜发生早),可招引天敌定居繁殖。据调查,油菜百米单行天敌存量一般为1000头以上,能有效地控制棉苗蚜虫及2代棉铃虫为害。  相似文献   

18.
目前南疆粮棉混作区有三种粮食生产模式,即吨粮田(冬小麦套作夏玉米)、二熟制(麦收后复播夏玉米)、多熟制(冬小麦套作春玉米,小麦收获后种植夏玉米等短季作物).这三种模式中第一茬玉米播种时间不同.研究比较了吨粮田中夏套玉米和多熟制中春套玉米对棉田第二代棉铃虫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多熟制中春套玉米对棉铃虫产卵有很强的吸引作用,可以使棉田第二代棉铃虫卵量减少55.7;,幼虫数量减少57.1;,对防治棉田第二代棉铃虫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团 1996年种植棉花 2 667hm2 ,由于棉铃虫暴发 ,使棉花产量只有 2 73× 10 4kg,比 1995年下降 2 6.8%。一、1996年棉铃虫暴发原因主要是 :越冬蛹基数大 ,为 0 .4~ 1头 / m2 ,由于全团没有冬翻 ,使棉铃虫安全越冬 ;宽膜棉面积大 ,施肥量大 ,棉花生长势强、鲜嫩 ;气候条件适宜棉铃虫发生 ,4~ 8月降雨天数多 ,相对湿度比往年增加 2 0 %~ 40 %。6、7、8月平均温度均在 2 4℃ ,有利于棉铃虫生长发育。二、防治措施主要采取 :杨枝把诱蛾和灯光诱蛾 ;种植玉米诱集带 ;人工捕捉幼虫 ;挖蛹 ;冬灌 ;化学防治指标由原来百株幼虫 8头放宽到 15~ 2 0头等。  相似文献   

20.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 1996~ 1999年 4年试验观察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卵至三龄幼虫存活率 ,二代为 1.3% ,三代为 5.5%。田间幼虫与被害蕾铃比分别比普通棉田提高 35.1%和 2 1.3%。结合对普通棉田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初步确定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为 :二代百株幼虫 5.2头或百株卵量 4 0 0粒 ,三代百株幼虫 4 .7头或百株卵量 85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