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义湘 《花卉》2011,(3):41-41
在山东省菏泽市曹州百花园,有一株栽植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牡丹,今年正好400岁,植株高2.6米,冠径达4米,每年开花400余朵,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牡丹王”。  相似文献   

2.
保康野生牡丹人工繁育获得实质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月17日,历时10年的湖北省保康野生牡丹人工驯化与繁育工作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一批2万株人工繁育苗开始正式挂牌销售。  相似文献   

3.
紫斑牡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紫斑牡丹的研究现状,概括了其野生资源、繁殖、育种、花期调控、细胞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研究成果.针对我国紫斑牡丹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牡丹的原产地,牡丹在中国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较为广泛。从东北三省,到南疆边陲,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皆有牡丹的野生资源和人工栽培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历时两个月途经9个省20余个地市,对我国牡丹的8个野生原始种进行品种资源现状考察,分析我国牡丹品种群的存在和发展现状,并对我国目前所有的园艺栽培品种进行收集。  相似文献   

6.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是温州地区重要的杨梅产地。境内野生杨梅资源十分丰富,全县33个乡(镇)均有野生杨梅分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茎粗大于5 cm的野生杨梅20多万株,树龄超过100年的杨梅500多株。为了充分开发利用野生杨梅资源,笔者从2000年开始从事野生杨梅高接东魁杨梅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7.
牡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牡丹种质资源的研究为探讨牡丹的起源、进化、分类、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牡丹种质资源概况的介绍,综述牡丹形态学、细胞学及DNA分子标记等几方面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探讨牡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及尚需解决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开展牡丹种质资源的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牡丹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山东省牡丹生产面积达5.3万hm~2,已成为山东花卉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山东牡丹产业与国际、国内主产区相比,在栽培面积、种质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存在品种资源结构不合理,种苗质量差,缺少专用良种,产业化程度低,单位面积效益差等问题。现结合山东省牡丹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山东省牡丹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分布在江南地区的江南牡丹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江南地区常见品种约50种,主要为‘凤丹’系列、宁国等传统品种和菏泽、洛阳、日本等引进品种,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和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提出了江南牡丹品种资源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牡丹专类园共占地21.7;3hm^2,种植牡丹1200余个品种,约28万株;芍药52个品种5000余墩;配植其它植物20余种2万余株。整个园子划分为百花园、九色园、特色园、千姿园及科技示范园五大园区,并将博大精深的牡丹文化穿插融于其中,是集牡丹科研、教学、观赏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成仿云  李嘉珏 《园艺学报》1997,24(2):180-184
根据在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的考察结果,论述了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将牡丹的繁殖划分为兼性营养繁殖和专性有性繁殖两种基本类型。前者包括紫牡丹(Paeoniadelavayi)、黄牡丹(P.lutea)、狭叶牡丹(P.potanini)、矮牡丹(P.spontanea)和卵叶牡丹(P.qui),它们以多种形式的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后者包括大花黄牡丹(P.luteavar.ludlow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紫斑牡丹(P.rocki)和杨山牡丹(P.osti),种子繁殖是其唯一的繁殖途径。讨论了繁殖特性在野生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日,在苏州市古城区富郎中巷7号,一株160多年树龄的名牡丹——“魏紫”被邻居造房施工损坏。花主人,耄耋之年的王兆薇女士为了讨个说法,状告到沧浪区人民法院,要求赔偿32000元,4月上旬法院受理了此案。  相似文献   

13.
珍稀果树‘抚红软籽山楂’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选育经过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一直承担着辽宁东部山区特色野生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研究工作。1989年4月,在新宾县红升乡南四平村发现1株软籽山楂,树龄22年生。同年引进我院原果树试验地(大北沟),2005年4  相似文献   

14.
4月29日,大雾锁山。一位老人亦步亦趋来到海拔1700m的湖北省保康县大水林场,来为该林场后坡的“紫斑牡丹王”锄草施肥。老人名叫张永圆,今年85岁,世代中医,家住在该县龙坪镇十字冲村四组。在大水林场后坡,一片40亩的野生牡丹园呈现在眼前,5000多株野生紫斑牡丹含苞待放,“紫斑牡丹王”傲立其中,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15.
我镇地处青石山区 ,野生君迁子资源十分丰富 ,从1993年春天开始 ,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对野生君迁子采用低接和高接的方式逐年进行改接 ,到 1999年共嫁接柿树 12 .5万株 ,成活率达 90 %以上。目前 ,全镇改接树已结果株数达 3.2万株 ,年产量达 81.6万 kg(平均株产 2 5 .5 kg) ,产值达 166.5万元 ( 2 .0 4元 / kg) ,经济效益非常显著。现将嫁接及管理措施介绍如下。1 砧木选择及培养 野生君迁子大部分分布在山坡、陡地及堰边 ,与其它杂树、杂草共存 ,因此 ,在嫁接的前1年 ,选择分布在坡度不大、光照好、土层较深厚地块上的野生君迁子作为嫁接对…  相似文献   

16.
烟花三月,扬州万花盛开。“4·18”期间,2009年中国扬州万花会在瘦西湖万花园举办,市民和游客尽情游弋在郁金香、牡丹、芍药等200个品种300万株花卉的花海里。  相似文献   

17.
民权县位于河南省豫东平原黄河故道地区,是全国著名的苹果产区,全县现有果树种植面积27万亩,其中苹果种植面积达23万亩.种植的品种以红富士、新红星、金冠、秦冠居多,树龄在20~50年不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种植的一大批以红富士为代表的苹果品种,由于种植期间受密植早产思想的影响,株行距为2米×3米、2米×4米.  相似文献   

18.
紫牡丹远缘杂交后代幼苗的形态标记和ISSR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蕊  张秀新  薛璟祺  穆鼎  石颜通 《园艺学报》2011,38(12):2325-2332
 以栽培牡丹‘秋发1号’(Paeonia suffruticosa‘Qiufa 1’)为母本,以野生紫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并利用形态标记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2年生幼苗进行早期鉴定。结果显示,形态标记方法可将16株F1代幼苗分为偏父型3株、偏母型5株和中间型8株;ISSR标记鉴定在L = 0.65时将F1代幼苗分为偏父型6株、偏母型5株和中间型5株。16株杂交幼苗中有12株表现为ISSR标记与形态标记分组结果一致,另有4株分组结果不一致。认为形态标记结合分子标记的评价方法有利于牡丹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19.
牡丹组野生种间亲缘关系和栽培牡丹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野生牡丹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详细回顾了有关栽培牡丹起源的时间、地点、方式及祖先种等方面研究所取得的现有证据,并分析和讨论了栽培牡丹“多地”、“多元”起源的观点,认为栽培牡丹的起源途径是最初通过野生种的直接驯化获得原始品种,在此基础上通过突变和人工选择发展出古代和传统品种。除衍生出古代和传统品种的野生祖先种外,其它野生种通过自然与(或)人工杂交的方式参与现有品种群(亚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寻找栽培牡丹起源的有力证据,不同栽培品种群(亚群)与野生种的分子系统学关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洛阳市位于豫西丘陵山区,丘陵山地面积占到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野生酸枣资源十分丰富.1996年至2000年在洛宁、宜阳、伊川、汝阳等县开展了野生酸枣改接大枣工作,5年共改接1 5万株,改接品种为梨枣、苹果枣、赞皇大枣等.嫁接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第2年96%见果,2003年平均株产达2kg,总产量达30万公斤,产值达11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