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曲周县四疃乡三疃村农民采用的小麦--棉花营养钵育苗种植技术,既解决了粮棉争地矛盾,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亩产小麦450公斤、棉花250公斤。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巩固  张战伟 《农技服务》2004,(10):10-10
小麦、油菜、棉花、花生间作套种是商丘市近几年推广应用的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经济效益显著,一般年亩产小麦400公斤,油菜80公斤,皮棉80公斤,花生200公斤,亩产值达2000元以上。现将该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小麦——莴笋——西瓜——棉花——甘蓝①间套种方法。种六行优质专用小麦,行距18~20厘米,预留行80厘米,在预留行中套种地膜莴笋一行(10月下旬移栽),株距30厘米左右。莴笋收获后,4月下旬移栽地膜西瓜一行、棉花一行,棉花与西瓜实行三角定苗,西瓜拉秧后,8月中旬移栽秋甘蓝,行株距60cm×50cm,10月中旬收获。②种植效益。小麦667m2产350公斤,产值350元;莴笋667m2产600公斤,产值180元;西瓜667m2产3000公斤,产值900元;棉花667m2产皮棉300公斤,产值420元左右;秋甘蓝667m2产2000公斤,产值400元。年667m2产值2250元左右。2、春马铃薯——春玉米…  相似文献   

4.
扶沟县麦棉套种面积大,促进了麦、棉产量的迅速提高,1983年与1987年比较,麦棉套种面积由3万亩扩大到55万亩,小麦总产增加1.1倍,棉花总产翻了近5番,农业总产值增长一倍多。1980—1988年,全县棉花平均亩产62.7公斤,小麦平均亩产256.4公斤,麦棉均稳定在中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麦-菜-薯-棉-姜种植模式,在湖北荆州市部分棉区种植证明:每667平方米可生产小麦250公斤、小白菜750公斤、马铃薯1000公斤、棉花皮棉80公斤-100公斤、生姜  相似文献   

6.
<正> 南阳地区雨量、热量资源丰富,选用适宜的棉花品种进行麦后大苗移栽是取得麦棉双高产的有效手段。根据豫棉四号成熟早,自我调节能力强,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在我区进行麦后大苗移栽大田生产示范试验获得成功,现将其生产示范情况和主要技术总结于下。一、示范情况1991年邓州市夏集乡大桥村,麦茬移栽豫棉四号棉花2300亩,小麦单产由麦棉套种的225公斤提高到268公斤,亩净增小麦43公斤,折款20元,棉花由50公斤提高到63公斤,亩净增皮棉13公斤,折款78元,麦棉总  相似文献   

7.
麦套棉花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麦套棉。作物布局以棉为主,在棉花大行中增加一季小麦,平均666.7m2产皮棉79.7公斤,每666.7m2收小麦15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 1990年全镇植棉面积2.6万亩,其中麦棉套种达2.2万亩,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县制定了亩产皮棉120公斤的目标。我镇棉花高产达标田16块,面积50亩,经市、县测产验收,亩产均在120公斤以上,受到市级奖励,其中有4亩麦棉套,亩产小麦435公斤,棉花136.97公斤。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翼城县南梁镇东郑村村民聂国强是远近有名的“科技迷”,2002~2003年在自家的667平方米耕地上采用“小麦间作菠菜复播西瓜间作棉花复种大白菜”立体种植模式,生产小麦310公斤、菠菜540公斤、西瓜3150公斤、皮棉45公斤、大白菜4500公斤,一年五作收入3500元,除去各项投入,纯收入2500元以上,其成功栽培的关键技术有6条。  相似文献   

10.
<正>棉麦双丰工程是在邯郸东部植棉区实施棉田间作套种小麦,改传统春棉一年一熟为棉麦一年两熟,解决棉田冬春空闲,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在棉花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上,实现棉田亩增粮食400公斤。亩增效益800元,达到棉花、小麦双丰高效的目标。技术要点是突出"双早"核心技术,小麦要早收、棉花要早熟,协调好小麦与棉花的茬口衔接、共生期,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提高机械化程度。主要种植方式为:10月下旬晚播小  相似文献   

11.
年度1988年 活动项目推广小麦玉米带培养吨粮田 活动内容及效果种植小麦玉米带田57亩,平均亩产802公斤,其中吨粮田62亩,完善了吨粮田措施;编印了“吨粮田经济效益和技术措施”250份。1989年培养吨粮田、小麦千斤田、试验玉米套平菇种小麦玉米带田110亩,培养吨粮田44.5亩,单种小麦千斤田84亩,试验玉米套平菇0.27亩,“创出双千亩”的新路子;编印“玉米带田套平菇亩产双千高效益”250份。1990年吨粮田、小麦千斤田、试种地膜棉花、示范复套油菜培育吨粮田73.1亩,小麦千斤田13.5亩,试种地膜棉花0.92亩,复种套种油菜16亩;编印了地膜棉花、复套油…  相似文献   

12.
小麦、菠菜、西瓜、棉花、大白菜(萝卜)一年五种五熟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显著,且技术简单,易于推广,现将该模式介绍如下: 一、经济效益 该模式667m2产值4950~5900元,其中小麦667m2产500公斤,1.2元/公斤,产值600元;菠菜产300~400  相似文献   

13.
<正> 河南省境内的黄淮平原地区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扩大,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对粮食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粮棉争地矛盾更加突出。为此,我们在20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全省棉花生产区的光、热、水、气、土等资源条件,同时针对目前夏棉生产中存在的成熟偏晚、腾茬迟造成小麦晚播减产等问题,进一步深入开展了麦(油)棉连作早熟双高产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期望在小麦增收的前提下稳定棉田面积,力争增加棉花总产量,提高土地综合经济效益,实现麦(油)棉连作亩产小麦250—400公斤、皮棉65—80公斤。  相似文献   

14.
湖北新洲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在13年生的池杉林中灌水0.8~1米深,在水中养鱼,水面养鸭,进行池杉—鱼—鸭生态林业研究。结果,池杉每亩年蓄积生长量2.1742立方米,生产池杉种子50公斤,产鱼225公斤,产鸭20只。山东淄博市以棉花为主的立体种植模式:西瓜—春棉(中棉13),平均亩产西瓜4505公斤,皮棉103.5公斤;小麦—春棉(中棉12)—花生,平均亩产小麦382公斤,皮棉105.8公斤,花生125公斤;小麦—越冬菜—夏棉(中棉16),亩产小麦535公斤,皮棉98.5公斤,蔬菜300公斤。湖南省汉寿县林、稻、鱼、油模式:在渍害田种植成棋盘式农田林网,然后把大田划块分成单元,四周挖主沟筑堤,堤面栽树,树下间作套种;田面起沟抬垄,垄面插稻,收后栽油菜;沟内蓄水养鱼。  相似文献   

15.
1988年我们参加了江苏省棉花百亩丰产方“丰收杯”竞赛,在鹿河乡新市村56块田100.94亩面积上,取得了麦套棉平均亩产115.57公斤的高产成绩。现将丰产方棉花生育规律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土壤条件与栽培经过 小麦棉花套作,棉花品种为抗病棉86-1。轻沙壤土质,肥力中等。栽前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2%,全氮0.1318%,全磷0.1808%,  相似文献   

16.
1986—1989年在全省35县市点试验368项次,示范推广316万亩.结果表明:①硝酸磷肥与等养分的硝铵(或尿素)加普钙单质肥配施效果相近。②硝酸磷肥每亩适宜用量为小麦43—63公斤,玉米40—60公斤,棉花55公斤左右,谷子37.5—46公斤,高梁30—45公斤.③硝酸磷肥的适宜用法,冬小麦宜作底肥施用;玉米、谷子、高粱宜全部底施或 2/3作底肥、1/3作早期追肥;棉花宜全部底施或2/3作底肥、1/3作种肥。  相似文献   

17.
1 乙烯利剂型为40%水剂。1.1 棉花。北方棉区一般每亩用150 ~ 200毫升,用以棉花的催熟。1.2 小麦。在小麦拔节初期,亩用40 ~ 50毫克对水50公斤,全株喷洒,增产显著,并使麦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1.3 番茄。长成的青番茄,用800 ~ 1 000毫克/公斤药液喷雾,或摘下在药液中浸蘸一下,捞出后放在20 ℃~ 25 ℃条件下,有催熟作用,增加早熟产量。用800 ~ 1 000毫克/公斤药液涂抹绿果,能提早3 ~ 4天成熟。在拔秧前7 ~ 10天用800 ~ 1 000毫克/公斤药液喷洒全株,可加速绿果转色。1.4 黄瓜、南瓜、甜瓜类。在2 ~ 4叶期用100 ~ 200毫克/公…  相似文献   

18.
1983~1986年,我们在海头镇连续三年进行了千亩小麦、玉米丰产试验,年亩产依次为1020.9公斤(小麦464.8公斤,玉米556.1公斤)、1004.72公斤(小麦452.52公斤,玉米552.2公斤)、1023.5公斤(小麦454.78公斤,玉米568.72公斤),年年亩产超吨粮,现将其生物学指标及栽培技术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9.
<正> 新郑县是黄淮海平原的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长期以来是以小麦为主,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为了打破粮食生产长期徘徊的局面,从1987年起,我们在县农技中心试验站和城关乡贾庄村分别开展了10亩小麦—玉米年亩产吨粮攻关试验研究和百亩吨粮综合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系列化、模式化栽培和科学化管理,夺得了两季高产。1987年攻关试验亩产1044.8公斤(小麦413.4公斤,玉米631.4公斤);百亩连片(107亩)亩产930公斤(小麦450公斤,玉米480公斤)。1988年攻关试验亩产1039公斤(小麦400公斤,玉米636公斤);百亩方亩产1003公斤(小麦494.5公斤。玉米508.5公斤),1989年攻关试验年亩产1040.7公斤(小麦420.5公斤,玉米620.2公  相似文献   

20.
<正> 磷与钾是农作物抗病的“良药”。合理施用磷肥与钾肥,不仅可以防治生理性病害,而且能够防治传染性病害。实践证明,水稻的纹枯病、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细菌性叶枯病,小麦的粉霉病、锈病,棉花的轮纹病、枯萎病,玉米的茎腐病、大小叶斑病等,都能由于增施磷、钾肥而减轻。如小麦播种前,每亩用过磷酸钙25~40公斤,氯化钾5~10公斤,或草木灰50~100公斤做底肥;或在小麦生长发育的中后期,即在锈病病菌大量发生前,用2%~3%过磷酸钙加1%氯化钾或加10%草木灰制成混合液,进行根外追肥,每亩喷洒混合液50~75公斤,对叶锈病、条锈病和秆锈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