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自制的"山水盆景"可是名副其实"仙人山"!不仅层峦叠嶂,还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气息。喜欢极了盆景艺术家们创作的山水盆景,也常跃跃欲试,想亲手制作一盆。但一想到要"缩龙成寸"地在山石上养出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我这个出了名的急性子便打消了"移山缩水"的念头。一天,心有不甘地我在自家花丛中转悠,一盆不大的仙人山突然让我眼前一亮:那是1998年我在花鸟市场上花两元钱买来的,当时栽在拳  相似文献   

2.
秋潭先生在《兰艺求解》(见《中国花卉盆景》2011年第5期)中,列举了几种在养兰过程中见到的兰花花朵或叶片异常的情况。其实,不少兰花爱好者在养兰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就此问题,我想谈谈个人看法。兰花的花朵或叶片的"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我初养兰,是看了《中国花卉盆景》上许多名家和养兰者的文章后进行的。但我所在地区的土质多属盐碱性,适合养兰的土壤不好找。于是我试着用含酸性的锯末掺过筛的细煤渣粒作基质养兰,几年下来,兰花根壮、叶茂、花香,长势喜人。我选择的锯末是针叶松木,疏松而含微酸性。先把锯末和腐熟有机肥以8:2的比例拌匀,再掺入烧过的米粒大小的细煤渣粒(与锯  相似文献   

4.
梅花,一直是我非常喜爱的。但退休以前别说制作盆景,就是一般养植我也无暇顾及。1997年退休后,我在自家楼顶上建了一个约80多平方米的花卉盆景园,从读书拜师开始,学习制作盆景。  相似文献   

5.
我养的一盆春兰"双飞燕"在2002年《中国花卉盆景》第10期刊出后,有读者很感兴趣,问我是怎么给它施肥的。其实,我给它的肥确实不算多。这盆"双飞燕"下山时即非常清秀,一点病害都没有,特别可人。我拿在手里不禁想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野生兰没人养护反而没有病害,而家养兰百般呵护却不是这病就那病呢?通过观察我发现,这里面除植料、温度、湿度、光照、通风以外,肥料占很大的因素。兰友们在养兰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兰花生长快,开好花,不知不觉地就增加了施肥次数,加大了施肥量,特别是含氮的肥料施用过多,以为这样就是对兰花好了。其实不然,野生兰花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含氮的肥料可以吸收利用。它周围尽是些树  相似文献   

6.
本人是平湖市交通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自1994年开始学习制作山水盆景。多年来,市交通局积极创导发展交通文化,为我工作之余研修山水盆景制作创造了宽松环境。我市还有一批山水盆景爱好者,制作上达到了一定水平,对我学习山水盆景制作提供了许多帮助与指点。另外,《中国花卉盆景》等多种杂志更是我学作山水盆景的良师益友。这期间也制作了一些山水盆景,其中部分作品曾在有关盆景杂志上刊登。但由于受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盆景制作,但更喜欢盆景的阅读(欣赏)。每当自己喜欢的盆景在眼前一亮,欲念总是与之"周旋",从而进入一种状态,站到一个相对超脱的高度,会心地将阅读引向"人性化"的表述,把制作与欣赏表述的语境变成一种美丽的记忆。这里以苏铁盆景为例,实"画"实说。苏铁盆景的制作,素材的选取是个弱项。于是,制作苏铁盆景只能"按图索骥"——利用素材的"先天"条件,选好观赏面,然后进入"画外功  相似文献   

8.
福建养兰专家张从一,全靠自己一双手,经过八年努力,已培育福建素心兰两万多株,多色茶花、瑞香及一部分树桩盆景。目前因园地狭小,大部兰花急待分株栽培,必须重建占地四亩以上、养兰二十万株的新苗圃。由于缺少资金,特徵求合作者,如愿投资合营者可函  相似文献   

9.
小叶鼠李和雀梅是同科植物,叶形相似,可作盆景素材。尤其是北方盆景素材资源缺乏,所以显得更为难得,堪称“北方雀梅”。但是小叶鼠李采挖移植成活难(俗称“下山死”)。即便能成活,制作盆景过程中也容易发生退枝、死枝现象。儿此种种,给盆友们带来了困扰。因此用其制作的盆景很少,更难见佳作问世,令人遗憾。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枸杞品种很多,最著名的是宁夏枸杞,俗称"西杞",其株形较大,高达2.5m,分枝较密,枝条有棘刺,叶狭而大。浆果较大,成熟后红色,味甜,可鲜食。但因其枝长叶大,很少用于制作盆景。适合制作盆景的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野生枸杞,俗称"土枸杞",其植株矮小,叶片小而密集,果实虽然不大,但色彩鲜艳,挂果量大,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小叶栀子经常因为缺素而变成"黄验婆",吝啬开花甚至不开花。我用一渣一水给它"滋补",结果叶片碧绿,花色洁白,很是不一样。小叶栀子叶虽小花却繁,可盆养,亦可通过提根、拿弯、蟠扎等方法制作盆景,受到很多花卉爱好者的推崇。但是如何保证小叶栀子花繁叶茂,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很多人养小叶栀子都出现生理性黄化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一个以种地为生的普通农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从小就痴迷盆景,痴迷它那撼人心魄的神韵。尤其在通读一些盆景制作的经典书籍后,我更是慢慢懂得,如何让静观的树木盆景产生动感、  相似文献   

13.
我是江苏徐州市沛县人,原任职于沛城镇人民政府。由于长期工作紧张忙碌,患胃病、心脏病已经多年。同志们都管我叫“药篓子”。92年春心脏病严重,经领导批准,我就退下来在家养病。从那天起我就学着做山水盆景,对根艺也很入迷,于是就把全部心血都用在养花制景上。这样一来越养越多,越学越迷,养植花木、制作盆景、根艺,成了我晚年生活的一大乐趣。  相似文献   

14.
从事盆景制作多年,总是忙于树木盆景造型,对水旱盆景研究制作甚少。还是几年前的一天到花博会上参观,看到了一批金钱松盆栽苗。它那挺直秀丽的树势、翠绿柔软的树叶吸引了我,于是心中一动,便买了十几棵回来尝试制作一盆丛林式水旱盆景。  相似文献   

15.
传统养兰法对兰花总是娇生惯养,百般呵护,而我的"粗放养兰法"则代之以粗生放养,很少管理,让养兰变得轻轻松松。看来貌似柔弱的兰花也能适应粗线条,并且表现很好。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2月10日至18日,江苏南通市总工会、南通市建设局在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联合举办第30届"迎春百花会"盆景展。为进一步弘扬通派盆景文化,展示盆景发展的艺术成果,此次特在全市征集了82盆盆景精品参展。大家一致表示,通派盆景要不断交流,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制作水平,与时俱进,再创辉煌。这里选刊部分参展作品。  相似文献   

17.
我玩盆景也有好些年了。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一盆优秀的作品,总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是天趣与神韵的体现,亦是天与人的结合。在制作和欣赏过程中,我往往是神游其中,身心受益。退休以后,觉得体力不济,对大中型盆景有时是望"盆"兴叹,自然就"转型"到小巧玲珑的微型盆景上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花卉盆景》2006年12期的"多肉植物王国"栏目刊出王颖翔先生的《厦门龙舌兰印象》一文后不久,我先后接到西安、郑州、吉林的爱好者的电话,询问龙舌兰劈切繁殖的具体操作方法。因此,笔者借此机会,将这种大刀阔斧的繁殖方法之来源和  相似文献   

19.
1993年第5期《中国花卉盆景》上曾发表过笔者的《阳台养兰生态模拟系统》一文,引起了读者的兴趣。近几年笔者在养兰中进一步观察摸索,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众所周知,兰花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尤其是盛夏和严冬。笔者曾几次到浙江山区去实地考察,发现野生兰通常长在向阳坡柔光闪烁、空气清新滋润的乔木林下。盛夏凉风阵阵,舒适宜人;严冬又因树叶已凋,阳光洒落,温暖和煦。这样的环境在目前居住高楼利用阳台养兰的城市家庭中,是根本找不到的。而今,越冬的问题已可借助封闭阳台(盆下再垫泡沫板)来解决。但是盛夏呢?  相似文献   

20.
笔者爱好花木盆景,退休后置一花园小宅,莳养花木,其乐无穷。我家花园很小,故以小盆、微盆居多,树种以瓶兰为多。2007年开始,瓶兰雌株开始挂果,微型盆也有数朵花开,但因缺乏经验,结果不多。从去年起,我特别留心微型盆开花情况,小心侍候,终得果实,养至果黄,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