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盆景具有创作的连续性和可变性。树小盆景最具有代表性,其中松柏类盆景的可变化性最为典型。就盆景创作规律而言,从素材的培养开始到实施每一个具体制作环节,一件作品的完成时间大约在10年左右。在这漫长的连续制作过程中。作者根据作品的不断生长变化,会在不同的制作阶段改变自己的审美认识,从而重新确立创作方案,对原作品进行改作。从实际创作意义上,改作是盆景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性,也可以说是盆景创作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卉盆景》2005,(12):44-45
本篇介绍秋季至春季期间将一棵悬崖树赤松改作为模样树的栽培作业。首先,请观察作业前的树姿,而后比较与目标姿形不同的地方。如图A所示,原为半悬崖树形,倾斜的头绪上方形成一处急遽的弯曲,而后延伸至头部。此弯曲蜿蜒扭转,乃此素材的精华所在。此素材的情形,属于半悬崖树而非斜干,因干身向左伸展的枝略微下垂,也是构成半悬崖树的关键所在。换言之,即是让左下枝更向下垂,头部再进行缩短剪定,以展现出半悬崖树独特的风貌。虽然朝此方向创作也无妨,但就现代盆栽的观点来看,似乎缺乏一种吸引人的魅力,感觉有点“粗俗”,因此作者才决定改作为模样树。  相似文献   

3.
这棵双干合植的五针松是国内比较早的作品,树龄有50年左右。树干已显得非常苍老,干、枝的过渡比例也很完美。两棵树一高一低,一粗一细,有主有次,搭配和谐。看来原作的组合是比较合理的。但因近些年疏于管理,枝条徒长,作品显得荒芜杂乱。由于枝条过于丰满,树干的线条变化被遮盖,失去了双干树的风韵。经过审材立意,决定重新整姿,大胆改作。  相似文献   

4.
正盆景改作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有生命,就有变化,这些变化或来源于植物自身的生长,或通过修剪、蟠扎、换盆等盆景造型技法来实现。对于已经成型,甚至获得过大奖的盆景重新造型,进行二度创作,谓之"改作"。这是盆景创作的继续,成功的改作能使盆景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具有"凤凰涅槃,再获重生"的艺术效果。对于成型的盆景,看久了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遇到这种情况不妨换个盆,换种盆景造型,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对盆景的一种改作。如锦鸡儿盆景"野趣"、雀梅盆景  相似文献   

5.
改作地点:文华盆景联谊园改作时间:2012年10月16日盆景改作不仅是盆景制作的继续,更是盆景的再创作。若是改变表现形式的改作,那不光是从另一思路的再创意,更是一次挖掘主体潜艺价值的实践。图1~3分别是一盆悬崖式盆景的正、右、左三个面的树像。从图照不难看出,枝叶过密,而且飘长过长,过渡不  相似文献   

6.
现场造型改作,立竿见影,直观现实。老师启发,初学启蒙,别开思路,无疑是给初学者上的一堂直观的一目了然的盆景技艺操作教学课,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也会给某些读者产生误导——"盆景制作就这么简单"?所谓改作,是通过作者的审美意识,打破常规的想象力,在确保植物生存的前提下,把一件普通的坯材(作品)改造成一件有欣赏价值的坯材(作品)。有些作品力求表现形态美,只得其形,缺  相似文献   

7.
十多年前,笔者上山采桩,得一棵一本双干的榆桩。经细心养护,竟在阳台上养坯成活。3年后,制成一本双干式桩景(如图)。这是我亲手采、养、制作的处女作,在以后的作品创作及学习欣赏其它优秀作品时,逐渐发现此桩景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整个构图有点不伦不类,枝干的比例也不协调,头大脚小,枝盘杂乱等。因此,就想着手进行改造,以进一步提高其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8.
5月底,我到常州参加一个盆景学习班,其间需做一个“功课”——操作演示,我便选了这棵携带方便的树参加:这是棵高约80厘米的“满天星”,养植好多年了,一直都是以原形态作修剪,没有大的改作。这次本意也是只做个修剪,但路途中不慎碰断两个小枝,原位置就有两个小小的空缺了。别人不会发现.但我自己能感觉出来,遂起改作之意。但也只是习作,  相似文献   

9.
蔡平安先生从事盆景事业已10多年,自己有一个5000多盆以珍稀树种“对节白腊”为主的盆景园。蔡先生拜名家为师,博采众长,潜心研究名家水旱盆景的艺术风格,其创作手法日臻成熟。在他众多的盆景中,我最欣赏的是《横空出世》(见封底图照)。这个作品树种是经7年培育的一棵对节白腊,作者有意把主干向左横斜而出,构成一种强有力的气势,起到了平衡左右的作用。绿嫩的树叶与苍老的树干形成鲜明的对比,蕴育着一种极强的生命力。让人油然生出一种纵深  相似文献   

10.
组合盆景的制作,大凡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新作,确定题材以后按创意组合成型;二是改作,按原来的素材,根据新的创意进行增、删、补、移的调整,使之出现新的格局,新的意象,提升艺术感染力。我采用的是第二种——改作。《祖孙情深》的素材,最初是两盆相对独立,基部粗细相当的小叶黄杨(图1、图2)。因为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的花架上,有几株三角梅,其中紫色的一棵己经养了10多年,每年从6月开始,就会吐出美丽的花蕾,一直开到国庆节后(图1)。还有一棵花叶双色的也是繁花似锦,每年的花期长达7~8个月(图2)。另有一棵大红重瓣的,开得鲜艳如火,放在阳台的花架上,常引来路人的注目(图3)。其实三角梅非常好养,只要摸清它的脾气,就一定能养好。它喜欢阳光和温暖,畏  相似文献   

12.
毋容置疑,雕琢是根艺创作的主要技法之一。但雕琢是否应有个尺度标准?这是根艺界争执不下的老问题。笔者认为,根艺作品应把“根味、意味、(天)趣味”作为衡量雕琢尺度之标准。这里谈点管见,供研讨。众所周知,根的质感、纹理、色彩、凸瘤、凹洞等因素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根艺家们独具慧眼,巧妙地运用这类令人称奇入迷的形态创造出天趣盎然有意味而又有根味颇浓的艺术品来。在作品中,应使意味、根味、(天)趣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意味:这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是作者凝注在作品中的情感。根的自然美不是艺术。只有把作者的情感熔铸到赋有自然美的根料中并能以感动人的形式出现,这才是真正的根艺。这也是根艺意味之所在。比如,观赏《龙的传人》、《祖国在我心中》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对中华民族的称颂,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这种情感不能用逻  相似文献   

13.
古树新姿     
这棵古铁树,最近在浙江省衢州市模环乡清塘村内被发现。它苍劲古朴、树势雄伟、稀罕别致.蔚为大观。其根径之粗和树龄之长,在国内铁树中均属罕见。这棵古铁树根部直径1米,离地0.5米高处分成双干,一干高5.1米,径粗0.6米,生有17个大小枝头;另一干高2.8米,径粗0.5米,生有30个大小枝头。整棵铁树形成庞大的树冠,占地约50平方米。据考证这棵铁树栽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  相似文献   

14.
树桩盆景的造型创作,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文化艺术修养及不同的审美情趣。但盆景创作的总原则应是:因材施艺,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坯的有利条件及优点所在,制定最佳栽培制作样式及最佳欣赏面。笔者认为,一般来说,一棵桩坯(除自己繁殖的幼苗)只有一种最佳制作造型方式,也只有一个最佳欣赏面。用其它方式栽培制作或从其它角度欣赏也可以,但不是最佳,好的  相似文献   

15.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古人关于学诗、写诗方面的一句至理名言。套用这句话,将之引进到盆景作品和根艺作品的创作中来,它同样对作者具有启迪性。很有一些盆景及根艺作者醉心于埋头创作,同时又苦于很难创作出象样的精品来。于是,有的埋怨自己居住地缺乏培养树桩的条件,也有的埋怨城市中难以觅得合适的素材,更有一些人埋怨没有机会外出开开眼界,“借鉴”一番。怪来怪去,他们唯独没有怪自己  相似文献   

16.
我有十余种四季桂,今年1月2日.其中一棵变色桂(也叫龙珠桂)的一个枝条顶上开出一簇黄色花朵,呈球状。到了10日,少数花谢了,有几朵花瓣变成茶色或茶红色,但花柄依然是绿色的,而且直立(图1)。我很奇怪,往常一簇花往往同时凋谢,花柄也会耷拉下来,为什么这簇花那么特殊?  相似文献   

17.
去年第八期上,曾刊有林凤书同志撰写的《赏山水盆景(寒江独钓)》一文,并配有照图。现请作品的作者冯舜钦同志介绍他创作雪景盆景的一些经验。考虑到今年有不少新订户,且去年八期印刷质量也有问题,故再将照图刊登一次,供鉴赏。  相似文献   

18.
定植在盆中的黑松树坯,在改作前需做好两项准备:1.对盆土扣水5~7天(以日气温在20℃上下为例)。这样可使盆土干涸凝结,在对坯桩截锯、风骨雕凿时,才不致松动盆中根蔓。2.在扣水的同时,莫需对叶面枝干喷水,这样可使桩坯枝条柔软,在使用金属丝矫形时得心应手。这棵黑松(见图1)是2004年11月中旬所得。原坯带着百把斤偏酸性板结的黄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一件盆景作品基本上只有一个最佳观赏面,或者说仅限于两面。本文中分别标号的4张榆树图照系同一作品,虽原造型还不够理想,但基本上可以四面观赏。这棵榆桩是在1994年立春后在市场购得,毛坯下部大,上部渐细,有自然形成的空洞,树干呈螺旋形弯曲(见图1)。系制作四面可观桩景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品是以海南博兰(海南留萼木。学名Blachia Baill,大戟科留萼木属植物)为素材制作而成的一盆岭南风格的半悬崖式盆景。作品通过多年全心养护,以岭南特有的“蓄枝截干”技法,对这棵博兰树实施精细、严谨的整体造型,使其“一枝见波折,两枝分短长,三枝讲聚散,有露亦有藏”。更难能可贵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