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评价的ABC高峰译1影响产奶量(表型值)的要素在家畜改良中心进行评价的性状包括产奶量乳脂率、非脂固形物百分率、乳蛋白率、体型等。为便于理解,本文以产奶量为中心进行说明。每头泌乳牛以305天(约10个月)产奶量的表型值进行比较。设在奶牛场影响检定牛...  相似文献   

2.
目的:估计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荷斯坦牛产奶性状的遗传参数及育种值,为该场荷斯坦种公牛的选种选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2009~2015年间荷斯坦泌乳母牛的产奶性能记录资料为基础,运用DMUAI-REML算法及动物模型BLUP法,对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成分进行单性状方差组分及育种值估计。结果:牛场荷斯坦种公牛后代母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及非脂固形物的遗传力分别为0.14、0.13、0.14、0.09、0.11。6头种公牛里估计得到产奶量育种值最高的是65206012号种公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非脂固形物育种值最高的是11101917号种公牛。结论:使种公牛生产性能评定的更准确,需综合考虑产奶量和乳成分等性状,最终对种公牛进行选育选配。  相似文献   

3.
高产奶牛是指那些泌乳量特别高(头胎牛7500kg以上,经产牛9000kg以上)、乳成分组成好,乳脂率(3.4%~3.5%)和乳蛋白含量高(3%~3.2%)的奶牛,全群平均泌乳量应在7500kg以上.这些奶牛必须同时具有健康的体况,旺盛的食欲,发达的消化系统和泌乳器官.  相似文献   

4.
牛乳蛋白主要包括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其中酪蛋白基因和β-乳球蛋白基因是对奶牛产奶性能有较大影响的两种基因。牛乳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如泌乳量、乳脂率、乳蛋白量及乳蛋白率有很强的相关性。本文主要对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乳蛋白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利用SAS9.0的GLM过程,统计分析覆盖16省(市、区),33个规模奶牛场,23351头中国荷斯坦牛,从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的237430个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检测记录。分析表明,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平均3.28±0.22%。其中,乳蛋白率大于等于2.95%的奶牛个体占80.2%,所提供乳蛋白量占群体混合样生鲜乳总蛋白量的79.3%。奶牛的胎次、产奶阶段、产奶量、乳脂率、体细胞数、泌乳季节、泌乳月份都极显著影响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P〈0.01);饲养区域、奶牛场和年度总体显著影响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P〈0.05)。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主要处于2.95%以上(〉80%),合理调控各种影响因素,可有效提高生鲜乳的乳蛋白率。  相似文献   

6.
富硒牛奶的生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采用产犊3-4胎、产犊期相近的中国黑白花泌乳母牛4头,在两个水平上研究了不同硒饲料添加剂提高乳硒含量的效果及其对产奶量、乳脂、乳糖、乳蛋白、乳中矿物质、非脂乳固形物(SNF)、全血GSH-Px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两个饲料硒水平(20mg/天和30mg/天)时,不同硒饲料添加剂处理与对照组乳硒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当饲料硒水平为20mg/天时,三种添加剂对乳脂率、乳蛋白、乳中Na^  相似文献   

7.
不同选择指数对中国荷斯坦种公牛综合育种值排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包含不同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对荷斯坦种公牛排队的影响。收集了全国199个牛场的664 284头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脂量、乳蛋白量、体细胞数以及35 281头荷斯坦牛的体型性状。然后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预测生产性状和体型性状的育种值,计算3种不同综合选择指数下47头种公牛的综合育种值,并对其排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使用包含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4个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TMI1)和包含乳脂量、乳蛋白量、体细胞评分3个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TMI2)对公牛的排队一致性很高,秩相关为0.94;只包含生产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TMI1、TMI2)和加入了体型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TMI3)对公牛的排队差异很大,秩相关分别为0.76和0.67。这些结果提示,乳脂量、乳蛋白量可以替代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纳入综合选择指数,体型性状进入综合选择指数对评价种公牛综合遗传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全棉籽比例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 4×4拉丁方试验设计,选择 8头泌乳早期的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胎次、产犊日期接近,健康无疾病),分为 4组,每组 2个重复,每个重复 1头牛。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 D组分别饲喂含 5%、10%、15%全棉籽的试验饲粮。每期试验 28d,其中预试期为 7d,正试期为21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全棉籽比例的增加,奶牛产奶量有提高趋势(P>0.05),校正乳产量极显著提高(P<0.01)。全棉籽极显著地提高了奶牛的乳脂率(P<0.01),对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非脂固形物率无显著影响(P>0.05)。全棉籽极显著降低了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P<0.01),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P<0.05或 P<0.01);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含量都显著降低(P<0.05),长链脂肪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或 P<0.01)。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全棉籽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优化乳脂脂肪酸组成,改善乳脂品质,并以 10%为泌乳早期奶牛最佳饲粮全棉籽比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747头中国黑白花奶牛乳样中的4种乳蛋白的基因型,同时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和基因替代模型研究乳蛋白位点对奶牛第一胎泌乳性状的遗传效应,并首次提出数量性状的位点决定遗传力(Loci-decidingHeritability,h)的概念。结果表明,K-CN基因型对乳脂率和干物质率有显著效应,β-LG基因型对乳中干物质率的效应值显著。α_(s1)-CN位点B基因对C的替代显著影响305d产奶量,对乳脂率无显著效应,β-CNA ̄1基因的替代对305d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有显著影响作用。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干物质率的乳蛋白位点决定遗传力分别为9.4%,8.8%,9.2%和6.7%。  相似文献   

10.
高产奶牛是指那些泌乳量特别高(头胎牛7500kg以上,经产牛9000kg以上)、乳成分组成好,乳脂率(3.4%~3.5%)和乳蛋白含量高(3%~3.2%)的奶牛,全群平均泌乳量应在7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性状方差分量估计模型和典范转化的REML算法,估测了西安市草滩农场、西安市一奶场、二奶场和三奶场的7个牛群1980~1989年间2985头初产母牛的泌乳天数、泌乳期产奶量、305天产奶量、标准乳产量、乳脂量,乳蛋白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以及非脂固形物等10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及环境相关系数,结果是、10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1、0.27、0.29、0.31、0.41、0.26、0.58、0.50、0.40和0.31;通过净遗传相关分析,揭示了305天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之间的真实遗传相关关系,表明选择乳脂量可同时提高产奶量、乳蛋白量及乳脂率,因而是一举多得的选择方法,这要比单纯的产奶量选择法或约束乳脂率选择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究母羊出生年度、季节、胎次、泌乳阶段4个固定效应对西农萨能奶山羊产奶性状的影响。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萨能羊原种场2006-2018年的645只泌乳母羊为研究对象,每月采集乳样1次,采样日早、晚各采集1次,将两次乳样等比例混合后,采用乳成分分析仪测定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脂固形物、非脂固形物、密度、冰点和酸度共8个指标,结合羊场产奶量记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通过SAS 9.4软件进行表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再采用GLM模型进行固定效应对产奶性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西农萨能奶山羊平均300 d产奶量为507.67 kg,乳脂率为3.58%,乳蛋白率为3.20%,乳糖率为4.19%;总固形物含量为12.21%,非脂固形物含量为8.46%;出生年度、胎次对产奶量影响极显著(P<0.01),出生季节对产奶量影响不显著(P>0.05);泌乳阶段、出生年度对乳脂率等8个乳成分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胎次对除乳蛋白率和总固形物的其他6个乳成分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胎次及泌乳阶段是影响西农萨能奶山羊产奶性状的两种主要非遗传因素,第3、4胎母羊产奶性能最佳,泌乳早期的乳品质更优,揭示了对种群进行良种选育工作和羊饲养管理的重要性,也为后期进行奶山羊经济性状遗传评估和群体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影响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泌乳性状变化的非遗传因素,以2008—2021年间56个牧场135 533头荷斯坦牛DHI数据为研究材料,运用SAS 9.2软件GLM过程分析场规模、胎次、产犊年份、采样年份、产犊季节和采样季节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9项泌乳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日产奶量随场规模、胎次(≤4胎)、产犊年份增加极显著递增,奶牛秋、冬季产犊日产奶量高于夏季(P<0.01)。乳脂率随场规模、产犊年份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SCS)和泌乳高峰日随场规模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随产犊年份逐年递降;高峰奶量、305 d产奶量和乳糖率在场规模>5 000头最高;乳糖率、脂蛋比和高峰奶量随产犊年份逐年上升。乳脂率和SCS逐胎上升;乳蛋白率和高峰奶量随胎次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1胎次乳糖率高于其他胎次(P<0.01)。春、秋、冬季产犊的奶牛脂蛋比、高峰奶量和305 d产奶量高于夏季(P<0.01),但乳蛋白率、SCS夏季最高。本研究结果为研究荷斯坦牛产奶量、乳成分及相关指标变化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利用湖南某奶牛规模养殖场2022年1~12月份2339条DHI测定数据,比较分析荷斯坦牛与娟珊牛泌乳量、乳成分、体细胞数水平及饲料成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荷斯坦牛全年及夏季日产奶量、高峰奶量、305 d奶量极显著高于娟珊牛(P<0.01);娟珊组全年及夏季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1);娟姗牛体细胞数0~20万/m L的群体比例与荷斯坦牛无显著性差异(P>0.05),夏季娟姗牛健康牛群的下降比例低于荷斯坦牛群;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娟姗牛每生产1 kg牛奶的饲料成本为2.11元,比荷斯坦牛节省0.25元。由此可见,荷斯坦牛的产奶量具有明显优势,但娟珊牛乳脂率、乳蛋白率等乳品质优于荷斯坦牛,而且在夏季热应激环境下,娟珊牛泌乳稳定性更强,单位产奶量饲料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15.
旨在开展奶牛群体高乳成分功能基因的验证与筛选,利用微流控芯片自主选育技术分析北京地区母牛群体高乳蛋白、高乳脂基因频率,同时分析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对北京地区8个大型奶牛场1 596头中国荷斯坦奶牛RPL23A、ACACB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所有个体均为3胎以内的泌乳牛,收集每头牛所有测定日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等数据,同时对3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RPL23A基因的SNP位点g.20146771G>A,在第一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均达到极显著关联(P<0.01),第二泌乳期,g.20146771G>A与5个产奶性状均呈极显著关联(P<0.01)。ACACB基因的SNP位点g.63962768C>T,在第一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均呈极显著关联(P<0.01),在第二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关联(P<0.01)。结果表明,RPL23A、ACACB基因可以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标记辅助选择,以上基因位点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奶牛的乳脂或乳蛋白性状,对产奶性状起到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为荷斯坦奶牛后续的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选择30头泌乳前期(20~40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进行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B组,每组10头。基础日粮为TMR混合日粮,对照组不添加美斯特,A组添加量为30g/(头·d),B组添加量为15g/(头·d)。测定指标包括产奶量、产乳效率及乳中乳蛋白、乳脂等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①A组产奶量﹑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kg/d)及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2.7﹑﹑0.130.09kg和0.21%;乳脂率提高0.31%,但不显著;产乳效率得到显著改善(P〈0.05)。②B组产奶量﹑乳蛋白产量(kg/d)也分别显著提高1.79和0.13kg/d(P〈0.05);乳蛋白率(%)和乳脂产量(kg/d)也分别提高0.11%和0.10kg/d,但不显著。③美斯特的不同添加量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乳中乳脂率﹑总固形物﹑非脂乳固体﹑乳糖﹑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及乳酮体等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选用15头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研究糊化羟甲基蛋氨酸钙对泌乳中期的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将试验牛分为3组,分别饲喂糊化羟甲基蛋氨酸钙(A组)、羟甲基蛋氨酸钙(B组)和对照组(C组),A组和B组的添加量分别为400 g和20 g。试验结果表明:A组和B组产奶量比C组分别提高4.97%和3.99%,差异显著(P<0.05);3组试验牛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A组和B组乳脂率比C组提高5.26%和3.99% (P<0.05);3组试验牛乳蛋白率、非脂固形物、全脂固形物、乳糖都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补饲糊化羟甲基蛋氨酸钙能增加产奶量,提高乳脂率含量,提高奶牛的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选择30头泌乳前期(20~40 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进行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B组,每组10头.基础日粮为TMR混合日粮,对照组不添加美斯特,A组添加量为30 g/(头·d),B组添加量为15 g/(头·d).测定指标包括产奶量、产乳效率及乳中乳蛋白、乳脂等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①A组产奶量、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kg/d)及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2.7、0.13、0.09 kg和0.21%;乳脂率提高0.31%,但不显著;产乳效率得到显著改善(P<0.05).②B组产奶量、乳蛋白产量(kg/d)也分别显著提高1.79和0.13 kg/d(P<0.05);乳蛋白率(%)和乳脂产量(kg/d)也分别提高0.11%和0.10 kg/d,但不显著.③美斯特的不同添加量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乳中乳脂率、总固形物、非脂乳固体、乳糖、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及乳酮体等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统计分析了2009年12月~2010年5月一○三团奶牛场成年泌乳牛DHI报告中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尿素氮数据,以及各乳成分及体细胞数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牛群平均胎次为2.25胎,畜群结构不合理;平均泌乳天数167.3d,从2010年1月日均奶产量下降,表明奶牛饲养管理方案不合理;脂蛋比为0.88,尿素氮含量不稳定,表明奶牛日粮结构不够合理;体细胞数与生产性能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应该加强对牛群乳房炎或隐性乳房炎的检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20.
引进优秀种公牛基因提高我场奶牛的生产性能分析马承昌,张锋,赵大起,孟宪春(哈市松花江奶牛场150059)我场奶牛经过几十年的育种工作,不仅牛群有了大发展,并且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头胎牛的305天泌乳量由70年代的3600公斤、乳脂率3.4%,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