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椰圆蚧发生规律与农药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邵元海  周静峰  徐德良 《茶叶》2009,35(4):219-220,223
通过对可可广翅蜡蝉若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技术,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对龟蜡蚧越冬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技术,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及Talor幂指数法对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技术进行研究,同时根据1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了茶跗线螨的最适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在茶园中呈聚集分布。同时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强。根据各项聚集度指标得出茶跗线螨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12.557/m+0.340).本研究结果为茶园茶跗线螨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调查了淮北棉田不同时期棉铃虫卵及幼虫在棉株不同叶位间的发生量,计算了5种分布型指数,进行了频次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卵及幼虫在棉田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改变而变化,聚集原因是由于环境因素所致;卵及幼虫的垂直分布同时具有聚集、随机和均匀的趋势。建立了卵及幼虫的理论抽样公式和估测种群密度公式。  相似文献   

8.
茶细蛾幼虫主要分布在芽下一、二叶上(占76.06%-93.46%)。本文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该虫幼虫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且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由成虫选择嫩叶产卵、幼虫的习性和茶园环境中任一因子引起的。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茶细蛾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1/D^2(1.7958/m 0.3107),给出了不同密度下、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9.
茶细蛾幼虫主要分布在芽下一、二叶上(占76.06%~93.46%).本文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该虫幼虫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且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由成虫选择嫩叶产卵、幼虫的习性和茶园环境中任一因子引起的.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茶细蛾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1/D2(1.7958/m+0.3107),给出了不同密度下、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0.
花蓟马成虫在5块被调查花生田中的分布都是遵循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分布,其中Iwao的m*-m回归模型为m*=-0.3859+1.4568m,Taylor幂模型为lg(s2)=0.004220+1.6033lg(m)。对各聚集度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花生花蓟马成虫彼此之间互相排斥,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且在任何密度下都是聚集的,聚集强度随着密度的升高而增强。花生花蓟马成虫呈聚集分布是由于该虫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花蓟马虫口密度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0.6141/m+0.4568)。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茶谷蛾(Agriophararhombata Meyr.)在不同茶树品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感染虫生真菌的情况,在广东省云浮市、开平市两地选取金萱和鸿雁12号两个茶树品种,对茶谷蛾幼虫发生情况和感菌情况进行标准的调查。应用了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等方法,掌握茶谷蛾幼虫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幼虫聚集可能是受其生活习性影响,因为每条雌虫可产卵百余粒。空间分布格局为α=2.617>0,幼虫个体之间相互吸引,以个体群的形式存在。β=1.02>1,幼虫在茶园里呈现聚集分布。金萱Ⅰ试验地茶谷蛾幼虫的真菌感染率为20%,是鸿雁12号Ⅱ试验地的茶谷蛾幼虫感染率的两倍,其他试验地的1倍。不同品种茶树上呈现聚集分布,个体之间互相吸引,以个体群的方式存在。研究结果以期为茶谷蛾幼虫的预警监测以及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频次分布X~2检验法、Taylor幂指数法、Iwao回归法以及七种聚集度指标等分析了油菜潜叶蝇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油菜潜叶蝇幼虫的田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以个体群形式存在;聚集的原因主要是自身行为的结果;采用Iwao理论抽样数模式,得到了该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式和序贯抽样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大豆田黄蓟马的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以指导田间取样。采用6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成虫和若虫)在大豆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并且进行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检验,确定所属空间分布型,对聚集因素作出分析,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最适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在大豆不同生育期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Iwao回归分析法显示黄蓟马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聚集分布。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聚集度依赖密度,且随着平均密度的升高聚集程度越强。卡方检验的结果也为聚集分布。黄蓟马的种群集数λ均大于2,说明黄蓟马种群的聚集原因可能由其生活习性或其本身的聚集行为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黄蓟马成虫的理论抽样方程 ,若虫的理论抽样方程 ,黄蓟马整个种群的理论抽样 。本文结果为黄蓟马田间取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龟纹瓢虫成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扩散系数等7种指标分析,确定了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在中高密度田是由龟纹瓢虫的群居习性所致;在低密度田是由环境因素(如蓟马的密度)引起的,并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报导了对甘蓝夜蛾卵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的研究结果。用扩散系数(C)、扩散指标(I_δ)、Taylor的幂法则(S~2=a(?)~b)及M与(?)的回归关系对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甘蓝夜蛾卵在田间随密度的升高,其聚集度增强;利用M—(?)回归式得出的α、β值,按Iwao提出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得出了甘蓝夜蛾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抽样数;得出“Z”字型随机取样方法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概率频次拟合法和种群扩散指数法测定了油菜病毒病(TpMV、YMV和CMV)在油菜幼苗期、越冬期及盛花期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病株田间分布在幼苗期和越冬期符合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在盛花期仅符合奈曼分布;病级分布在越冬期和盛花期均为聚集分布。比较几种抽样方法,以棋盘式取样效果最佳。在置信概率为95%,抽样误差不超过5%的条件下,理论抽样数为70—384株。田间调查时可取样200株,其精确度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18.
研究害虫的空间分布型对阐明其种群特征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此项研究,不仅可以确定确切的抽样调查方法,而且利用这种信息还可以分析害虫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及其种群的消长,有助于提高测报和防治技术。国内已经研究报道了多种害虫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但是在大麻害虫方面未见此  相似文献   

19.
缘纹广翅蜡蝉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缘纹广翅蜡蝉最近几年在江苏茶区严重危害茶树,并且为害其它植物如香樟、柑橘等。缘纹广翅蜡蝉一年发生1~2代,多以卵在嫩梢内越冬,少数以成虫在茶丛中越冬。春季越冬卵孵出若虫刺吸为害芽梢,并分泌蜡丝。6、7月间成虫盛发,在茶丛间飞动活跃,刺吸为害夏秋季嫩梢,并刺裂枝梢皮层产卵导致芽梢枯竭。本文对缘纹广翅蜡蝉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作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棉花蕾铃期棉蚜的分布型和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6个聚集度指标测定得出棉花蕾铃期棉蚜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型;确定了棉蚜田间取样以“Z”字型、对角线方式抽样更能正确估计棉花田间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