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杂交水稻常见病害防治技术1.水稻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泸州市纳溪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一般约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在水稻生长前期,如果叶瘟严重发生,稻株在孕穗前枯死,全田呈火烧状;有些稻株虽不枯死,但抽出的新叶不易伸长,植株萎缩,不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在抽穗期,如果节瘟和穗颈瘟严重发生,则招致大量白穗和半白穗(俗称"吊颈瘟"、"掐颈  相似文献   

2.
水稻稻瘟病在江苏省太仓市常年以轻发生为主,且主要为穗颈瘟,1997~2013年太仓市穗颈瘟连续17年轻发生,而2014年为中等发生,2016年属中等偏重发生,趋向重发。究其原因:近年来"武运粳30号""南粳46"等感病水稻品种在太仓市大面积种植是当地穗颈瘟发病的主要因素;太仓市水稻抽穗期强降温偏早(8月底最低气温20℃)及抽穗后期连续高湿天气(相对湿度90%)、雨量多(或雨日多),也有利于当地穗颈瘟的发生。防治穗颈瘟要兼顾气象因素,科学开展预测预报工作,坚持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如推广适合太仓地区的抗耐性水稻品种种植,科学肥水管理,穗颈瘟重发年份要选择高效药剂,全面实行穗期2次用药等。  相似文献   

3.
李新花 《河南农业》2008,(17):15-15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俗称火瘟、火烧瘟。我国南北稻区都有发生,大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在水稻生长前期,如果叶瘟发生严重,稻株在孕穗前枯死,全田成火烧状;有些稻株虽不枯死,但抽出的新叶不宜伸长,植株萎缩,不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在水稻抽穗期,如果节瘟和穗颈瘟发生严重,则导致大量白穗和半白穗,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4.
正稻瘟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感病品种逐步增加。1.病症识别根据危害的时期和部位,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尤其以叶瘟、穗颈瘟较为严重,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1.1穗颈瘟又称吊颈瘟,在穗基部节上发病,病斑褐色或灰褐色,从穗颈向上下蔓延。穗颈瘟在孕穗后期至始穗期最易感染发生,严重影响谷粒的充实,发病早时,形成白穗或谷穗包在叶鞘内枯死。在乳熟期发病则成半实粒。在黄熟期发病损失则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黑龙江省龙江县主栽作物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绿色食品的开发,龙江县水稻已发展到35万亩。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品种的盲目引进、7、8月份的低温、多雨、寡照导致稻瘟病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一、稻瘟病的种类稻瘟病因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五种。我寒地水稻以叶瘟、节瘟、穗颈瘟为主。二、稻瘟病的发病因素1.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病力明显不同,种植易感病品种则导致普遍严重发病。2.发育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是最易感病的时期,抽穗当天最易感染穗颈瘟…  相似文献   

6.
水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稻瘟病1.病状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此病可分别发生于苗、叶、节、穗颈、谷粒等部位。主要常见的有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叶瘟发生在叶片上,主要有急性和慢性型病斑两种。穗颈瘟发生于穗颈和枝梗上,病斑暗黑褐色,穗颈部受害,一般不结实或秕谷多,严重者造成白穗。2.发生特点叶瘟以分蘖盛期和孕穗初期最易感病,穗瘟则以破口抽穗期最易感病。多雨潮湿天  相似文献   

7.
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D优10、D优5 27等主栽晚熟水稻品种穗颈瘟长期预报模型的Ra2为0.912333-0.952189.各模式的差异是随因变量(Y)的变化,与其相关的气候因子不同.这种差异是由于品种的抽穗期、耐低温程度不同造成的.低温是降低水稻抗性从而引发穗瘟颈的诱导性外因,依据品种耐低温程度,水稻品种可分为低温重发型品种和低温发病型品种,低温重发型品种D优10发病早,成熟晚的D优10遇低温发病重,低温发病型品种D优527发病晚.一个品种穗颈瘟重发是充足的菌源、孕穗抽穗期丰富的降雨和低温等条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一、稻瘟病1.病状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此病可分别发生于苗、叶、节、穗颈、谷粒等部位。主要常见的有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叶瘟发生在叶片上,主要有急性和慢性型病斑两种。穗颈瘟发生于穗颈和枝梗上,病斑暗黑褐色,穗颈部受害,一般不结实或秕谷多,严重者造成"白穗"。2.发生特点叶瘟以分蘖盛期和孕穗初期最易感病,穗瘟则以破口抽穗期最易感病。多雨潮湿天气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偏施、迟施氮肥,砂质地、冷水灌田或日照不足,  相似文献   

9.
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普遍的危害严重的病害,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发生的不同时期或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其病有为害时间长,侵染部位多,病状多样性的特征.特别是在水稻的分蘖盛期和孕穗末期至抽穗期最容易感病,常常造成减产,严重时颗粒无收.   ……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德宏州种植的水稻对稻瘟病的抗病性,收集近年在德宏州主栽的65个水稻品种参照国家标准进行田间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5个品种中,仅有深优9734和深优549等2个品种前期、后期均表现为抗病;内5优317、内香优1号、内香8516、内5优5399、冈优6366等5个品种前期抗病、后期易感病;其余58个品种(占89.2%)前期、后期均易感病。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德宏州种植的水稻对稻瘟病抗性差,且穗颈瘟抗病等级低于叶瘟等级,表明稻瘟病后期危害高于前期危害,穗颈瘟的防治工作需要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1.
40%敌瘟磷乳油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验证40%敌瘟磷乳油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2009年进行了40%敌瘟磷乳油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敌瘟磷乳油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均匀茎叶喷雾,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非常安全,增产效果显著,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较好,适宜用量为450~600 g.hm-2。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资》2012,(31):21
<正>目前,东北大部地区水稻进入孕穗抽穗期、部分已齐穗,生长发育比常年提早5天左右,总体长势较好。7月份以来,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害发生,加之病菌基数高、感病品种面积较大,如后期持续多雨潮湿天气,可能造成稻瘟病大发生。为此,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建议各地切实加强水稻生产中后期田间管理,控水促根,适当施用氮肥,重点抓好病害防控,确保获得好收成。防好稻瘟病等病害要高度重视以穗颈瘟为主的稻瘟病防控,立足预防为主,无  相似文献   

13.
2014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水稻穗颈瘟暴发流行,其特点:发病面积大,危害损失重;病穗发病早,发展蔓延迅速,发病重;不同品种穗颈瘟发病程度差异明显;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生育期不同,其发病程度也明显不一样。究其原因主要是:菌源充足;水稻破口抽穗期遇连续阴雨,与病菌最佳侵入期相吻合;种植的水稻品种大都是感病品种。防治穗颈瘟的配套关键技术:推广种植抗稻瘟病或耐病的水稻品种;掌握穗颈瘟防治的最佳适期,即在水稻破口抽穗5%时突击用药防治;防治穗颈瘟必须用药2次,即在适期用药的基础上,隔5~7 d再用药防治1次;防治穗颈瘟的有效药剂及其经济有效的用药量分别为20%三环唑WP 100~120 g/667 m2、20%井烯·三环唑WP 150 g/667 m2;提倡低容量喷雾,推广弥雾机或低水量细喷雾,这样用水量少,浓度高,雾滴细,粘着力强,防效好。  相似文献   

14.
汕头市常年种植水稻面积约70万亩,水稻稻瘟病低发,为详细了解本地稻瘟病发生情况,开展了水稻稻瘟病监测。结果表明,本地水稻稻瘟病主要是穗瘟,早晚造穗瘟都有明显发生,特别是早造后期水稻灌浆后若遇连续阴雨高温高湿天气,更易发生穗瘟,表现为枝梗瘟和穗颈瘟,影响稻谷充实。  相似文献   

15.
<正>1.发病条件气象条件如分蘖期阴雨连绵、雨日和雨次多,形成高湿、低温、寡照(日照时数少)的环境,可以降低水稻抗病性,从而有利于叶瘟发生;抽穗期前后仍为连雨天气,降雨日多,降雨次数多,形成高湿、低温、寡照条件,不利干水稻生育,但对病菌孢子的产生、孢子萌发侵入有利。其中,高湿有利病菌孢子萌发与侵入;而低温寡照条件使穗颈瘟、节瘟、谷粒瘟发生常重。2.症状识别2.1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  相似文献   

16.
采用温室人工接菌法探讨水稻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程度因水稻品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对水稻品种温室苗瘟抗性率与田间叶瘟抗性率、穗颈瘟抗性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表现正相关关系(r=0.5435),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穗颈瘟抗性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83**,p<0.01),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与穗颈瘟抗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22*,p<0.05)。因此,认为利用可控温室代替田间进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是可行的,而且根据苗瘟、叶瘟的抗性鉴定结果推测穗颈瘟的抗性基本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汕头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4.7万hm~2,水稻稻瘟病低发。为详细了解本地稻瘟病发生情况,开展了水稻稻瘟病监测。结果表明,本地水稻稻瘟病主要是穗瘟,早晚造穗瘟都有明显发生,特别是早造后期水稻灌浆后若遇连续阴雨高温高湿天气,更易发生穗瘟,表现为枝梗瘟和穗颈瘟,影响稻谷充实。  相似文献   

18.
稻曲病、水稻穗颈瘟防治药剂筛选及其协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稻曲病、水稻穗颈瘟高效、安全的药剂及探讨两病协同防治的效果,对戊唑醇等多种杀菌剂进行了水稻穗期防治稻曲病、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氟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及嘧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稻曲病、穗颈瘟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83.56%~88.32%和78.61%~90.93%。三环唑、稻瘟酰胺、稻瘟灵等杀菌剂对穗颈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89.68%~90.66%。在孕穗末期使用戊唑醇主治稻曲病,兼治穗颈瘟;在破口期使用嘧菌酯主治穗颈瘟,兼治稻曲病,对稻曲病、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可达87.87%和85.98%。为此,生产上可根据两病的防治适期及两病发生趋势预测,选择对两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及药剂组合,在水稻孕穗末期和破口期至齐穗期合理施用,可达到协同防治两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瘟病接种技术及2009年江苏省区试品种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分别进行了水稻稻瘟病苗瘟接种和穗颈瘟接种技术研究,并对江苏省2009年水稻区试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苗瘟和穗颈瘟抗性不同,其中杂交籼稻、杂交粳稻抗性较好;常规粳稻和迟播稻的抗性较差;单个水稻品种对苗瘟的抗性和穗颈瘟的抗性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田间抗性,筛选获得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为水稻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及稻瘟病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共169份,于2012~2015年在湖北省远安县设立自然鉴定病圃,按照叶瘟、穗颈瘟分级标准调查病情指数,依据抗性分级标准对品种进行抗性评价.[结果]供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感反应存在明显差异,未筛选到高抗品种;对叶瘟表现抗病的品种有18个,中抗品种49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0.6%和28.8%;对穗颈瘟抗病的品种有10个,中抗品种28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5.9%和16.5%;对叶瘟和穗颈瘟均表现中抗水平以上的品种有深两优5814、天优华占等34个,占总品种数的20.0%.[结论]天优华占、温229、金科优651、曾抗l号、成恢178和川抗993经过两年或两年以上的田间鉴定,叶瘟和穗颈瘟综合评价表现为抗病,适宜在生产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