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杞梓里镇地处皖南山区,总面积68.89公顷,其中耕地2.71公顷,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及油菜、药材(菊花)、薯类等,每年要产生上千吨的农作物各类秸秆。据初步估算,40%左右的秸秆被直接焚烧,这样不仅破坏了耕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大量的粉尘和飘尘,而且还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碳、氮的循环与平衡。为此,改变传统的秸秆利用方法,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还田的作用及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秸秆属于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物料,其粗有机物含量占比80% 左右。秸秆还田能够有效提升耕地有机物料归还量,保持土壤活力。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秸秆还田,对于资源的持续利用及耕地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减少因大量的秸秆堆压而占用耕地,减少化肥用量,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的矛盾。通过对堆腐还田、高留茬还田、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等3种秸秆还田技术的介绍,为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物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养分含量的提高,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但由于秸秆还田影响下茬作物的播种时间和质量等原因,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目前还未得到普遍推广,大量秸秆目前仍然停留在焚烧或弃置状态。从影响推进农作物秸秆还田的主要原因入手,简述了推广秸秆还田对提高耕地质量的作用,进而提出了推进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引进先进适用机具,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农作物果实而忽视农作物的秸秆。我国每年生产5亿t粮食.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亿t(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t)。却有2亿t秸秆白白腐烂和焚烧,这其实是白白浪费了生产2亿t秸秆的耕地、淡水和其他农业投入品等资源。因此.充分发展秸秆产业,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产出率。  相似文献   

6.
周至县现有耕地75.76万亩,年生产作物秸秆40万吨左右。虽然采用了秸秆直接还田及过腹还田、秸秆制造燃气等利用方式,但目前全县秸秆的利用整体仍处在简单粗放的水平,仍然以秸秆燃烧作为主要利用手段,秸秆还田率较低,随意丢弃、焚烧等污染环境的现象仍然存在。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农作物果实而忽视农作物的秸秆。我国每年生产5亿多吨粮食,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亿多吨(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吨),却有2亿多吨秸秆白白腐烂和焚烧,这其实是白白浪费了生产2亿多吨秸秆的耕地、淡水和其他农业投入品等资源。因此,大力发展秸秆产业,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产  相似文献   

8.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农作物果实而忽视农作物的秸秆。我国每年生产5亿t粮食,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亿t(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t),却有2亿t秸秆白白腐烂和焚烧,这其实是白白浪费了生产2亿t秸秆的耕地、淡水和其他农业投入品等资源。因此,充分发展秸秆产业,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产出率。秸秆产业是农业领域的新兴产业,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  相似文献   

9.
在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农业产业持续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成都市青白江区主要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大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潜力。通过梳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演变,总结2019~2022年青白江区农作物秸秆产生、收集、“五化”综合利用情况,指出青白江区存在秸秆集中收集离田利用量低、忽视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标准、种植户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不高、政策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从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健全秸秆收储转运体系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农作物果实而忽视农作物的秸秆。我国每年生产5亿t粮食,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亿t(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t),却有2亿t秸秆白白腐烂和焚烧,这其实是白白浪费了生产2亿t秸秆的耕地、淡水和其他农业投入品等资源。因此,充分发展秸秆产业,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产出率。秸秆产业是农业领域的新兴产业,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  相似文献   

11.
岳黎明 《现代农业》2013,(12):63-64
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属丘陵山区,现有耕地面积132万亩,近80%耕地为旱地。玉米种植面积90万亩左右.据统计过剩秸秆占60%,这些剩余的农作物秸秆被废弃于田间地头、场院房头,不仅占压了大量的土地,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还成为农村火灾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秸秆属于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物料,其粗有机物含量占比80%左右。秸秆还田能够有效提升耕地有机物料归还量,保持土壤活力。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秸秆还田,对于资源的持续利用及耕地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北方平原地区可耕地比重大、人均耕地少、土质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主要种植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产量非常大。但是,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总体水平仍然较低,效益较差,甚至就地焚烧的现象在各地还大量存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还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因此,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研究,努力推进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实现变废为宝,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袁刚 《现代种业》2005,(5):52-52
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出现了大量剩余。这些秸秆堆积在村头路边,房前屋后,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侵占耕地、妨碍交通、污染环境,甚至引发火灾。作物秸秆除含大量的碳素外,还有氮、磷、钾、钙、镁、硫、硅等多种营养元素,以及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分解为腐殖质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还可分解多糖,利于土壤团粒体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耕性。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利民利国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寿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探索出了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实施农作物试点项目秸秆综合利用收储加工以及肥料化、基质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等多种利用途径,分析了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机制建议,以期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麦秸全量还田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同时也是农业、工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不仅避免了因腐烂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以地养地。而且为大面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夯实了地力基础。世界上凡是农业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施肥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和大部分农作物秸秆的还田利用。大量的科学试验研究结果也表明,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地力培肥措施。麦草还田之所以难以推广应用,原因在于草难埋、易僵苗。2005年笔者等在组织实施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试点”项目的同时。对近年来实施的秸秆还田试验示范应用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炼出了麦秸全量还田技术要点,供大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沿海咸酸田耕地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防城港市沿海咸酸田耕地质量监测点地力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农作物秸秆还田量少、有机肥施用少、农民施肥比例不合理等,提出了推广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冬种绿肥、测土配方施肥等地力改良措施,以期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介绍了徽县农作物秸秆机械粉碎腐熟还田技术模式,以期为徽县及周边生态、耕作制度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变废为宝、保护耕地、提升土壤有机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草畜产业大发展和农业结构的大调整,再加上有利的气候条件,泾源县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已占农作物种植面积70%以上,成为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玉米秸秆无法利用成为废物、害物。大多数农民为了省事,一烧了之,这样不但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耕地,还造成大量有机物、蛋白质等浪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展望未来,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价值会更广阔。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介绍农作物秸秆板的定义及其应用潜力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农作物秸秆板的利用概况及其我国在应用农作物秸秆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农作物秸秆板在我国循环经济中的应用问题,从技术、管理、政策等三个角度来阐述农作物秸秆板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