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震  邢建勋  李静 《现代园艺》2023,(18):129-132+135
基于城市快速发展与革新的时代背景,探讨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如何在色彩层面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更新,使其更好地发挥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作用。以呼和浩特大召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运用NCS色彩系统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详细的色彩量化分析与研究,试图从客观量化和主观感知两个层面总结特征,并针对其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色彩优化和控制策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在色彩技术层面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保留下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能够完整地体现城市历史风貌区域。对构成历史风貌的建筑外观与街巷塑造进行景观风貌的重建,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重点之一,也是对历史文化街区中建筑风貌与民俗文化价值传承与延续的重要过程。本文通过对上海新天地、武汉昙华林、济南宽厚里景观风貌重建的分析与评价,讨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风貌重建中所产生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风貌重建中的经验教训,从而对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风貌重建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尹端星 《现代园艺》2014,(16):233-234
我国有许多商业街区已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和地域风情的商业街区,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传统特色的商品于服务,是北京市历史街区的商业复兴。历史街区是北京城市风貌最为突出,最具活力的区域,同时也是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交织的地方。北京市受法律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有43处之多,历史街区的数量更是惊人。目前北京历史街区面临着房屋质量差,人口密度低,街道失去往昔活力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使北京城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既能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行列,又不失千年文明古都风貌,同时又能够很好利用历史街区这一稀缺的文化资源,许多历史街区走上了商业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4.
文脉是各种元素与人们生活的交流,是场地局部和整体及所在城市的空间与时间多维度的关系,是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现今社会中,通过对城市文脉的挖掘和研究,城市与城市之间区别不仅仅局限于占地面积的大小、地理位置的不同,区域景观环境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突出历史特色、改善城市风貌具有重要意义。而独属于它们的特质是历史文化传承过程中给予其本身的独特精神文化。在古城长春市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新民大街有着自己悠久且特殊的文化、历史和传统,见证着城市的兴衰和变迁。新民大街是长春市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今人文氛围逐渐缺失,城市景观"趋同化""均质化"成为普遍现象,使得特色街区文脉重现研究显得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5.
《现代园艺》2020,(3):105-107
近年来旧城改造在各大城市进展迅速,但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和街区特色受到严重破坏,城市丧失独特性。作为展示城市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和历史文化的叙述者。结合太原地域文化特色,以太原市东三道巷历史街区为主要研究内容,东三道巷历史街区是太原城里相对完整的历史街区,可以更好地反映太原历史街区的文化和街景。着重分析了太原东三道巷历史街区的概况、街区文化和景观设计,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更新与改造。  相似文献   

6.
《现代园艺》2020,(3):111-113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的猛增,城市的不断扩张与建设,每一轮的城市建设所遗留的人们生活、生产的原址似乎被城市所淘汰。这些旧城区被新城市所包围,也突出了环境恶劣、设施老旧、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但老城区承载了历史的变迁,文化肌理的遗存,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老城区的改造迫切需要提上议程。以成都崇德里为例,通过对传统街区改造的调查研究,探索其合理和值得借鉴的成功之处,总结出使其复兴的关键点,希望能解决传统街区改造面临的些许困境。  相似文献   

7.
邬夏菲 《现代园艺》2023,(14):127-12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活需求的升级,传统街区与城市需求不匹配,传统街区出现特色消失、场所精神缺失、景观空间缺乏、步行环境拥堵等问题。因此,从城市文化风貌延续和更新的角度出发,以广州市传统中轴线绿化景观提升为例,从城市文化传承、场所精神保护、空间功能更新等角度,提出了重要景观节点设计策略,旨在为我国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延续和更新提供更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加速,许多中小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渐丢失了地域文化特色,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科学地保护与改造传统历史街区,有效推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城镇化建设。通过分析郴州市历史文化街区裕后街,探讨其改造中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功能转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沈阳的城市民俗特色街区建设是发展城市文化的重要推动力,亦是塑造城市景观文化形象的重要途径。探讨文化基因与沈阳民俗特色街区景观营建的关系,对当前如何有效地合理营建民俗特色街区进行思考,并确立研究方向,明确沈阳民俗特色街区作为构成沈阳城市文脉的一部分,其不断发展促成沈阳城市建设中文脉的动态表达形式,对城市文化整体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左沛鋆 《现代园艺》2013,(24):168-170
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被人们很易忽视的问题,本文以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海新天地和武汉同兴里的分析研究,理论和实践结合,发现成功的保护历史街区的案例都是保持原有的空间形态和文化风貌,提出在其他的地区的历史街区保护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蔡晓 《花卉》2022,(18)
为了解决城市景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使城市拥有代表性的街区景观,本文对温州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力求根据当前城市的发展及对历史文化街区创设的需求制定合适的方案,更好地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同时,本文针对目前历史文化街区古老建筑存在的破损现象提出了修复完善、实现建筑创新性发展的措施,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是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生活记忆及归属感的触发之地,已成为城市更新中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文化保护意识增强,过去大拆大建的旧城更新方式已被逐步摒弃,开启了新一轮有机更新方式的探索。广州作为中国历史名城之一,于2016年率先提出"微改造"的方式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并在西关历史街区永庆坊进行大胆实践,改造一期效果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热议。探究了"微改造"模式下的景观营建方式,通过研究永庆坊景观改造实践,总结其主要改造手法,发现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此后广州地区历史街区的景观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历史悠久,城区中现存多处比较完整的历史建筑及历史文化街区,但同时存在简陋破旧、环境极差的棚户区,棚户区改造时,应注重景观环境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文试图在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文物的前提下,分析太原市历史街区中棚户区的现状与特点,对城市老城区中棚户区的景观改造更新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人们营造生态景观优美、充满活力的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除了在建筑、艺术等领域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外,其富有个性的景观特质必将成为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衔接的契合点。文章从景观整体性、差异性、多样性、人文性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街区中景观环境的研究,用城市整体性理论来探讨景观特征保护与场所精神营造的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李丹 《现代园艺》2014,(16):80-80
通过对台儿庄古城的调研及研究,从景观文化营造的角度对历史街区的街区概况、环境特点、设计原则等方面具体深入分析,对历史街区的振兴、准确把握城市发展的定位、减少城市同质化建设的倾向,营造特色城市提供了一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金玉娟 《花卉》2016,(22):57-58
在历史景观风貌区与现代城市建筑群之间的绿地设计,景观风格如何定位、园林手法如何运用是传统城市环境建设中常常遇到的难题,需要把握设计分寸,达到既延续历史景观文脉风貌,又具有时代精神,茹古涵今的效果。以锦江山公园花卉盆景园改造设计为例,阐述相关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历史街区沉淀了千百年来城市发展的文化,其作为城市的名片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宽窄巷子作为少城著名的历史街区,其改造对于成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现场调研法和与当地居民交谈,对宽窄巷子的改造进行分析,对以后历史街区的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发展与街区及周边绿化密切相关,通过打造优质街区环境,落实精细化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可有效优化整个城市整体风貌,赋予城市新形象。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绿化提升工程为例,分析该工程区域内绿化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绿化措施,全面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以促进福州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人文景观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为切入点,分析苏州市平江路历史街区的现状和发展。通过对城市街道景观现状的调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景观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切实做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使得地域文化特色得以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会平  王杰 《现代园艺》2022,(20):121-122+125
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选择。雄安新区作为新的城市要想站得稳、立得牢,在规划与建设中关键是传承好历史文脉,因为文化塑造着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建筑风格需要通过文化来塑造。雄安新区区域内本土文化丰富多样,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并融合在雄安新区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不仅能打造富有时代特色和文化风貌的城市,而且能更好地创新文化发展格局。重点从雄安新区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如何使本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传承和创新进行研究说明,旨在提炼雄安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