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双戊烯合成对伞花烃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气相催化反应,使双戊烯合成对异丙然甲苯即对伞花烃,选择了适宜的催化剂,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活性组分浓度等因素对产物中对伞花烃含量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考察,得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产物中对伞花烃的含量为79.6%,通过精馏可得高纯度(97.8%)的对伞花烃。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SO42-/ZrO2固体酸催化剂,考察了制备工艺与反应条件对双戊烯催化脱氢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用正丁胺电位滴定法测定催化剂的酸量.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500-700℃,催化剂中ZrO2开始出现四方晶相和单斜晶相,且SO2-4与ZrO2主要以螯合和桥式配位方式结合.降低H2SO4浸渍液浓度、提高焙烧温度与反应温度均有利于双戊烯转化率的提高以及脱氢产物对伞花烃选择性的增大.适宜的工艺条件为:H2SO4浸渍液浓度0.1 mol·L-1,焙烧温度700℃,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1 h,在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为2%时,双戊烯转化率和对伞花烃的选择性分别为100%和33.39%.  相似文献   

3.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Octamethylcyclotetrasiloxane,D4)为反应物,自制酸性白土为催化剂,六甲基二硅氧烷(Hexamethyldisiloxane,MM)为封端剂,制备了有机硅流平剂,并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质量比等因素对产物流平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m(D4):m(MM):m(酸性白土)=100:0.8: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h时,产物的流平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利用顶空加热收集神农香菊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分离和鉴定挥发性成分的结构及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两个花期阶段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成分,花蕾含44种,花中含47种,神农香菊由花蕾发展到花时,其主要成分α-水芹烯的含量明显降低,而对伞花烃的含量显著增高。α-水芹烯可能经过生理变化转化为对伞花烃,这为进一步研究神农香菊的挥发性成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乙醇重整制氢催化关键技术在于提高催化剂的:寿命。所研制的稀土金属氧化物基复合催化剂,对乙醇重整制氢反应在250~350℃区间具有较高的氢气选择性和较低的甲烷选择性,300~350℃连续寿命已经突破2000h。该结果对乙醇氢燃料或混合燃料车,以市区平均时速40kmv计算,可实现寿命80,000km。以单分散的特殊微米尺寸花球状CeO2、Y2O3和La2O3为基的复合催化剂不但在制氢反应的选择性及活性方面优于传统的催化剂,并具有起活温度低、炭沉积显著减少、循环稳定性好的特点。稀土低廉的价格也利于催化剂大批量生产。因此,乙醇低温重整制氢催化技术已经处于商业化的前夜。  相似文献   

6.
张亚梅  郭永恩  王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49-16750
[目的]探讨二氢苯并呋喃衍生物的人工合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异香兰醛为原料,经过6步反应最终合成二氢苯并呋喃衍生物。[结果]在第1步反应中产物2溴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的收率为93.2%。在第2步反应中产物2溴3甲酰基6甲氧基苯乙酯的收率为96.3%。在第3步反应中产物缩醛的收率为97.7%。在第4步反应中,以溴代苯和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乙醇钠作强碱,CuBr作催化剂,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作溶剂,在氮气的保护下加热回流12h,产物取代苯丙二酸二乙酯的收率为39.1%。在第5步反应中产物1羟基2甲氧基6甲酰基苯乙酸的收率为95.6%。在第6步反应中产物二氢苯并呋喃衍生物为淡黄色固体,收率为65.2%,熔点为159-162℃。[结论]该研究为丹酚酸B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清洁环保且高效的高比表面积炭基固体酸催化剂。【方法】以椰壳基、木粉基、煤基3种活性炭为原料,通过重氮盐还原法制备催化剂,比较3种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及性能,以选择最佳的活性炭催化剂。探讨乙醇与油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油酸酯化率的影响,确定油酸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以煤基活性炭制备的催化剂磺酸密度最大(0.64mmol/g),其催化效果也最好,在反应6h后,油酸的酯化率可达69.7%。油酸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与油酸物质的量比10∶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2h,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6%,在此条件下,油酸的酯化率可达87.3%。煤基磺化活性炭催化剂在油酸酯化反应中可以稳定地重复使用3次。【结论】以煤基活性炭为原料,用重氮盐还原法可制得高效廉价且清洁环保的炭基固体酸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制备聚硅氧烷环氧丙烯酸酯(Polydimethylsiloxane epoxy acrylate,PESA)的最佳反应条件,以双端环氧改性聚硅氧烷(Poly(diphenylsiloxane) with two terminal epoxy bonds,EPDMS)、丙烯酸(Acrylate,AA)为主要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EPDMS与AA的酯化反应,制备了PESA.通过环氧值滴定法测定EPDMS中环氧基的转化率,探究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环氧基和AA的摩尔配比对EPDMS中环氧基转化率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对加成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PESA,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以四乙基溴化铵为催化剂,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110℃、催化剂用量1.0%(以EPDMS质量计)和环氧基与AA摩尔配比1.04∶1.00,此时环氧基的转化率达到99.81%.  相似文献   

9.
目的 合成新型的光致变色化合物.方法 联茚满烯二酮类光致变色磁性化合物在晶体状态下光照变色,同时产生稳定的自由基.这些特殊的性质使得这一系列化合物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连用格式试剂与酮加成的经典反应.结果 合成了新的(联茚满)烯二酮类化合物即3,3'-二对乙氧基苯基-3,3'-二羟基-2,2'-二茚叉基-1,1'-二酮.结论 红外、核磁,元素分析、晶体结构4种波谱手段能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10.
新型载体Z-N催化剂在减阻剂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N型催化剂是新一代高效载体Z-N催化剂,与第一代Z-N催化剂相比,具有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等特点。以常见的α-烯烃单体为原料,N型催化剂为主催化剂,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通过两步本体聚合法制备聚α-烯烃减阻剂,利用减阻剂室内评价环道考察不同因素对聚合产物减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催化剂用量和主助催化剂比例都存在最佳值,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高分子量聚α-烯烃的形成,进而导致其减阻增输性能下降;外给电子体CMMS的加量增加,聚合产物的增输率先上升后下降,同样存在最佳用量;在0℃反应温度条件下的本体聚合产物增输率最大。采用新型高效载体催化剂制备的聚α-烯烃减阻剂对油品的增输率为48%,不但提高了聚合产物的减阻性能,而且降低了减阻剂生产中的催化剂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开发天然植物木香薷植株的药用价值,为木香薷挥发油的抗菌机制研究及替抗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木香薷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木香薷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伤口模型进行为期7 d的治疗,对伤口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评价其抗炎作用。【结果】从木香薷植株中提取木香薷挥发油的平均得率为0.146%,其主要活性成分分别为邻伞花烃、对伞花烃、苯乙酮、环己基乙酸、芳樟醇、萜品烯、β-石竹烯、α-石竹烯和石竹素等9种;木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0.992 cm;对小鼠伤口治疗,其愈合率达到95%,伤口皮肤组织呈现出较低的炎性细胞浸润、充血和水肿程度。【结论】木香薷挥发油主要由环己基乙酸、β-石竹烯及伞花烃等9种成分组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创口感染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健康和受桉蝙蛾幼虫危害的桉树树干及其林下浅层土壤挥发物的组成与含量,探究桉蝙蛾幼虫由地栖环境向树栖危害的转移机制,为其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提取健康和受桉蝙蛾幼虫危害桉树树干及其林下浅层土壤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挥发物的组分及含量,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分析,选择5种挥发物用于测定桉蝙蛾幼虫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从健康和受害桉树树干及浅层土壤中分别鉴定出17、47和23种挥发物。随机森林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与受害树干挥发物的比较中,左旋-β-蒎烯、3,3-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和左旋-α-蒎烯的重要性较高;桉树树干(健康及受害)与浅层土壤挥发物的比较中,左旋-β-蒎烯、莰烯、桉叶油醇、邻伞花烃、3,3-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和左旋-α-蒎烯的重要性较高。行为测定结果显示,莰烯和邻伞花烃(浓度10 mg/mL)分别对桉蝙蛾3龄幼虫具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引诱作用。【结论】桉树树干挥发物中的邻伞花烃和莰烯均可显著吸引桉蝙蛾3龄幼虫,且均在受害桉树树干挥发物中含量更高,推测二者对桉蝙蛾幼虫寻找寄主植物的行为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茶树油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考察不同贮存条件和贮存时间对茶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油在保存过程中,主要成分4-松油醇相对比较稳定,含量变化不大。大部分单萜烯的含量呈减少趋势,减少量最大的组分是α-松油烯。而对伞花烃异于其他单萜烯,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含量增加,是增加量最大的组分。在保存过程中,茶树油单萜烯向对伞花烃、单萜醇以及单萜烯氧化产物等物质转化。因此,茶树油只能短时间保存在玻璃瓶中。  相似文献   

14.
以络合型TiC13催化剂、N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和[O,O,N,N]茂金属为主催化剂,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单峰和双峰聚α-烯烃油品减阻剂,考察了催化剂的种类与用量对聚α-烯烃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分布及减阻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中,[O,O,N,N]茂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高,制备的聚α-烯烃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分布及减阻性能最优;使用双金属络合型TiC13和[O,O,N,N]及N型Z-N和[O,O,N,N]制备的双峰聚α-烯烃减阻剂的起效速度和减阻效果均优于单峰聚α-烯烃减阻剂.  相似文献   

15.
分别用对应LC_(15)、LC_(10)和LC_5浓度的茚虫威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探讨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茚虫威处理后斜纹夜蛾化蛹率、羽化率和孵化率均明显下降,且经LC_(15)浓度处理后成虫寿命以及单雌产卵量皆显著低于对照,说明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对斜纹夜蛾当代和下一代的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后,斜纹夜蛾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及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对这3种解毒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成酚羟基含量稳定且具有反应活性的酚羟基硅油,分别以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和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TBDMS)为酚羟基保护剂对丁香酚进行预保护,将保护后的丁香酚与端氢硅油在铂催化剂的催化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制得保护后的丁香酚硅油;再分别在冰醋酸甲醇溶液和盐酸甲醇溶液中脱除保护剂得到丁香酚硅油.实验探讨了HMDS和TBDMS这两种不同保护剂对酚羟基的保护效果以及其在冰醋酸和盐酸这两种环境下的脱保护效果,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对转化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与TBDMS相比,HMDS的保护效果更佳,HMDS在无溶剂、无催化剂、反应温度为40℃的条件下可对丁香酚酚羟基实现100%的保护,添加溶剂、使用酸性催化剂、升高反应温度对该反应具有抑制的作用.保护后的丁香酚在冰醋酸甲醇溶液和盐酸甲醇溶液中均可实现脱保护,盐酸甲醇溶液的脱保护率更高,可达到94.3%.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最终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说明已成功制备了丁香酚硅油.  相似文献   

17.
三氧化二铝固载氟化钾催化合成香豆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Al2O3固载钾盐(K2CO3、KAc、KF)作催化剂,以水杨醛、乙酸酐为原料合成香豆素。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反应物与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物、催化剂(以KF计)用量摩尔比为n(水杨醛):n(乙酸酐):n(KF)=1:3.7:0.5时,190℃下反应3h,香豆素的收率为74.35%。  相似文献   

18.
以对硝基氯苯为原料,研究对硝基苯甲醚的合成工艺。通过选择不同的相转移催化剂考察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同时探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甲醇及氧化钙加入量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聚乙二醇(PEG-400)3种相转移催化剂中,聚乙二醇(PEG400)最为合适;最佳反应条件为:n(对硝基氯苯)∶n(Na OH)∶n(Ca O)∶n(CH3OH)∶n(聚乙二醇)=1∶0.3∶1.2∶11∶0.03,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5 h。最佳条件下,对硝基苯甲醚收率为97.2%,纯度为99%。  相似文献   

19.
吕利宾  祝黔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76-3079
以紫精衍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紫外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等方法,发现六甲基六元瓜环包结了紫精衍生物的烷基部分,形成2∶1比例的哑铃型包结配合物.结果表明,随着紫精衍生物烷基链的增长,紫精衍生物对杂草的除草活性依次减弱,且六甲基六元瓜环可增强紫精衍生物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20.
α-萜品烯(α-terpinene)和对伞花素(1-isopropyl-4-methylbenzene)是土荆芥挥发油的主要成分。采用培养瓶滤纸法,探讨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在土荆芥挥发油诱导氧化损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α-萜品烯、对伞花素、α-萜品烯+对伞花素和土荆芥挥发油均抑制了蚕豆根尖生长(P0.05),挥发油抑制效应最强;各处理组对蚕豆根尖抗氧化酶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处理剂量增加,SOD活性升高(P0.05),POD和CAT活性则降低(P0.05),挥发油处理组对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其他3个处理组。ROS含量在各处理组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挥发油处理组ROS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综合分析表明,化感效应依次为土荆芥挥发油(0.616)α-萜品烯+对伞花素(0.196)α-萜品烯(0.147)对伞花素(0.140)。本研究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均可导致蚕豆根尖细胞ROS水平升高,影响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功能而引起氧化损伤,与挥发油相比,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诱导的氧化损伤较弱,二者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