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首先,通过气相色谱完成挥发性成分分离,再经离子迁移谱完成分子电离,最后根据离子迁移率的差异进行分离检测。该技术适用于食品的快速筛查和可视化分析,具有体积小、分离效果好、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优点。介绍了气相-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的工作原理、基于指纹图谱的数据处理及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以及在国内外食品特征香气风味检测、液态食品及肉制品掺假检测、食品贮藏保鲜及加工过程监控中的应用,分析其存在数据库不完善、特征峰有效选取缺乏机器学习方法等局限性,对气相-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鸡胸肉、鸡腿肉为原料,分别对其进行常压及高压煮制,利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两种加工方式对鸡肉风味特征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鼻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加热方式鸡肉风味的变化;常压煮制的鸡肉共检测出61种挥发性物质,高压煮制的鸡肉共检测出57种挥发性物质,常压煮制和高压煮制的鸡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均以醛类为主。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MS)对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共检测到73种化合物。生、熟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主要体现在醛类物质、酮类物质,以及醇类物质的含量上。通过与生、熟牛肉样品风味物质进行对比,初步判定酱牛肉的特征风味物质为α-蒎烯、β-蒎烯、间异丙基甲苯、3-羟基-2-丁酮、芳樟醇、萜烯醇、对丙烯基茴香醚、2-甲基-5-(甲基硫代)呋喃以及1,8-桉树脑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MS)对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共检测到73种化合物。生、熟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主要体现在醛类物质、酮类物质,以及醇类物质的含量上。通过与生、熟牛肉样品风味物质进行对比,初步判定酱牛肉的特征风味物质为α-蒎烯、β-蒎烯、间异丙基甲苯、3-羟基-2-丁酮、芳樟醇、萜烯醇、对丙烯基茴香醚、2-甲基-5-(甲基硫代)呋喃以及1,8-桉树脑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SPME-GC-MS(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在食品香气成分或挥发性成分检测中常用的新型萃取分离技术,该技术可有效提高食品中香气成分的检测准确度,并详细探查出不同种类的食品主要的呈香组分,对食品加工、贮藏、工艺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近年来国内SPME-GC-MS在不同类别食品挥发性风味物质中的应用,并对其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的糟辣椒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4种糟辣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糟辣椒中共检测出6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以醇类、烯烃类、酯类为主。主成分结合聚类热图分析表明,反-香叶醇、醋酸牻牛儿酯、二烯丙基二硫醚、棕榈酸乙酯、α-法呢烯、β-倍半苯乙烯、1,8-桉油精为糟辣椒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韦恩图分析表明,4种糟辣椒中有19种共有成分,醋酸牻牛儿酯、棕榈酸乙酯、α-法呢烯、β-倍半苯乙烯、1,8-桉油精共同构成糟辣椒的主要风味骨架。  相似文献   

7.
常规蔬菜的农残检测技术,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最基础的保障和关键技术。通过对常规蔬菜农残检测步骤及运用的多种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对检测技术中的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酶抑制法等检测技术进行论述,研究各种技术在检测蔬菜农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油条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油条风味物质的操作条件,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对油条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萃取条件为CAR/PDMS萃取头,70℃水浴萃取40 min,解析时间5 min。油条皮中共检测出82种风味物质,其中醛类23种、酮类5种、醇类7种、酸类2种、酯类3种、碳氢类化合物16种、杂环类12种、烷基吡嗪类12种、含氮和硫类化合物2种;醛类为油条的主要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海鸭蛋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广西海鸭蛋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从广西海鸭蛋的蛋清、蛋黄中分别检测出37种,29种挥发性化合物,鉴定到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烷烃类、烯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酸类、酯类、含硫化合物、杂环类及硅化物等。研究结果为海鸭蛋的品质和风味提供了重要信息,也为海鸭蛋的生产加工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彩色樱桃番茄品种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2个彩色樱桃番茄品种果实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海棠黑彩和彩星分别含有72种和58种挥发性物质。海棠黑彩和彩星具有53种相同成分,其中醇类14种、酮类4种、酯类2种、醛类20种、烃类4种、其他类9种;包括18种主要风味成分,分别为3-甲基-1-丁醇、2-甲基-1-丁醇、1-戊醇、6-甲基-5-庚烯-2-醇、苯乙醇、1-戊烯-3-酮、6-甲基-5-庚烯-2-酮、β-紫罗兰酮、E-2-戊烯醛、E-2-己烯醛、E-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醛、正壬醛、Z-4-癸烯醛、1-硝基-3-甲基丁烷、2-异丁基噻唑、1-硝基-2-苯乙烷,这些共有的挥发性物质构成了彩色樱桃番茄的主体风味。另外,海棠黑彩和彩星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海棠黑彩含有19种特有成分,其中E,E-2,4-癸二烯醛、愈创木酚、苯乙腈为主要风味物质。彩星含有5种特有成分,其中乙酸己酯为主要风味物质,为彩色樱桃番茄品种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肉味香精对改善食品风味和改良食品品质至关重要。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对肉味香精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优劣与产品的竞争优势。概述了肉味香精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如酶解技术、热反应技术、干燥浓缩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微胶囊技术等,旨在为肉味香精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电子鼻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鼻技术是一种风味分析的新技术,近年来在食品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介绍了电子鼻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特点,综述了电子鼻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电子鼻在风味突出的食品方面的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3.
闫文芝  杨蕾  刘静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151-157
为了研究河套小麦麦香味的本质,以期找出河套春小麦和冬小麦之间的风味及风味物质差异,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对河套产‘永良4号’小麦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同时选取冬小麦品种‘新麦26’和‘百农4199’作为对照品种。在3个小麦粉样品中共检测到风味物质73种,其中醛类26种,醇类15类,酮类12种,酯6种,酸3种,酚2种,呋喃类和烯类各1种。‘永良4号’检测出的风味物质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占30.55%,其次是酮类占30.28%,醇类占27.80%,其余组分占比较小,分别为酚类占3.19%,酸类占1.70%,酯类占1.62%,2-戊基呋喃和α-蒎烯共占0.87%。河套地区产‘永良4号’麦芽酚、丁醛等风味物质含量高,与‘百农4199’、‘新麦26’在不同风味物质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这些具有特殊香气的风味物质含量高,可能是导致河套小麦麦香味浓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五香兔肉加工工艺及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五香兔肉的加工工艺与配方,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加工五香兔肉主要调味料的最佳添加量为:4%食盐,2%五香粉,0.04%肉类香精.在此基本配方的基础上,如再分别添加0.4%茴香、0.2%花椒、0.6%~0.8%辣椒或2%~4%白糖,可制作出不同风味的五香兔肉.  相似文献   

15.
麻辣风味兔肉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现代加工工艺和包装先进技术,对传统麻辣兔肉的工艺进行改良,生产出一种既保持地方传统风味,又食用方便、保质期长的真空包装食品。试验得出的兔肉生产新工艺为:宰杀剥皮,去内脏浸漂,腌渍60min,卤制40min,预煮10min,以及调味、浸汁、装袋、封口杀菌,制成色、香、味、形、品质、营养和风味俱佳的麻辣风味兔肉。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使用不同的辅料和佐料进行加工筛选,研究出独特的麻辣兔肉加工工艺。经卤腌制、煮制、油炸,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麻辣兔肉,其风味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料选择、排酸、腌渍、真空干燥技术,探讨了不同工艺对风干羊肉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绵羊肉及过肥的山羊肉因脂肪含量高,容易氧化哈喇而不宜制作风干羊肉;对羊肉进行排酸处理并去除羊肉中多余的脂肪,可防止羊肉在长期的风干过程中氧化变味;采用先腌渍原料,后自然风干工艺,腌渍料亚硝酸钠可保证风干羊肉有良好的色泽,食盐的防腐作用、VC的抗氧化作用、白酒的调味去膻味作用,可防止羊肉在风干过程中的腐败变质,保持良好的风味;采用先真空干燥,再自然风干工艺,可缩短风干羊肉加工周期,防止风干初期因羊肉水分含量高,风干温度偏高,引起羊肉腐败变质,真空干燥亦可除去羊肉部分膻味。  相似文献   

18.
广式腊肠的风味及对货架期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广式腊肠加工工艺、添加剂,以及其风味色泽上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探讨酸价控制和抗氧化的方法,以改善广式腊肠脂质降解及酸价控制等加工体系,延长其货价期,提升传统广式腊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四角蛤蜊即食食品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鲜四角蛤蜊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并优化四角蛤蜊即食食品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影响四角蛤蜊即食食品风味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蛤蜊肉与蔬菜比>食盐添加量>糖添加量>料酒添加量;最佳工艺配方为:蛤蜊肉与蔬菜比为4∶1,糖4.0%,食盐3.0%,料酒0.5%,制得的四角蛤蜊即食食品香味及风味俱佳,滋味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