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采用程氏指数分类法对17个参试材料(籼粳杂交的F1代)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7个材料可归为籼性、偏籼性、粳性、偏粳性4种。并对程氏分类的6个分类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的结果可初步判定17个材料的籼粳性,为下一步作为水稻杂交育种的亲本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3.
基于RAPD标记进行水稻籼粳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标记方法对30个水稻栽培品种进行了籼粳分类研究。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扩增出具有多态性的谱带的18个引物,并从中选出重复性高、稳定性好的S1004,S1012,S1019,S1048,S1049,S1053,S1063,S1070,S1075共9个引物进行反应。依据随机引物对不同品种水稻总DNA扩增出的特异性扩增条带,用Ne i’s公式计算30个水稻品种间的相似系数,并以UPMGA法进行聚类分析,其结果与品种系谱基本吻合,证明RAPD标记可应用于水稻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水稻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程氏指数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鉴定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准确性,用程氏指数鉴定了待测粳型亲籼系及其杂交后代的籼粳型属性。结果表明:用程氏指数鉴定粳型亲籼系的籼粳型属性的结果准确率较高,且年度间和季度间的稳定性好;偏粳型品种与籼型或偏籼型品种杂交,其F1多为籼型和偏籼型。用程氏指数法从15个待测粳型亲籼系中鉴定出1个粳型品系和4个偏粳型品系。另外,秧苗的KClO3抗性可作为鉴定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一个指标,改良程氏指数能提高鉴定粳型亲籼系籼粳型属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用程氏指数法从稃毛、酚反应、第1穗节与第2穗节间的长度、抽穗时壳色、叶毛和粒形6方面对90份水稻材料的籼粳属性进行分析。以冈46为对照,将供试材料分为籼、偏籼、粳、偏粳4类。用分布于12条水稻染色体上的30对SSR引物对90份水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出101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检测到3.37个等位基因,其中籼稻特异位点17个,占16.04%,粳稻特异位点11个,占10.37%,说明籼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粳稻。聚类结果表明,SSR标记能较好地将粳稻与籼稻分类。  相似文献   

6.
水稻籼粳交F_1、F_2代及杂交育成品种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程氏形态指数分类法对水稻籼粳交F1、F2 代及籼粳杂交育成品种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 :程氏形态指数分类法能较好地对籼粳亚种及其杂交后代进行分类 :籼粳交F1代大多数分类性状均偏向于籼稻特性 ,类型上划分为偏籼型 ;F2 代呈正态分布 ,4种类型均有 ,以中间类型为最多 ,F2 代类型丰富 ;在参试杂交育成品种中 ,尽管各个品种 (系 )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籼稻和粳稻的血缘 ,但就程氏指数 6个亚种特性而言 ,除穗节长外 ,其它 5个性状仍然基本保持典型粳稻特性 ,在分类地位上仍然属于粳稻  相似文献   

7.
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籼粳分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99份(籼稻49份,粳稻50份)。比较分析了由品种的酚反应、氯酸钾抗性和稃毛长综合计算的判别值Z1;由硅酸体形态计算的Z2;根据叶绿体DNA电泳谱带判别栽培稻亚种类型的效果。结果表明:用叶绿体DNA判别栽培稻亚种类型的准确率最高,达95%;根据特性分类系数(Z1)划分籼粳类型的准确率次之,达86%;根据硅酸体形态分类系数(Z2)的判别准确率最低,为73%。  相似文献   

8.
水稻籼粳交DH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籼粳交组合Nanjing 11号×Balilla创建的F1代DH群体,应用Joinmap 3.0作图软件构建一张含有136个标记(10个STS、22个CAPs和104个SSR)的连锁图,检测产量相关性状的具有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考察132个DH株系产量相关的6个性状,通过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软件QTLmapper 1.0,共检测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50个数量性状位点(QTL),其中7个QTL仅具有加性效应,3个QTL既有加性效应又参与上位性效应的形成,40个QTL仅具有上位性效应。在加性和上位性效应中,各QTL贡献率差异较大,变幅为3.87%~24.62%。结果表明:贡献率较大的QTL在不同群体和环境中能够稳定表达,相关性状QTL的位置往往集中在染色体上相同或相近的区域,呈成簇分布。  相似文献   

9.
籼稻和粳稻是在植物学上亲缘关系较远的两种类型,即现在的粳型和籼型,奠定了稻种分类的基础。目前,已有的籼粳分类方法有形态指数法、杂交亲和力法、同工酶法、数值分类法以及分子标记分类法等。而最常用的有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分类法两种。本研究正是以形态和分子标记两种分类方法为基础,选用39份  相似文献   

10.
以珍汕97B/秀水13的系列F7代株系为材料,在程氏籼粳分类与SSR分子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鉴定了籼粳交后代株系在两种不同温度下的花粉黑染率与结实率的稳定性。结果表明,F7代株系的籼粳属性发生明显分离,以偏籼型比例最大,占47.7%;SSR分子聚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4处将籼粳交后代大致分成籼、粳两大类群;SSR分子聚类结果与程氏籼粳分类结果基本吻合,相符度达85.4%。籼粳交后代花粉黑染率与结实率易受低温影响,育性下降,且变异系数大。根据育性表型可筛选出育性稳定的株系作为籼粳交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东亚、南亚籼稻同工酶基因的异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供试亚洲栽培稻5种同工酶、10个位点的分析发现,东亚、南亚籼稻品种在Amp-1,Amp-x,Amp-y,Est-2,Est-10五个位点上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将五个位点基因以其De值数量化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南亚和东亚材料分别处在不同的群体中,南亚品种主要分布在Ⅰ、Ⅱ、Ⅲ群;东亚材料主要分布在Ⅳ、Ⅴ群。Ⅰ、Ⅴ群距离最远,南亚、东亚品种亦主要处在这两个群体内。南亚的Aus和东亚的中国籼稻群体最具各自地区的特点。由De值得到的Pe值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果。最后,据中国籼稻与南亚籼稻存在明显差异对当前两个主要的亚洲栽培稻分类体系提出了置疑。  相似文献   

12.
小豆种质资源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 5 8份野生小豆和 2 4 9份栽培小豆种质资源进行了酯酶 (EST)、过氧化物酶 (PER)、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歧化酶 (SOD)的检测分析 ,共检测到 6个基因位点 ,33个等位基因。小豆等位酶基因在野生种中的分布频率高于栽培种 ,在国内地方种中的分布频率高于日本地方种。 4种同工酶的 6个基因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 .6 5 1,其中野生小豆的杂合度 (0 .6 36 )低于栽培小豆 (0 .6 6 4 ) ,说明小豆在长期的驯化和栽培过程中已经发生了遗传上的变异。依据同工酶谱带信息 ,把供试种质聚类并划分为 5个组群 ,野生种明显聚为 1类 ,栽培种聚为 4类 ,类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但同工酶等位基因的多样性与地理区域的差异似乎看不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水稻根系建成与产量及其构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以汕优 6 3和两优培特为材料 ,在大田条件下 ,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层次的根系参数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齐穗期上位根的根干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活性表面积密度与每蔸有效穗数及籽粒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根长密度、根干重密度与每蔸穗数也呈显著正相关 ,品种间趋势一致。通过分析建立了水稻根系参数与产量之间的定量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4.
新遗传资源西藏瘤牛生态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体尺 ,形态及生态特征 3方面对阿沛甲咂牛 (APJ)、日喀则高峰牛 (LKZ)、樟木牛 (ZMN) 3个瘤牛群体及拉萨黄牛 (LSN)、文山牛 (WSN)、西双版纳牛 (XSB) 3个参照群体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西藏瘤牛具多样化生态类型 ;主成分分析提示选取前 2个特征值作为 2个主成分 (占总信息量的 88.15 % ) ;根据各群体前 2个主成分值计算相似系数并籍此进行聚类分析 ,西藏 3个瘤牛群体与云南 2个瘤牛群体呈交替聚类 ,而拉萨黄牛独立于这 5个群体之外。证实西藏高寒地区存在瘤牛群体 ,并提示西藏瘤牛与云南瘤牛间存在共同血统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黑白杨派间杂种苗的形态学和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用形态学、叶片微观结构电镜扫描和PER,EST,GOT3种同工酶的分析方法,对3个黑、白杨派间杂交组合的亲本与杂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白杨派间杂种都兼具父母本特征,且变异类型丰富.因此,培育出具备黑杨、白杨优良性状的黑白杨杂种无性系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6.
双峰驼肾脏产生高浓缩尿的形态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观测双峰驼肾脏的形态与结构 ,探讨其构造特征与排泄高浓缩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驼肾体积庞大 (平均左肾 19cm× 14cm× 9cm ,右肾 18cm× 14cm× 8cm ) ,左右两肾约占体重的 0 .6 % ;髓质与皮质的厚度比为 4 1,髓袢极长 ;皮质中长袢型髓旁肾单位和中间肾单位比短袢型浅表肾单位多 ;皮质迷路内近曲小管远比远曲小管长 ;髓质外髓的直小血管发达 ,形成宽阔的直行血管束 ,与髓质泌尿小管束相间排列 ;内髓比外髓厚 ;肾盂背腹两侧的粘膜形成辐射状突起伸向肾锥体之间 ,并在内、外髓交界处形成穹窿状结构 ;外髓有明显的次级肾锥体出现。上述结构特征表明 ,驼肾具有强大的重吸收功能 ,有利于高浓缩尿液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制汁用桃若干质量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400份桃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单果重和59个品种原浆质量鉴定分析的结果表明,制汁用桃的基本性状指标(1级指标)为:出汁率≥60.0%、可溶性固形物≥10.0%、可滴定酸≥0.3%、单宁<70.0 mg·100g-1、单果重≥75.0 g,成熟度达到食用成熟度,果实肉质为溶质、红色素少、色泽橙黄或乳白,褐变程度轻。  相似文献   

18.
旱麦草属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采自我国新疆的6份旱麦草属材料进行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发现,编号为Z1157、Z1159和Z1160的材料均属于东方旱麦草,并建议将东方旱麦草的分种特征中“颖及外稃被有绒毛”修改为“颖及外稃有或无绒毛”;Z1158和Z1164为旱麦草,Z1165为毛穗旱麦草。对上述材料和来自中东的另5份材料进行的观察发现,旱麦草属植物突出表现为:植株矮小,栽培条件下株高为29.1~57.2cm;分蘖力极强,单株有效分蘖数多数超过100个;花序短而宽,穗长变化于1.9~5.7cm之间,而穗宽达1.5~3.4cm;小穗密集,密度达37~89个/10cm花序;其早熟特性表现为开花一成熟所需时间短,致使成熟期普遍早于普通小麦对照。抗病性鉴定表明,该属植物为小麦白粉病和黄矮病的良好抗源,并鉴定出3份抗白粉病资源以及5份兼抗白粉病和黄矮病的资源。研究还发现,旱麦草属植物亦具有冬春性分化,11份材料中8份表现冬性或弱冬性。  相似文献   

19.
水稻深层根系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在穗分化期和开花期采用切根方法 ,研究了土表 15 cm和 30 cm以下根系对杂交水稻组合 6 5 0 0 2和汕优 6 3的生长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与对照相比 ,在穗分化期切断土表 15 cm处根系 ,6 5 0 0 2和汕优 6 3穗长分别下降 2 .7和2 .4 cm,每穗总粒数下降 36 .0 %和 2 6 .6 % ,对结实率影响不大 ;切断土表 30 cm处根系 ,对穗长影响较小 ,每穗总粒数分别下降 17.2 %和 7.8% ,结实率下降 11.7%和 5 .8%。开花期切根使结实率显著降低 ,切断 15 cm处根系使 6 5 0 0 2和汕优 6 3的结实率分别下降 17.2 %和 11.8% ,切断 30 cm处根系使结实率下降 14 .4 %和 7.3%。切根对大穗型品种籽粒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小穗型品种的影响 ;在穗分化期切根的影响大于开花期。穗分化期切根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倒 3叶最显著。穗分化期和开花期切根还显著降低了倒 1叶的光合强度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分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对9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恢保关系的测定结果表明,Xin-4-2A(陕2A CMS)、Xin-4-3A(75-3A CMS)、Xin-4-4A(153A CMS)、宁4A(MI CMS)、AB1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系Xin-4-1A具有相同的恢保关系;S45A与nap CMS不育系5021A具有相同的恢保关系。线粒体DNA的4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HindⅢ、PstⅠ和SalⅠ)酶切片断的多态性比较和mt DNA的RFLP分析表明,Xin-4-2A、Xin-4-3A、Xin-4-4A、宁4A、AB1的细胞质与pol CMS不育系Xin-4-1A的相同;S45A、pol CMS保持系Xin-4的细胞质与nap CMS不育系Westar S的相同;pol细胞质、nap细胞质、ogu细胞质和正常细胞质之间的mt DNA结构有明显不同。因此,Xin-4-1A、Xin-4-2A、Xin-4-3A、Xin-4-4A、宁4A、AB1均属pol CMS,S45A和5021A属nap CMS,P24A (ogu CMS)与其它CMS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