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定置网是沿岸及内陆水域的重要渔具之一,在世界渔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由于定置网是一种被动性的渔具,因此定置网的渔获,大都取决于渔场里洄游鱼群的行动与数量,特别是鱼群的洄游量。实验证明,只有当渔场里的鱼群洄游量超过一定数量时,定置网才开始有渔获。因此,在鱼群洄游量少的水域,是无望得到渔获的。由此表明鱼群洄游量少的水域,不能形成定置网渔场。根据日本在相模湾道合定置网渔场和三陆沿岸大建定置网渔场实验的结果。为了分析用声纳探测的洄游鱼群数与定置网渔获量的关系,把被道合定置网渔获的狭头鲐和被大建定置网渔获的鲑鱼的各  相似文献   

2.
张网类是我国海洋渔业中分布广、数量大、种类繁杂的传统定置渔具。其渔获产量约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30%以上。除南海区数量较少外,在东海区和黄、渤海区都占重要地位。张网类渔具定置于鱼虾洄游通道或产卵场所,借助潮流张捕作业,具有渔场近、小船作业和技术要求较简便、依潮水涨落朝出夜归、生产相对稳定等特点,所以发展迅速。当前不仅传统作业渔场的张网渔具已达饱和状态,并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以鱼群为对象,用扫描声纳调查其动态。以相模湾和三陆沿岸为中心;以三重县、富山县、以及长崎县,约20处定置网渔场作为调查对象渔场。在定置网周围水域设置声纳,在直径500米的声纳现察范围,观察鱼群昼夜连续  相似文献   

4.
在定置网作业中,常有鱼群逃逸现象发生。为此、有必要对渔具结构和作业方式进行探讨。气泡幕作为驱集鱼群的手段之一。现正试用干定置网渔法上。有关人员曾进行了试验,但没有定量地把握驱集效果。为了定量地掌握气泡幕在定置网中驱集鱼群的效果、本研究进行了以下两种实验。实验手1993年6月至7月,在石川县金根港外侧小型定置网渔场(水深18米)进行。实验时间均为上午500~900。实验1:利用气泡幕把第一网囊内的鱼群驱集干第二网囊。使用的网具——由网圈、第一网囊及第二网囊构成的两重落网(网身全长200m),见图1。气泡管全长50m,内…  相似文献   

5.
杨吝 《水产科技》1996,(3):38-39
等深线就是深度等值线,鱼道是鱼群通过之路线。对于定置网捕鱼来说,等深线是定置网附近的鱼类洄游路线,它比其它渔业的鱼游路线狭窄。定置网捕捞是被动捕捞,捕捞的成功与否决定于网的敷设地点和网墙相对于鱼道的敷设方向。决定沿岸水域鱼道位置有4种因素:(1)等深线的特征,(2)海底天然礁的分布,(3)海底地形和海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于1980-1981年曾进行全省定置网作业桁位和渔获组成调查,1985-1986年在开展定置网具改革试验研究时,又开展了闽中渔场南部海区定置作业的渔获组成调查。这两次调查均以鱼类为主,关于甲壳动物在定置中的渔获状况报道较少。为此,本文根据1988-1989年在泉州湾南部近海定置作业的调查资料进行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闽东渔场定置网渔业资源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监测船周年渔获物数据及十年来监测船的生产统计资料,分析闽东渔场定置网作业渔获物种类组成、优势种、重要经济种渔获状况,探讨闽东渔场定置网作业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修改北茭以北我省海域定置网作业禁渔期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洋渔业生产对象,主要是捕捞洄游集群的鱼类。能否找到好渔场,决定着产量的高低。舟山渔场的冬季带鱼讯是一个全国性的大渔汛。近年来每届汛期,自福建以北沿海各省、市的渔民大都云集此地生产。由于渔场广阔,鱼群洄游集散变动性大,外地渔民对渔场情况尚多不够熟悉,特将当地渔民寻找鱼群的经验介绍如下:(一)找鱼群的船队组织和采用的渔具:“分散探索,集中捕捞”这是渔民在组织起来后得出的一条找鱼群经验。渔船队出海后,先分散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沙、南沙群岛礁盘众多,海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是刺网和钓钩深水捕捞作业的理想渔场。近三年来,海南省琼海市渔民应用定置刺网渔具探捕了中沙、南沙群岛礁盘60-140米深中下层水域鱼类资源状况,获取第一手资料。经初步整理分析结果,本文报告此水域中下层鱼类种类组成及资源状况,共记录了鱼类种类有116种,分隶于13目30科属和甲壳类3种。渔获物总上网率为63.81kg/1000m,其中,软骨鱼类为51.00kg/100m,硬骨鱼类为1280kg/1000m。不同网目大小的三种定置刺网,以大网目三层定置利网的渔获量最佳,渔获率为94.23kg/1000m,捕…  相似文献   

10.
帆张网是现行张网渔具中的一种新型网具,网口用水动力帆板和浮沉力来扩张。其特点是:网口大,作业水层可调节,鱼虾蟹均适捕;主动灵活,能避让幼鱼区,跟踪鱼群捕捞;渔场适应性广,不受水深限制;渔获性能好,耗油低,经济效益良好。江苏沿海正在推广应用,作业渔场已抵外海水深70米水域。但是,帆张网在  相似文献   

11.
袖网属建网型导陷式陷井类渔具,主捕经济鱼蟹。其投资少,劳动强度低,效益高,是近海理想的定置网具,深受渔民欢迎。在70年代曾一度出现低谷,使许多袖网渔场荒废,近海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泉州湾南部定置作业带鱼幼鱼渔获变化及群体组成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省定置作业多次调查表明,这一作业损害带鱼幼鱼位居各经济鱼类幼鱼的首位,泉州湾南部定置作业区,损害带鱼幼鱼最为严重,多数年份幼带占定置作业渔获量的20%以上。因此,历次的定置网调查,均在该海区设立周年或季节性的定点观测。本文根据历年调查资料,对该海区南部定置作业带鱼幼鱼的渔获变化情况及群体组成,进行综合分析,以期进一步为带鱼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繁殖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来源与方法收集整理1979年5—9月,闽东、闽中渔场定置网渔获主要经济鱼类幼鱼调查,1980—1981年福建定置作业桁位分布和渔获物组成调查,1985—1986年闽中渔场南部定  相似文献   

13.
杨吝 《水产科技》1997,(1):40-43,46
在台湾沿海水域鳀属(日本鳀、布氏丰棱鳀和短头丰棱鳀)稚鱼渔业中使用几种类型的渔具,这些渔具包括拖网、漂流袋网、光诱敷网、地拉网和定置网,其中1979年引进台湾的对拖网船使用的拖网是该渔业中最有效的主要渔具。  相似文献   

14.
闽中渔场南部定置作业生产与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80年7月-1981年7月福建定置作业桁位和渔获组成调查,闽中渔场南部海区定置作业是本省损害经济幼鱼、虾类较严重区域之一,特别是损害带鱼幼体尤为突出。据此,结合1984年至1986年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下达定置网具改革试验研究任务,进一步摸清定置作业在该渔区生产和不同作业位置损害经济幼鱼情况,  相似文献   

15.
刘维玺  李进芝 《海洋渔业》1992,14(4):165-167
<正> 一、研制试验依据和目的毛虾是渤海湾的重要水产资源之一,是北方三省一市定置渔具的主要捕捞对象。一般年产量为4~8万吨,最高年产量达10.5万吨,这些产量主要来自定置渔业。定置渔业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生产方式。主要工具是张、转网(河北称转轴网或架子网,山东称挂子网,辽宁称扣网)。它的作业原理就是靠潮汐的涨落将鱼虾冲入锥形网体里,渔获品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灯光罩网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近年来,灯光罩网在南海区迅速发展,给南海区北部沿岸浅水域幼鱼资源增大了捕捞压力.为了查明南海区灯光罩网渔业的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4月27日~5月2日在阳江沿海水域进行了灯光罩网海上渔获组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主捕对象是趋光性鱼类和头足类,枪乌贼Loligo sp.、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刺鲳Psenopsis anomala、乌贼Sepia sp.、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乌鲳Formio niger、杜氏棱鳀Thryssa dussumieri和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南海北部灯光罩网的常见渔获种类;(2)幼鱼渔获比例高,损害海洋渔业资源严重;(3)网目尺寸小、灯光照度大和近岸渔场是导致幼鱼渔获比例高的主要成因.笔者建议规定最小网目尺寸和加强渔具管理.  相似文献   

17.
渤海是黄渤海区经济鱼虾类的摇篮,是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和捕捞的主要渔场。每年六七月份,大量的自然虾苗游向近岸、河口索饵,尤其是放流增殖苗种长时间停留在河道及河口地带觅食,如不加强管理,将受到纳水和违规渔具的大量损害。因此,笔者认为渤海渔政管理的重点在伏季。一、统一认识,确保管理重点渤海对虾生产是北方渔业的支柱,为稳定渤海对虾产量和恢复经济鱼类资源,渔政管理强化了越冬场、洄游通道、产卵场和定置网禁渔期的管理,采取  相似文献   

18.
毛里塔尼亚渔场捕捞头足类渔具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远洋渔业发展较快,特别是西非拖网渔业,已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非拖网渔业主要以章鱼、鱿鱼等头足类为捕捞对象,但是海域辽阔的西非各国,渔场环境和渔获主要品种比重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设计、调整、改进渔具,提高渔获量,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毛里塔尼亚海区的生产实际,结合渔场环境特点,主捕头足类,对应用渔具的改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总结经验,以促进西非远洋渔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网料的技术特性对渔具的渔获率和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作用。而网料的性能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网线的质量和其技术特性。如所周知,网线的粗度、强度和伸长度对刺网的渔获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拖网、围网和定置网等的捕捞性能(例如拖曳速度、沉降速度以及网衣在波浪作用下的变形等等)则除与上面几种特性有关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沿海小黄鱼渔场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1971-1982年渤、黄、东海的渔业捕捞统计资料,描述了该时期小黄鱼渔场空间变化、不同渔场的产量的年间变化,并与近年来小黄鱼渔场的资料做了比较,对小黄鱼的空间分布、渔场变化和各渔场的重要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小黄鱼渔场可分为3类,即春季产卵场渔场,主要位于长江口及江浙沿海;夏季索饵场渔场,主要位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近海;冬季越冬场渔场,主要集中在黄海中南部外海和东海北部外海。1974年后渤海区小黄鱼产量明显下降,自1979年后东海小黄鱼产量明显上升,并且超过了黄海区的产量。在本文所统计的水域范围内,不同渔场小黄鱼贡献率分布格局显示出两种模式:冬夏(12、1-2月和7-9月)季模式,渔场位置稳定,鱼群密集,产量集中,其中冬季主要位于黄海南部外海和东海北部外海,夏季主要位于黄海南部近海和东海北部近海,这些水域往往是专门捕捞小黄鱼的优质渔场;另一种是春秋季(3-6月和10-11月)模式,以洄游过路鱼群为主要渔获对象,鱼群相对分散,在这些水域,小黄鱼往往是兼捕对象。1971-1982年小黄鱼鱼群的分布与近年来分布格局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