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高山花豆为喜温、短日照蔬菜、不耐霜冻,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30℃以上易引起落花、落荚及叶片糊边现象。高山夏季栽培宜选择海拔800~1 700 m的高山,以800~1 300 m优势更明显,可以种植两茬,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和国庆节前后上市,可填补季节交叉之际的蔬菜淡季市场,且价格优势突出,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
鲁西南地区黑光灯下金龟甲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群发生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7年5—9月,在山东省邹城市良种繁育场病虫观测圃内及香城镇黄山村南设置黑光灯,系统诱集金龟甲带回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并分析其种群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邹城市黑光灯诱集金龟甲涵盖5科14种,从5月上旬至9月中旬均可发生,以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发生盛期。优势种类为铜绿丽金龟、暗黑鳃金龟、东方绢金龟、小黄鳃金龟、阔胫玛绢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7月上旬至7月下旬、7月上旬至7月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6月上旬至6月中旬和6月上旬。  相似文献   

3.
番茄是郓城县传统种植的蔬菜作物,面积达1.4万hm2。先前种植番茄多以春、秋季节栽培为主,上市集中,价格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种植方式改为反季节种植。夏季番茄因成本低,易管理,效益高,深受广大菜农青睐。夏季番茄一般在5月中、下旬开始小畦育苗,6月中旬大田移栽,一般每667m2栽植4 000株左右,8月中旬果实上市,霜降前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是我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三代.各代成虫盛发期:第一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二代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三代8月下旬9月上、中旬.过去,历年以一代危害最重,二代次之,三代发生数量少,危害轻.近几年来,由于杂交稻的大面积栽培,改善了二化螟的生态环境,因  相似文献   

5.
黄杨卷叶螟属鳞翅目 ,螟蛾科。在浙南山区景宁县每年 5至 6月花卉小叶黄杨产区严重发生危害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花卉黄杨主要害虫 ,给县城绿化带景观造成很大影响。其危害频率和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此 ,本站对其发生及防治进行了多年的观察与试验 ,现简报如下。1 生活习性浙南山区景宁县 1年发生 4代。越冬幼虫次年4月初开始化蛹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出现成虫。各代幼虫发生危害期分别为 5月中旬至 6月下旬 ,6月下旬至 7月下旬 ,7月下旬至 9月上旬 ,9月中旬至 10月下旬幼虫在虫苞内结茧越冬。黄杨卷叶螟主要危害小叶黄杨、萑舌黄杨、…  相似文献   

6.
中华广肩步甲的作用与利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阐述中华广肩步甲(又名金星步甲)的生物学问题,为其利用提供一些资料。一、生活史中华广肩步甲Calosoma maderae chinense Kirby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1~2代,世代重叠。以成虫越冬。越冬代成虫于4月上旬开始活动,5月下旬至9月上旬产卵。成虫在产卵后死亡。第一代幼虫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中旬,蛹期6月下旬至9月下旬(其间因食料不足,卵,幼虫、蛹出现中断),第一代成虫在6月下旬至10月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下旬羽  相似文献   

7.
茄子是上杭县蔬菜主栽品种,一年四季均有种植,常年栽培面积在600hm2以上。茄子绵疫病是本县茄子上最重要病害之一,2005年4月底至5月中旬大发生,给菜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在近年田间调查基础上,对其大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1发生特点茄子绵疫病是由寄生疫霉(Phytophthoraparasitica Dast.)和辣椒疫霉(P.capsiciLeon.)侵染引起。福建省上杭县常年在4月中旬开始发病,到9月底结束。期间有两个发病高峰,即5月至6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前1个高峰发病重,第2个高峰发病轻重主要取决于此期间台风…  相似文献   

8.
贡水白柚观察园果实病虫害观察及落果统计分析表明,造成柚果脱落的病虫害主要有实雷瘿蚊、褐腐疫霉病、桃蛀螟、裂果病和大实蝇。实雷瘿蚊的危害居首,总落果率63.4%,落果时间从6月中旬至11月中旬达5个月之久,有4个落果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其中前两个高峰期落果最严重。其次为褐腐疫霉病,总落果率27.45%,落果时间从6月~11月达5个月,有1个落果高峰,在9月中旬~9月下旬。桃蛀螟第三,总落果率2.6%,无落果高峰,6月中旬~7月中旬落果较多,后期较少。裂果病和大实蝇仅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重阳木斑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是上海地区生态林的重要树种之一。近二年重阳木斑蛾(Histia rhodope Cramer)对生态林重阳木的危害逐年加重。经观察,该虫在本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开始羽化,各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年以第3、4代危害最重。药效试验表明,苦·烟、灭幼脲3号、阿维菌素、杀灭菊酯、毒死蜱等药剂对重阳木斑蛾1~3龄幼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13—2016年对北京市大兴区玉米螟、草地螟、黏虫、甜菜夜蛾、二点委夜蛾、小地老虎6种主要农业害虫进行灯诱监测,分析成虫种群发生动态。通过连续监测可知,大兴区6种农业害虫不同年份发生总量较平稳,诱虫高峰期为6—9月。其中,玉米螟、甜菜夜蛾成虫种群数量较高,甜菜夜蛾和黏虫在个别年份蛾量突增。从发生期看,二点委夜蛾、黏虫、甜菜夜蛾、小地老虎及玉米螟均在4月始现,仅草地螟在5月始现;草地螟及二点委夜蛾在9月终现,其余4种害虫在10月终现。6种农业害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均为6—9月。其中,玉米螟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黏虫发生高峰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其下代幼虫易为害春夏播玉米;甜菜夜蛾发生高峰期在6—9月呈散状分布,对应露地蔬菜及大田作物种植期;草地螟、二点委夜蛾、小地老虎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上旬至8月上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掌握常见夜蛾种群动态,于2020年4—10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对甜菜夜蛾、黏虫、小地老虎、二点委夜蛾和棉铃虫进行了逐日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以甜菜夜蛾诱集量最多,棉铃虫和二点委夜蛾的诱集量次之,小地老虎和黏虫的诱集量较少。受寄主作物种类及种植面积影响,不同监测点的总诱蛾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成虫动态和寄主作物生育期分析判断,甜菜夜蛾和棉铃虫是当地的主要夜蛾科害虫。甜菜夜蛾的成虫高峰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棉铃虫成虫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石刁柏负泥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清  樊瑛 《植物保护》1996,22(1):20-22
石刁柏负泥虫是药用植物石刁柏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北京1a发生4代,世代重叠。第1代成虫出现在5月下旬~6月下旬,第2代为6月下旬~7月中旬,第3代为7月下旬~9月中旬,第4代为9月下旬~10月中旬。第4代成虫10月下旬钻入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出土活动。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二化螟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2001年对黑龙江省二化螟发生规律调查明确 ,二化螟在黑龙江省 1年发生1代 ,以 6~7龄幼虫在稻桩、稻秆、田茅及稗草茎秆内越冬。蛹盛期为 6月上、中旬 ,成虫羽化盛期为 6月中、下旬 ,产卵盛期在 6月中旬末至6月下旬 ,卵孵化盛期在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 ,3龄幼虫盛期在 7月下旬。 7月中旬是防治幼虫的最佳时期。在黑龙江省二化螟幼虫对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均能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4.
黄杨金星尺蠖Calospilos suspecta(Wawen)严重为害大叶黄杨,过去研究甚少。本文根据作者自1983年以来的观察研究记述该虫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包括试用7种农药对其防治的初步结果。证实该虫在武汉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三代蛹越冬,第二代蛹越夏。越冬代成虫出现在4月中旬到5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成虫出现在6月上旬至下旬。第二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成虫出现在8月下旬到9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发生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为害最重的是第二代。化学防治以选用乐果或敌百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在宁夏银川室内自然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阿笨土甲Penthicus(Myladion)alashanica(Reichardt)和波氏真土甲Eumylada potanini(Reitter)的生物学特性。阿笨土甲1年完成1代,以成虫越冬,成虫翌年4月上旬至6月下旬产卵,幼虫4月中旬开始活动,老熟幼虫8月上旬至9月下旬化蛹。波氏真土甲1年完成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5月上旬至7月中旬产卵,幼虫5月中旬开始活动,老熟幼虫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化蛹。两种土甲成虫均有群集性和假死性。  相似文献   

16.
2013—2017年,利用性诱剂诱集大樱桃园(附近种植梨、桃、苹果等其他寄主作物)梨小食心虫成虫,研究多寄主生境下梨小食心虫种群消长动态。通过观测发现,在烟台市与多种果树混栽的大樱桃园中,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5代。其中,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4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为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第2代成虫为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第3代成虫为8月上、中旬,第4代成虫为9月上、中旬。各世代成虫发生期多连续,存在世代重叠现象。成虫发生期持续时间以越冬代和第4代较长,以第2、3代较短。各世代成虫发生量以越冬代和第1代蛾量较多,其余3代数量起伏不定。建议生产上重点防治越冬代和第1代。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辽宁省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innaeus)的发生规律,于2014—2016年连续3年对辽宁省彰武县哈尔套镇10个村59个不同梨园采用三角屋胶粘式诱捕器进行了雄成虫数量消长动态的监测,并对幼虫蛀果率、老熟幼虫数量及化蛹行径、蛹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辽宁省彰武县,从4月下旬至9月下旬,苹果蠹蛾成虫共有2次发生高峰:第1次为5月下旬,第2次为7月中下旬;苹果蠹蛾在2016年全年内有3次明显的蛀果高峰期:第1次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次为8月上旬,第3次为8月下旬。老熟幼虫更趋向于脱果后直接掉落到地上再从地上沿着树干往上爬并在老翘皮下寻找合适位置化蛹;苹果蠹蛾经人工饲养的蛹期为9.95 d。研究表明,苹果蠹蛾在辽宁省彰武县1年发生2代,第1代从5月中旬到9月下旬,越冬代从7月中旬到翌年6月下旬。  相似文献   

18.
孙艳梅  陈殿元 《植物保护》2016,42(5):210-213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定点观察的方法,对苦参野螟(Uresiphita prunipennis)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苦参野螟在吉林市1年发生3代,以茧蛹在枯枝落叶下或表土中越冬。每年5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幼虫分别于6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严重为害苦参,老熟后分散于地被物下或表土层中结茧化蛹。针对苦参野螟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油麦菜,属菊科,是一种尖叶型叶用莴笋,质地脆嫩,口感清香,营养价值较高,是深受人们青睐的家常叶菜之一。通过近几年栽培试验研究,夏秋季节适宜油麦菜生长。由于其生长期短,不同海拔可种植2~3季,一般从4月上旬至7月中旬播种,6月下旬至国庆前后上市,一季平均每667m~2产量1500 kg,每667m~2产值2500~3500元。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宜雨水多、湿度大、抗性强、清香味浓、  相似文献   

20.
利用祁连山老虎沟地区海拔4200m气象观测站2010年的观测资料,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再利用作物系数法,对高寒草甸生长季(5月22-9月22)的蒸散发量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发现:研究期共有124天,蒸散发总量为238.3mm,日均为1.87mm·d-1。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的蒸散发总量依次为22.6mm,179.1mm,36.6mm,依次占研究期总量的8.4%,75.2%,15.3%。5月下旬至6月中旬,日均蒸散发量以较低水平缓慢上升;6月下旬迅速增加;6月末至7月中旬猛然回落;7月中旬至8月末,日均蒸散发量迅速上升且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后直到9月22日,缓慢减少。5-9月月蒸散发总量依次为6.6mm,46.4mm,74.5mm,77.6mm,33.1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