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甘薯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刘桂玲(山东省泰安市农科所271000)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料,常年种植面积在660万hm2左右,占世界首位。近几年来由于病毒病的逐年加重,导致许多优良品种退化减产,给甘薯生产带来极大危害。1我国甘薯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平阴县甘薯种植面积目前达5200hm2,总产量2亿kg左右,每年的窖储量在1.5亿kg以上。由于管理不善,鲜食甘薯在储藏期间易发生病变,引起烂窖。笔者对引起烂窖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并对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1薯窖类型及特点本县薯窖主要是井窖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发券窖。发券窖容量大,一般1个窖可存放15万~20万kg,甘薯存取方便,但保暖保湿性差,易发生冻害、湿害和干害。井窖容量小,储量一般在0.5万~1万kg,保暖保湿性好,但甘薯存取不方便。2烂窖原因据我植保站在2001年2月调查:所有薯窖都有烂瓜现象,鲜食甘…  相似文献   

3.
甘薯病毒及脱毒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病毒及脱毒薯的研究和应用尚佑芬,杨崇良,赵玖华,路兴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济南250100)甘薯(Ipomoeabatatas)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其产量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居第7位。我国甘薯栽培面积占全世界的7...  相似文献   

4.
调查和研究我国甘薯病毒病害种类、发生为害情况以及出现的新趋势,总结重庆市甘薯病毒病害的相关研究进展,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促进重庆甘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甘薯在广丰县种植已有 2 60年的历史 ,近1 0年随着广丰白云淀粉有限公司、镇世堂淀粉加工厂等一批淀粉加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县甘薯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 ,目前 ,全县种植面积已达 2 80 0 hm2 ,年鲜薯总产量达 6.2万t,成为广丰县最主要的旱粮作物。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总结 ,已逐步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无公害生产体系。现将甘薯无公害生产植保技术简述如下 :1 基地选择 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选择耕作层深厚、土壤疏松的田块 ,建立甘薯生产基地 ,地下水位控制在 80 cm深左右 ,实行水旱轮作 ,可有效地控制土壤中害虫和减少病菌。在生产…  相似文献   

6.
鲁南地区甘薯茎线虫病的为害现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临沂市主要大田作物。目前甘薯茎线虫病已遍布临沂市的12个县区,发病面积达到2.3万hm^2,年损失薯干6000t。文章介绍了临沂市甘薯茎线虫病发生现状及引起甘薯茎线虫病逐年加重的原因,提出了甘薯茎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彭昌家 《植物医生》2001,14(5):43-43
南充市常年产鲜甘薯180万t左右 ,是全市淀粉加工和牲畜饲料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冬季因黑斑病等病害影响 ,都要造成20%左右的窖贮腐烂损失。对此 ,笔者于1998年至1999年进行了甘薯防腐保鲜剂防治甘薯贮藏期病害试验 ,1999年至2001年在全市推广 ,取得了显著效果。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5%甘薯防腐保鲜剂(简阳国光实业公司生产) ,对照药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吴县农药厂生产)。1.2供试品种南薯88。1.3试验处理与方法试验选择在南充市农业科学所院内的一个地下大屋窖内进行 ,1998年11月…  相似文献   

8.
正一、技术概述大豆是重庆主要的豆科作物之一,重庆直辖以来,大豆种植面积在直辖初期只有3.3万hm~2左右,通过引进新的高蛋白大豆品种,推广"一推三改"关键技术("一推":大力推广高产高蛋白优质大豆品种,"三改":改迟播为适时早播、改不防病虫害为综合防治、改只施底肥为底肥和追肥相结合),改进传统的种植习惯,大豆种植面积发展到现在的10万hm~2以上,有力推动了重庆大豆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无水浇条件下,进行沟麦套种甘薯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实现了每公顷产粮15t的目标。3年度小春、甘薯(折干)两季平均单产达15600kg/hm^2 ̄19459.95kg/hm^2,比平播小麦-夏甘薯一年两季增产2181.0kg/hm^2 ̄6040.5kg/hm^2,增长16.3% ̄45%;沟麦套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施足肥料;选用抗旱抗病高产的小麦甘薯良种;小麦适期播种,甘薯适当早套,并盖地膜;小  相似文献   

10.
南充市常年产鲜甘薯180万t左右,是本市淀粉加工和牲畜饲料的主要原料。每年冬季因黑斑病等病害影响,造成20%左右的窖贮腐烂损失。对此,笔者于1998~1999进行了蔗糖脂酸酯防治甘薯贮藏期病害试验,1999~2001年在全市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1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5%蔗糖脂酸酯(商品名称甘薯防腐保鲜剂,简阳国光实业公司生产)WP(可湿性粉剂,下同),对照药剂25%多菌灵WP(江苏吴县农药厂生产)。供试甘薯品种为南薯88。试验在南充市农科所院内1个地下大屋窖内进行。1998年11月28日处理入窖,…  相似文献   

11.
甘薯茎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陈发炜,韩祥红,李祥升,邵泽华(山东沂水县农业局276400)甘薯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2.67万hm2以上,产量占粮食总产的1/3以上。近几年来,甘薯茎线虫病蔓延快,发生危害重,已成为影响甘薯生产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2.
甘薯小象甲是国内外重要的检疫性害虫,除本身为害薯块外,引起的伤口还会诱致病菌侵入,使受害薯块发生恶臭和苦味无法食用。准确鉴定云南地区的甘薯小象甲,特别是研究其遗传变异可为检疫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了云南元谋县甘薯小象甲,采用Chelex-100法快速提取甘薯小象甲基因组DNA,分别对雌雄成虫rDNA ITS-1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首次发现云南元谋县的甘薯小象甲属于东亚分支的东南亚亚支,与我国之前报道的甘薯小象甲属于东亚分支的东北亚亚支不同,说明云南元谋县的甘薯小象甲种群来源与中国广东、福建、浙江和重庆的种群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邀请市农委、西南大学、潼南区农委相关专家组成测产专家组,对"蔬菜生态高效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与示范"项目"早南瓜生态高效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进行了田间现场测产。项目在重庆科光潼农种苗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和重庆帝安农业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建立早南瓜生态高效安全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片0.3 hm~2,以青皮一串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甘薯茎腐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茎腐病是近几年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菌性病害,目前该病已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江西、广西、海南、河南、重庆、江苏等地发生。2013年10月在对河北省甘薯病害的调查中在文安县发现了大量疑似甘薯茎腐病的病株,给当地的甘薯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对疑似病株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观察以及基于16SrDNA序列的分析,最终确定该病害为甘薯茎腐病,病原菌为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这是该病害首次在河北省被发现。  相似文献   

15.
甘薯病毒及类似病毒病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年来,发现甘薯种性退化比较严重,导致块根产量降低。退化的原因除去无性变异等外,病毒及类似病毒病的危害也是重要因素之。病毒引起马铃薯退化已是众所周知,而引起甘薯退化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甘薯是我国四大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食品工业、轻工业和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我国甘薯种植面积达8000万亩,总产约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是我国苹果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2005年苹果栽培面积达26.39万hm2,产量220.2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4位.近10余年来,随着苹果品种结构、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的不断改进,苹果园主要病虫害的结构和发生特点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荷兰的农业生产和国家植物保护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兰人口1570万人,国土面积4.15万km2,大约是我国江苏省的2/5,可耕地面积约200万km2,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9hm2。然而,荷兰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在世界前15位之内。农产品净出口额,1961~1999年间约增长了45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农产品净出口额一直保持在130亿美元左右,仅次于美国、法国,居世界第3位。如果把园艺类产品(鲜花、观赏植物等)和渔业包括在内,荷兰的净出口额达176亿美元,而美国为148亿美元,则居世界第1位。为了切实保证农业生产安全,荷兰政府设立了功能齐全的国家植物保护局,全面负责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工…  相似文献   

18.
甘薯小象鼻虫在浙江省普陀县还处于点片发生阶段,是甘薯生产上的一个很大威胁。此虫一旦传入保护区,经三、四年繁殖就能大面积成灾,一般减产四成左右,重的达七、八成,甚至块薯无收。面对甘薯小象鼻虫的严重为害,过去疫区广大群众和科技人员曾采取冬净、春诱、毒苗、夏保等综合防治措施,虽控制了危害,但始终不能彻底消灭,疫区的存在对非疫区是个很大的威胁。怎样彻底消灭甘薯小象鼻  相似文献   

19.
普定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为1.1万hm2左右,在其生长过程中受到多钟病虫的为害,影响水稻的生长,造成减产。优化栽培技术不但是水稻高产优质的保证,也是防治水稻病虫害价廉简便的方法。笔者介绍优化栽培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兴城县用硼砂温浸种薯防治甘薯黑斑病,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甘薯生产的发展。从1949年到1964年十五年中,甘薯的栽植面积由6千多亩扩大到13万多亩,每亩产量由157斤(折粮)增加到414斤。尽管如此,黑斑病仍然是甘薯生产上的最大病害,烂窖、坏炕和栽后死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