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年龄的鉴别牛的体重、生长速度、胴体质量等生产性能与年龄有直接关系。不同年龄阶段的牛有不同育肥方法,因此在选牛时要重视牛的年龄。判断牛年龄最准确的方法是查出生记录,如无出生记录,  相似文献   

2.
1活重估测活重估测的理论依据是体重和体积的关系。因为不同品种、年龄、性别和膘情的牛体型结构差异较大,所以很难用统一的公式来准确估测。一般估测体重要求与实际体重相差不过5%,如相差超过5%则估测公式就不能用。  相似文献   

3.
4.
1进行雌雄鉴别和年龄鉴别的意义进行雌雄鉴别和年龄鉴别,是选种和饲养中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人们可以利用鹅雌雄个体间生长速度、生产性能的差异而取得不同的饲养效益。在蛋鹅生产中,人们希望多养母鹅以便多产鹅蛋,多孵小鹅;而在肉鹅生产中却希望多养公鹅,因其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而可多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在优质牛肉生产中所需解决的宰前关键问题,本文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品种、年龄及体重等因素对牛产肉性能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对牛肉的品质和产量都有显著或较显著的影响,其中晋南牛牛肉品质最佳;活重对牛肉产量有较大影响;年龄主要对肉质影响显著,其中年龄在2-2.5岁间的牛肉嫩度最好,因此,要提高牛肉的生产水平应以产肉性能优良的品种作牛源,同时选择年龄小、体重大的个体。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龄牛的育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年龄的牛,体组织的生长顺序和强度不同,如青年牛是骨肉一起长,架子牛主要是长肉和长膘,而老残牛则是以增膘为主,而且牛的年龄不同,消化系统的功能也有差别。因此在育肥过程中,牛的年龄不同,其所用育肥饲料及育肥期长短、育肥具体措施都有很大差异。一些养殖户不了解这个情况,在实际生产中不分牛的年龄和特点,一味求购体重大的个体牛,育肥方法千篇一律,造成牛出栏时膘情不一致,严重影响育肥效果和生产效益。现  相似文献   

7.
外贸对供港澳活牛的基本要求是三个“一致”:一是体重大小一致,个体体重 550千克以上,群体体重一致;二是膘情一致,全身肌肉丰满,皮下脂肪附着良好,前躯发达,双背双肌,后躯丰满,不露“三骨” (不露肋骨、不露腰角、不露坐骨结节 );三是毛色一致,无论红色、黄色、乳白色,每车皮 (20头 )要尽量一致。供港澳活牛是按活体评级评分办法交易的,评分越高,交易价格越高。为适应供港澳的要求,肉牛育肥时要从架子牛选择、饲养、管理技术上多下功夫。 1架子牛选择技术   架子牛的优劣决定着肥育水平及经济效益,必须充分重视,选择架…  相似文献   

8.
《新疆畜牧业》2010,(5):61-61
<正>牛的年龄与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关系,奶牛一般在3~8岁时为产奶量最高的时期,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鉴定牛的年龄,有外貌鉴定、角轮鉴定和牙齿鉴定3种。根据外貌鉴定年龄,只能辨别牛的老幼,无法知道其岁数;角轮鉴定年龄,所得结果不甚确切,误差较大。牙齿鉴定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选择体重90~100kg的120头PIC育肥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添加300g/t的活酵母菌),每个处理2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试验期为20d。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3.178kg和3.397kg;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073kg和0.989kg;平均料肉比分别为2.96和3.44。试验组显著地(P<0.05)提高了90~120kg育肥猪的日增重,降低了料肉比。试验表明,活酵母菌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
固始鸡腿肌重活体估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20周龄的固始鸡,测定其活重(x)、腿肌重(y)。经对22只固始鸡活重和腿肌重进行测定、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并建立了直线回归方程y=0.137x-81.6,据此可用固始鸡活重来估测腿肌重。  相似文献   

11.
发热黄疸型牛病是牛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病对牛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一定要做好临床诊断和治疗。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症状有很多,需要对其准确的辨别和诊断才能进行准确的治疗,这就需要提高临床的诊断水平。该病与肝炎的症状比较类似,诊断时要对两种病状进行仔细的区分,并根据鉴别的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豫西黑猪营养成分及肉质性状在不同体重阶段的发育性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平均体重约为60、75、90、105、120 kg 5个体重阶段的豫西黑猪,每组5头,共25头,每组随机选取3头进行屠宰,公母随机。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眼肌面积、背膘厚、脂肪率、失水率、脂肪酸、氨基酸和胆固醇等指标,测定肌内脂肪含量、脂滴直径和脂滴数目,采集100 g腰大肌测定熟肉率。【结果】豫西黑猪在体重达到120 kg之前,随着屠宰活重的增加,眼肌面积、背膘厚、脂肪率、熟肉率、肌内脂肪含量、肉色、剪切力、脂滴数目和脂滴直径均随之增加。眼肌面积在105、120 kg时均极显著高于60、75 kg(P<0.01),显著高于90 kg(P<0.05);背膘厚在90、105、120 kg时均极显著高于60 kg(P<0.01);肌内脂肪含量在90、105、120 kg时均显著高于60、75 kg(P<0.05);脂滴直径和脂滴数目在75、90、105、120 kg时均显著高于60 kg(P<0.05);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以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棕榈油酸、油...  相似文献   

13.
法库县地处辽宁省的北部,属半丘陵,农户多有养牛习惯,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为发展养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全县牛存栏达27.9万头,可繁母牛占存栏总数的70%。法库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德系西门塔尔牛在中原农区改良本地西门塔尔杂交牛的杂交效果,为养牛业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500头商丘本地西杂牛为母本,以德系西门塔尔牛(Fleckvieh)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杂交改良。测定杂交一代(F1)和二代(F2)各阶段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产奶性能、乳成分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初生时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与西杂牛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杂交后代的体尺、体重在一定程度上超过西杂牛;F1和F2代公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均不同程度高于LSC牛,牛肉的品级提高;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乳品质较高。说明以德系西门塔尔牛为父本改良本地西杂牛不仅可以提高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还可以显著改善其泌乳性能,使杂交后代由单一的肉用型转变为乳肉兼用型,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牛的外貌鉴定、体尺测量及体重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外貌鉴定 牛的外部形态。因为体质和外貌是一致的,故可通过体型外貌测知牛的品种纯度、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及确定其改良和育种方向等。进行牛外貌鉴别时应首先熟知各种用途牛应有的外貌特征。不同用途的牛其外部形态不一样。通常有乳用、肉用和役用及其过渡类型。前三种典型体型的情况是乳用体型,表现为后躯发达的三角形,称楔形;肉用体型,表现为前后躯宽度近似的长方形,称矩形;役用体型,表现为前躯发达的三角形,称前胜形。  相似文献   

16.
2003年9月在陕西省永寿县选择30头18月龄红安格斯×秦川牛和15头18月龄秦川牛进行饲养肥育试验,30头杂交牛分为两组,试验组2在试验组1牛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2%的发酵剂,15头秦川牛作为对照组,从日增重、健康状况、饲料转化率、投入产出比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平均日增重,试验组1比对照组提高17.9%,试验组2比对照组提高33.9%;健康状况,试验组2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1;饲料转化率,试验组1、试验组2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4.8%和16%。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龄杂交肉牛的肥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牛的肥育效果不仅受其遗传基因、饲粮营养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肥育时年龄的影响。一般认为,牛龄的大小对肉牛的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及胴体质量均有影响。本文在以往的试验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研究,以期为架子牛肥育适宜年龄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荷斯坦牛初配年龄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扬州大学农牧场979头第1胎中国荷斯坦牛初配年龄及其繁殖性能数据,分析不同初配年龄对受胎情期数、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产犊间隔、妊娠期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配年龄显著影响受胎情期数和妊娠期长短(P0.05),18月龄配种母牛受胎情期数和妊娠期均最低,初配年龄对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和产犊间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初配月龄的不断增加,奶牛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和产犊间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发热黄疸型牛病是养牛业常见的一类由多病因引起的传染病,不及时处理会对牛群健康以及养殖场户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此类牛病病因复杂引发的临床表征比较多样,共同特点是都有黄疸症状.为了做到精准治疗,需要在临床上做好鉴别工作.本文简要分析了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症状,探究了几点相关牛病类型的鉴别方法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精料对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牛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筛选合理的日粮配方。选择15月龄的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F1代去势公牛42头,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对应的精料综合净能(NEmf)分别是6.43、6.90和7.50 MJ/kg,试验期为90 d。试验期间,每30 d测定1次体重,试验开始和结束采集血液样品进行血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①试验期Ⅰ、Ⅱ、Ⅲ组试验牛总增重分别为77.43、93.71和84.29 kg,Ⅱ组增重效果明显,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Ⅰ、Ⅱ、Ⅲ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86、1.04和0.94 kg/d,Ⅲ组较Ⅰ组提高9.3%(P>0.05),Ⅱ组较Ⅰ、Ⅲ组分别提高20.9% (P<0.05)、10.6%(P>0.05)。②试验90 d后,Ⅰ、Ⅱ、Ⅲ组试验牛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及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均比试验第1天高。③试验期Ⅰ、Ⅱ、Ⅲ组肉牛每天饲养成本分别为13.440、14.000和14.685元/头;单位增重成本分别是15.63、13.46和15.68元/头。结果提示,综合净能为6.90 MJ/kg的精料增重效果最好,育肥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