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2年,棉铃虫在华北、东北广大棉区特大暴发,第一代在小麦上猖獗发生,使部分麦田小麦严重受害,随后第2~4代在棉田和其它作物上特大暴发成灾,发生数量为常年的15—20倍,发生危害面积达5000多万亩,占全国棉田面积一半以上。1 1992年棉铃虫猖撅发生概况在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常年以2代在棉田发生量大,仅少数年份3代或4代发生猖獗,有历史记载的棉铃虫大发生年份,也是个别世代大发生,造成局部棉田减产。1992年则是全年棉铃虫的4个世代均特大发生,一  相似文献   

2.
1997年新疆巴州棉铃虫大发生近年来,棉铃虫在巴州连年发生,已成为棉花生产中的大敌。1997年为害棉花明显加重,部分乡、村棉田达大发生程度。其发生特点:一是发生早,3月16日田间初见越冬代成虫,比往年提前19d,第一代幼虫在巴州5月12日出现,库尔勒...  相似文献   

3.
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分布及转移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2001年对新疆南部棉区主栽作物棉花、小麦、套播玉米和夏播玉米的种植面积、种植密度、棉铃虫百株虫量以及这些作物田的杂草数量和杂草上的棉铃虫虫口密度等进行调查,以莎车县的调查数据为例计算各类作物田中各代棉铃虫的发生总量,比较得出各代棉铃虫在新疆南部棉区一年中的转移规律即:第1代棉铃虫发生于小麦田和棉田,第2代棉铃虫发生于棉田,第3、4代棉铃虫发生于套播玉米田和棉田上。  相似文献   

4.
1997年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38%,但是全省二、三代棉铃虫各种寄主作物总虫量调查,分别比历年平均值高16.87%和80.35%。分析比较棉田与棉田以外的各种寄主的棉铃虫虫口数量,可见棉田之外的虫量占绝对优势,成为下一世代发生的主要虫源。调查...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我市棉花种植面积 4 33万hm2 ,较2 0 0 0年增 0 13万hm2 ,棉铃虫发生为大发生 ,而且发生程度逐代加重 ,是继近几年偏重发生之后的又一大发生年。全市棉铃虫各代累计发生面积9 97万hm2 。全市累计综合防治面积 2 3 2 5万hm2次。1 棉铃虫发生特点(1)发生期提前。据调查 ,全市 2代棉铃虫在6月 6日前后陆续在棉田见卵。 3、 4代发生期较常年提前 5d左右。据统计 ,2至 4代卵高峰期分别出现在 6月 12~ 18日、 7月 10~ 2 0日、 8月 8~19日 ,较 1999年和 1998年提前 3~ 5d左右 ,与20 0 0年相近。(2 )发生面广。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棉铃虫的发生及防治对策刘牛(四川省植保站,610041)棉铃虫是四川省棉花上重要害虫之一,每年都有发生。在过去的20多年中,1972和1981年曾两度大发生,其发生面积分别占棉田种植面积的67.3%和39.2%。近几年来,棉铃虫的发生又趋严重,...  相似文献   

7.
麦田一代棉铃虫历年来在我省发生量不大,不曾引起过人们注意。有关麦田一代棉铃虫的研究甚少,对它的发生规律也很不了解。致使预测和防治缺乏理论基础和经验。一九九二年我省麦田一代棉铃虫大发生,不仅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且导致二代和三代大发生,造成全省棉花大减产,部分棉田甚至绝收。及时防治麦田一代棉铃虫,压低二代虫源基数,确保棉花生产已变得非常紧要。为尽快摸清麦田一代棉铃虫的发生规律,指导预测预报和防治。1993年对我  相似文献   

8.
利用苘麻诱集防治棉铃虫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苘麻是棉田中常见的一种杂草 ,与棉花同属锦葵科。调查中发现 ,苘麻对棉铃虫产卵有强的诱集作用。利用这一习性 ,1 999年在博乐垦区棉田大面积种植苘麻诱集带诱集棉铃虫产卵 ,取得良好效果。按照 1个标准条田 ( 6.67hm2 )两边种 2行苘麻 ,即苘麻与棉花的行数比 1 :1 1 0 ,或株数比 1 :4 0 0种植苘麻诱集带。在棉铃虫主害代第二代产卵高峰期调查 ,种植苘麻诱集带的棉田 ,百株棉花棉铃虫卵量一般 1~5粒 ,而百株苘麻卵量达 3 0~ 4 0粒 ,个别点高达 50粒以上 ,比棉花植株上的卵量高 86.7%。 1 998年棉田大面积种植的是玉米诱集带。在同一时…  相似文献   

9.
利用玉米诱杀棉铃虫优点多我县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之一。我们在棉铃虫多年综防实践中感到,利用玉米诱杀棉铃虫是个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棉田一代棉铃虫成虫白天大部隐藏在玉米心(喇叭筒)内,容易集中消灭。1993年在第二代(棉田一代)棉铃虫大发生时期,我...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全球气候变暖及农业集约化对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发生的影响,通过收集1987—2017年我国山东、河南及河北3省的棉花种植面积、棉铃虫发生面积及年平均温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及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比较转Bt基因棉花推广前后棉田棉铃虫种群的发生程度,分析棉铃虫的为害指数。结果显示,转Bt基因棉花推广前,山东、河南和河北3省的棉铃虫在严重发生年份的为害指数较轻微发生年份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01倍、2.03倍和69.33%;温度距平具有同样的趋势,严重发生年份的温度距平较轻微发生年份分别显著增加了1.91倍、2.33倍和2.29倍。转Bt基因棉花推广后,山东、河南和河北3省的棉铃虫在严重发生年份的为害指数较轻微发生年份仍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47倍、1.92倍和1.25倍;温度距平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轻微发生年份的温度距平较严重发生年份分别增加了2.00倍、1.94倍和2.01倍;而河南省和河北省在棉铃虫严重发生年份的棉花种植面积较轻微发生年份分别显著增加了75.94%及38.92%。表明转Bt基因棉花种植后显著改变了棉铃虫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气候变暖降低了棉铃虫的为害指数,而棉花集约化种植增加了棉铃虫的为害指数。非转基因棉田的棉铃虫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转Bt基因棉田的棉铃虫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彭泽县一代棉铃虫为害棉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在我县棉花上常年发生5代,其中一代在棉田外寄主上为害,自二代起迁入棉田为害棉花。1998年我县一代棉铃虫发生普遍,且在棉花上造成了一定的为害。据调查,苗床百株卵量一般2~10粒,最高20粒,有卵苗床达80%以上;移栽大田后,百株卵量仍高达25粒...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作物栽培制度的改变 ,加之气候条件适宜 ,棉铃虫在我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暴发。全市植棉面积 8.492万 hm2 ,棉铃虫各代累计发生面积 2 6.984万 hm2 次 ,为棉田面积的 3.2倍 ,无论是发生数量还是发生面积 ,均超过了自 1 959年有记录以来的任何一年。现将2 0 0 0年棉铃虫发生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1  2 0 0 0年棉铃虫发生的主要特点1 .1 发生期早、卵期长、世代重叠明显棉铃虫在我市从第 2代开始进入棉田 ,2 0 0 0年2代于 6月 8日在棉田见卵 ,比 1 999年提早 3d,比90年代平均 (1 990~ 1 999年 ,下同…  相似文献   

13.
地处晋南的临汾地区的平川县市粮棉产区,1992年和1993年棉铃虫大发生,全区50万亩棉田全部发生,其发生范围和为害程度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除棉花外,玉米、豆类、瓜类等作物也同时发生严重。1 发生情况据临汾柴村病虫区域测报站调查,1992年一代麦田平均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13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800粒,幼虫347头;1993年一代麦田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20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580粒。1992年襄汾、临汾春玉米,二代期平均百株有虫57头,三代期平均51头;1993年二  相似文献   

14.
1993年湖北省棉铃虫是继70年代初期暴发后的又一个重发年。全省棉铃虫第二代就达到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第三、四代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五代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全年累计发生面积71.94万hm~2次,经及时防治,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为害,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全年累计防治面积108.4万hm~2次,防治总效果83.3%,青铃被害率1%左右,挽回皮棉损失6.1万t,为全省棉花丰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宜城市棉铃虫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宜城市植保植检站(441400)汤茂琴1994年,是我市棉铃虫的大发生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12万亩,棉铃虫发生面积27.8万亩次,其中:一代在小麦田,为轻发生;二代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三代中等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年经过对抗虫棉田和非抗虫棉田多种病虫、多代次的对比调查,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病虫发生有明显差异。抗虫棉棉花蚜虫、棉叶螨、大灰象甲及棉花苗病、枯萎病、黄萎病等,发生均高于非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的抗性较强,一般不需要用化学农药防治;对三代棉铃虫的抗性降低,需用化学农药防治2次,比非抗虫棉减少用药1~2次;对四代棉铃虫的抗性极低,防治与非抗虫棉相同,要防治4次。另据资料,抗虫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的致死能力较强,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致死能力降低。据此,抗虫棉田的病虫害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1)以防蚜、防病为重点,抓好播前与播期…  相似文献   

17.
玉米诱集带和插花种植玉米对棉铃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诱集带和插花种植玉米对棉铃虫及其天敌的影响崔金杰,文绍贵,夏敬源,王春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455112)70年代中期,河北省衡水地区曾在棉田间作春玉米,诱集第二代棉铃虫产卵,结果表明,棉花上的卵量可降低32.8%。为了明确在麦套棉田种植...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年以来,我国北方主要产棉区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棉田棉铃虫连年大发生,尤其是1992年特大发生,麦田一代虫量猛增,一代蛾期延长,导致棉田二代棉铃虫龄期很不整齐,给防治增加了困难。为查清棉铃虫棉田二代幼虫发育不整齐的原因,作者就棉铃虫取食小麦不同部位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亚洲玉米螟为害棉花及其卵量与为害数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棉区亚洲玉米螟1年发生3代,各代均可为害棉花。由于耕作制度的不同,各代在棉田内发生为害程度不一。夏玉米—棉花混作区棉田一代发生量大,二、三代很少为害棉花;春玉米—棉花区主要以二、三代为害棉花;邻近玉米区的稻棉区棉田各代均发生为害,发生轻重与距玉米区远近有关,愈近发生愈重。一代幼虫为害棉花形成的被害数与其卵块在棉田内的密度呈线性关系,而二、三代的为害棉花各受害部位数量与卵块密度呈非线性关系。此外,被害量还与卵块在棉田内的分布有关,在一定的面积上,同样的卵块密度分布集中所引起的为害要轻于分布疏的。  相似文献   

20.
一种理想的棉铃虫诱集作物——苘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理想的棉铃虫诱集作物——苘麻近几年,棉铃虫的猖獗发生,给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笔者1993~1995年在永清县进行多点调查研究,发现苘麻是棉铃虫特别是二代棉铃虫的理想诱集作物。据调查,二代棉铃虫在苘麻上落卵量是棉田的10~12倍。因此,可以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