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蘑菇人工栽培于20世纪30年代传人我国,传统的栽培技术是以牛粪和稻、麦草为培养料。80年代调整产业结构之际,平湖市引进蘑菇生产技术,由于生产规模受到牛粪资源制约,当地菇农首创了以菜籽饼、稻草加少量氮素化肥经堆制发酵而成的“蘑菇人工合成无粪培养料”,解决了牛粪资源不足的难题,促进了蘑菇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初探孙立南(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363109)本文就蘑菇生产过程中,影响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几个关键的措施,结合我市生产实际进行介绍,以供广大菇农参考。1二次发酵使蘑菇产量、质量更上一层楼我市蘑菇生产,原来产量低而不稳,质量也较差,自...  相似文献   

3.
富阳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栽培蘑菇,30年来,积累了不少经验,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栽培技术日趋成熟。20世纪80年代的无粪合成碎土栽培技术解决了蘑菇常规栽培中主要原料——牛粪来源不足的难题,颗粒料(棉子壳)菌种制作技术使播种面积大幅度增加,成本降低,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以这两项配套技术为核心,总结了一套完整的蘑菇高产模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蘑菇覆土后的高产措施申文智(云南省澄江县农科所食用菌种厂652500随着蘑菇在我县的大力发展,菇农对蘑菇栽培技术的迫切需要。蘑菇高产、稳产的关键在前三潮菇。为此,笔者根据蘑菇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其各个时期对养分及微环境的条件,提供其适宜的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5.
大棚玉米芯栽培蘑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利 《食用菌》2007,29(2):45-45
在陕西关中平原,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随着小麦机械化收割的普及,麦秆资源日益减少。针对这种情况.2005年.我们在本站蘑菇试验基地开展了以玉米芯为主的混合料栽培蘑菇试验,取得了平均单产13kg/m^2,最高单产20kg/m^2的产量,总结了一套利用本地资源栽培蘑菇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广大玉米产区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6.
超强琼脂粉     
刘军利 《食用菌》2007,29(2):45-45
在陕西关中平原,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随着小麦机械化收割的普及,麦秆资源日益减少。针对这种情况.2005年.我们在本站蘑菇试验基地开展了以玉米芯为主的混合料栽培蘑菇试验,取得了平均单产13kg/m^2,最高单产20kg/m^2的产量,总结了一套利用本地资源栽培蘑菇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广大玉米产区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7.
郁红明 《食用菌》2004,26(2):28-29
近年来,发展蘑菇种植在射阳地区比平菇相对滞后。由于广大菇农没能熟练掌握蘑菇种植技术,蘑菇生产在本地区发展缓慢,高温蘑菇的种植处于空白阶段。为此,笔者根据各地的技术经验,结合本场三年来栽培实践,总结出一套快速、高产、高效大田中棚地栽高温蘑菇速生高产技术,生物转化率达到60%~8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林宝娟  洪丽明 《食用菌》2008,30(5):46-46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深入,种植双孢蘑菇已成为长泰县农村秋冬季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双孢蘑菇的栽培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生产过程,其中覆土是夺取蘑菇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现总结一下我县蘑菇覆土的技术要点,以供广大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9.
丁秀萍  刘厚伯  朱蓉 《上海蔬菜》2004,(2):64-64,66
水稻-蘑菇栽培,是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它将蘑菇的室内高架栽培改为现在的低棚低架栽培,改原来的单一种植为现在的水稻、蘑菇复种,其种植面积已上世纪70年代初的140m^2发展到2003年的150万平方米,菇农达4500多户,创年产值2800多万元,年利润1960万元,菇农人均纯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宁德地区是全国蘑菇重点产区,年产鲜蘑菇三十多万担,加工出口水仙牌蘑菇罐头一万五千多吨,菇农收入三千多万元,工业产值六千多万元。近几年来,全区广大菇农,广泛开展科学种菇的实验,对蘑菇培养料的组分、堆制发酵、播种量、覆土、水分、追肥等做了试验、观察,不断探讨出规律性的措施,总结出科学种菇的经验,指导种菇的实践,对提高蘑菇的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一九八四年冬至一九八五年春全区栽培三千万平方市尺的蘑菇,共收鲜菇三十二万吨,其中一、二级菇占90%。福安县澳潭乡城山村二十八户,种菇一千平方市尺以上的专业户,每平方尺单产达3.8斤。全区十一个种菇面积一百万平方市尺的乡,每平方市尺单产平均超过一斤半。广大菇农科学种菇的经验越来越  相似文献   

11.
“添料”是蘑菇栽培一种较好的追肥方法,是提高蘑菇单产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近两年来,我区不少菇农在蘑菇栽培中已普遍采用这项技术措施,一般可使单产提高10%左右。添料的具体做法有如下二种形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湖州地区发展蘑菇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各乡菌种场为指导,以生产队集体单位为主发展起来。当时蘑菇栽培技术主要是依靠上海专家,但栽培需要的较多劳动力造成生产成本较高,且蘑菇产量低、品质差。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逐步发展到农户种植蘑菇,因栽培技术不到位,到80年代时蘑菇生产未得到发展。2000年以后,开始采用高棚多层蘑菇设施栽培,遂使品质、产量有了新的提高。1湖州蘑菇产业存在问题1.1蘑菇栽培模式多,但技术不够成熟湖州市各地栽培蘑菇的模式繁多,但蘑菇单产较低,每平方米多在10千克以下。湖州市蘑菇栽培技术不成熟,主要表现为:①堆肥配方不科学,翻堆不符合要求,培养料质量较差;②棚类设施建造不合理,受自然气候变化影响大;③生产及管理人员缺乏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生产季节把握不好;④对蘑菇生产技术缺乏系统研究,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1.2蘑菇产品初加工多,附加值低湖州地区的蘑菇产品,主要为鲜菇、罐头菇和盐渍菇;菇类调味品、泡菜、风味小食品、饮料、冲剂和保健胶囊等产品的开发很少,产品形式较单一,产值较低。1.3蘑菇生产缺乏统一标准,产品质量不一蘑菇生产标准不统一,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①缺乏配方标准,对...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2015,(5)
<正>甘肃天水地区自2002年以来,曾一度大面积栽培双孢蘑菇,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一些重要环节把握不好,使广大菇农受损,有一段时间菇农把双孢蘑菇改叫"伤心菇"。笔者结合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将双孢蘑菇生产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总结如下。1针对不同原料灵活掌握料含水量很多菇农按照专家或双孢蘑菇书籍上给出的配方来堆料,常常堆不好,堆后5~6 d温度还上升不到60℃,翻堆一看,  相似文献   

14.
董作为  张作卷 《食用菌》2002,24(3):25-26
苍南县是浙江省蘑菇重点产区 ,为充分发挥我县菇农技术、资源等优势 ,更好地利用夏季闲置的菇房 ,解决夏季鲜菇不足。 1998~ 1999年 ,我县有关部门组织技术骨干 ,在蘑菇主产区——马站镇进行了高温蘑菇菌种引选和栽培技术研究 ,成功地选出“夏菇 93”和“新登 96”两个适宜当地栽培的高温蘑菇菌株。现将高温蘑菇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方式 传统的塑料大棚栽培为低棚栽培 ,生产期遇上高温 ,菇房上层及四周气温较高 ,上层高温多湿 ,下层偏干 ,致使培养料偏干 ,相对湿度又过大 ,限制了高温蘑菇的均衡高产 ,相当部分的成菇还染上细菌性斑…  相似文献   

15.
固城镇九龙村是高淳县起步最早、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蘑菇生产基地,是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百强村。近年来,特别是2007—2008年,由于蘑菇集中上市,生产效益下滑,菇农生产积极性受挫。2009年,该村通过赴河南夏邑县蘑菇示范区考察学习,决定引进河南种菇模式和经验,改进菇棚搭建、培养料配方和设施配套,引导菇农逐渐向工厂化、反季节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安全高效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2年由福建省蘑菇菌种推广站推广的双孢蘑菇集约化、规范化栽培模式为基础,结合无公害化生产控制技术形成蘑菇安全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栽培系统的改良和生产管理过程的无公害化控制操作,生产出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且符合出口的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双孢蘑菇菌种形态以及接种方法、接种量等关键技术,供广大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台湾省于1953年开始栽培蘑菇,60年代后蘑菇生产发展很快,但近年来总产量有所下降。为此,台湾省农林厅、省农业试验所和省农会等有关部门的行家,对蘑菇的现行栽培技术措施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现摘编报导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废香菇菌筒改栽毛木耳蘑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香菇菌筒改栽毛木耳蘑菇技术福建省仙游县农业局陈银回,陈朝霞近几年,我县香菇生产发展迅速,每年生产量达6000万袋。由于气候、栽培技术等因素造成的污染,平均每年约有500万袋废香菇筒,有的菇农重新消毒、接种,但效果往往不理想,有的则丢弃掉,这一方面造...  相似文献   

20.
在豫北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栽培资源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地理环境和气候也较适宜白灵菇的栽培,近几年栽培规模也发展十分迅猛。但栽培技术上仍存在较多问题,制约了广大栽培户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急需不断完善。笔者通过近几年在该地区的示范栽培,总结出一套从制菌包到最后采收的一系列高产栽培措施,并对目前豫北地区白灵菇栽培中主要的常见问题总结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技术措施,供广大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