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农业》2015,(9)
<正>蛋鸡的啄斗信号分为两种情况,攻击性啄斗和啄癖。啄斗是正常行为信号,但如果在鸡群中频繁发生,说明鸡的福利降低。啄癖是疾病的信号,说明鸡的健康出现问题。蛋鸡每种类型的啄斗都有不同的表现,由于啄斗只是鸡福利水平的降低,属正常现象,一般不用管它,过一段时间会自行解决。但对啄癖必须防控。为了采取恰当的防控措施,需要重点识别啄癖的信号表现。1鸡群出现啄癖信号1.1羽毛减少或消失鸡每天都有羽毛掉落到地面上,如果羽毛从地面上消失,说明羽毛被鸡吃掉,这是鸡群出现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17日文登市蛋鸡养殖户于某的90日龄1000余只青年鸡发生啄肛、啄羽,经治疗鸡群康复。1症状最早啄食开产的蛋鸡肛门,逐渐发展到互相啄食肛门及其以下腹部肛门出血,严重的肠子都拖出来,相互啄食羽毛,啄得皮肉暴露出血,鸡只好斗,鸡群惊恐不安。2治疗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的鸡只单独饲养,隔离被啄鸡只。在被啄的部位涂擦龙胆紫;减少人工光照;加强通风换气,最大限度地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严格控制温湿度,避免环境不适而引起的拥挤堆叠、烦躁不  相似文献   

3.
啄癖常见于高密度饲养的集约化鸡群,严重影响蛋鸡的采食和饲料转化率。主要表现为鸡相互啄羽、啄肛(高产鸡群)、啄趾、啄蛋等,导致生长不良,羽毛蓬乱,严重者导致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啄癖发生的原因。①环境因素:饲养密度过大,禽舍空间不足,育雏温度过高,采食及饮水不足  相似文献   

4.
啄癖是指鸡啄羽、啄肛、啄趾、啄蛋等恶习。啄癖可发生于鸡的任何年龄段,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皮肤被啄伤出血,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重者啄穿腹腔死亡。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肉鸡生长发育,导致产蛋下降。  相似文献   

5.
侯庆永 《当代农业》2014,(21):40-41
三、羽毛观察成年健康鸡的羽毛整洁、光滑、发亮,排列匀称,刚出壳的雏鸡被毛为稍黄的纤细绒毛。当鸡发生急性传染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时,鸡的羽毛无光、蓬乱、逆立,提前或推迟换毛。1.脱毛常见于鸡换羽期正常换毛、密集舍饲或羽虱侵扰的鸡群自身啄毛、笼养鸡的颈胸部羽毛被铁网磨擦掉。2.延迟生毛多见于雏鸡患病或缺乏泛酸、生物索、叶酸、锌、硒等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6.
庞立昕 《现代农业》2011,(5):187-187
啄癖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啄癖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鸡冠、头部、尾部的皮肤背啄伤出血,脚趾被啄破出血而跛行。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肉鸡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发生啄癖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啄癖是指鸡相互啄食,造成的创伤甚至死亡,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啄癖在各种发育阶段的鸡群中都有发生,尤其以雏鸡和育成鸡群更为明显,特别在笼养或饲养密度过大的鸡群更易发生,常见的有啄肛(高产鸡群)、啄羽、啄趾、啄蛋等。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蛋鸡啄癖的现象时有发生,鸡群表现为啄羽、啄肛、啄趾、啄蛋等。无论鸡的品种和日龄大小,无论何种饲养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在鸡养殖过程中,鸡群之间的啄肛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疾病问题,通常是由于鸡饲料中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所致.鸡群啄肛会导致鸡只机体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下降,尤其是蛋鸡啄肛现象会导致蛋鸡产蛋量显著下降,进而给鸡场经济效益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文中对常见饲料营养因素导致的鸡群啄肛现象进行介绍,旨在为鸡的健康养殖及我国家禽养殖产业的科...  相似文献   

10.
<正>1啄羽蛋鸡啄羽是禽类的典型特异性行为,蛋鸡啄羽是养鸡场比较常见的蛋鸡的恶癖,尤其在春冬之交。啄羽的主要原因是饲养密度过大、免疫、高温等应激刺激,还有可能是由于鸡体的寄生虫鸡虱损坏皮肤和毛囊造成鸡啄自己的羽毛。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体内缺乏某种营养素造成蛋鸡异嗜癖,特别是含硫氨基酸、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微量元素等不足或这些营养配比不平衡造成的。防治措施:改善饲养环境,减少饲养密度;如有寄生  相似文献   

11.
一、啄癖发生的形式及类型 1.啄羽癖最常见的是互啄类型,指鸡啄食其他鸡的羽毛,特别易啄食背部尾尖的羽毛,有时拔出羽毛并吞食。主要是凶猛的鸡啄弱小的鸡,  相似文献   

12.
何礼 《中国畜禽种业》2013,9(2):150-150
鸡羽虱病是由多种羽虱寄生于家禽体表而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蛋鸡和肉鸡都可感染本病,尤以蛋鸡感染严重。海城市一养殖户笼养蛋鸡2000只,入冬时发现有同笼鸡互相叨啄现象,影响采食,拨开羽毛能发现在皮肤表面爬行的虫体,因此,鸡羽虱病  相似文献   

13.
蛋鸡啄癖包括啄羽和啄肛,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鸡群同类间的互啄恶癖.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一般白羽鸡群比红羽鸡群更易发病.鸡只皮肤表面出血,如挂破、脱肛等更易成为被啄对象.形成啄癖的原因很复杂,一定要查明原因,对症防治,方可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一、疾病方面鸡群发生痛风病、黄曲霉毒素中毒、碳酸氢钠中毒、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慢性传染病、肿瘤等均可引起脱羽,但由体外寄生虫引起的脱羽最为常见。鸡患羽干虱病时,羽毛根部羽枝和羽小枝残缺或脱落;鸡患膝螨病时,因膝螨虫刺激皮肤,致使皮肤发炎、潮红发痒,羽毛变脆脱落,由于寄生部位奇痒,鸡常啄咬患部羽毛,严重时羽毛几乎全部脱光,一般常见于背、臀、腹及翅等部位;鸡冠癣病可引起鸡头部及身体有毛部  相似文献   

15.
<正> 啄癖就是啄肛、啄羽、啄趾爪、啄鸡冠、啄肉髯、啄鸡蛋、啄异物等异常行为。啄癖在任何阶段的鸡群中都会发生,但以雏鸡时期为最多,开始个别鸡发生啄癖,很快蔓延全群。一只鸡被啄伤,全群追逐啄食。轻者流血伤残,影响生长发育和商品外型,重者造成死亡,给养鸡生产和  相似文献   

16.
啄癖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啄癖在育雏、育成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和育成鸡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鸡冠、头部、尾部的皮肤被啄伤出血,重者脚趾、肛门被啄破出血而死亡。啄癖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肉鸡生长发育,产蛋鸡生产性能。发生啄癖的原因很多,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发生原因1.营养因素1.1蛋白质不足或日粮氨基酸不平衡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胱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不足或过高,均会造成日粮氨基酸不平衡而引发啄羽、  相似文献   

17.
鸡群啄羽的原因较为复杂,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际治疗中的体会,现将导致肉鸡啄羽的相关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由个别鸡啄别的鸡的背部、翅膀或尾部的羽毛,被啄的鸡大声鸣叫,四处乱跑,往其他鸡堆里钻.而其他鸡看到这样的情形就开始互相追赶、啄斗,造成全群不安,产生应激.被啄的鸡生长缓慢,羽毛残缺,皮肤出血、溃烂,甚至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高密度养鸡会出现鸡群间相互啄羽、啄肛、啄趾、啄蛋等恶癖。在产蛋前后,经常发生啄肛。啄癖可导致鸡着羽不良,体热散失,采食量增加和饲料转化率降低。在肉仔鸡中,互啄可导致肉仔鸡皮炎及组织损伤,严重还可导致死亡,造成大量经济损失。1啄斗与啄癖的信号蛋鸡的啄斗分为攻击性啄斗和啄癖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啄斗都有不同的信号,为了采取  相似文献   

19.
鸡啄癖也称异食癖,是养鸡业中常见的病症。该病在各年龄、各品种的鸡群中均可发生。鸡群发生该病以后,导致鸡伤残,甚至死亡,给鸡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下面笔者将鸡啄癖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一、发病原因1、饲料营养方面(1)维生素缺乏。日粮中维生素缺乏,Vc缺乏时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使其生长减慢,羽毛生长不良,引起啄毛或自食羽毛;生物素参与氨基酸代谢与神经营养过程,其不足时会影响内分泌活动,引起爪上发生皮炎,头部、眼睑、嘴角发生表皮角质化,诱发啄癖;泛酸缺乏时引起羽毛无光泽,  相似文献   

20.
鸡的啄食癖主要包括啄肛、啄趾、啄羽、啄冠和异食症等 ,如不及时防范和制止 ,即会迅速在全群中蔓延发展 ,给养鸡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养鸡工作实际 ,谈谈鸡的啄食癖及其防治。1.啄肛(趾)癖主要原因是鸡群的饲养密度过大、舍内光照过强、日粮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所致。鸡群发生啄肛癖 ,一般开始是一只鸡追啄某一只鸡的肛门 ,致使该鸡受伤出血后 ,其他鸡闻到或尝到血腥后 ,就会群起而追逐 ,以致将该鸡的肛门啄烂 ,严重者甚至连肠子也被拉出体外而导致死亡。特别是在鸡患白痢病和球虫病时 ,由于鸡拉稀下痢 ,肛门周围的羽毛粘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